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泰伯论文-刘相雨

祭祀泰伯论文-刘相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祭祀泰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儒林外史,红楼梦,祭祀,泰伯祠

祭祀泰伯论文文献综述

刘相雨[1](2019)在《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一文中研究指出《儒林外史》中的泰伯祠祭祀与《红楼梦》中的除夕宗祠祭祀,都庄严隆重、规模宏大、人员众多、仪式繁琐。从情节、结构上来说,两书中的祭祀活动都处于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处,结构上处于全书的中间位置。《儒林外史》中的泰伯祠祭祀是希望把当时的知识分子从科举的名利场中拉回来,继承并发扬泰伯的品德。《红楼梦》中贾府的宗祠祭祀,是为了增强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倡导宗族成员的互相帮助。虽然贾府的祭祀还能维持表面的热闹,但是贾府的内部已经腐朽,贾府的败落只是时间问题。两书作者都清醒地意识到,仅仅依靠祭祀这种传统的方式,对于人们的教化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本文来源于《红楼梦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彭利芝[2](2018)在《祭祀仪式与文学书写——以“祭泰伯祠”与“祭宗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儒林外史》中"祭泰伯祠"与《红楼梦》中除夕"祭宗祠",是明清章回小说中的"绝大典制文字"。两段文字都采用史家笔法,事无巨细描写祭祀仪式的全过程。"祭泰伯祠"以亲历者的满怀虔敬之心记录,吴敬梓以此践行古礼古乐,推行其礼仪教化思想;"祭宗祠"采用宝琴的视角叙事,客观描绘中透着疏离感,曹雪芹以此表达对传统祭祀仪式教化功能的质疑。"祭泰伯祠"与"祭宗祠",并非史家笔墨,乃小说家浓墨重彩描绘的大事件、大场面,在深化小说主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红楼梦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吴谨程[3](2016)在《2016泰伯祭祀大典抒怀(外叁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泉州文学》期刊2016年10期)

单红[4](2010)在《传承吴地文明 建设文化强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单红)感恩吴地传统文化的哺育,展示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成果,2010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开幕式暨祭祀泰伯典礼昨天在新区吴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宣布开幕,一时间,礼炮齐鸣、烟花缤纷,来自海内外的嘉宾迎来了为期一周的吴文化之(本文来源于《无锡日报》期刊2010-04-11)

胡琦[5](2008)在《传承吴地文明 打造文化名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春满江南,群贤毕至,一场吴地文明的集中展示,一次城市文化的独特体现,在铿锵鼓乐和恢弘乐舞中,又一次拉开了序幕。昨天上午,2008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开幕式暨世界同宗祭祀泰伯典礼在新落成的新区鸿山吴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我宣布,2008中(本文来源于《无锡日报》期刊2008-04-11)

朱尊[6](2006)在《吴文化节暨泰伯祭祀典礼隆重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朱尊)江南地区自古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吴文化作为江南地区的文化精髓始终贯穿于历史之中。无锡是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为传承吴地文明,发掘人文底蕴,4月10日上午(本文来源于《华东旅游报》期刊2006-04-11)

单红,高飞[7](2006)在《扬山水名城之名 显吴地文化之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单红、高飞)这是吴文化精髓最集中的一次展示,这是无锡人民对吴文化发祥的一次溯本求源。一位位嘉宾应邀而来,一个个至德宗亲寻根而至。铿锵吴乐中,2006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在人们的期盼中揭开大幕;悠悠吴歌,表达了无锡人民对泰伯的敬仰之情。2(本文来源于《无锡日报》期刊2006-04-11)

江锡民[8](2006)在《2006中国(无锡)吴文化节暨泰伯祭祀典礼在锡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锡10日电 2006中国(无锡)吴文化节暨泰伯祭祀典礼,今天在江南始祖———泰伯陵所在地无锡新区鸿山镇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志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吴伯雄,德国博霍尔特市市长彼得·内伯罗,联合国环境规(本文来源于《新华日报》期刊2006-04-11)

高琼玲[9](2006)在《祭祀泰伯 感受“至德”》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10日,一场大规模的祭祀泰伯典礼将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鸿山镇泰伯墓前广场上举行。作为2006中国(无锡)吴文化节中的重要内容,这场盛会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泰伯后代。笔者近日采访了世界至德宗亲总会永远名誉会长、常务副主席吴希民。 57岁的吴希民出(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06-04-07)

祭祀泰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儒林外史》中"祭泰伯祠"与《红楼梦》中除夕"祭宗祠",是明清章回小说中的"绝大典制文字"。两段文字都采用史家笔法,事无巨细描写祭祀仪式的全过程。"祭泰伯祠"以亲历者的满怀虔敬之心记录,吴敬梓以此践行古礼古乐,推行其礼仪教化思想;"祭宗祠"采用宝琴的视角叙事,客观描绘中透着疏离感,曹雪芹以此表达对传统祭祀仪式教化功能的质疑。"祭泰伯祠"与"祭宗祠",并非史家笔墨,乃小说家浓墨重彩描绘的大事件、大场面,在深化小说主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祭祀泰伯论文参考文献

[1].刘相雨.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J].红楼梦学刊.2019

[2].彭利芝.祭祀仪式与文学书写——以“祭泰伯祠”与“祭宗祠”为例[J].红楼梦学刊.2018

[3].吴谨程.2016泰伯祭祀大典抒怀(外叁首)[J].泉州文学.2016

[4].单红.传承吴地文明建设文化强市[N].无锡日报.2010

[5].胡琦.传承吴地文明打造文化名城[N].无锡日报.2008

[6].朱尊.吴文化节暨泰伯祭祀典礼隆重举行[N].华东旅游报.2006

[7].单红,高飞.扬山水名城之名显吴地文化之蕴[N].无锡日报.2006

[8].江锡民.2006中国(无锡)吴文化节暨泰伯祭祀典礼在锡举行[N].新华日报.2006

[9].高琼玲.祭祀泰伯感受“至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

标签:;  ;  ;  ;  

祭祀泰伯论文-刘相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