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处理系统论文-ONYANGO,JANET,ATIENO

生物处理系统论文-ONYANGO,JANET,ATIENO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处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凤眼莲,生活废水处理,粘合剂,燃料压块

生物处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ONYANGO,JANET,ATIENO[1](2019)在《在肯尼亚生活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凤眼莲(Eicchornia crassipes)生物质可持续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和人口增长加剧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对通常使用的燃料资源造成压力,从而引发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证明致密化技术通过生物质团块的生产而有效地产生能量。煤球用于家庭供暖和照明,也用于工业锅炉,熔炉和窑炉。用于生产煤饼的材料包括锯屑,木炭粉,废纸,椰子壳,花生壳,稻壳,咖啡壳等。肯尼亚的生产公司广泛使用木炭粉作为生产煤球的主要原料,并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木炭粉尘的可用性取决于木炭生产的树木的可用性,但木炭粉尘作为生产煤球的原料具有不可持续性。马赛马拉大学建成的生物废水处理系统使用水葫芦作为生物净化物种,大大降低了废水中的养分含量。然后将处理过的废水用于苗圃灌溉。为了可持续利用废水处理系统生产的水葫芦生物质,本研究探讨了水葫芦与其他粘合剂混合生产高效煤球的用途将收获的凤眼莲切碎并晒干以达到约8.5%的水分含量,然后机械压碎并筛分以获得p<5mm的粒度。实验中以桉树叶、蜂蜜和浮游藻类为原料制备叁种粘合剂,并分别以30%,20%和10%的粘合剂比例混合到凤眼莲粉末中。将它们放入压块机中并成型。然后分析压块的密度,形态持久性,耐水性和热值以评估压块特性。结果表明粘合剂类型对压缩密度没有影响,但随着粘合剂比例的增加,密度增加。松弛率范围为1.08-1.33,这表明凤眼莲与粘合剂结合后,可以有效地制造团块。松弛率也随着粘合剂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堆积密度和颗粒粘合增加。压块具有45%的中度耐水性,表明对水具有很大的亲和力,因此不适合在潮湿的地区使用。使用桉树叶粘合剂后的形态持久性指数最低,但也随着粘合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这表明粘合剂有利于生物质颗粒粘合。与木炭和其他压块相比,凤眼莲压块中的能量均显示出预期的结果,含20%的蜜糖粘合剂与20%的浮游植物粘合剂的凤眼莲压块热值分别为1148.35 kj/kg和998.37kj/kg。由于桉树叶中含有高度易燃的桉树油,所以20%桉树叶粘合剂的压块也能产生1090.43kj/kg的高热值。研究表明,凤眼莲与生物质粘合剂混合可制成对环境的危害较小,燃烧时间较长,热值较高的生物质燃料块,可持续性利用了生活废水处理中产生的有机物。该研究将进一步开发用于生物质燃料生产的其他植物材料,如具有高木质素含量的废纸利用,以及增加改良材料如红土以增加凤眼莲压块的密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期刊2019-06-01)

