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领导人演讲语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年演讲,语篇对比,祝福语,称谓语
领导人演讲语篇论文文献综述
姜志成(NATTHAWUT,SUKPRASONG)[1](2016)在《中泰国家领导人新年演讲语篇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演讲”自古以来就是表达思想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主要集中应用于典礼、陈述会议等重要场合中,直到现在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庆典演讲”也是演讲的类型之一。每逢国家的重要节日或者重要的活动,国家领导人都会在公共场合致词,向听众解释活动的来源以及主要的内容。演讲是以语篇为基本语言单位的,而且庆典演讲较突出地体现了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及思维方式,因此对中泰庆典演讲进行对比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泰两国文化,并推动文化交流。然而,虽然很多研究都涉及到了演讲,但是少有学者关注中泰国家领导人的演讲,更多研究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领导人的演讲。不仅如此,很少有人会对庆典演讲进行研究,人们大都研究的是政治演讲、励志演讲等。而且从演讲的视角对称谓语和祝福语进行研究的领域也鲜有人涉足,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及对比语言学对中泰新年贺词进行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因此本论文将运用语篇衔接理论以及对比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中泰两国国家领导人在2007年至2016年元旦及传统新年(春节与宋干节)所发表的贺词进行研究,对其中出现的称谓语、祝福语以及语篇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查中泰两国领导人在其新年贺词中称谓语、祝福语的使用及语篇衔接手段选用和使用的异同。希望本论文可以促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对汉泰的语言教学有所帮助。本文运用理论基础是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虽然该理论是以英语语料为根据的,但这个理论应用范围较广,影响较大,而且中国、泰国与其他国家的学者对该理论也进行了丰富和深化,所以这个理论也适应对汉语语料及泰语语料的研究。因此,将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是最合适不过的。本文所选用的语料是中泰国家领导人在2007年至2016年元旦及传统新年(春节与宋干节)所发表的贺词。虽然这些新年贺词都是从口头上说出来的,但仍然属于书面语,并且是以语篇为基本语言单位的书面语。本文并没有局限于语言结构之中,而是从语篇的视角出发,从社会、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角度出发,对中泰国家领导人新年贺词中出现的称谓语、祝福语以及语篇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汉语与泰语新年贺词有以下几点不同:首先,汉泰新年贺词中选用的称谓语不同。在汉语贺词中,国家领导人会选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语,或是汉语中独有的称谓语,而且为了与国际接轨,还会使用国际性的称谓语;而在泰语贺词中,国家领导人会选择对皇室的尊称,来表示自己对皇室的尊重,国家领导人还会选择类亲属称谓语来称呼人民,从而得到更多的支持。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四个,分别是国家制度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其次,汉泰新年贺词中使用的祝福语也不尽相同。在新年贺词中,中国国家领导人祝福的对象更多的是人民群众,而泰国国家领导人的祝福对象更多集中在皇室、政府官员以及公务员等人。而且汉语贺词中出现的祝福语多是以四字格的结构出现,并且在春节贺词中会出现大量富有文化含义以及生肖文化的祝福语;而泰语新年贺词中,祝福语更多的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的,而且国家领导人会祈求佛祖保佑皇室家族,希望皇室的德行能够恩泽人民群众。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国家政体与社会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文化不同以及宗教信仰不同。再次,汉泰新年贺词中使用的语篇衔接手段也并不相同。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本文将语篇衔接手段归纳为六类,第一类是指称衔接手段,第二类是省略衔接手段,第叁类是替代衔接手段,第四类是词汇衔接手段,第五类是复现衔接手段,第六类是连接衔接手段。汉泰新年贺词中,这六类衔接手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汉语贺词中,出现较多的是人称指称、同义词重复以及结构复现,其中替代衔接手段并没有出现;而泰语新年贺词中,出现较多的是名词指称、省略以及词组复现。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汉语新年贺词中出现衔接手段的频率并没有泰语新年贺词中出现的那么频繁。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泰人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更重视内涵美,不注重表层衔接手段,认为意义上的完整大于形式,因此汉语是意合式语言,追求意义的整体性;而泰语是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因此需要更多的衔接手段将意义结合在一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也反映了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社会不同,承载的文化不同,民族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汉语和泰语有其不同之处。而且泰国对于佛教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泰语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语言内部结构不同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语言结构外部的社会、文化以及思维方式,探寻语言之间不同之处的更深层原因,从而促进语言更好的交流,加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庆典演讲还有很多方面可以进行深入研究,比如篇章修辞、语体风格等。由于笔者的精力、时间以及研究水平有限,对此并没有进行研究。希望本文能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思路,对以后的汉泰语言对比研究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12-01)
