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快速镇痛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中药熏蒸,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
快速镇痛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莉,王清贤,刘英,陈光华[1](2018)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快速镇痛效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快速镇痛效应。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6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熏蒸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快速镇痛效应。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2%显着高于对照组8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5分钟、15分钟及30分钟PRI总分、VAS、PPI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治疗后5分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分钟及30分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反应占比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快速镇痛效应相比单一使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更理想。(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8年05期)
姜受志[2](2011)在《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研究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取腕踝针疗法,穴取上4、上5、上6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两组均留针30min分别于针刺前,针刺后5min、15min、30min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尼莫地平法评定患者的疼痛改善程度。研究结果:针后5min治疗组疾病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针后15min治疗组疾病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针后30min治疗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针后5min、15min和30min的VAS值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针后5min的VAS值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后15min和30min的VAS值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快,镇痛效果更显着。本研究表明腕踝针疗法能迅速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快捷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4-06)
朵雄,巴晓霞[3](2010)在《耳针沿皮透刺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耳针沿皮透刺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痛快速镇痛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耳针组和体针组,每组40例。耳针组采用耳针沿皮透刺法结合体针治疗,体针组采用单纯体针治疗,1次/日,治疗14天。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腿部疼痛评估与临床疗效,观察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腰腿疼痛评估,耳针组和体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比较,耳针组和体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针沿皮透刺配合体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的快速镇痛效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期刊2010年34期)
刘二军,贾春生,李晓峰,马小顺,石晶[4](2010)在《耳针不同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快速镇痛效应,为本病找寻更佳的耳针刺法。方法:将92例患者按性别、年龄和疼痛程度3个预后因素一一配对,每对受试对象随机分到透刺组和直刺组,透刺组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直刺组采用耳穴直刺法,均穴取双侧腰椎区,并随症配穴。全部病例通过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简化MPQ),在治疗前、针刺后5 min和30 min分别记录其疼痛积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差别。结果:序贯试验结果显示,透刺组在针刺后5 min男性患者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而女性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除轻度患者针刺后5 min疼痛积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透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应均优于直刺组(P<0.05,P<0.01)。结论:透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直刺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0年01期)
王真真[5](2009)在《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与体针相比是否更有优越性,为针灸治疗该病寻找一种简、便、廉、验且痛苦更小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5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取腕踝针疗法,穴取上4、上5、上6,对照组以颈夹脊穴为主并配合循经远取。两组均留针30min,分别于针刺前、针刺后5min、15min、30min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尼莫地平法评定患者的疼痛改善程度。结果:两组针后5min整体疗效和总缓解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针后15min和30min的整体疗效和总缓解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针后5min、15min和30min两组VAS值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均小于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组在上述3个时间的VAS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分别小于0.001、0.01、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快,效果更显着。本课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腕踝针的疗效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参考,也为快速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提供了一定的治疗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10)
贾春生,李晓峰,马小顺,石晶,刘二军[6](2008)在《耳针沿皮透刺与直刺对肩周炎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方法:66例肩周炎患者按性别和病情两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30 min疼痛程度的积分记录,然后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肩周炎镇痛效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透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08年05期)
