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渗流模型论文-郑黎明,刘静,蒲春生,徐加祥,李悦静

单相渗流模型论文-郑黎明,刘静,蒲春生,徐加祥,李悦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相渗流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油工程,低频波动采油,低渗储层,Biot

单相渗流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郑黎明,刘静,蒲春生,徐加祥,李悦静[1](2016)在《波动采油对饱和单相一维储层模型渗流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低频波动采油作用下的低渗储层开发背景,对渗流孔隙介质波动控制方程进行Laplace解析–Durbin离散求解,分析低频波动采油对饱和单相一维储层渗流的影响。通过对时间t进行Laplace变换,利用迭代消去和非齐次微分方程降解解法,结合开发储层边界与初始条件,推导得到Laplace变换域内单一波作用下一维储层定压或定流量开发时的流固位移解;利用延长油田物性拟合参数,Matlab编程计算饱和水相孔隙介质和不同振动频率下饱和油相孔隙介质两类算例的渗流变化。计算结果验证了波动采油技术在储层开发过程中的增渗能力,在一定储层物性条件下存在最佳振动参数(文中最佳振动频率为10~30 Hz),使得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幅最大,与实验规律相符。(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刘静,蒲春生,林承焰,吴飞鹏[2](2014)在《低频谐振波作用下单相流体渗流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功率低频谐振波对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促进作用已初步得到矿场验证;但振动波对于油藏单相渗流的定量化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通过开展谐振波对岩心渗透率影响实验,回归得出低频谐振波条件下渗透率表达式;进而在岩石渗透率与孔隙度关系模型及已有渗流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低频谐振波条件下单相流体渗流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程序编制与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岩石固有频率时,低频振动使得振源处渗透率增加最大;随着离振源距离的增加,渗透率增值变小并呈指数衰减;但仍可大范围改善地层单相渗透率,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对大功率人工谐振波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支撑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10期)

郑琴,董传杰,高淑芳[3](2014)在《求解异常高压气藏单相非线性渗流模型的一种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异常高压定参数渗流模型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的现状,建立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随有效应力变化的异常高压气藏单相非线性渗流模型。为使井底附近压力分布的计算更加准确,采用对数等距网格进行网格剖分,即越靠近井底处,网格分布越密,沿径向向外,网格逐渐变稀。在求解差分方程时,创新采用自适应延拓法,克服了传统Newton法、Brown法等数值方法要求迭代初值与真解充分接近的局限性。编程计算结果表明:考虑了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随有效应力变化规律的异常高压气藏单相非线性渗流模型比常用的常系数模型更加贴近工程实际,自适应延拓法的应用对解决初值问题及奇异问题也是简单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2014年01期)

王钧剑[4](2013)在《煤岩应力敏感性实验及单相排水阶段非稳态渗流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为止,对煤岩学主控的煤层气储渗空间特征及其应力敏感机理研究尚不能满足煤层气开发和发展的技术需求,煤层气井排采制度的建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提供适配的宏观—微观和初始—动态储层描述理论和方法。为了精细阐明煤岩制约下的储层有效孔渗空间发育特征和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效应,分析应力敏感现象对煤层气井单井排采的影响,以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高、高煤阶煤岩样品为对象,在煤储层宏观描述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工业分析、密度测试、X-衍射、扫描电镜组成与结构分析,建立煤岩组构与可动流体渗流空间的配置关系;通过叁轴应力、应力敏感测试分析渗流空间随围压的变化特征、探究应力敏感的煤岩学主控因素;建立考虑应力敏感作用的单相水非稳态渗流模型,剖析应力敏感影响下的储层压力、压降漏斗的变化特征,为合理排采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鄂东地区光亮型煤岩成分发育相互正交未被充填的面、端割理,气体主要从基质中的微小孔扩散到大孔级裂隙,进而从大孔级裂隙渗流并产出;沁南地区由于宏观裂隙被碳酸盐矿物充填,气体主要从基质中的微小孔扩散到组织孔、气孔、晶间孔等中孔级孔—裂隙,进而从中孔级孔—裂隙渗流并产出。本体变形和结构变形使得样品中可动流体的渗流通道发生弹塑性变化,煤岩的大分子结构、煤岩组分颗粒的接触方式、裂隙内表面的微凸起共同控制煤岩的变形。煤岩的渗透率和应力敏感性主要受样品结构的控制,主要影响因素为:接触处的稳定程度、裂隙的发育程度、煤岩的非均质性和矿物的赋存状态。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应力敏感性气藏的无量纲井底压力及其导数随时间变化表现出上翘的特征,应力敏感使得储层压力下降变快、压降漏斗传播变慢,某一方向初始渗透率越大,应力敏感系数绝对值越小,其单井控制范围越大,在合理的排采范围内,应力敏感系数不及初始渗透率对动边界的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3-04-01)