刘小敏[2](2016)在《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领导人演讲是官方人物在公开场合使用的语言,所以在其语篇分析中不仅要考虑到抽象的语言系统,更要把重点转向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中美领导人的演讲语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演讲在语言形式上的表现,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6年83期)
彭明明[3](2016)在《英汉演讲语篇中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衔接理论是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在这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该理论对衔接手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引发了众多语言学家的深入探索。在国内,一些语言学者对英汉衔接手段的异同进行了对比研究。但他们的语篇对比研究多是在广义的语篇范畴内进行的,且研究对象多是文学作品。此外,这些研究主要运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缺少数据的支撑。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结构紧凑、语言简明、衔接手段丰富的演讲语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加全面地揭示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的异同。本文选取中美领导人的演讲语篇为研究语料。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所选取的语篇要符合以下叁个条件:演讲者是中美两国主要领导人;每对材料的演讲主题相同或相似;英汉语篇总字数大体一致。本着这样的筛选原则,作者从中美领导人的演讲语篇中分别选取11篇作为研究对象。英文语篇共计15702字,中文语篇17173字。之后,作者对文本进行分析。首先,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对选取的语篇中的各种衔接手段进行统计;然后,作者对衔接手段在英汉演讲语篇中的异同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本研究对英语写作教学与翻译教学的启示也略有提及。通过对比分析,英汉演讲语篇中衔接手段主要有以下相同之处:(1)在人称照应方面,英汉演讲语篇中第一与第二人称照应都多于第叁人称;(2)指示照应中,“this/这”的使用要多于“that/那”;(3)和其他衔接手段相比,替代的使用频率在两种演讲语篇中是最低,而词汇衔接的使用频率最高。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人称照应的使用频率在英语演讲语篇中更高;(2)汉语演讲语篇中省略的使用要多于英语文本。在汉语文本中省略主语的句子很常见。(3)英语演讲语篇中延伸的使用更多。同时,作者还从英汉不同的语言系统和思维模式的角度对造成上述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当然,论文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语料库仍然较小、受论文长度限制,仅对主要的衔接手段进行了分析等。但无论如何,作者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到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中,也算是较大的进步。同时作者相信,本论文会为今后关于衔接理论更为复杂与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2)
樊丛丛[4](2016)在《英美领导人演讲语篇人际语法隐喻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韩礼德对语法隐喻的研究和界定,表达人际意义的语法隐喻称为人际语法隐喻,鉴于语言叁大元功能之人际功能由情态系统和语气系统来实现,因而人际语法隐喻亦可分为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一直以来,诸多学者从多视角对不同语篇题材中的概念语法隐喻进行了研究,然而对人际语法隐喻的研究,尤其是从人际语法隐喻功能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和研究相对较少。随着大众媒体的发展,作为公众演讲的形式之一,政治演讲备受听众的关注,而为了达到其演讲目的,演讲者往往在语言上加以修饰,人际语法隐喻的运用可以使语言变得更加委婉或者客观,因而成为演讲者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本研究拟以韩礼德的人际语法隐喻理论为依据,以英美领导人的演讲语篇为研究语料,旨在探讨其演讲中人际语法隐喻的各种功能,探析演讲过程中人际语法隐喻各功能的实现路径,揭示演讲者如何运用人际语法隐喻实现与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进而传递演讲信息和理念,达到说服、呼吁、与感染听众的演讲目的。本研究语料为20篇英美领导人演讲语篇,语料均从英美政府网站上下载,其时间控制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其中10篇选自于英国首相卡梅伦的演讲,10篇选自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本研究以韩礼德的人际语法隐喻理论为依据,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语料文本进行了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对人际语法隐喻在语料文本中出现的次数和频率进行统计比较;通过定性分析,旨在探讨人际语法隐喻在演讲语篇中的功能和有效性。通过例证讨论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首先,领导人演讲语篇中存在大量的人际语法隐喻,无论是通过语气的使用还是情态的表达,演讲者总会使用隐喻式的方式来传递一定的演讲目的或意图。其次,情态隐喻的使用多于语气隐喻的使用,由于政治语篇的正式性和权威性,语气域之间的转化少于情态中词组与小句之间的转化。另外,在语气隐喻方面,演讲者较多的采用了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通过大量地使用陈述语气发出要求或者命令,有利于缩短与听众的距离,更加委婉地传递其要求,易于被听众所接受;通过使用祈使语气来陈述事实,可以强调演讲者所陈述的内容,吸引听众的注意,而少量的使用疑问语气来陈述,则具有语篇衔接的功能,能够使听众对演讲内容有整体的了解,有利于演讲者思想的传达。