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现象论文-李菁,黎昌抱

赛珍珠现象论文-李菁,黎昌抱

导读:本文包含了赛珍珠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赛珍珠,《大地》,文化外包装转内,双重译介

赛珍珠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李菁,黎昌抱[1](2015)在《从赛珍珠《大地》及其汉译看中国文化外包装转内双重译介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基于《大地》英文原作及其汉译本,对其中的中国文化外包装转内双重译介现象加以讨论,以探求其对翻译和中国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5年15期)

黎苑旎[2](2015)在《赛珍珠英译《水浒传》人物绰号翻译中的杂合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起翻译研究领域出现“文化转向”,翻译研究注重从跨学科视角分析语言、文化及社会因素。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即是文化翻译理论之一。本文借用后殖民理论中的“杂合”理论对赛珍珠《水浒传》英译本进行探讨。杂合概念主要是指译文中原语文化因素及译语言文化因素共同存在的现象。论文以赛译本中的绰号翻译为研究焦点,探讨赛珍珠英译本中的杂合现象。绰号作为正式姓名的补充称谓,具有在特定背景下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功能,并涵盖大量表达技巧与文化内涵。中国文学名着《水浒传》,运用不同绰号塑造了各类人物,绰号成为其精妙之处。本文借用杂合的理论,把赛珍珠的绰号译文归类为语言层面及文化层面两种,并从杂合视角对其译文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赛珍珠译本中的高杂合现象体现在“自我与他者”及“第叁空间”两个方面。(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5-05-01)

沈添土[3](2013)在《解析八马赛珍珠现象 推动发展浓香茶高潮——中国浓香型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暨赛珍珠现象研讨会在安溪隆重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4日,由中国社科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八马茶业承办的"中国浓香型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暨赛珍珠现象研讨会",在安溪龙桥管委会隆重举办。着名专家、学者聚首安溪,就浓香铁观音的走向、安溪铁观音转型升级等方面展开讨论,解析赛珍珠现象,为浓香型铁观音和赛珍珠发展出谋献策,为"百亿赛珍珠茶乡中国梦"传经送宝,这样以某种名优茶香型和单品为主题开展的高峰论坛及研讨会在国内尚属首次。中国社科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尧,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张世贤,国际茶业科学(本文来源于《茶博览》期刊2013年08期)

刘旸[4](2013)在《茶乡论道:浓香型铁观音之“赛珍珠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茶产业面对经济形势的严峻和政策的微调,发展速度放缓,而茶市竞争加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赛珍珠如一匹黑马杀出重围,四年间销量已增长12倍。赛珍珠品牌的成功打造,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被专家特称为“赛珍珠现象”。带着对“赛珍珠现象”的浓厚兴趣,对安(本文来源于《中华合作时报》期刊2013-08-06)

