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精细表征论文-彭彬彬

油藏精细表征论文-彭彬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藏精细表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杂断块,魏岗油田,剩余潜力,精细化定量表征

油藏精细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彭彬彬[1](2019)在《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潜力精细化定量表征研究——以魏岗油田四区Ⅳ断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精确描述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有效剩余潜力区,提高复杂断块油田整体开发水平,综合应用地质建模、数值模拟、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等手段,开展了魏岗油田四区Ⅳ断块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按水驱开采状况评价思路,提出将剩余油按水淹程度、采出程度、驱替倍数及流动区域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精细化定量表征。(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于雪峰[2](2019)在《多层砂岩油藏储层井震联合精细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层砂岩油藏是辽河稀油重要油藏类型之一,已达到开发的中后期,多具有以下特点:由几条多级别断层所控制,断层多、断块小、单个断块含油面积小;受沉积影响,砂体分布不连续、连通性差,造成储层非均质严重;经过长期注水冲刷,储层性质和油水性质发生了变化,剩余油分布状况复杂。这些特点决定该类型油藏的研究重点是开展储层井震联合精细表征,建立油藏单元的等时地层格架,解析油藏的小断层、微构造的特征,描述井间各类砂体的内部非均质性和叁维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精细的叁维油藏地质模型,为揭示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资源信息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卢德义[3](2018)在《砂岩致密油藏储层特征精细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地层精细划分对比以及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利用钻井取心、测井、铸体薄片、压汞资料和扫描电镜等数据与图像,对吴起油田X54区块的长6、长8油层组的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精细地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与长8油层组在整个沉积期的沉积相模式都为叁角洲前缘亚相,微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以及分流间湾叁种类型。储层岩性以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两套储层都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交代等五种成岩作用,其中长6储层的成岩阶段界定为中成岩阶段A中晚期-中成岩阶段B早期;长8储层整体处于晚成岩阶段早期。通过对取心井岩心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测得,两套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喉道类型有缩颈型喉道、片状弯片状喉道和管束型喉道。根据研究区储层特征,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体厚度、排驱压力、中值半径、岩性、孔隙类型作为储层评价参数,将研究区所研究的各储层分为3类,并对各类储层的典型井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数据,为本研究区致密油“甜点区”评价提供有利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8-06-05)

黄兴[4](2017)在《致密砂岩油藏储层微观特征精细表征与水驱后剩余油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致密砂岩储层具有物性差、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非均质强、渗流特征复杂等特点,这与常规储层有着明显的区别。此项研究有助于对致密砂岩油藏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微观剩余油的驱替机理和分布规律、宏观研究方法与微观剩余油分布有效结合等方面进行系统认识、定量评价、深入分析。本文以致密砂岩油藏油藏特征精细表征为基础,运用扫描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图像孔隙、高压压汞、纳米级CT扫描、核磁共振T2谱测试、岩心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等多种技术手段和实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延长组长8储层微观特征精细表征和水驱后剩余油评价进行了攻关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与认识:建立了致密砂岩油藏的孔喉分类体系,对微观孔喉特征参数进行定量分类评价。运用扫描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图像孔隙、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岩样的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类型(面孔率、平均孔喉半径)和孔隙结构特征(压汞曲线分类特征、分选系数、最大孔喉半径、退汞效率、孔喉半径与进汞量关系峰值)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整体较差,且与孔喉特征参数的相关性也较差,喉道大小对储层渗流特征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孔喉特征参数与分选系数、退汞效率的相关性均不好,与退汞效率的相关性则表现得更差。根据物性、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这3类储层评价指标来建立致密砂岩储层延长组长8储层孔喉分类体系,并将其分为Ⅰ、Ⅱ、Ⅲ类。揭示了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在建立致密砂岩油藏孔喉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纳米级CT扫描、核磁共振测试对致密砂岩油藏水驱孔喉动用程度、微纳米级孔隙叁维立体结构、喉道叁维立体结构、孔隙喉道配置关系、可动流体百分数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岩心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结果,对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做出定量评价。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百分数主要分布于29.91%~79.97%之间,平均为56.78%;可动流体孔隙度主要分布于0.83%~8.65%之间,平均为3.92%。可动流体百分数与物性相关性不好。粒间孔较发育的储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细孔喉中。粒间孔和次生孔隙都较发育的储层,剩余油主要存在于较小的孔喉角隅中。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致密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综合预测技术。建立不同模型,将真实砂岩微观模型与单井、典型井组的驱替压力系统和生产动态相结合,将致密砂岩储层水驱后微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预测技术和宏观生产动态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井组模型比单井模型能更好的研究驱替压力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结合储层的非均质性,分析其对驱油效率和注水波及系数的影响。模型的渗透率与启动压力呈反比,渗透率高、启动压力低。并且高渗透率模型,水驱油效果也较好。微观孔喉结构特征越好则驱油效率越高。当驱替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若继续加压,则驱油效率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7-06-01)

