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体陀螺仪论文-徐梦洁,李醒飞,吴腾飞,陈诚,于翔

磁流体陀螺仪论文-徐梦洁,李醒飞,吴腾飞,陈诚,于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流体陀螺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流体动力学,结构设计,仿真和实验

磁流体陀螺仪论文文献综述

徐梦洁,李醒飞,吴腾飞,陈诚,于翔[1](2015)在《磁流体动力学陀螺仪的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流体动力学陀螺仪不存在传统陀螺仪的机械磨损和光学陀螺仪寿命易受光学器件制约的缺点,因而具有高精度、宽频带、长寿命的特点,此外还具有抗冲击、体积小、重量轻等综合性能。该传感器不但在惯性导航中表现优异,同时在卫星微角振动测量及寻北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磁流体动力学陀螺仪基本工作原理进行简要分析,对简化模型进行了推导,并提出一种磁流体动力学陀螺仪的结构设计方法;对磁路进行仿真,获得工作间隙处磁感应强度分布,并代入磁流体仿真环节;对流动进行仿真,同时对样机进行标定实验,可得出标定过程的仿真与实验间差值的平方和均值的开方为5.69 m V,非线性度为0.6%,表明通过研究导电流体的流动过程进而分析该陀螺仪的性能是十分必要的,并证明了磁流体动力学陀螺仪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王丽萍,李醒飞,吴腾飞,纪越,徐梦洁[2](2014)在《一种用于磁流体陀螺微弱信号检测的小波降噪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磁流体陀螺可以同时满足卫星微角颤振在轨测量的亚微弧度测量精度及千赫兹带宽的技术要求,优于当前卫星系统中所用陀螺,是用于卫星微角颤振测量的理想传感器。但是其输出信号极其微弱并且淹没在大量噪声中导致无法有效地实现检测角速度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关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提取微弱信号。该方法通过计算小波分解各层细节分量的自相关系数,自动确定最优小波分解层数,并通过该自相关系数选择最优去噪阈值。对传统阈值去噪算法与所提出的改进小波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将输出信号信噪比提高7 dB~10 dB,适用于所设计的磁流体陀螺微弱信号的检测提取。(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于翔,李醒飞,徐梦洁,王丽萍,梁思夏[3](2013)在《一种磁流体陀螺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磁流体陀螺兼具带宽大、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抗冲击等优良特性,是用于卫星微角振动测量的理想传感器,同时在寻北及小型无人机导航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磁流体陀螺的设计思路,通过对磁流体陀螺工作原理的分析,设计了一种机械结构,该结构既形成了闭合磁路又构成了上下壁绝缘、内外壁导电的密闭磁流体通道,满足传感原理需求;采用低噪放大器组成信号处理电路并对噪声进行分析,该电路可以将本底噪声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影响降低至可接受范围内;对基于该思路设计的样机进行了初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磁流体陀螺能够敏感角振动,非线性误差小于0.6%,重复性误差小于0.5%,稳定性误差小于0.8%,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刘建业,谢征,冯铭瑜,赵伟,郑睿[4](2012)在《超流体陀螺仪的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流体陀螺基于低温物理量子理论发展,有望成为新一代高精度陀螺仪的重要方向。通过对超流体陀螺的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阐述了主要的几类超流体陀螺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超流体陀螺的发展前景。对于基于交流(AC)约瑟夫森效应的超流体陀螺的灵敏度以及温度和体积上的优势展开了分析,并针对前期研究中的原理方案设计、加工和制冷技术以及误差分析等问题提出了思考并进行了展望,旨在加强国内研究者的交流,进一步促进新陀螺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褚鸿杰[5](2010)在《微流体陀螺仪驱动与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流体陀螺仪利用气体介质取代机械质量块作为敏感元件,具有结构简单、量程大、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在军民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介绍围绕微流体陀螺仪驱动与检测电路设计和试验开展的研究工作。首先介绍了微流体陀螺仪驱动和检测的工作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设计的基于调制解调原理的微流体陀螺仪测控电路。之后论文介绍了微流体陀螺仪的数字化设计工作,包括微流体陀螺仪的数字接口电路设计和数字化测控电路设计两部分。微流体陀螺仪数字接口的主要功能是对模拟电路输出电压进行数字化,同时可采集陀螺仪的温度,并利用微控制器实现数字滤波和温度补偿,最终通过串口输出陀螺仪的数字化电压信号。微流体陀螺仪的数字化测控电路直接对敏感结构的前端差分放大的输出进行量化,利用基于MSP430微控制器的数字系统完成数字解调,并通过微控制器内部的定时器资源产生陀螺仪所需的驱动与参考方波信号。数字化测控电路不仅减少模拟电路引入的噪声,而且能发挥数字电路集成化、小型化的优势。最后,论文分别介绍了对设计完成的基于模拟电路的微流体陀螺仪样机、微流体陀螺仪数字接口样机、微流体陀螺仪数字化测控电路样机的调试和试验工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模拟电路的微流体陀螺仪样机的阈值和分辨率为1°/s,零偏稳定性为3.873°/s,量程为±1200°/s,抗冲击能力为20,000g。微流体陀螺仪数字接口样机的阈值和分辨率为1°/s,零偏稳定性提高至2.161°/s。该陀螺仪在通过温度试验得到的温度模型进行补偿后,陀螺仪的零位温度系数由0.285°/s/℃变为0.093°/s/℃,下降了66.3%。微流体陀螺仪数字化测控电路样机的阈值和分辨率为1°/s,零偏稳定性提高至1.061°/s。试验证明了数字接口和数字化测控电路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0-12-01)

