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造影论文-陈绍康

吞咽造影论文-陈绍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吞咽造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咽动态造影,误咽

吞咽造影论文文献综述

陈绍康[1](2019)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咽动态造影检查的有效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咽动态造影检查的有效性。方法: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筛选51例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咽动态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验结果。结果:咽动态造影检查中,吞咽障碍检出率为54.9%,误咽检出率为37.25%,两项检出率均高于洼田饮水试验的17.65%和33.33%,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咽动态造影检查有着较高的有效性,不仅有助于确诊,还能明确致病因素,为系统和准确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所以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振亚,汪秀玲[2](2019)在《数字化吞咽造影录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数字化吞咽造影录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影像学价值。方法:5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经吞咽造影确诊吞咽障碍的患者,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任何参与吞咽的器官均可受累,口期吞咽功能障碍者10例,咽期吞咽功能障碍者15例,口咽期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者28例,误吸者33例。其中,舌根软腭接触不全(P=0.048),会厌折返不全(P=0.005),环咽肌功能紊乱(P=0.022),喉闭合不全(P=0.000)与误吸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吞咽造影录像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分期及定性分析,可用于协助精准诊治吞咽功能障碍。(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戴萌,安德连,张科,张耀文,窦祖林[3](2019)在《吞咽辅助凝胶用于脑卒中后患者口服胶囊可行性的吞咽造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吞咽造影检查评估吞咽辅助凝胶应用于辅助脑卒中后患者口服胶囊过程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明确其在临床患者服药管理方面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1例脑卒中后患者,其吞咽功能经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估为4~7级,洼田饮水试验无呛咳。所有受试者均在吞咽造影下口服胶囊,分别用水和吞咽辅助凝胶送服。根据吞咽造影的结果评定患者口服胶囊的成功率及吞咽的量化参数。分析的量化参数包括胶囊在口腔期的运送时间、咽期吞咽的启动时间、胶囊在咽期的运送时间、环咽肌开放时间、胶囊与水通过环咽肌的时间间隔,运动学参数有舌骨的向上位移和向前位移以及环咽肌开放幅度。结果:辅助凝胶送服时胶囊吞服成功率为80.65%,显着高于水送服时的成功率54.84%,统计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4,P=0.030),提示凝胶送服的成功率显着优于水送服。量化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凝胶送服时,胶囊吞服过程所需的口腔运送时间(3 688.2±3 370.6)ms,显着长于水送服时的口腔运送时间(1 886.2±1 467.4)ms(P<0.05),而辅助凝胶送服胶囊舌骨向上位移(11.74±4.94)mm,显着短于用水送服时(15.61±5.59)mm(P<0.05)。结论:辅助凝胶具有包裹性、顺滑性的优势,能够易化脑卒中后患者胶囊吞咽并增加安全性,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康复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罗瑞科,梁毅[4](2019)在《路径化健康教育在吞咽造影检查患者中的实施及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行吞咽造影检查术的护理配合经验,包括造影前准备、检查前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造影用食团的配制、并发症观察、检查后饮食指导等。本组患者通过精心护理,检查成功率达100%。护理配合在保证造影的顺利进行,造影剂的良好显影以及协助准确诊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1期)

