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涪江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涪江,经济带,发展
涪江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何洪华[1](2019)在《涪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涪江流域经济带是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和未来发展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之一。要把涪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城市群落集聚地,湿地公园集聚地,旅游休闲集聚地,绿色生态产业集聚地,美丽乡村集聚地。提出了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江清水到长江"的生态经济带;建设互联互通交通走廊,促进成渝"中部崛起";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涪江流域"城市群凸起";融入多边区域经济带(圈),努力把涪江生态经济带建成"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加强交流协作,构建"经络"合作机制。以期加快涪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发展。(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柳强,王康,罗彬,陈鹏,杨渊[2](2019)在《基于SWAT模型的涪江流域下垫面对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流域下垫面污染物排放量、径流条件和本底条件对氨氮(NH_3)、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I_(Mn))3种面源负荷的影响机制,以涪江流域为对象,构建了分布式水文和面源污染负荷模拟SWAT模型,并采用SWAT-Cup进行了参数率定,在此基础上采用Sobol方法进行了全局性敏感性分析。采用Nash-Sutcliffe系数、相对均方根误差、相对偏差和相对总误差4个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径流过程和污染负荷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各种下垫面条件下,NH_3、TP和I_(Mn)负荷变化幅度均随着负荷均值的增加而增大,当下垫面为山丘区或自然林草为主的汇流区时,径流条件因子中的坡度和坡长对于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最大。由于农田对径流过程具有显着的调节能力,面源污染负荷随汇流区内农田面积比例增加而降低。土壤本底、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和径流条件3类因子中,径流条件因子对于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最为敏感,而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不显着。下垫面对TP负荷的敏感性最弱,对IMn负荷的敏感性最强。因此,加强径流过程调控能力对涪江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最为有效。(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吕朝阳,陈军,刘意,孙伟,肖俊文[3](2019)在《基于图形处理器的涪江中段流域降雨汇流模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加径流汇流模型的时效性,提出一种基于图形处理器通用计算的汇流模型。首先,在稳定水源供给的条件下,通过对模型修改和完善生成流域前期水环境。最后,将小时降水数据迭加到前期水环境进行径流汇流模拟得到模拟结果。通过验证发现,模型模拟结果具有更小的水位变化误差,模拟精度进一步提高,模拟速度更快,满足实时计算要求。精度和性能的同时提升,证实汇流模型在流域暴雨洪涝灾害实时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郑仕雷,曹琦,侯兰功[4](2019)在《基于GIS的河流廊道经济社会功能评价与分区——以涪江流域绵阳市中心城区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目前城市河流廊道普遍存在景观格局与其功能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以涪江流域绵阳市中心城区段河流廊道为案例区,采用遥感影像、现场调研和大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城市河流廊道经济社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案例区河流廊道的经济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和功能分区。(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蔡敏[5](2019)在《涪江流域规模化养猪场沼液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沼气工程是实现规模化养猪场粪便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途径,而沼液过量或不恰当施用会引起次生土壤环境污染。本研究选取涪江流域20个规模化养猪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沼气工程处理前后猪粪水及沼液的主要养分及重金属的变化,结合大田采样和盆栽实验,研究沼液长期和短期施用对土壤肥力质量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规模化养猪场猪粪水及沼液成分分析研究选取20个规模化养猪场猪粪水和沼液养分浓度较高,其中沼液中COD、TN、TP及NH4+-N的浓度均值分别为3875.1 mg/L、1932.7 mg/L、38.8 mg/L、804.2 mg/L。猪粪水和沼液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Zn、Cu、Mn、As、Cr浓度较高,沼液电导率均值为8.38mS/cm。猪粪水和沼液直接农用可能会造成重金属污染风险及土壤盐渍化问题。(2)长期施用沼液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规模化养猪场周边农田连续施用沼液样地与对照样地对比显示:长期施用沼液引起土壤中>0.25 mm机械性大团聚体含量提高,>2 mm机械性团聚体比例介于73.99%~88.03%,蔬菜地中>2 mm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高于水田、小麦地;<0.25 mm团聚体有机质含量显着增加。随着长年连续农田沼液施用,表层土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增加。(3)施用3季沼液对土壤肥力和蔬菜生物量的影响大棚盆栽实验表明:施用3季沼液后,>2 mm土壤机械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增加趋势;蔬菜最大叶长、鲜重及根重均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与沼液浓度和施用量呈正相关。叶菜类蔬菜以稀释沼液2~5倍为宜,根茎类以稀释沼液1~2倍为宜,单次施用沼液500 mL/盆较为合适。(4)施用沼液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大棚盆栽实验与大田实验比对研究表明:大田长期施用沼液后土壤(0~10cm)重金属Zn、Cu、Cr、As浓度较高,累积现象明显;室内盆栽施用3季沼液后,蔬菜土壤中Zn、Cu、Pb、Cr累积不明显,而重金属As和Cd含量较高,根茎类蔬菜地比叶菜类更易累积重金属As和Cd。大棚盆栽实验结果显示:第3季蔬菜土壤中Zn和Cu有效态含量占重金属全量比率分别为1.08%~2.12%、2.31%~5.65%;As和Cd的有效态含量占重金属全量的比率分别为0.67%~5.99%、1.24%~60.00%,这说明土壤中As和Cd累积应高度关注。第3季蔬菜可食部分的重金属As、Cd、Cr、Pb含量较高,根茎类蔬菜中Pb含量显着高于叶菜类;每季沼液容许消纳量为134.44~191.05 m3/hm2。