王钧剑,汤达祯,许浩,吕玉民,衣杰[5](2013)在《煤层单相水非稳态渗流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排水过程中的非稳态渗流特征,通过相应的坐标变换,建立同时考虑各向异性及应力敏感现象的单相水非稳态渗流模型,采用近似解法并根据物质平衡原理,给出内边界定产、外边界无限大条件下的煤储层压力分布及动边界变化规律.算例分析表明:煤层排水过程中,压降漏斗以椭圆形式向外拓展,应力敏感性越强,井底流压和地层压力下降越快;初始渗透率和应力敏感系数的各向异性共同控制泄流面积的大小及形态.(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徐轩,刘学伟,杨正明,薛成国,滕起[6](2012)在《特低渗透砂岩大型露头模型单相渗流特征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电阻率测井的电极系测量原理,建立了一套测量平板模型平面流场的方法。同时利用特低渗透天然砂岩露头制作大型平板模型,进行了特低渗储层单相渗流实验。实验测定了平板模型单相渗流曲线,平面压力梯度场以及流场。利用压力梯度场和平行岩样非线性渗流曲线将模型渗流区域划分为不流动区、非线性渗流区和拟线性渗流区。研究表明,特低渗透多孔介质在平面渗流过程中存在非线性,平板模型视渗透率随着注采压差的增大而增加,模型平面流场存在未波及区域,提高平板模型注采压差后,平面渗流区域随之改变,流场中未波及区域消失。(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胡华君,马铭勖,李光明[7](2011)在《低渗透毛管束单相渗流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人们通常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相比而言,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缺乏理论性的研究。将毛细管的视渗透率代入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方程,分别把流速和启动压力梯度进行迭加,建立了低渗透毛管束单相渗流模型,对低渗透油藏的单相低速渗流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合理解释了渗流曲线发生弯曲的原因,并指出如果某毛细管的启动压力梯度为零,则岩石没有启动压力梯度。(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杨仁锋,姜瑞忠,刘世华[8](2011)在《低渗透油藏单相及两相非线性渗流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并没有一个有理论基础的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模型,同时两相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存在误区问题,结合边界层理论,利用毛管模型推导出了一个低速非线性渗流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发现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低渗透油藏的实际渗流特征。结合达西定律推广到两相的过程,深入的分析了相对渗透率引入的基本假设以及相对渗透率曲线所反映出的信息,将建立的单相非线性渗流新模型推广到两相体系,得到了两相非线性渗流新模型,并指出了现在两相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指出现有的非达西渗流模型相关的非达西参数应该取单相时测量值。(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S1期)

蒲春生,王蓓,肖曾利,王成俊,王青[9](2008)在《二元迭合波条件下多孔介质单相平面径向渗流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波场强化采油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波在周期性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使油相和水相发生周期性运动,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减小,而且运动产生的压力梯度会破坏流体通过狭窄孔喉时存在的阻力膜,使油水的相对渗透率提高,流速加快,从而有效地提高开采效果。本文初步建立了二元迭合波在多孔介质中平面径向流渗流时的地层参数和振动作业参数之间相互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借助数学模拟方法考察了各项参数与振动作业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振动作业前后地层渗流规律的压力分布曲线。理论与实验结果从不同角度较好地反映了迭合波场强化采油的主要机理与规律。(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08年01期)

杨彩弘,王永岩,魏佳[10](2004)在《软岩蠕变过程中单相渗流固流耦合及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隧道开挖后因渗流路径的增加而改变围岩的含水状态,使围岩的蠕变变形规律发生改变的现象,根据岩土流变力学和渗流力学理论,对含水率的变化对软岩蠕变变形规律及其本构方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单相流体在蠕变变形多孔介质(均质、各相同性的Bu体软岩)中流动时的固流耦合模型。结果表明,固流耦合是软岩蠕变变形非线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单相渗流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功率低频谐振波对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促进作用已初步得到矿场验证;但振动波对于油藏单相渗流的定量化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通过开展谐振波对岩心渗透率影响实验,回归得出低频谐振波条件下渗透率表达式;进而在岩石渗透率与孔隙度关系模型及已有渗流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低频谐振波条件下单相流体渗流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程序编制与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岩石固有频率时,低频振动使得振源处渗透率增加最大;随着离振源距离的增加,渗透率增值变小并呈指数衰减;但仍可大范围改善地层单相渗透率,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对大功率人工谐振波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支撑推动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相渗流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郑黎明,刘静,蒲春生,徐加祥,李悦静.波动采油对饱和单相一维储层模型渗流的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

[2].刘静,蒲春生,林承焰,吴飞鹏.低频谐振波作用下单相流体渗流模型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3].郑琴,董传杰,高淑芳.求解异常高压气藏单相非线性渗流模型的一种新方法[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4

[4].王钧剑.煤岩应力敏感性实验及单相排水阶段非稳态渗流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5].王钧剑,汤达祯,许浩,吕玉民,衣杰.煤层单相水非稳态渗流模型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徐轩,刘学伟,杨正明,薛成国,滕起.特低渗透砂岩大型露头模型单相渗流特征实验[J].石油学报.2012

[7].胡华君,马铭勖,李光明.低渗透毛管束单相渗流模型的建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杨仁锋,姜瑞忠,刘世华.低渗透油藏单相及两相非线性渗流新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9].蒲春生,王蓓,肖曾利,王成俊,王青.二元迭合波条件下多孔介质单相平面径向渗流数学模型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

[10].杨彩弘,王永岩,魏佳.软岩蠕变过程中单相渗流固流耦合及数学模型[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

标签:;  ;  ;  ;  

单相渗流模型论文-郑黎明,刘静,蒲春生,徐加祥,李悦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