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效果探讨

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效果探讨

潘春霞

(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江苏建湖2247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工作的80名护理人员,对其实施绩效考核,对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进行评估。结果:绩效考核实施后,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性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实施前75.00%,实施后护士岗位满意度98.75%,高于实施前85.00%(P<0.05)。结论:在护理岗位中,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和主动性,增强护理人员理论、实践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102-02

绩效是护理人员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价值的过程,建立规范、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我院针对绩效考核实施前后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0名护理人员均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工作,均为女性,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8.21±4.6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0例,中专20例;职称: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24名,护士44名。

1.2方法

1.2.1绩效考核目标。从根本上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推动组织良好发展,实现双赢。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需要与护理人员所在岗位、责任大小、技术高低、工作质量、强度、效率、医德医风等结合,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全方位建立健全护理队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1.2.2考核内容。将不同科室所承担的工作量、责任、效率、风险、强度、医德医风等与薪酬对应,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责任感、主动性、创新性、特殊贡献等。

1.2.3考核原则。公开性,每月将考核内容、工作重点、达标任务等下达各个科室,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科室,增加护理人员知晓率和执行力;客观性,实事求是,严格制定相关标准,讲求实效,定量与定性结合[1];差别性,特殊病区、普通病区所制定的工作质量标准不同,更广义的认识差别、承认差别,不搞平均。

1.2.4考核方式。建立绩效考核小组,加强护理人员绩效管理和考核,仔细核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规范“岗变薪移、薪随职变”原则,在公平、公正、公开基础上发放每人、每岗绩效工资,确保绩效工资的严肃性、规范性、时限性。同时建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将每月质量管理考核结果上报,与绩效工资挂钩。

1.2.5薪酬确定。每位护理人员工资总额=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包括生活补贴、午餐费、劳酬、贡献、工作良好表现等。

1.2.6奖励性绩效工资。由于我院所设立的科室较多,儿科、脑外科、ICU、急诊科等科室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给予一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可充分调动患者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水平。(1)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按照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含量、风险度和劳动强度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分类形成定式,并按照类别赋予不同的基本分配系数,然后根据科室危重病人床护比实施动态分配系数,急诊科、ICU工作第一年奖励毎人毎月100元,逐年增加100元,上限400元/月;外科病区:以每台手术20元直接在总绩效中划拨给各病区;输液室按实际工作量计算:静脉输液2.5元/人次,各类注射1元/人次,灌肠1元/次;肿瘤病区责任制系数根据科室情况确定。(2)奖励性绩效发放。护理管理人员绩效分为基本部分(含职称)、基础管理和星级管理三部分,基本部分依据个人考核分在所在科室发放。其余管理部分护理部根据综合护理管理和星级管理考核统筹发放。同时根据当月绩效情况,从护理板块中提取4%~6%的资金进入“护理管理基金”,主要用于管理绩效、突发事件、特殊激励和产假、进修护理人员津贴等使用。(3)护理基金使用规则。各科室每月上报一名当月评选的本科室护士之星,奖励标准为100元/人;产假、进修人员绩效:产假、进修时间>15天的人员发放部分;护理部每季评选科室护理安全流动红旗岗,奖励标准为200元/科次。护理部统计造表后发放给科室;对院内人才库成员实行应急调配使用激励,休息时间调用每次50~100元(工作时间>3小时为100元);专科小组护士跨科会诊解决问题者50元/次(难置静脉输液10元/次)。

1.3评价指标

对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知识、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性进行观察,采取我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由患者或家属填写,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非常满意,70分以上一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研究总例数×100%[2];同时采用自制护士岗位满意调查问卷,由护理人员填写,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非常满意,70分以上一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研究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整理的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处理并分析,分别应用(x-±s)与(n%)描述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独立样本经t检验,数据比较经χ?检验,如果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比较

绩效考核实施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性均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能力比较

3.讨论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医学模式不断改变,人们对临床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关注临床疗效的同时,加大了对护理安全、护理管理、护理质量的关注,护理人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发展水平,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提高其综合能力,可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促进护理学科、医院健康发展。

绩效考核是一种单位、企业常见管理方式[3],在企业既定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评估员工工作行为、工作业绩,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其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不再仅仅满足于技术服务需求,更注重精神层面满足感,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可同时保证技术、精神的满足。我院通过对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客观地反映出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从而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同时将护理质量、绩效考核、评优评干、升职加薪等相连,让护理人员认识到专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努力学习,为患者、家属、医师提供最优质的服务[4]。

本组结果显示,绩效考核实施后,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7.50%,较实施前75.00%提高(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岗位满意度98.75%,明显高于实施前85.00%,可见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发挥主观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雪君.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3(5):685-686,687.

[2]林涵真,叶小兰.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412-412.

[3]俞红丽.绩效考核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于效果[J].医药前沿,2014,09(15):358-359.

[4]贺丹红.绩效考核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4,11(3):321-322.

标签:;  ;  ;  

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效果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