陈刚,陈思远,董姗燕,李新冬,刘祖文[2](2019)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呼吸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水质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开发性能好、可靠性高的呼吸测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成果对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监测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呼吸测量技术的研究发展,阐述了3类主要的呼吸测量技术,介绍了各类呼吸测量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状况及其优缺点,提出了目前呼吸测量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在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呼吸测量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杨洋,邢德峰[3](2019)在《基于宏基因组学研究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暗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和微生物生物膜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主要菌群存在形式,利用微生物的不同代谢途径可实现水中污染物的转化和降解.微生物群落结构直接影响污染物生物转化速度和末端产物的类型,而全面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可为污水生物处理的定向调控提供微生物学依据.由于绝大多数微生物未获得纯培养,因此,揭示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暗物质成为重要的挑战.核酸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环境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态研究.近年来,基于高通量核酸测序的宏组学技术为研究未培养微生物和未知基因资源提供了重要工具.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技术可以研究特定环境下未培养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揭示生态条件变化下微生物的环境适应和代谢调控机制.目前,基于宏组学研究微生物暗物质,已经获得了一些突破传统认识的物质循环新机理.本文回顾了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综述了近年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在污水生物脱氮、强化生物除磷及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微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多组学在污水处理微生物学研究的前景和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海军,杨一飞,郭浩[4](2018)在《模拟空间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与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废水循环利用是受控生态生保系统(environmental control and life support system,ECLSS)的关键技术之一.设计了空间废水组合生物处理系统,由两个序批间歇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供氧部件、在线监测与控制部件等组成.利用该系统可同时处理卫生废水和尿液,降解卫生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转化尿液中尿素生成硝态氮(NO-3),形成植物种植营养液.废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后,模拟卫生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9.34%,出水NO-3浓度1 626.71mg/L,氮素转化率达到87.2%.对SBR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卫生废水反应器中γ-变形菌纲的Pseudomonas、Arenimonas属微生物占73.3%,尿液废水反应器中β-变形菌纲的Thauera、Nitrosomonas、Comamonas属微生物占48.8%,这些微生物对维持空间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宋天伟,盛晓琳,王家德,刘锐,陈吕军[5](2019)在《夏季高温下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系统的硝化性能及强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模拟夏季高温,考察了温度(30~45℃)和氨氮容积负荷对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活性污泥硝化功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同时探讨中温富集硝化污泥高温驯化前后用于强化受高温冲击的生物处理系统的硝化效果.结果表明,在30~40℃水温下好氧池活性污泥的氨氮去除效果保持在90%以上,硝化菌含量也逐步升高至4. 55%;当水温升至45℃时氨氮去除率和硝化菌含量均分别降至40%和1. 97%.为快速恢复受夏季高温冲击的生物系统,将中温富集硝化污泥在40℃下驯化61 d后,获得硝化活性为(60±5) mg·(L·h)-1的硝化污泥,考察中温富集硝化污泥驯化前后对受高温冲击的生物处理系统的强化效果,发现驯化后的中温富集硝化污泥只需投加5%(体积分数)即可提高10%的氨氮去除率,而未驯化的则需要投加10%(体积分数).上述结果表明,中温富集硝化污泥经驯化后能更好地用于强化受高温冲击的生物处理系统的硝化功能.(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罗灿[6](2018)在《磺胺二甲氧嘧啶在畜禽养殖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吸附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抗生素在养殖业的滥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人体健康问题,对畜禽养殖废水所引起世界各国的健康问题让全世界警觉,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解决问题。本论文探究了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研究了磺胺二甲氧嘧啶在污泥中的吸附、降解,以及对污水处理反应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研究了SDM自身水解稳定性。SDM在水环境中有少量的光解,温度、pH对SDM在水环境中的水解几乎没有影响。(2)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的SDM在灭活厌氧颗粒污泥与灭活好氧絮状污泥中的吸附情况。失活厌氧颗粒污泥对不同初始浓度SDM的吸附基本上在8h达到平衡,失活好氧絮状污泥对不同初始浓度的SDM的的吸附基本上在6h达到平衡。灭活厌氧颗粒污泥与灭活好氧絮状污泥在偏碱性的条件下,灭活厌氧颗粒污泥与灭活好氧絮状污泥对SDM的吸附能力更强。(3)灭活厌氧颗粒污泥、灭活好氧絮状污泥的吸附等温线。当温度在15~35℃时,由R_F~2>R_L~2,R_F~2>0.99可知,两种失活污泥对SDM吸附数据拟合的Freundlich更符合对SDM吸附数据拟合的Langmuir。两种污泥对SDM的吸附不是简单的单分子层吸附,而是表面吸附与多层吸附共同作用。吸附常数K_F(15℃)>K_F(25℃)>K_F(35℃),污泥吸附SDM能力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两种污泥对SDM的吸附是放热反应。污泥对不同初始浓度的SDM吸附平衡时间有一定的影响。SDM的初始浓度越大,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对水环境中SDM的吸附到达吸附平衡的时间越长。(4)SDM的初始浓度为20 mg/L,在温度15℃~35℃下,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絮状污泥对水环境中的SDM的吸附量都要远大于其对水环境中SDM的降解量,污泥吸附是去除SDM最主要的部分。在pH为5~9时,活性厌氧颗粒污泥和活性好氧絮状污泥对水环境中的SDM的吸附量都要远大于其对水环境中SDM的降解量,污泥吸附是去除SDM最主要的部分。(5)畜禽养殖废水中的SDM对UASB反应器去除COD的影响,当SDM在厌氧颗粒污泥中的浓度达到3.14 mg/g时,COD在UASB反应器对的去除量下降趋势明显。当SDM在厌氧颗粒污泥中浓度为5.46 mg/g时,厌氧微生物活性到达最低。(6)畜禽养殖废水中的SDM对SBR反应器去除COD的影响,当SDM在好氧絮状污泥中的量到1.56 mg/g时,SBR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率下降明显。当SDM在好氧絮状污泥中的量到6.17 mg/g时,好氧微生物活性到达最低。(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温丹丹[7](2018)在《不同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物及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水处理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工艺,然而自该工艺提出以来饱受污泥膨胀的制约。针对于此,各国研究者已从水质、环境因素及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取得了相关成果。然而对于这种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工艺,污泥沉降性能与生物代谢、优势菌种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联性,报道不多。本论文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追踪了污泥中优势菌群的演替、监测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含量及组分等的相关变化,探究污泥沉降性能在不同运行条件下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以期丰富相关沉降/膨胀理论。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同样的进水和接种污泥,不同条件运行的两种反应器内分别诱发了系统活性污泥粘性膨胀和丝状菌膨胀。进水采用乙酸钠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COD贡献比为3:2),1#反应器在低溶氧协同高负荷运行条件导致活性污泥形成粘性膨胀;而2#反应器在正常溶氧及有机负荷条件下,Type0914丝状菌出现过度增殖,进而诱发系统丝状菌膨胀。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高负荷协同低溶氧的环境刺激了1#反应器中Bradyrhizobiu(慢生根瘤菌属)菌的优势生长,其分泌的大量胞外粘液中多糖含量的增加是诱发系统发生粘性膨胀的主要原因。2#反应器中的丝状菌膨胀污泥中,Chloroflexi(绿弯菌门)菌和Saprospiraceae(腐螺旋菌科)菌所占丰度分别高达13.13%和10.14%。论文认为溶解性碳源是导致这两类菌相伴生长、进而诱发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主要原因。(2)AAO脱氮除磷(Ⅰ阶段)、AO脱氮(Ⅱ阶段)、好氧除碳(ⅡⅠ阶段)这3种工艺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所差异。Ⅰ阶段沉降性能最佳,其次为ⅡⅠ、Ⅱ阶段。结果表明,1)系统优势菌及菌群结构都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Thiothrix(丝硫菌)菌的相对数量是影响污泥沉降性能变化的主导细菌。在接种污泥和Ⅰ阶段Thiothrix(丝硫菌)菌的丰度仅为0.08%和1.51%,Ⅱ阶段上升至9.41%,ⅡⅠ阶段降至4.29%。Ⅰ阶段的厌氧区对该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Ⅱ阶段的缺氧区却刺激其优势生长;2)叁个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Ⅰ阶段最高,其次为Ⅱ、ⅡⅠ阶段。缺氧区和厌氧区的引入导致系统功能与环境的复杂度增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所升高;3)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对EPS的组分及含量具有显着影响,进而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改善或恶化的进程加剧,污泥沉降性能与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PS,LB-EPS)中蛋白质/多糖的比值呈正相关;4)反应器功能的改变,丝状菌的类型就会发生显着变化。接种污泥和Ⅰ、Ⅱ、ⅡⅠ阶段的优势丝状菌分别为Type0092、Sphaerotilus natans(浮游球衣菌)、Thiothrix spp.(丝硫菌)、Nostocoida limicola Ⅱ(诺卡氏菌Ⅱ)。(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袁振宇[8](2018)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生物处理系统管控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大多核心处理工艺利用活性污泥法,主要利用细菌等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进行人工强化处理,通过人工调控创造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污水环境,提高污水处理厂功效。(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05期)

