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菌粗毒素论文-袁宗胜,刘芳,胡方平

青枯菌粗毒素论文-袁宗胜,刘芳,胡方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枯菌粗毒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生,品种,青枯菌,粗毒素

青枯菌粗毒素论文文献综述

袁宗胜,刘芳,胡方平[1](2010)在《花生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外植体对青枯菌粗毒素的抗性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离体培养条件下花生不同外植体对青枯菌粗毒素抗性反应的测定结果表明,涂布法和培养基混毒素法均可初步测定出不同花生品种抗性程度。粗毒素对花生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粗毒素浓度的提高,花生叶片的出愈率降低,但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对花生愈伤组织的褐变率的测定表明,感病材料愈伤组织较为敏感,处理后较早出现褐变、崩溃等较重的受害症状,而抗病材料的症状出现较慢、较轻,花生愈伤组织的离体抗性与田间呈相同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袁宗胜,胡方平,刘芳,沈兆昌[2](2002)在《花生青枯菌粗毒素最适产生条件及其对热、紫外线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花生青枯菌菌株在不同的温度、pH值、培养时间、菌液浓度等条件下产毒素的情况,以及毒素对热、紫外线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25~28℃、pH值为7、培养时间为3d是花生青枯菌粗毒素最适的产生条件、菌液浓度对花生青枯菌产毒素的影响不大;花生青枯菌粗毒素对热效应比较敏感,100℃水浴1h时,其生物活性降低89.8%,几乎完全丧失其生物活性。对紫外线则不敏感,在25W紫外光下照射30min、60min、90min、120min均不影响其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花生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袁宗胜[3](2002)在《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粗毒素在花生品种抗病性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花生青枯菌粗毒素在品种抗性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共分四部分:一、花生品种(系)对青枯菌的田间抗性鉴定;二、花生青枯菌粗毒素最适产生条件及其对热、紫外线的敏感性;叁、花生青枯菌粗毒素测定花生品种的抗病性;四、花生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外植体对青枯菌粗毒素的抗性反应。 224个花生品种(系)在大田中用菌液浸种法对福建地区青枯病菌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测花生品种(系)中没有高抗品种(系);中抗品种(系)有金花1012、泉花10号、泉花646、粤油193、38F_5-45-21-CS_1等67个,占全部供试品种的29.91%。其余的均为感病品种(系),占70.09%。不同品种(系)对青枯菌的抗性差异显着。 花生青枯菌粗毒素最适产生条件及其对热、紫外线的敏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温度25~28℃、pH值7、培养时间3d是花生青枯菌粗毒素最适的产生条件,菌液浓度对花生青枯菌粗毒素的产生几乎无影响;花生青枯菌粗毒素对热较敏感,100℃水浴1hr,其生物活性降低了89.82%;对紫外线不敏感,在25W紫外光下照射30min、60min、90min、120min均不影响其生物活性。 用青枯菌菌液及其粗毒素对花生幼苗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青枯菌侵染花生幼苗的病情指数与其粗毒素的致萎度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888,达1%极显着水平。用剪叶、针刺、注射、喷雾、灌根等5种接种方法测定5个花生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剪叶法是粗毒素测定花生品种抗病性的最佳接种方法。 花生青枯菌粗毒素对花生根伸长和离体叶片浸渍的测定结果表明,毒素对花生根伸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花生品种对毒素的抗性差异显着。不同抗性花生品种的离体叶片对毒素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性。种子根伸长法和离体叶片法提供了一种用粗毒素快速、准确地测定花生品种抗病性的方法。 离体培养条件下花生不同外植体对青枯菌粗毒素抗性反应的测定结果表明,涂布法和培养基混毒素法均可初步测定出不同花生品种抗性程度。粗毒素对花生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粗毒素浓度的提高,花生叶片的出愈率降低,但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对花生愈伤组织的褐变率的测定表明,感病材料愈伤组织较为敏感,处理后较早出现褐变、崩溃等较重的受害症状,而抗病材料的症状出现较慢、较轻,花生愈伤组织的离体抗性与田间呈相同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2-09-01)

卢同,种藏文,林时迟,谢世勇,李本金[4](2000)在《甘薯青枯菌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不同致病力的 372个甘薯青枯病菌株接种惠红早、惠仙薯、广薯 15、湘农黄皮、华北4 8、湘薯 75- 55等 6个鉴别品种 ,所得 2 2 32个病情指数数据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当 D为 0 .31时可将 6个鉴别品种分为抗、中、感 3类 ,即惠红早、惠仙薯为 S;广薯 15、湘农黄皮为 M;华北 4 8、湘薯 75- 55为 R。以不同致病力 (强、中、弱 )甘薯青枯菌混合菌株制备成粗毒素 ,用剪叶、针刺、喷雾、灌根等 4种接种方法测定 6个鉴别品种的抗瘟性 ,采用 L otusl- 2 - 3电脑软件 t测验法综合分析 4种接种方法对 6个鉴别品种致萎性的影响程度 ,检验结果表明 ,剪叶法是用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最优接种方法(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种藏文,卢同,李本金,康玉妹,陈庆河[5](1998)在《甘薯青枯菌粗毒素的制备及热、紫外线、酶对粗毒素生物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有致病力的甘薯青枯菌在液体肉汁胨培养基中28~30℃培养48~72h,在无菌条件下经2000r/min离心;取上清液再经过0.45μm的细菌过滤膜过滤,获得甘薯青枯菌粗毒素(代谢产物)。粗毒素对热效应较为敏感,在50℃下水浴1h,生物活性不变;70℃下水浴1h,生物活性降低28.7%;100℃下水浴1h,生物活性几乎完全丧失。粗毒素对紫外线不敏感,在25W紫外光下照射30min、60min、120min均不影响生物活性。粗毒素对蛋白酶和溶菌酶敏感,加入木瓜蛋白酶4~16u/ml或加入胰蛋白酶10~40u/ml时生物活性均受破坏,丧失毒力;加入溶菌酶15000~60000u/ml时生物活性降低了91.6%~92.0%,几乎丧失了毒力。(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青枯菌粗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花生青枯菌菌株在不同的温度、pH值、培养时间、菌液浓度等条件下产毒素的情况,以及毒素对热、紫外线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25~28℃、pH值为7、培养时间为3d是花生青枯菌粗毒素最适的产生条件、菌液浓度对花生青枯菌产毒素的影响不大;花生青枯菌粗毒素对热效应比较敏感,100℃水浴1h时,其生物活性降低89.8%,几乎完全丧失其生物活性。对紫外线则不敏感,在25W紫外光下照射30min、60min、90min、120min均不影响其生物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枯菌粗毒素论文参考文献

[1].袁宗胜,刘芳,胡方平.花生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外植体对青枯菌粗毒素的抗性反应[J].福建农业学报.2010

[2].袁宗胜,胡方平,刘芳,沈兆昌.花生青枯菌粗毒素最适产生条件及其对热、紫外线的敏感性[J].花生学报.2002

[3].袁宗胜.青枯菌(Ralstoniasolanacearum)粗毒素在花生品种抗病性鉴定中的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2

[4].卢同,种藏文,林时迟,谢世勇,李本金.甘薯青枯菌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方法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0

[5].种藏文,卢同,李本金,康玉妹,陈庆河.甘薯青枯菌粗毒素的制备及热、紫外线、酶对粗毒素生物活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1998

标签:;  ;  ;  ;  

青枯菌粗毒素论文-袁宗胜,刘芳,胡方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