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谐振论文-翟立朋,张俊武,程琳,常凯歌,童童

耦合谐振论文-翟立朋,张俊武,程琳,常凯歌,童童

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谐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耦合谐振子,Fano共振,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耦合谐振论文文献综述

翟立朋,张俊武,程琳,常凯歌,童童[1](2019)在《双耦合谐振子共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推导了双耦合谐振子做受迫振动时位移和相位差的表达式,从而得到了双耦合谐振子模型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当外驱动频率等于振子B的共振频率时,在振子A上产生了反对称的共振线型,并详细研究了阻尼系数和耦合系数对双耦合谐振子共振特性的影响.最后还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双耦合谐振子共振仪.(本文来源于《物理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章小斌,李登峰,周熙炜,郝会东,郭咏[2](2019)在《LCC-P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人们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电能传输的研究相当火热,传统的电路拓扑结构的研究已经相当地完善,本文基于较为新颖的LCC-P电路拓扑结构展开研究,依据电路相关理论推导出了系统传输效率的表达式。通过ANSYS Maxwell仿真软件,建立了线圈模型,分析了线圈参数,再将模型导入ANSYS Simplorer仿真软件,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电能传输效率随着负载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发射端串联谐振电感的增大而增大,且变化趋势较明显。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21期)

章小斌,李登峰,周熙炜,郝会东,郭咏[3](2019)在《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线圈角度偏移的联合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无线充电装置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产生角度偏移的非线性耦合问题展开研究,依据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模型,对无线电能传输效率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偏移角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使用ANSYS Maxwell仿真软件,建立了多种线圈偏移角度模型,分析了线圈参数,将所创建的线圈偏移角度模型导入ANSYS Simplorer仿真软件,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联合仿真。通过研究得出了角度偏移的一种极限曲线,有助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非线性校正和优化。(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9期)

安慧林,刘国强,李艳红,宋佳祥,张超[4](2019)在《宽频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谐振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并定量化设计谐振器的参数,首先根据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原理,建立电路模型方程,研究了系统传输特性与谐振器线圈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指定谐振频率、传输距离、负载和接收功率情况下,实现线圈半径及匝数等参数的选取方法.同时在谐振器参数给定情况下,仿真分析了负载功率、发射线圈电流、传输效率等传输特性随传输距离的变化特性.最终,结合所设计研制的宽频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试验对理论推导和仿真计算进行了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房淼胜,汪海霞[5](2019)在《光学Tamm态和谐振腔耦合双通道单向波导吸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并提出了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基于光学Tamm态与谐振腔耦合的双通道表面等离激元单向吸收器。通过在金属-电介质-金属等离子体波导中央嵌入光子晶体异质结构和谐振腔,并分别形成光学Tamm态和谐振腔共振模式,当两者达到强耦合时,可产生模式分裂,实现对电磁波的双通道强吸收(吸收率分别为0.986和0.978)。同时,由于该波导吸收器的几何非对称性,导致不同方向入射的电磁波吸收效果不同。通过调整构成吸收器的几何参数,调节两种模式的耦合强度,可灵活调节吸收峰波长。所提出的单向表面等离激元吸收器可在光学集成电路及传感器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2019广东通信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专刊》期刊2019-10-11)

黄挚雄,张翼天,李志勇,陈有根,温大钊[6](2019)在《磁耦合谐振系统整流负荷响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接收功率与负荷变化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其与拓扑结构和耦合系数强相关。针对带整流负荷的磁耦合谐振系统,文章通过建立4种拓扑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得出接收功率的表达式;进一步研究发现功率的负荷响应特性受到拓扑结构与耦合系数的影响显着,其中串串(series-series)拓扑和并并(parallel-parallel)拓扑的最大功率点偏向高阻抗区域,串并(series-parallel)拓扑和并串(parallel-series)拓扑的最大功率点更偏向低阻抗区域。最后,基于仿真与实验验证的各拓扑结构负荷响应特性,为磁耦合谐振系统在不同应用环境下如何选择拓扑才能实现最大功率输电提出了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控制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卿宴伶,黄彦全,李辉,韦婷,符蓉[7](2019)在《车网耦合系统谐波谐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直交机车产生的高次谐波容易在牵引网上引起谐波谐振,导致牵引网上电压升高,影响到电力机车的正常运行。文章利用实测谐波电流数据推导机车谐波电流源,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车网耦合系统模型,基于阻抗分析车网耦合系统谐振机理及放大特性,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车网耦合系统谐波谐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短路容量、机车位置、供电臂长度等因素改变对车网耦合系统谐波谐振特性影响显着,可为谐波谐振抑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18期)