周建楠,范廷恩,胡光义,聂妍,宋来明[5](2016)在《潜山油藏精细表征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油田潜山构造为大型花岗岩潜山,受多期构造运动及长期风化侵蚀的影响,断裂系统复杂,井间油水关系矛盾,储层厚度变化较大,非均质性较强。加之,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精细研究难度极大。本文针对潜山油藏开发对储层精细描述的需求,探索了形成潜山油藏精细描述工作思路。在潜山顶面构造精细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质模式为指导,应用多属性分析、定量描述等技术对花岗岩潜山顶面现今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综合应用现今地貌特征、古地貌分析、地震相分类等,实现了优势储层展布的预测,经盲井验证,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后续油田开发、井位部署及优化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SPG/SEG北京2016国际地球物理会议电子文集》期刊2016-04-20)

闫树[6](2015)在《非均质砂岩油藏储层精细地质建模等效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在油藏储层精细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为了保证对已知地质信息的叁维描述准确性,要求网格步长不能过大,甚至在一定范围内网格越精细越能更精确的描述地质信息。这使得一个油藏精细地质模型的网格节点数往往达到千万级别或更多。与此同时,油藏数值模拟是油藏开发工作者进行开发方案设计和检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由于计算过程收敛性问题和计算机运算能力限制网格节点数不能超过百万级别,这个矛盾导致在进行数值模拟前,需要对精细地质模型进行一定程度的粗化,以降低网格节点数目。为此,网格粗化算法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到目前为止,依然不能实现粗化前后的等效表征,即不论使用何种数学算法在粗化过程中都难以保证原有地质信息的有效保留。针对现状,本文以萨中西部葡一组为例,利用特高密井网(280口井/km2)资料,进行沉积微相判定和非均质性研究,并建立高精度点坝侧积体叁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概念模型和实际地质模型各自特征进行粗化界限研究,最终建立数值模拟结果与精细地质模型近似的粗化模型。提出一套综合识别复杂河流相储层沉积微相的研究方法。基于特高密井网,采用成因分析方法及特征提取方法,对GPTMap软件自动判相模块结果进行校正,进而在单河道空间组合模式指导下,对平面沉积微相进行合理组合。提出一套点坝识别及其内部构型模式解剖的方法。根据特高密井网资料和点坝沉积模式,应用多种经验公式,确定侧积体产状和密度。基于此,对重点研究区点坝构型进行分析,并建立点坝构型叁维精细地质模型。提出精细地质模型粗化界限分类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区储层特征所对应的粗化界限值。利用不同粗化程度下多种概念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对比,明确渗透率突变面的粗化效果是影响粗化结果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地质模型粗化效果对比,得出不同情况下(高渗相夹低渗条带,低渗相夹高渗条带)渗透率转换面所引起的数值模拟误差,从而确定不同地质模型的粗化界限。在储层构型和粗化界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沉积微相组合条件下的粗化等效表征模式,明确渗透率转换面分布规律,并利用实际地质模型和概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保留渗透率突变面对等效表征的重要意义。为解决完成实际地质精细模型中渗透率突变面较难定位、在粗化模型中难以人工进行网格加密和属性赋值功能的问题,利用自编软件实现网格加密提取赋值功能,利用实际侧积体模型进行验证后,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5-12-28)

雷霄,张乔良,罗吉会,隋波,杨朝强[7](2015)在《涠西南油田群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剩余油精细表征技术及其现场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西部涠西南油田群陆相复杂断块油藏,储层厚度薄、夹层多、平面相变快,构造刻画、储层描述困难,注水开发时注水前缘、注水方向难以掌握,剩余油预测难度大。利用复杂构造和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对断层和储层进行了精细刻画。在精细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用"面通量"作为新指标并用其对数来表征驱替相流场强度的方法,进而结合油田实际将流场强度进行分级评价,形成了水驱剩余油精细表征技术。选取涠洲A油田试验区进行了现场应用,针对表征结果确定了不同油藏流场级别重整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措施,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流场重整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剩余油挖潜效果较好,预测15年提高采收率4.12%。(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5年04期)

