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叶论文-何明惠,刘中伟,陈文年

珙桐叶论文-何明惠,刘中伟,陈文年

导读:本文包含了珙桐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珙桐,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气孔

珙桐叶论文文献综述

何明惠,刘中伟,陈文年[1](2018)在《珙桐叶形态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是我国所特有的珍稀植物,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通过观察和测量珙桐叶片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与阳生性植物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的叶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珙桐叶片相对较大较薄,其角质层明显要薄一些;珙桐叶的栅栏组织相对较薄,海绵组织排列更为疏松;珙桐叶片的气孔密度远小于大叶黄杨叶,这种结构特点使得珙桐更适应阴凉湿润的环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3期)

方志荣,蒋召雪,张宇,刘方农[2](2014)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珙桐叶没食子酸的工艺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盐酸浓度、料液比3个主要因素,以没食子酸得率为响应值,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珙桐叶中没食子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没食子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盐酸浓度2.0 mol/L、提取温度65.6℃、料液比40 m L/g、超声时间30 s,在此条件下没食子酸得率为10.26%。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珙桐叶中的没食子酸,提取时间短、得率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段荣华,石国荣[3](2013)在《珙桐叶甲醇提取物的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珙桐叶甲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比较12种吸附树脂:HZ-801、HZ-803、HZ-816、DM-4、XDA-5、306、D101、AB-8、CAD-40、D-5、YPR-I和聚酰胺对提取物中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结果表明:聚酰胺对珙桐叶提取物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聚酰胺对珙桐叶甲醇提取物中多酚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达到了54.85%和46.13%而对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则分别达到了48.92%和52.65%。(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3年03期)

段荣华[4](2012)在《珙桐叶提取物的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珙桐是世界着名观赏植物。目前有关珙桐化学成分的鉴定较少,其药理学活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珙桐叶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12种吸附树脂:HZ-801、HZ-803、HZ-816、DM-4、XDA-5、306、D101、AB-8、CAD-40、D-5、YPR-I和聚酰胺对珙桐叶提取物中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聚酰胺对珙桐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如下:(1)聚酰胺对珙桐叶提取物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聚酰胺对珙桐叶水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中多酚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达到了56.78%、54.85%、60.10%和49.01%、46.13%、18.64%;而对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则分别达到了69.78%、48.92%、65.43%和29.04%、52.65%、15.52%,明显高于其它树脂。(2)珙桐叶水提取物经聚酰胺柱层析后,其0.5%NaOH洗脱液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比纯化前分别提高了31.1倍和497.0倍;其水洗脱液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也分别提高了13.4倍和10.3倍。经过聚酰胺柱层析后,珙桐叶水提物的30%乙醇洗脱液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最强,清除率为22.74%。(3)珙桐叶甲醇提取物经过聚酰胺柱分离后,其50%乙醇和20%-30%乙醇洗脱液中总多酚含量分别比上样液提高了143.2倍和58.7倍,90%-100%乙醇和70%乙醇洗脱液中总黄酮含量则分别比上样液提高了3.5倍和3.3倍。经过聚酰胺柱层析后,珙桐叶甲醇提物的30%乙醇洗脱液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最强,清除率为31.07%。(4)使用聚酰胺柱对珙桐叶丙酮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后,70%乙醇和50%乙醇洗脱液中总黄酮含量分别比上样液提高了2.23倍和2.12倍。而聚酰胺柱对珙桐叶丙酮提取物中多酚没有聚集作用。丙酮提取物的20%乙醇洗脱液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1.57%。(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李世丽,胡代泽,李小杰[5](2012)在《基于珙桐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思考——珙桐叶复合袋泡茶加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利用珙桐叶的抗癌、防癌、抗氧化等特性,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将其与绿茶、余甘子、甜叶茶进行科学配伍,对珙桐叶的复方袋泡茶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期望通过对珙桐资源的开发来促进珙桐由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转变,从而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2年01期)

张悦,苏智先,罗明华,胡进耀,杨林[6](2011)在《珙桐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绵竹白云山珙桐叶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提取液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珙桐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微波功率700W,料液比(g/mL)1∶40,乙醇质量分数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2min,测得每克干叶中总黄酮含量为71.03mg。对提取液的抗氧化性研究表明,珙桐叶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较好,在实验所选浓度范围内,总还原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强。(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11年03期)

李学军[7](2010)在《珙桐叶水溶性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为属珙桐科(Davidiaceae)落叶乔木,为我国单属种的特有植物,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珙桐自然分布带主要在我国西南部,海拔700~2500m的深山密林之中。在本论文中,室温下用甲醇浸泡干燥珙桐叶,减压蒸馏得到浸膏,用水将水溶部分溶解再蒸干得到试验样品。采用RP-18柱层析、RP-8柱层析、MCI柱层析、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及纯化,得到纯的单体化合物,并利用H-NMR、C-NMR(1H-1H COSY, HMQC, HMBC, NOESY)等波谱技术鉴定提取物的化学结构,最后从珙桐叶水溶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这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化合物1:2-(4-(4-(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hexahydrofuro[3,4-c]furan-1-yl)-2,6-dimethoxyphenoxy)-6-(hydroxymethyl)-tetrahydro-2H-pyran-3,4,5-triol化合物2:dihydrodehydrodiconifery1 alcohol 4′-O-β-D-xyloside化合物3:(2S,3R)-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5-(3-hydroxypropyl)-2,3-dihydrobenzofuran-7-ol化合物4:glochidioboside化合物5: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0-04-01)