最后,在情态隐喻方面,演讲者主要通过显性主观来传递其个人的情感或者观点,一方面能够激发听众的热情,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传递演讲者坚定的信念达到感染听众的目的。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际语法隐喻在语篇分析方面的可行性和阐释力,同时为语法隐喻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实践方面,本研究为更好地解读和鉴赏政治演讲语篇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同时对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以及英语演讲题材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光彩虹[5](2016)在《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叁大元功能,采用量化分析法对中美领导人在其出访国高校所发表的演讲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美领导人演讲稿有许多异同之处,其相似点在于英汉演讲主要由物质过程构成、小句以陈述语气为主、演讲多采用无标记主位;其不同点多存在于中英文化差异等方面。(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刘新秀[6](2015)在《评价理论视角下中西方国家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功能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说话者表达态度立场的重要手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马丁及其同事提出并确立的评价理论,进一步丰富并发展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框架,受到广泛关注。评价理论关注语篇语义,包含叁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极差。态度系统关注人们的情感,包括情感反应,对行为的判断和对事物的鉴赏。介入系统关注态度来源和语篇多声性。极差系统对所有评价资源进行分级。评价资源共同表达说话者的情感和立场,构建特定的演讲者-听众人际关系。政治演讲语篇是公共演讲中的重要文体,是演讲者用以表达政治观点、宣传政治主张、影响公众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和国际政治生活中,政治演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治演讲中蕴含着丰富的评价资源,这些评价手段对演讲者立场观点的表达和人际关系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评价理论运用于中西方政治演讲语篇的对比分析中,分析中国、美国和英国叁国最高领导人新年致辞中的评价资源,旨在揭示叁国政治演讲中评价资源的分布模式,并探索叁国领导人如何利用评价资源实现特定的政治目的。本文发现:中、美、英叁国领导人在评价资源使用方面存在共同点,即均使用最多的态度资源,其次为极差资源,介入资源最少。不同点为,中国领导人使用最多的态度资源来表达演讲者对特定事物的情感,最少的介入资源来表达演讲者对观点的介入程度,且叁个次系统资源比率差距较大。然而,美国和英国领导人演讲中态度、介入、极差资源叁者之间比率差距较小。在态度系统中,中国领导人判断资源使用最多,这体现中国文化中领导者和民众较大的权势差距:美国领导人情感资源使用最多,这体现美国文化中情感外显移情作用;英国首相鉴赏资源使用最多,这体现英国文化中较为保守的一面。在介入系统中,中美两国使用扩张性资源多于收缩性资源,而英国两者使用相当,这种方式扩大了语篇的对话空间,帮助演讲者减少对论断的责任代价,目的在于赢得更多的民众支持。在极差系统中,叁国均使用语势资源远多于聚焦资源。这体现了演讲者通过调整情感的强度来更加有效地影响民众。本文的对比研究发现对评价理论和政治演讲语篇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也有助于促进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人们实现更加有效地交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4-10)
徐常翠[7](2015)在《中美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框架,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对中美领导人的政治演讲语篇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两种语言特定题材语篇的异同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其演讲语篇在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功能特征。(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5年06期)
赵慧如[8](2014)在《纯理理论框架下的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美领导人的演讲语篇为研究对象,以对比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纯理理论为主要研究手段,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中英文演讲语篇8篇演讲辞进行了关于及物性、语气和情态以及主位模式方面的分析对比,以期揭示演讲作为一种独立的语篇体裁与其他语篇体裁有何区别,找出演讲中演讲者与听众沟通互动时所使用的有效的语言学手段。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在语言层面有哪些差异和共性,以及这些表层的语言差异的背后隐含的中西方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隐藏在演讲语篇内部的深层内涵。(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4-04-01)