胡晓庆,范廷恩,王晖,赵卫平,张宇焜[8](2015)在《厚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储层精细表征及对开发的影响——以渤海湾石臼坨地区A油田沙一、沙二段油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石臼坨地区A油田沙一、沙二段油藏是近年来少见的海上复杂岩性、高产厚层油藏,其储层普遍发育灰质砂岩、鲕粒白云岩、白云质砂岩等6类岩性。针对该油田储层岩性复杂、中-深层储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评价井井距大、扇叁洲储层表征难度大、储层空间分布认识不清等难点,应用元素俘获谱(ECS)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采用井-震联合技术路线,建立了厚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储层精细表征"四步法"技术体系,即:基于岩石相的储层分类评价技术、基于古地貌分析的沉积模式研究技术、精细等时沉积地层格架的构建方法和基于相控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基于该技术体系,将沙一、沙二段储层纵向精细化为5期砂体,并识别出每期砂体的平面分布,同时预测了不同类型储层的空间展布。据此优化了钻探部署,从降低开发风险、提高投资效益考虑,有针对性地暂缓砂体尖灭位置附近的9口开发井钻探,并优选Ⅰ类储层Ⅰ-2砂层作为优先开发储层。该技术体系可为类似油田的可动用储量分析、层系划分及井网优化等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5年05期)

孙鹏[9](2015)在《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精细表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复杂断块剩余油藏的研究,因地质条件、开发过程及影响因素较多等原因,使生产具有多层合采合注等特点,从开发现状来看,后期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不易开采,需要有针对性的加以研究。随着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剩余油藏研究之中,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实践发展作出有益的理论探索。(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5年24期)

林益康,廖春,胡小燕,史玉成,龙安林[10](2012)在《尕斯库勒油田E_3~1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精细表征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后,剩余油的分布呈现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特点,常规的剩余油潜力分布定量化表征方法在难以准确刻画潜力区域、制约了剩余储量挖潜措施制定。考虑到剩余油分流能力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引人优势储量丰度表征剩余可采储量分布。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基础上,刻画出该油藏剩余油储量优势丰度分布,并结合其他剩余油研究方法,制定了油水井下步调整挖潜措施,通过在油藏近2年实施,取得了与剩余油储量优势丰度一致的效果,印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同类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青海石油》期刊2012年02期)

油藏精细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层砂岩油藏是辽河稀油重要油藏类型之一,已达到开发的中后期,多具有以下特点:由几条多级别断层所控制,断层多、断块小、单个断块含油面积小;受沉积影响,砂体分布不连续、连通性差,造成储层非均质严重;经过长期注水冲刷,储层性质和油水性质发生了变化,剩余油分布状况复杂。这些特点决定该类型油藏的研究重点是开展储层井震联合精细表征,建立油藏单元的等时地层格架,解析油藏的小断层、微构造的特征,描述井间各类砂体的内部非均质性和叁维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精细的叁维油藏地质模型,为揭示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藏精细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1].彭彬彬.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潜力精细化定量表征研究——以魏岗油田四区Ⅳ断块为例[J].石化技术.2019

[2].于雪峰.多层砂岩油藏储层井震联合精细表征[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

[3].卢德义.砂岩致密油藏储层特征精细表征[D].西安石油大学.2018

[4].黄兴.致密砂岩油藏储层微观特征精细表征与水驱后剩余油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5].周建楠,范廷恩,胡光义,聂妍,宋来明.潜山油藏精细表征技术应用研究[C].SPG/SEG北京2016国际地球物理会议电子文集.2016

[6].闫树.非均质砂岩油藏储层精细地质建模等效表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

[7].雷霄,张乔良,罗吉会,隋波,杨朝强.涠西南油田群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剩余油精细表征技术及其现场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15

[8].胡晓庆,范廷恩,王晖,赵卫平,张宇焜.厚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储层精细表征及对开发的影响——以渤海湾石臼坨地区A油田沙一、沙二段油藏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

[9].孙鹏.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精细表征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15

[10].林益康,廖春,胡小燕,史玉成,龙安林.尕斯库勒油田E_3~1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精细表征方法研究[J].青海石油.2012

标签:;  ;  ;  ;  

油藏精细表征论文-彭彬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