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论文-任佳丽,李二涛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论文-任佳丽,李二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字格,翻译策略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论文文献综述

任佳丽,李二涛[1](2019)在《浅析汉语四字格的英译——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的四字格是极具鲜明特色的中国语言的表达形式,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和强大的感染力。四字格极具特色,结构对称,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很是受到人们的喜爱,四字格的翻译策略会影响到译入语国家的读者对其意思的准确理解以及对中国语言的了解和中国文化的认知。因此,对于汉语中四字格的翻译策略值得探究。(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20期)

王崇[2](2019)在《评价理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其通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于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理论作为分析研究的工具,对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的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作一初步的分析,旨在探讨评价理论对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6期)

汪梦婷,张顺生[3](2019)在《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散文英译策略——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许渊冲的"叁美论",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从音美、形美、意美叁个维度探讨散文英译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诠释"美"的策略,旨在呼吁更多的译者及读者意识到散文的重要性并能够身体力行,为散文的英译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9年14期)

吴荧丽[4](2019)在《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修辞手法的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以及散文。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宝库中,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在这些文学体裁中,散文因其短小精炼,语言朴素而备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散文的翻译对于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散文翻译方面作出最突出贡献的人当属张培基先生,其译着《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系列收录并翻译了鲁迅、胡适、朱自清、巴金、冰心等78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代表作179篇,为翻译学习者提供了极佳的学习范例,为翻译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更为西方英语读者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提供了途径。国内翻译界对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翻译研究始于本世纪初,以朱曼华于2000年在《中国翻译》上发表《中国散文翻译的新收获—喜读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朱曼华,2000:61)为标志,而后基本每一年都有研究《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期刊论文发表。这些论文的研究对象各有不同,包括对张培基的翻译思想,翻译风格,翻译策略,译者主体性,成语的翻译等的研究,但是几乎没有人系统地研究过《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修辞手法的翻译,CNKI上只有一篇孙俪津的《汉语修辞格的英译研究—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孙俪津,2014:34-35),该论文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摘出了《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几例修辞手法的翻译作为例证,并没有做系统的分析,也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对于《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修辞手法的翻译研究可以说是缺失的。而修辞手法作为各类文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大语言特色,对于其翻译的研究理应受到重视。根据目的论,翻译目的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的最直接的因素,具体来说,翻译目的直接决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不同,呈现出来的译文则是风格迥异。因此,目的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译者的翻译行为,为我们揭示译者翻译时的心路历程。目的论适用于文本的翻译策略研究。本文将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选取《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高频率出现的修辞手法,具体分析张培基在翻译这些修辞手法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从而验证其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否与其翻译的目的相符。首先,本文会对选题背景、选题意义、论文目标、论文结构、写作方法等做一个大致地介绍,然后对论文涉及的相关研究做出综述,包括国内对于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研究,国内外对于修辞手法的研究,国内外对于翻译策略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对于目的论的研究。在回顾完前人的研究后,论文就进入正题,开始具体分析《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修辞手法的翻译策略。由于篇幅有限,本论文只选取《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最高频出现的8种修辞手法,并根据余立叁的分类将其划分为叁类。具体到每一种修辞手法时,首先对这些修辞手法在中文和英文中的定义,功能,分类进行详细地介绍和对比,让读者对于这些修辞手法有一个总体的印象.通过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选取具体的例证加以细致地分析,笔者发现对于像明喻、暗喻、引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张培基倾向于使用异化的策略并尽量在英文翻译中保存原有的中文修辞手法的形式。而对于拟人、反语、拟声词等修辞手法,张培基会优先选择归化的策略因为异化可能会让英语读者产生误解或疑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张培基对于不同的修辞手法采取的翻译策略既取决于修辞手法本身的特点和特定的语境,更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也更好地帮助其实现翻译目的。(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任慧君,穆娟,王琛[5](2019)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存在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张培基在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时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符合厚翻译理论要求的方法较好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和汉语的文化信息。其为了照顾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心理、阅读体验,或为了避免冗长复杂采取的违背厚翻译理论要求的省译方法,是造成部分文化负载词翻译不够准确或与原文风格、意境不符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纪羽茜[6](2018)在《汉英散文语篇衔接对比——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衔接理论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本文以衔接理论为基础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进行分析,以探讨汉英散文语篇衔接机制的异同与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42期)

王璐[7](2018)在《散文风格再现的策略研究——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文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散文翻译的过程中,为译出原文韵味,风格的重要性不亚于内容。从风格翻译的角度出发,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作品中两种语言的风格特征以及相应的翻译技巧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以期对今后散文的汉译英工作有所启迪。(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周娜[8](2018)在《张培基散文翻译的归化策略探因——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系列丛书自出版以来,在国内翻译界造成了很大影响。该丛书由我国着名翻译学家张培基先生所撰稿的译文集结出版,受到了英语专业尤其是翻译专业学生的喜爱。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意译、增译、减译和替换四个方面探讨了张培基译文(以下简称"张译")中所使用的归化翻译策略,认为张译中的漏译、误译、增译、改译等现象是译者为了达到某种翻译目的所采用的归化翻译策略的体现,是散文翻译中较好的处理方式。(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雷莺莺[9](2018)在《从关联理论看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成语英译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分析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成语英译,总结出散文中成语翻译的基本方法,以实现成语翻译的最佳关联。(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30期)

朱荟宇[10](2018)在《关联理论视角下《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关联理论,译者需要让译文读者在付出适当努力的情况下,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从而取得最佳关联。因此,在目标语和源语存在差异时,需要通过翻译补偿来提高语境效果,避免译文读者在理解上花费不必要的努力。本文选取了一套极具代表性的汉英文学翻译作品集——《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共四册),旨在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张培基先生在书中对翻译补偿策略的运用。在这套双语对照的作品集当中,张培基先生运用了各种各样的翻译补偿策略,巧妙地避免了译文在词汇、语篇和审美层面上的关联不足的问题,还原了原作的语言含义和特点,再现了其审美价值和特色,以英语中的地道语言习惯表达出来,从而建立最佳关联,让英语读者能够领略到汉语散文的独特魅力。因此,本文作者分别从词汇、语篇和审美叁个层面,研究关联理论视角下《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翻译补偿策略;采取例句分析的方式,基于张培基先生的译文,分析应如何采取恰当的补偿策略来建立最佳关联。作者归纳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在这叁个层面上具有代表性的补偿策略,并指出关联理论视角下,翻译补偿策略运用的前提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其通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于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理论作为分析研究的工具,对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的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作一初步的分析,旨在探讨评价理论对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论文参考文献

[1].任佳丽,李二涛.浅析汉语四字格的英译——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J].海外英语.2019

[2].王崇.评价理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J].北方文学.2019

[3].汪梦婷,张顺生.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散文英译策略——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J].英语教师.2019

[4].吴荧丽.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修辞手法的翻译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9

[5].任慧君,穆娟,王琛.《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9

[6].纪羽茜.汉英散文语篇衔接对比——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

[7].王璐.散文风格再现的策略研究——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文本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周娜.张培基散文翻译的归化策略探因——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9].雷莺莺.从关联理论看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成语英译方法[J].校园英语.2018

[10].朱荟宇.关联理论视角下《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标签:;  ;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论文-任佳丽,李二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