陈芃宇,张雷,李鹏宇,赵超樱[8](2019)在《狭缝级联微环耦合谐振腔声学传感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狭缝波导的级联微环耦合谐振腔的声学传感器。分析狭缝波导结构特性并应用于级联微环谐振腔,基于光波导耦合模式方程得到系统的透射谱公式,构建出基于狭缝级联微环耦合谐振腔理论模型,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系统的光学特性,再根据材料的声学特性和弹光效应,利用有限元法模拟计算系统的声学特性,得到系统的声学传感特性。研究表明:微环半径为5μm时,Q值达到1.24×10~4,系统灵敏度达到2 453.7 mV/kPa,声波检测范围为150 MHz。(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晓文,郭雨,薛雪[9](2019)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智能稳压电源设计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相关系统,以高性能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款连续可调、两路输出、数字化、智能化的稳压电源。其中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产生的电能作为稳压电源系统的驱动电压,采用按键输入的方式,集成各种数据处理电路,在检测和控制软件的支持下,调整和控制稳压电源的工作状态,实现两路电压的输出,并用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稳定性较好,可靠性较高,其性能优于传统的直流稳压电源。(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9年09期)

邓其军,肖亦沈[10](2019)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频率分裂现象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分裂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CR-WPT)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对系统的输出特性产生影响。阐述了基于S-S拓扑的3种不同理论模型对频率分裂现象的机理和特性的研究和分析,分析了几种抑制频率分裂现象的方法。指出频率分裂现象在MCR-WPT系统其他电路结构中的特性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未来应建立一种基于系统中多参数的综合最优化评价标准。(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耦合谐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些年人们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电能传输的研究相当火热,传统的电路拓扑结构的研究已经相当地完善,本文基于较为新颖的LCC-P电路拓扑结构展开研究,依据电路相关理论推导出了系统传输效率的表达式。通过ANSYS Maxwell仿真软件,建立了线圈模型,分析了线圈参数,再将模型导入ANSYS Simplorer仿真软件,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电能传输效率随着负载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发射端串联谐振电感的增大而增大,且变化趋势较明显。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谐振论文参考文献

[1].翟立朋,张俊武,程琳,常凯歌,童童.双耦合谐振子共振特性研究[J].物理通报.2019

[2].章小斌,李登峰,周熙炜,郝会东,郭咏.LCC-P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9

[3].章小斌,李登峰,周熙炜,郝会东,郭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线圈角度偏移的联合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安慧林,刘国强,李艳红,宋佳祥,张超.宽频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谐振器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5].房淼胜,汪海霞.光学Tamm态和谐振腔耦合双通道单向波导吸收器[C].2019广东通信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专刊.2019

[6].黄挚雄,张翼天,李志勇,陈有根,温大钊.磁耦合谐振系统整流负荷响应特性研究[J].控制与信息技术.2019

[7].卿宴伶,黄彦全,李辉,韦婷,符蓉.车网耦合系统谐波谐振特性研究[J].电工技术.2019

[8].陈芃宇,张雷,李鹏宇,赵超樱.狭缝级联微环耦合谐振腔声学传感特性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刘晓文,郭雨,薛雪.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智能稳压电源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

[10].邓其军,肖亦沈.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频率分裂现象研究综述[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标签:;  ;  ;  ;  

耦合谐振论文-翟立朋,张俊武,程琳,常凯歌,童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