黄宝华[9](2018)在《石化综合废水中有机物对生物处理系统影响机制及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化工行业产生的废水,种类繁多,污染物组成复杂,水质特征千差万别,处理难度很大。以华北某石化企业产生的石化综合废水为研究对象,解析该类废水中有机物组成特性及生物降解特征,结合厌氧滤池+纯氧曝气生物工艺处理石化废水的效果,分析生物工艺处理此类废水存在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据此提出针对该类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优化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该石化废水由精对苯二甲酸(PT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醚叁种石化废水混合而成,有机物成分复杂。通过对废水中有机物亲疏水性和分子量分布分析可知,废水中所含有机物主要为疏水性小分子有机物。利用光谱分析,如紫外-可见光、傅里叶变换-红外技术等,分析出废水中主要含有苯环类、烷烃、酯类、有机酸类、酚类及醇类等化合物结构。利用EEMs-PARAFAC技术对废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叁维荧光光谱进行解谱,识别出叁种石化废水含有的典型污染物,PTA废水中含有对苯二甲酸(TA)、苯甲酸(BA)等苯环类芳香族化合物,PET废水中含有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苯酚等芳香族化合物,聚醚废水中含有苯乙烯及石油类等污染物。分析叁种废水生物毒性可知,PTA废水的浓度最高,生物毒性最强,而PET废水单位TOC下生物毒性最强。(2)采用厌氧滤池(AF)+纯氧曝气生物工艺处理该石化混合废水(PTA:60-80%;PET:10-20%;聚醚10-20%),考察废水混合处理对生物处理系统去除效果的影响。当厌氧系统(AF)容积负荷为1.43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40h,AF对废水中COD去除率为50%-70%,而后续好氧生物系统COD去除率为50%-80%。通过对废水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分析可知,PET和聚醚废水的混入,会对PTA废水的典型污染物生物降解产生抑制。分析废水好氧生物降解过程可知,叁种石化废水混合处理,生物系统主要抑制作用来自于PTA废水,因为PTA废水浓度较高,占石化混合废水中的主要部分。PET和聚醚废水的混入并未明显影响好氧生物活性及有机物降解过程。(3)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揭示好氧段活性污泥沉降性差的原因,结果显示DO与MLSS呈弱相关,OLR与出水SS和SV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OLR的变化对污泥沉降性和出水SS的影响较大。(4)为提高生物系统处理效果,发现在AF系统增加底泥循环,可以避免反应器底部堵塞或防止进水出现短流现象。结果显示在水质变化较大情况下,底泥循环能提高系统抗冲击能力。通过优化系统HRT和温度参数发现,延长HRT能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温度优化最佳运行条件是37℃。(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5-03)