刘莎[9](2009)在《领导人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对领导人演讲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发现其在语法隐喻方面的异同并讨论其异同的原因,进而将研究发现应用于英语语法隐喻的汉译。本文的语篇重要是集中在中美领导人高校演讲语篇当中。论文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介绍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等。第一章对基于演讲语篇的对比语言学和语法隐喻研究进行了追踪回顾,使我们了解了对比语言学和语法隐喻理论两个领域前期的研究脉络,并发现对领导人演讲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具有其研究价值和可行性。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即语法隐喻理论。通过对该理论框架的介绍,我们对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并且结合了领导人语篇中的隐喻句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通过举例分析,对一致性和隐喻性的区分标准以及语法隐喻的不同表现形式等都一一进行了介绍。在本章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角度。第叁章对领导人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的不同体现形式进行了总结性的对比分析。主要从过程类型的转换、名物化、动词化、形容词化、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等方面探讨了中英文语篇在语法隐喻应用中的异同。因为语篇取材均为领导人高校演讲语篇,具有相似的动作者,听众,演讲目的以及演讲环境,因此,对比研究较为准确。研究发现,语法隐喻应用的共同性主要取决于两种语篇在体裁上的一致性。与美国国家领导人讲话语篇相比,中国国家领导人讲话语篇更加正式,语言更具有非个人化,句式和风格也较固定,这些特点在语法隐喻的应用上得到了证实和体现。汉语的句式结构相对固定,在不同过程类型间进行转变的次数较少。但名物化、形容词化的应用较美篇当中多了许多,这也是汉语语篇词汇密度相对较高的重要原因。在人际隐喻的应用方面,两种语篇极为相似。相似的体裁和风格决定了在语言和语法层面上表达的一致性。第四章探讨了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的诠释功能,集中研究在英汉翻译中的实践应用。在比较了英语语篇的英汉两种文本后不难发现,对于英语中体现不同语法隐喻的形式是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的。在翻译由不同过程类型转换生成隐喻句时,我们基本将其转换成相应的一致式汉语表达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汉语语篇中过程类型的转变并不像英语语篇中那样灵活多变,因此很难找到对等的汉语隐喻式表达。本章中关于英语概念隐喻汉译的研究谈不上全面,但作者相信其他的学者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翻译方面的帮助。最后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和总结。本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虽然还有很多的局限性,但仍相信可以给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一些新的启发。本文第一次尝试性地对领导人演讲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当然,由于“一致式”和“隐喻式”界定的模糊性、所分析材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采用人工区分、计算隐喻句的方法,使得本文中的统计数据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是其统计结果仍然可以反映出大致的趋势和方向。文中的相关结论还有待其他对此感兴趣的学者通过更严谨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9-05-14)
张阳[10](2006)在《中美领导人高校演讲语篇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进行了英汉政治演讲的语篇对比,分析英汉语篇异同,并给与了相应的解释。目前国内的语篇对比分析大多是在广义的语篇范畴内进行的,与特定的文体结合起来进行针对性分析的比较少。以书面语篇作为语料的分析比较多,基于口语的语料研究比较少。本文选取分析的对象是结构紧凑、逻辑关系严密、衔接手段丰富、具有口语和书面双重特征的演说语篇。为了保证对比研究的可信度,作者将语料锁定在具有诸多相似性的中美领导人的高校演讲语篇上。本文采用了量化分析的方式,从语篇宏观的叁个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概念功能方面,主要对比了及物性中小句的六个过程。在人际功能方面,主要对比了小句的四种语气功能和情态。在语篇功能方面,主要对比了主、述位结构和语篇中的语法和词汇衔接手段。通过比对分析,发现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政治演讲语篇存在着差异,但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也是很显着的。文章尝试着从语言特点及文化等角度对此异同加以阐释。在具体的语篇分析中,该对比分析揭示了应用系统功能语法进行语篇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对英语教学及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6-05-01)
领导人演讲语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领导人演讲是官方人物在公开场合使用的语言,所以在其语篇分析中不仅要考虑到抽象的语言系统,更要把重点转向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中美领导人的演讲语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演讲在语言形式上的表现,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领导人演讲语篇论文参考文献
[1].姜志成(NATTHAWUT,SUKPRASONG).中泰国家领导人新年演讲语篇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刘小敏.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J].考试周刊.2016
[3].彭明明.英汉演讲语篇中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6
[4].樊丛丛.英美领导人演讲语篇人际语法隐喻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5].光彩虹.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6].刘新秀.评价理论视角下中西方国家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5
[7].徐常翠.中美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对比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
[8].赵慧如.纯理理论框架下的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4
[9].刘莎.领导人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对比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
[10].张阳.中美领导人高校演讲语篇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