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革命型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马》,阿方索·,卡隆,意识形态
革命型意识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游盼[1](2019)在《中产阶级自我想象下的爱与革命——电影《罗马》的文本分析及意识形态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罗马》借助两位女性被爱人抛弃的情节安排,延续着当今时代"告别革命"的影像表达;通过性别对立消解阶级对立,反抗压迫的声音很快让位于"同病相怜"的互助;作为现有秩序的挑战者,革命者注定是既缺席又在场的;影片的书写结构内在地契合着右翼保守主义下中产阶级的自我想象。(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1期)
嵇蕴洁[2](2019)在《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的革命精神认同——基于武汉高校博士后教师群体的调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安全是关系国家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重要内容。一国意识形态为该国文化发展指明方向,文化则为意识形态建设奠定坚实根基。基于对武汉高校博士后群体关于"革命精神认同"现状的调研分析,认为高校青年教师革命精神认同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媒体领域领导力的迫切需要,总结了高校青年教师革命精神认同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革命精神认同的路径,即加强新媒体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播和监管、创新高校弘扬革命精神的机制和平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建构革命精神的集体记忆。(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诸葛沂[3](2019)在《艺术与意识形态的交锋:T.J.克拉克论库尔贝与1848年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着名艺术社会史家T.J.克拉克论库尔贝的着作《人民的形象》通过分析1848年革命期间法国艺术创作的社会和历史情境,考察共时性评论中的"失语"和绘画作品中背离于惯例和流行意象的部分,揭露了当时虚假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出了库尔贝的画作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颠覆和否定,进而强调了艺术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作用。此书成为新艺术社会史的研究范本,其研究方法亦受到后来学者的仿效。(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9年05期)
阚道远[4](2019)在《“颜色革命”的新趋势新特征及其政治影响——兼论防范重大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颜色革命"作为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实现政权更迭的典型形式和政治手段,近期呈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新特征,反映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新变化。要清醒认识"颜色革命"颠覆国家政权、造成政治动荡、阻碍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政治危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斗争意识,严格落实政治职责,扎实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网络治理和舆论引导,防范重大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风险。(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期刊2019年07期)
余守萍[5](2019)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及当代启示——立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任务共同决定。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注重凝聚人民的实践智慧,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服务于革命战争的中心任务;关照人民的认知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积极认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得到坚持。以此经验为借鉴,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坚定意识形态工作的立场;坚持教育人民与服务人民统一,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现实问题统一,促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安妮[6](2019)在《论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的提升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革命精神认同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实根基。在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提升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凸显出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认同。当前提升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需要围绕当下对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进行新的提炼;需要情理交融助力大学生学好党史国史必修课;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当代中国精神的整体优化;需要立足实际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大众解放。(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唐晓燕[7](2019)在《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存在论革命何以实现——《资本论》及其手稿意识形态批判思想链接式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作链接式解读,将呈现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存在论革命得以实现的全过程。《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生成机制,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到《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马克思对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观念进行了由表及里的链接式批判,为《资本论》中对诸类拜物教观念批判的全面展开铺平了道路。《资本论》对诸类拜物教观念的批判清晰地呈现出双重维度,标志着马克思在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对意识形态批判存在论革命的完成。(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李侃[8](2019)在《样板戏美学、电影装置论与革命叙事——意识形态视域下电影《闪闪的红星》的诞生》一文中研究指出1974年上映的《闪闪的红星》作为红色经典影片,其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政治性以及艺术的创新性,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闪闪的红星》最为显着的特征是电影文本所承载的革命意志话语和阶级斗争属性,无论是制作背景、形式技巧,还是叙事内容,无不融入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从意识形态批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研究《闪闪的红星》,能够使我们理解影片成功的合理性以及历史文本的经典性。本文将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从时间维度上,梳理影片从立项到拍摄再到上映的制作背景,看领导意志的政治干预,怎样渗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第二部分从"电影装置论"的理论角度,阐释影片在形式技巧上,表现出强烈意识形态效果的方式方法;第叁部分从叙事角度,探讨影片如何在内容层面表现意识形态的革命话语。(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19年01期)
熊权[9](2019)在《“革命人”孙犁:“优美”的历史与意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孙犁的抗战书写以风格"优美"着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少着名篇章都是作家基于已有作品的再创作。考察这一未受重视的修改加工现象,可以证明孙犁笔下的"优美"非但不是通常认为的个性抒情,反而是克服个性、反复调试的产物,包含了曲折的历史过程和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冀中战时语境造就的"非个性"乃至"反个性"的文学观,是孙犁"遇合"延安文艺体制并得以成名的关键。在对孙犁的评价上,"多余人"的说法虽影响甚广,却尚留讨论余地。"五四"新文学传统、源自西方的个性主义并不能充分解释孙犁的创作,结合抗战背景,会发现孙犁其实是一个投身抗战并积极建构历史的"革命人"。(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舒前毅,王利科[10](2019)在《论1837-1848年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演变与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1837至1848年的十二年时间里,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经历了叁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即1837-1842年马克思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由高扬到质疑的转变;1843-1844年马克思对德意志国家意识形态由质疑到正面批判的发展;1845-1848年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伟大飞跃。其间蕴含着两次重大思想转折、突破或飞跃:一是从反对封建特权、高扬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到质疑和正面批判一切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转折。二是从质疑和正面批判中走向创立新社会意识形态的飞跃。(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革命型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意识形态安全是关系国家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重要内容。一国意识形态为该国文化发展指明方向,文化则为意识形态建设奠定坚实根基。基于对武汉高校博士后群体关于"革命精神认同"现状的调研分析,认为高校青年教师革命精神认同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媒体领域领导力的迫切需要,总结了高校青年教师革命精神认同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革命精神认同的路径,即加强新媒体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播和监管、创新高校弘扬革命精神的机制和平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建构革命精神的集体记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革命型意识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游盼.中产阶级自我想象下的爱与革命——电影《罗马》的文本分析及意识形态批评[J].视听.2019
[2].嵇蕴洁.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的革命精神认同——基于武汉高校博士后教师群体的调研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诸葛沂.艺术与意识形态的交锋:T.J.克拉克论库尔贝与1848年革命[J].艺术探索.2019
[4].阚道远.“颜色革命”的新趋势新特征及其政治影响——兼论防范重大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风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
[5].余守萍.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及当代启示——立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9
[6].杨安妮.论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的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7].唐晓燕.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存在论革命何以实现——《资本论》及其手稿意识形态批判思想链接式解读[J].学术论坛.2019
[8].李侃.样板戏美学、电影装置论与革命叙事——意识形态视域下电影《闪闪的红星》的诞生[J].齐鲁艺苑.2019
[9].熊权.“革命人”孙犁:“优美”的历史与意识形态[J].文艺研究.2019
[10].舒前毅,王利科.论1837-1848年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演变与革命[J].云梦学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