胡博,田晓雷,吴沛,赵剑强,杨利伟[10](2018)在《N_2O微电极法测定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羟胺》一文中研究指出羟胺(NH_2OH)是一种重要的硝化中间产物,其与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氧化亚氮(N_2O)的产生密切相关,但目前仍缺乏一种可以简便、快速测定污水生物处理系统NH_2OH的方法。该研究在酸性条件下,以Fe~(3+)为氧化剂,通过将NH_2OH氧化为N_2O,采用N_2O微电极对N_2O浓度进行测定,进而间接测定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NH2OH浓度,并研究了亚硝酸根(NO_2~-)对测定结果的干扰以及干扰的消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NO_2~-会干扰N_2O微电极法的NH_2OH测定结果。由于NO_2~-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N_2O,将导致测定结果偏大;(2)当样品中NO_2~--N浓度低于10 mg/L时,向样品中加入0.1 m L 40 g/L的磺胺溶液,可以消除NO_2~-对测定结果的干扰。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NH2OH浓度,对揭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NH_2OH对N_2O产生过程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生物处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水质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开发性能好、可靠性高的呼吸测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成果对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监测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呼吸测量技术的研究发展,阐述了3类主要的呼吸测量技术,介绍了各类呼吸测量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状况及其优缺点,提出了目前呼吸测量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在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呼吸测量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处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ONYANGO,JANET,ATIENO.在肯尼亚生活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凤眼莲(Eicchorniacrassipes)生物质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9

[2].陈刚,陈思远,董姗燕,李新冬,刘祖文.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呼吸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9

[3].杨洋,邢德峰.基于宏基因组学研究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暗物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4].高海军,杨一飞,郭浩.模拟空间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与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

[5].宋天伟,盛晓琳,王家德,刘锐,陈吕军.夏季高温下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系统的硝化性能及强化方法[J].环境科学.2019

[6].罗灿.磺胺二甲氧嘧啶在畜禽养殖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吸附降解[D].湖南农业大学.2018

[7].温丹丹.不同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物及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8].袁振宇.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生物处理系统管控因素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8

[9].黄宝华.石化综合废水中有机物对生物处理系统影响机制及其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8

[10].胡博,田晓雷,吴沛,赵剑强,杨利伟.N_2O微电极法测定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羟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

标签:;  ;  ;  ;  

生物处理系统论文-ONYANGO,JANET,ATIENO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