温泽迎,张海宇[5](2019)在《荧光吞咽造影定量分析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荧光吞咽造影(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定量分析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n=25)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n=30)仅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行VFSS检查,并选取吞咽通过时间及环咽肌开放幅度两个参数进行定量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吞咽通过时间方面:两组患者吞咽通过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针刺组较对照组缩短的更为显着,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环咽肌开放幅度方面:两组患者环咽肌的开放幅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针刺组较对照组增大幅度更为显着,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FSS定量分析可以对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进行数字化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潘梦燕,章红亚,王元姣[6](2019)在《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下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吞咽造影数字化采集系统定量在评价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术。使用吞咽造影数字化采集系统记录吞咽动态过程,计算咽腔收缩率和咽腔收缩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咽腔收缩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05)。两组咽腔收缩持续时间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0.05)。结论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能定量评价吞咽功能,有效量化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慧珍,许电,许时良[7](2019)在《吞咽造影检查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吞咽造影检查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诊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吞咽造影联合吞咽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每天治疗一次,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会厌移动时间、Rosenbek误吸程度评级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洼田饮水试验、会厌移动时间、Rosenbek误吸程度评级等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在吞咽造影检查下,康复训练较传统吞咽康复训练更具针对性、疗效更显着,且吞咽造影检查能帮助医者及治疗师更好地评判吞咽障碍具体情况。(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周仁娣,尚霄东,钱倩,余琴,沈秀明[8](2019)在《吞咽造影在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吞咽造影(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对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疗效评估。方法 40例脑卒中及脑外伤吞咽障碍患者,分别采用稀钡、浓稠钡和糊状钡叁种不同性状、相同容量的钡剂,对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吞咽造影检查,根据吞咽造影对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比较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能清晰观察到整个吞咽过程,观察吞咽启动、喉上抬、会厌谷残留、梨状窝残留、渗透及误吸等情况,其中吞咽启动时间、喉上抬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吞咽造影检查能有效评估脑损伤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其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治疗措施及提供观察治疗效果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黄梦,杜丽洁[9](2018)在《吞咽荧光透视造影检查对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诊断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吞咽障碍的影像学特点,并探讨PD病人年龄、性别、病程及Hoehn-Yahr(H&Y)分级对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66例PD病人分别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荧光透视造影检查(VFSS),用Hoehn-Yahr量表对PD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根据VFSS结果将病人进行分组,按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分为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吞咽障碍组又以是否发生误吸分为误吸组和非误吸组,分别对组间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及H&Y分级与吞咽障碍及误吸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VFSS检查出现会厌溪滞留33例,梨状窝滞留19例,喉上抬异常23例,环咽肌的开放不足或不开放2例,咽通过时间延长4例,重复吞咽29例及误吸23例。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吞咽障碍组与非吞咽障碍组、误吸组与非误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Y分级方面,吞咽障碍组与非吞咽障碍组、误吸组与非误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对PD吞咽障碍的检出率分别是12.1%、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对PD误吸的检出率分别是34.8%、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病人存在隐匿性误吸;PD病人咽期存在多种形式的吞咽障碍,会厌溪滞留、喉上抬异常及重复吞咽为常见表现;H&Y分级与PD病人的吞咽障碍及误吸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H&Y分级越高,PD病人出现吞咽障碍及误吸的可能性越高;年龄、性别及病程与PD病人的吞咽障碍及误吸的发生没有确切的关联性。(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蒋鸿,韩瑞,张东友[10](2017)在《数字化X线吞咽造影在评价吞咽功能障碍上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数字化X线吞咽造影在评价吞咽功能障碍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5月,23例经临床诊断为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吞咽造影检查,通过检查中吞入4种不同粘稠度食物,侧位观察咽部吞咽情况,检查过程中图像采集使用动态电影模式,同时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部X线动态造影影像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全部一次性完成检查,图像质量良好,其中20例患者环咽肌不完全开放;3例口咽期吞咽障碍。结论:数字化X线吞咽造影检查,操作简便,图像质量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期刊2017-07-14)

吞咽造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数字化吞咽造影录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影像学价值。方法:5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经吞咽造影确诊吞咽障碍的患者,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任何参与吞咽的器官均可受累,口期吞咽功能障碍者10例,咽期吞咽功能障碍者15例,口咽期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者28例,误吸者33例。其中,舌根软腭接触不全(P=0.048),会厌折返不全(P=0.005),环咽肌功能紊乱(P=0.022),喉闭合不全(P=0.000)与误吸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吞咽造影录像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分期及定性分析,可用于协助精准诊治吞咽功能障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吞咽造影论文参考文献

[1].陈绍康.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咽动态造影检查的有效性探究[J].包头医学.2019

[2].李振亚,汪秀玲.数字化吞咽造影录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9

[3].戴萌,安德连,张科,张耀文,窦祖林.吞咽辅助凝胶用于脑卒中后患者口服胶囊可行性的吞咽造影研究[J].康复学报.2019

[4].罗瑞科,梁毅.路径化健康教育在吞咽造影检查患者中的实施及护理配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温泽迎,张海宇.荧光吞咽造影定量分析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

[6].潘梦燕,章红亚,王元姣.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下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9

[7].陈慧珍,许电,许时良.吞咽造影检查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诊疗中的临床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8].周仁娣,尚霄东,钱倩,余琴,沈秀明.吞咽造影在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9].黄梦,杜丽洁.吞咽荧光透视造影检查对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诊断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

[10].蒋鸿,韩瑞,张东友.数字化X线吞咽造影在评价吞咽功能障碍上的临床应用价值[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2017

标签:;  ;  ;  ;  

吞咽造影论文-陈绍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