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昆明650011)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昆明电网高压电缆运行经验,从研究背景出发,通过两起实际案例,描述了目前电缆外力破坏防治的特点。同时,结合运行经验和个人思考,提出了有效的管控措施,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压电缆;外力破坏;措施
0引言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扩张,对电网可靠、智能、绿色、环保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今天,在国内各主要城市的核心城区,大量的架空输电线路已入地,城区220kV及以下变电站多以电缆线路作为电源,城市上空已基本看不到架空线路。目前,各地政府在进行新区规划、建设时,考虑到后期整体开发的便利性和城市的美观性,都会要求架空线路入地,新建线路只能采用地下电缆形式。可以预见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主要城市的高压电缆规模都将持续增长,高压电缆将在整个城市电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电缆安全运行与外力破坏隐患增多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1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代城市要求地上空间无电力线路。高压输电电缆的大规模应用,正是因为其具有受自然灾害如:大风、雷电、雨雪等天气的影响小,相对于架空线主要的优势在于供电稳定性高等优点。同时,高压电缆也具有造价高、电力隧道施工难,技术标准高、施工复杂,一旦发生外力破坏抢修时间长;故障后电网风险高,经济损失大等缺点。
随着昆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昆明电网管辖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线路共计140余条,长380余公里,呈现分布分散、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在电缆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交通地铁相继开通、道路改造提升,新建现代化高层小区、写字楼不断增加。
2典型案例分析
电缆外力破坏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主管部门、市政部门和施工单位等相关部门在沟通、管理、配合上存在诸多问题,管理无序等因素造成,且存在随机性较大,难以预控等特点。下文中,将介绍两起较为典型例子。
2.1城市主干道改造导致电缆沟破损
近年来,政府组织对城市一条主干道进行道路提升改造,为市政府重点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工程主要内容为路面翻新、新建煤气、通信管道和10kV电缆通道等。110kV电缆沟位于道中央的机动车道,长约5km,沟道与上述施工作业均存在交叉,外力破坏隐患十分严重。
情况简介:新建10kV排管、自来水管、通讯管道等与110kV沟道存在20余交叉。同时,路面翻新需先使用机器将原来铺设的沥青破损,后期敷设沥青时也可能将电缆沟井盖覆盖。该工程主体工程持续一年有余,其中两次在翻新道路中将电缆沟打穿,幸运的是未损伤运行中的电缆。
隐患处置情况:工程未进场前,运行单位已通过主管职能部门与负责该工程项目的住建部门取得联系,组织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多次对现场进行踏勘。为保证路径清晰,运行单位在全线补装了路径标识牌。为保证安全,运行单位聘请三名职守员对现场进行24小时职守,每日安排运行人员进行现场检查。过程中,还多次针对存在问题行函相关建设单位。
原因分析:运行单位虽自工程开工前即进场管控,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最终还是发生沟道被破坏的情况,主要原因为:一是工程范围较广,长达5公里的通道,在有限力量下,无法同时对数十个施工作业面进行监督;二是相关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保护意识不强,片面注重抢工期,未对作业现场进行有效的监管,未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思想上怕麻烦,主观上不愿意与各管线运行单位多做沟通协调,还存在为逃避监督夜间野蛮施工过的情况。
2.2零星施工导致110kV电缆被打穿
2016年某日中午12时左右,一条110kV电缆B相被交通信号灯接地桩打穿导致接地跳闸,因受端变电站未带负荷故无负荷损失。该条线路为纯电缆线路,电缆位于道路旁绿化带内,为排管敷设。事前,该路段并无任何施工迹象,路径清晰、标识完整。跳闸后,运行单位评经验判断可能为中间接头故障,投入全部经历在接头检查上,直至夜间22点左右才通过外护套绝缘电阻测试发现故障点位于#4-#5接头之间,通过人工检查才发现故障点位置,通过3天的抢修,才将故障线路恢复送电。
原因分析:该起事件是一起典型的零星施工导致电缆外力破坏引起的故障跳闸,防控难度相当大。主要原因为:一是施工单位安全意识不强,故障点旁2米既有一颗电缆路径桩,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并为进行查看。同时,在中午击穿电缆后,施工人员即逃离现场,未向任何单位和人员报告;二是电缆排管无保护包封,仅有一层很薄的保护层。同时,该段电缆通道为政府修建好后移交供电部门使用,供电部门无法发现并及时提出排管包封的问题。;三是,路径标识作用有限,因绿化带内植被遮挡,如不留意,不易发现电缆路径桩。
通过两起案例,我们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到电缆外力破坏隐患管控存在地下通道位置不直观显眼,隐患点零星、随机性大等特点和相较于架空线路的困难之处。
3防止高压电缆外力破坏的措施分析
3.1设置标识
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的有规定:“电力电缆的保护区是以路面标志为中线,两侧平行距中0.75m的范围”。标志牌是保护区范围内电缆不受外力破坏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运行单位自我保护的一个手段。但电缆通道位于地下,很难在地面清晰、直接、显眼的标识出保护区的范围。
3.2建立多部门联动沟通机制
从昆明地区电缆多年的运维经验看,天然气、排水、中水、污水、电信等部门的管线新建或抢修与我电力通道发生冲突的机率最大。目前,我单位已与上述单位部分工程管理人员建立长期联系,在发现涉及上述管线单位的外力破坏隐患点,通常会咨询该单位相关人员或拨打客服电话联系管理人员进行对接,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使各项保障措施能够落实,大大避免野蛮、盲目施工的可能性。同时,也能获得大量相关单位的施工信息。如能够在政府层面建立高效的沟通、联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将大大提高电缆外力破坏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3.3建立城市统一的地下管线信息平台
由政府统筹各管线单位,对地下管线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水平,才是治本之策。
4总结
可以预见,电缆外力破坏防治工作将是一场“持久战”,如何保证电缆安全稳定运行和预防外力破坏已成为当今电缆运维工作的难点。运行单位因积极利用内外部资源和力量,多措并举,推动电力执法队伍和措施的落地,合理合法的保障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