张悦,苏智先,罗明华,胡进耀,邹利娟[8](2009)在《HPLC分析四川不同产地珙桐叶槲皮素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gilent1100色谱仪,TC-C18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2%磷酸水溶液(30∶70),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360nm,按外标法定量测定四川省内不同产地珙桐叶槲皮素的含量。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RSD=1.0%(n=5)。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为珙桐叶总黄酮有效成分槲皮素的鉴定提供了准确、灵敏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四川绵竹、峨眉、宝兴、雷波4个样地中,雷波麻咪泽保护区珙桐叶片槲皮素含量最高。(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09年06期)

曾军,石国荣,张湘元,熊兴耀[9](2009)在《珙桐叶水提物的抗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珙桐叶水提物粗品及其乙酸乙酯分部和水分部的还原能力、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来研究其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100μg珙桐叶水提物乙酸乙酯分部的还原能力与60μgV-C相当,其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为V-C的2倍,但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较弱.珙桐叶水提物粗品及其乙酸乙酯分部和水分部的还原能力、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与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曾军[10](2009)在《珙桐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珙桐为中国特有植物,是世界着名观赏植物。目前对珙桐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生物学方面,有关其化学成分的鉴定较少,其药理学活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珙桐叶有效成分,通过测定还原力以及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对珙桐的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溶剂极性梯度递增法和溶剂极性梯度递减法系统地提取了珙桐叶的活性成分。珙桐叶极性溶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且提取物多酚含量越高,还原力越强。采用溶剂极性递增法提取珙桐叶得到的每克水取物、甲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分别与234.29 mg、282.42 mg和205.21 mgVc的还原能力相当;而采用溶剂极性递减法提取珙桐叶得到的每克水提物、甲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分别与180.11 mg、170.59 mg和160.27 mgVc的还原能力相当。2.珙桐叶极性溶剂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极性越强的溶剂所提得的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越强。在浓度为100μg/mL时,珙桐叶溶剂极性递增法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9.33%和26.06%,溶剂极性递减法水提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7.23%,高于相同浓度下Vc的清除率7.06%;在浓度为0.05 mg/mL时,珙桐叶溶剂极性递增法和递减法水提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36.81%和26.28%,高于相同浓度下Vc的清除率4.74%,预示着珙桐叶极性溶剂提取物可以成为天然抗氧化剂的一个重要来源。3.珙桐叶水提物经乙酸乙酯初步纯化后,其多酚含量显着增加,还原能力、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显着增强(P<0.05%)。90μg(溶剂极性递增法)和100μg(溶剂极性递减法)的珙桐叶水提物乙酸乙酯分部的还原能力与60μgVc相当;在浓度为160μg/mL时,溶剂极性递增法和递减法水提物乙酸乙酯分部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较原粗品增大了24%和81%;在浓度为0.1mg/mL时,溶剂极性递增法和递减法水提物乙酸乙酯分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较原粗品增大了33%和53%。(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4-20)

珙桐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盐酸浓度、料液比3个主要因素,以没食子酸得率为响应值,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珙桐叶中没食子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没食子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盐酸浓度2.0 mol/L、提取温度65.6℃、料液比40 m L/g、超声时间30 s,在此条件下没食子酸得率为10.26%。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珙桐叶中的没食子酸,提取时间短、得率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珙桐叶论文参考文献

[1].何明惠,刘中伟,陈文年.珙桐叶形态结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

[2].方志荣,蒋召雪,张宇,刘方农.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珙桐叶没食子酸的工艺条件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4

[3].段荣华,石国荣.珙桐叶甲醇提取物的分离纯化[J].广州化工.2013

[4].段荣华.珙桐叶提取物的分离纯化[D].湖南农业大学.2012

[5].李世丽,胡代泽,李小杰.基于珙桐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思考——珙桐叶复合袋泡茶加工工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

[6].张悦,苏智先,罗明华,胡进耀,杨林.珙桐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J].光谱实验室.2011

[7].李学军.珙桐叶水溶性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2010

[8].张悦,苏智先,罗明华,胡进耀,邹利娟.HPLC分析四川不同产地珙桐叶槲皮素的含量[J].光谱实验室.2009

[9].曾军,石国荣,张湘元,熊兴耀.珙桐叶水提物的抗氧化性能[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曾军.珙桐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

标签:;  ;  ;  ;  

珙桐叶论文-何明惠,刘中伟,陈文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