罗荣锋[6](2008)在《MEMS技术的磁流体陀螺仪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陀螺仪是一种测量运动体角速度的传感器,传统的陀螺仪存在体积大、重量重、结构复杂、对工艺结构的要求高、精度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制约,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随着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对小尺寸、低成本、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微陀螺仪的需求极大的促进了陀螺仪产品的商业化。本项目研究的是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的磁流体陀螺仪,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批量生产成本低、易于制造、输出电压信号便于检测等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微机电系统技术,回顾了陀螺仪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常见陀螺仪的基本工作原理,然后在分析了不同陀螺仪的优缺点,列出了磁流体陀螺仪的优势。分析了磁流体力学和磁流体的电磁感应原理,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磁流体陀螺仪,通过讨论影响磁流体陀螺仪输出信号的因数,特别是水银与玻璃之间的滑移,分析流通通道内流体的流速状态,设计并制造出了该陀螺仪的原型机。最后,根据磁流体陀螺仪的设计要求,确定了陀螺仪测试平台的系统方案。通过元器件的选择,机械部分的设计与加工,检测部分的信号调试,主要模块的实现,搭建了陀螺仪的测试平台,该测试平台,完全适用于低精度陀螺仪的测试。(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1)

赵燕,苏岩[7](2008)在《驱动方式对微流体陀螺仪输出信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驱动方式下微流体陀螺仪敏感信号的检测方法及其特性。介绍了陀螺仪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两种驱动方式下的信号检测方案。直流电压驱动时,敏感到直流流速,经过差动电桥放大后,可得输出电压。交流电压驱动时,敏感到交流流速,用相干检测方法提取有用信号,通过低通滤波、放大,最终得到正比于外界输入角速度的直流电压。实验数据分析可得:交流电压驱动时,输出信号的标度因数为17.05μV/(°)s-1,标度因数非线性为5.725%,标度因数对称性为4.52%,零偏及零偏稳定性为1 066°/s和14.3°/s;直流驱动时指标分别为400.8μV/(°)s-1、12.129%、15.29%、4 803°/s和43.5°/s。结果表明:从综合指标方面看交流电压驱动方式和相关检测方案下测量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08年05期)

磁流体陀螺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型磁流体陀螺可以同时满足卫星微角颤振在轨测量的亚微弧度测量精度及千赫兹带宽的技术要求,优于当前卫星系统中所用陀螺,是用于卫星微角颤振测量的理想传感器。但是其输出信号极其微弱并且淹没在大量噪声中导致无法有效地实现检测角速度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关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提取微弱信号。该方法通过计算小波分解各层细节分量的自相关系数,自动确定最优小波分解层数,并通过该自相关系数选择最优去噪阈值。对传统阈值去噪算法与所提出的改进小波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将输出信号信噪比提高7 dB~10 dB,适用于所设计的磁流体陀螺微弱信号的检测提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流体陀螺仪论文参考文献

[1].徐梦洁,李醒飞,吴腾飞,陈诚,于翔.磁流体动力学陀螺仪的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5

[2].王丽萍,李醒飞,吴腾飞,纪越,徐梦洁.一种用于磁流体陀螺微弱信号检测的小波降噪方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4

[3].于翔,李醒飞,徐梦洁,王丽萍,梁思夏.一种磁流体陀螺的设计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3

[4].刘建业,谢征,冯铭瑜,赵伟,郑睿.超流体陀螺仪的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J].航空学报.2012

[5].褚鸿杰.微流体陀螺仪驱动与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6].罗荣锋.MEMS技术的磁流体陀螺仪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7].赵燕,苏岩.驱动方式对微流体陀螺仪输出信号的影响[J].光学精密工程.2008

标签:;  ;  ;  

磁流体陀螺仪论文-徐梦洁,李醒飞,吴腾飞,陈诚,于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