张明蓉[5](2011)在《赛珍珠译《水浒传》中的杂合现象探究——后殖民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美国作家。1932年凭借其中国题材的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唯一因写中国题材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作为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赛珍珠受到了良好的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她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西部,在只有四个月大时,随传教士父母来到中国。先后在清江浦、镇江、宿州、南京、庐山等地生活并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镇江生活了18年,她在镇江经历了她人生的早期岁月,接受了良好的中国文化的教育。这也是为何她的作品大多以中国为题材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此,人们对作为作家的赛珍珠的兴趣与关注程度明显要高于她的其他身份及其所作出的贡献。诚然,赛珍珠首先是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创作成就备受瞩目是无可厚非的,但相对于赛珍珠文学创作思想等方面的研究热潮,人们对其《水浒传》英译本的关注明显要少得多,直接原因是国内学术界对赛译《水浒传》的批评要多于赞扬,其英译本曾遭到众多的质疑,经常被冠以“文化陷阱”、“误读”、“歪译”、“死译”、“胡译”、“偏离”、“失真”、“语用失误”等名称。作为将中国经典文学《水浒传》成功推向世界的第一人,赛珍珠的价值体现在她对居于中心地位的译入语规范进行挑战的勇气,以及她在一个“西学东渐”的时代选择了一个“东学西渐”的立场,鉴于以上所述,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视角对赛珍珠的翻译策略和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有助于更完整、更全面地认识赛珍珠的价值,使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赛珍珠作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的风采,更能看到她作为翻译家的重要贡献,以期帮助人们对《水浒传》的翻译作出更公正更全面的评价。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基本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杂合的研究现状,其次对《水浒传》英译本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最后对赛译本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总结。第叁章为本文的理论框架。首先介绍了杂合的发展以及分类,其次简单概述了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并对其适用性做了探讨,最后分析了在后殖民翻译理论参照下,杂合的必要性以及对杂合度的把握两个问题。第四章是对赛珍珠及其《水浒传》英译本的介绍。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赛珍珠的双重文化身份;赛珍珠的创作及翻译生涯;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目的与动机;赛译《水浒传》在国内外的接受情况。第五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采用描述性研究,对赛译《水浒传》中的语言杂合,文化杂合和文学杂合进行了细致而详尽的梳理。第六章分析了赛译《水浒传》中杂合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当今汉外翻译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启发。第七章也就是本文的最后一章,对全篇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的研究价值,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为后续研究作出铺垫。(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张志强,李世英[6](2009)在《赛珍珠着译中的“杂合”现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化的接触,就会产生有意或无意的"杂合"现象。赛珍珠的着作与译作都具有明显的"杂合"特征,其着译中的"杂合",多数是其有意所为,目的是要让西方读者注意到世界上其他文化的存在、彰显中国语言文化特色,因此,"杂合"理论对于赛珍珠的着作与译作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赛珍珠着译的成功,对于我们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进一步做好文学批评及文学翻译等工作,都有较大的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原杨[7](2009)在《“赛珍珠现象”的历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批以赛珍珠为代表的外国人记述中国,向西方介绍,并一举成名,他们的作品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的窗口。他们有的记载了在中国的考察经历,有的着墨于中国社会斗争的纪实描写,有的将自己的作品中掺入中国文化的色彩,有的从多角度描写中国社会生活,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赛珍珠现象”,作为一种新的提法,尚未有文章或着作涉及。该领域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其研究的前景十分广阔。本文旨在以“赛珍珠现象”为主要视点,从历史的角度剖析赛珍珠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历史意义以及赛珍珠为中西关系交流所做的卓越贡献。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赛珍珠现象阐释。主要通过举例、比较的方法,系统、完整地定位“赛珍珠现象”及其特征。赛珍珠现象即泛指西方人写中国作品的现象,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具备历史性、特殊性、全球性叁个主要特征。第二章,赛珍珠现象形成的历史因素。本章主要分为叁个部分:中国历史和社会氛围的熏陶、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国际时局的作用,试从国内、国外、国际叁个方面来细致分析赛珍珠现象的成因。赛珍珠聊象形成的实质就在于她带给西方读者焕然一新的东方形象,她漫游并考察过东西方的许多国家,而身在两个世界的特殊环境,给了她两种语言,两种思维方式、两种历史背景和两种民族感情,这种特殊的经历开阔了她的视野,使她把持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看待世界的所有民族。第叁章,赛珍珠文学作品的历史研读。本章从“介入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和“展示中国传统观念”两个部分展示赛珍珠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史诗般的文献价值。赛珍珠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她的作品,大都以中国为主题。在自己的创作中,赛珍珠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融入作品,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真实可信、颇为感人,真实地展现了民国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以及中国近代文化风俗。第四章,赛珍珠政治文论的历史研读。赛珍珠回美国后,一直活跃于美国文学界,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以亚洲为主线的书评和文章。这些评论支持中国抗日战争,推进中国教育事业、推动亚洲在世界范围的民主进程。第五章,结语。将赛珍珠现象置于中国近现代社会自身曲折发展的历史背景中,能更充分认识到赛珍珠及其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从而引发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9-03-08)

郝素玲,郭英剑[8](1997)在《赛珍珠现象:多元文化主义者的悲哀?》一文中研究指出赛珍珠现象:多元文化主义者的悲哀?郝素玲郭英剑西方文坛有一类作家,他们不是以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为描写对象,而是将视角对准他国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在白人眼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古老的东方,并因此而一举成名,然而,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命运也因此相当不走运,无论他们曾经...(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7年06期)

赛珍珠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90年代起翻译研究领域出现“文化转向”,翻译研究注重从跨学科视角分析语言、文化及社会因素。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即是文化翻译理论之一。本文借用后殖民理论中的“杂合”理论对赛珍珠《水浒传》英译本进行探讨。杂合概念主要是指译文中原语文化因素及译语言文化因素共同存在的现象。论文以赛译本中的绰号翻译为研究焦点,探讨赛珍珠英译本中的杂合现象。绰号作为正式姓名的补充称谓,具有在特定背景下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功能,并涵盖大量表达技巧与文化内涵。中国文学名着《水浒传》,运用不同绰号塑造了各类人物,绰号成为其精妙之处。本文借用杂合的理论,把赛珍珠的绰号译文归类为语言层面及文化层面两种,并从杂合视角对其译文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赛珍珠译本中的高杂合现象体现在“自我与他者”及“第叁空间”两个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赛珍珠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李菁,黎昌抱.从赛珍珠《大地》及其汉译看中国文化外包装转内双重译介现象[J].名作欣赏.2015

[2].黎苑旎.赛珍珠英译《水浒传》人物绰号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广西民族大学.2015

[3].沈添土.解析八马赛珍珠现象推动发展浓香茶高潮——中国浓香型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暨赛珍珠现象研讨会在安溪隆重举办[J].茶博览.2013

[4].刘旸.茶乡论道:浓香型铁观音之“赛珍珠现象”[N].中华合作时报.2013

[5].张明蓉.赛珍珠译《水浒传》中的杂合现象探究——后殖民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11

[6].张志强,李世英.赛珍珠着译中的“杂合”现象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7].原杨.“赛珍珠现象”的历史研究[D].东华大学.2009

[8].郝素玲,郭英剑.赛珍珠现象:多元文化主义者的悲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

标签:;  ;  ;  ;  

赛珍珠现象论文-李菁,黎昌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