(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蔡斌琴,杨永安,张海柱,许肖云,蒋红斌[6](2019)在《涪江流域遂宁段总氮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涪江流域遂宁段4个断面总氮的监测数据,研究了总氮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4个断面总氮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4个断面总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整体上是一致的,呈"W"型,其原因可能与气温、降水量有关;香-桂段对涪江流域遂宁段总氮浓度贡献最大,高达92.1%,这与流程距离、农村面源污染程度以及支流水质状况有关,同时也说明了涪江流经遂宁市主城区后水质没有受到严重污染;涪江流域遂宁段总氮呈上升趋势,变化明显,其中桂花和香山断面总氮有所上升、米家桥和老池断面总氮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彭清娥,刘兴年,黄尔,杨克君[7](2019)在《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产流模式研究——以涪江平通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区流域极端强降雨导致的山洪灾害频发,造成生命损失和经济活动的巨大破坏。科学的认识这类极端天气下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实现灾害监测和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山洪过程的模拟是认识这一灾害的重要科学手段,而模型计算精度是山洪模拟的关键。将超渗、蓄满产流模型与运动波地貌瞬时单位线水文模型(简称KW–GIUH模型)进行融合,优选出适合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下的产流模式,从而提高山洪过程的模拟精度。以典型山区流域涪江一级支流平通河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两场次历史强降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超渗或蓄满产流模型与KW–GIUH模型进行融合后,其模拟精度比KW–GIUH模型所模拟的径流过程更接近实际情况;而先超渗后蓄满的混合产流模式较单一的超渗或蓄满产流模式模拟效果更优。适合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下的产流模式为先超渗后蓄满的混合产流模式,其中产流模式的转变出现在第一次连续降雨基本结束之时,即在第一次洪峰之前基本以超渗产流为主,随后的产流方式以蓄满产流为主。(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任露潇[8](2019)在《守护碧水清流 筑牢生态屏障》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日来,平武县立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水环境和大气污染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对涪江流域河道违规采砂、九绵高速公路沿河标段建设等“污染源”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今年以来,平武县河道管理站、平武县河道采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巡查中共立案查处非法采砂案件4(本文来源于《绵阳日报》期刊2019-04-18)
杨栓成,王运生[9](2018)在《基于GIS的涪江上游南坝-水晶流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涪江上游南坝-水晶流域滑坡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高程、坡向、岩性、岸坡结构等9个影响因子,基于GIS平台,采用滑坡确定性系数模型与层次分析模型相结合的(CF-AHP)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危险区(18. 57%)、高危险区(38. 71%)、中危险区(23. 92%)、低危险区(18. 8%)四个等级。利用危险性评价结果对比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得到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88. 36%,表明CF-AHP模型能够较客观准确地对研究区滑坡危险性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蒋红斌,余全智,何鑫,刘兵[10](2018)在《遂宁涪江流域总磷时空分布及环境容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总量控制制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总磷逐渐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总磷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涪江流域遂宁段为例,对2016年总磷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评价。涪江干流水质总磷受到遂宁市城区生活污水、工业园区工业废水和郪江支流的影响。采用一维模型计算出涪江遂宁段总磷的环境容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沿岸水电站的修建对涪江干流遂宁境内水自净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S2期)
涪江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流域下垫面污染物排放量、径流条件和本底条件对氨氮(NH_3)、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I_(Mn))3种面源负荷的影响机制,以涪江流域为对象,构建了分布式水文和面源污染负荷模拟SWAT模型,并采用SWAT-Cup进行了参数率定,在此基础上采用Sobol方法进行了全局性敏感性分析。采用Nash-Sutcliffe系数、相对均方根误差、相对偏差和相对总误差4个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径流过程和污染负荷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各种下垫面条件下,NH_3、TP和I_(Mn)负荷变化幅度均随着负荷均值的增加而增大,当下垫面为山丘区或自然林草为主的汇流区时,径流条件因子中的坡度和坡长对于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最大。由于农田对径流过程具有显着的调节能力,面源污染负荷随汇流区内农田面积比例增加而降低。土壤本底、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和径流条件3类因子中,径流条件因子对于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最为敏感,而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不显着。下垫面对TP负荷的敏感性最弱,对IMn负荷的敏感性最强。因此,加强径流过程调控能力对涪江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最为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涪江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何洪华.涪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9
[2].柳强,王康,罗彬,陈鹏,杨渊.基于SWAT模型的涪江流域下垫面对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3].吕朝阳,陈军,刘意,孙伟,肖俊文.基于图形处理器的涪江中段流域降雨汇流模拟方法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9
[4].郑仕雷,曹琦,侯兰功.基于GIS的河流廊道经济社会功能评价与分区——以涪江流域绵阳市中心城区段为例[J].特区经济.2019
[5].蔡敏.涪江流域规模化养猪场沼液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D].西南科技大学.2019
[6].蔡斌琴,杨永安,张海柱,许肖云,蒋红斌.涪江流域遂宁段总氮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分析[J].山东化工.2019
[7].彭清娥,刘兴年,黄尔,杨克君.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产流模式研究——以涪江平通河流域为例[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8].任露潇.守护碧水清流筑牢生态屏障[N].绵阳日报.2019
[9].杨栓成,王运生.基于GIS的涪江上游南坝-水晶流域滑坡危险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
[10].蒋红斌,余全智,何鑫,刘兵.遂宁涪江流域总磷时空分布及环境容量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