李晓峰[7](2008)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颈、肩、背部酸痛不适甚至剧痛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随着社会老龄化,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电视、电脑、空调等电器的广泛应用,颈椎病的发病率较前有明显的提高,已成为影响青、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已成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伴随的一种现代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专家们预测,该病将成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伴随的一种现代病,在整个脊柱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颈椎病将取代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而上升为骨伤科临床的主要疾病,因而对其进行防治已成为热点的攻关课题之一。而对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疗法对本病疗效显着,针灸具有镇痛的特性,尤其对患者疼痛等诸多症状的改善,有其独特的优势。耳针镇痛是耳针作用的一大特点,耳穴针刺也已经广泛应用于颈椎病临床治疗。吾师贾春生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了耳针沿皮透刺刺法——这一比传统耳穴针刺的点状刺法操作更方便,疗效更佳的刺法。为了为临床提供一中更有效、快速、简便的镇痛方法,导师承担了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多种外周性神经痛快速镇痛效应的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本课题为其中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对比观察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椎病所引起的诸多疼痛症状的快速镇痛效应,验证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椎病有更好的快速镇痛效应,为耳针治疗颈椎病提供更好的刺法技术。方法:根据199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会桂林会议通过的颈椎病诊断标准、诊断分型(因本课题主要研究针刺在镇痛方面的效果,故只取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择了98例颈椎病患者。被选的患者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近(规定45岁以下包括45岁为青年组、46岁以上为中老年组)、病型相同(颈型、神经根型)、病情(轻、中、重)同级4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到透穴组和直刺组。试验组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即利用毫针从某一穴点刺入,沿着皮下与皮下软骨之间通达另一穴点,或从某一穴区的一端刺入,沿着皮下与皮下软骨之间通贯该穴区的全程的毫针刺法;对照组采用耳穴直刺法。进针后,用小幅度的捻转手法5~7下,留针期间可行此法2~3次,以加强针感。针毕后,即刻令患者活动患部,两组均留针30分钟。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简化MPQ)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分钟、30分钟疼痛程度的积分记录,将获得的透穴刺法和直刺法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积分,以α=0.05作为假设检验的水准,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的统计方法,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综上验证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比耳针直刺法有更好的快速镇痛效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疼痛评分及不同性别、病型、年龄、和病情组的疼痛积分均衡性检验差别均无显着性(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序贯试验结果显示: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分钟镇痛效应差别无显着性,而在针刺后30分钟镇痛效应比较,疗效差别有显着性(P<0.05),透刺组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1)针刺后5分钟两组颈椎病患者各项疼痛评分比较,透刺组和直刺组患者的PRI情绪分、PRI感觉分、PRI总分、VAS评分、PPI评分及总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差别有显着性,透刺组的效果优于直刺组。(2)针刺后5分钟两种针刺方法对不同性别、不同病型、不同年龄、不同病情颈椎病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差别均有显着性,透刺组的效果优于直刺组。(3)针刺后30分钟两组颈椎病患者各项疼痛评分比较,透刺组和直刺组患者的PRI情绪分、PRI感觉分、PRI总分、VAS评分、PPI评分及总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差别有显着性,透刺组的效果优于直刺组。(4)针刺后30分钟两种针刺方法对不同性别、不同病型、不同年龄、不同病情颈椎病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差别均有显着性,透刺组的效果优于直刺组。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种不同针刺方法对颈椎病的疗效差别有显着性(P<0.01),透刺法的镇痛效果优于直刺法。结论:通过对98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配对试验,采用序贯试验、配对t检验及χ2检验的统计方法,得出结论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椎病中的颈型和神经根型的快速镇痛效应均优于耳针直刺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8-03-01)
贾春生,石晶,马小顺,李晓峰,王英[8](2007)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方法:患者按性别、年龄和病情3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按随机的原则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采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简化MPQ)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 min3、0 min疼痛程度评分,将获得的透穴刺法和直刺法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积分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无显着性差别(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均有显着性差别(P<0.001)。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贾春生,马小顺,葛建军[9](2002)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6年以来,笔者应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治疗针灸临床常见的一些疼痛性疾病,多数病例在第1次治疗时即能达到快速的镇痛效应和运动功能的完全或部分的恢复,初步体会到此法在快速镇痛方面优于常规的耳针直刺法和常规体针法,现以颈椎病为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02年10期)
快速镇痛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研究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取腕踝针疗法,穴取上4、上5、上6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两组均留针30min分别于针刺前,针刺后5min、15min、30min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尼莫地平法评定患者的疼痛改善程度。研究结果:针后5min治疗组疾病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针后15min治疗组疾病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针后30min治疗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针后5min、15min和30min的VAS值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针后5min的VAS值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后15min和30min的VAS值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快,镇痛效果更显着。本研究表明腕踝针疗法能迅速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快捷的治疗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快速镇痛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莉,王清贤,刘英,陈光华.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快速镇痛效应观察[J].四川中医.2018
[2].姜受志.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3].朵雄,巴晓霞.耳针沿皮透刺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
[4].刘二军,贾春生,李晓峰,马小顺,石晶.耳针不同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J].中国针灸.2010
[5].王真真.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6].贾春生,李晓峰,马小顺,石晶,刘二军.耳针沿皮透刺与直刺对肩周炎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J].针刺研究.2008
[7].李晓峰.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对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
[8].贾春生,石晶,马小顺,李晓峰,王英.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J].针刺研究.2007
[9].贾春生,马小顺,葛建军.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初步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