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加瓦蒂:印尼不容暴力金钱政治(论文文献综述)
宁双双[1](2019)在《印度尼西亚民主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南亚国家相继从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过渡转型,其中,印尼的转型是较为成功的案例,没有演化为军政府的危机局面或导致民族国家的崩溃解体。印尼是一个地域、社会、民族以及文化差异性极大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一个代名词就是多样性,在一个通常认为缺乏成功过渡到民主所必需的大多数条件,能实现相对和平转型的可能性极低,印尼应该是少数几个“例外”国家之一。每一个个案都是我们社会科学研究的宝贵素材,正因此,本文选择印尼作为分析民主转型影响因素这个问题的窗口。根据政治学的转型理论,一个国家要发生民主转型,实现政治发展,需要满足很多因素。本文尝试对印尼民主转型的独特性做出自己的归纳分析与理性思考,主要采取统治精英、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政治传统以及外部环境这五个因素来分析。根据印尼民主转型的主体逻辑,本文认为,经济增长、政治传统以及外部环境因素起到促进作用,经济危机是印尼民主转型的突破口,而行动者因素最为关键,尤其是行动者因素中的统治集团的分裂和瓦解是导致威权政体灭亡的关键动因,反对派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行动者的选择决定着一个国家当面临严重危机时,是走向民主政体还是再次回归到威权政体的关键因素。此外,虽然印尼已经完成民主转型,但民主化是一个持续民主的动态过程,分析民主转型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对之后民主巩固的理解。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基本概念、民主转型理论的梳理、研究路径及理论假设。第二部分主要以印尼为研究对象,简要梳理印尼民主转型的历史演变进程,包括转型前期、转型过渡时期以及转型稳定时期的发展状况。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选取统治精英、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政治传统以及外部环境这五个因素来分析印尼的民主转型。其中,经济危机是民主转型的突发性因素,行动者的选择成为民主转型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统治集团的衰落与瓦解和反对派力量的崛起是印尼民主转型的主导者,他们在印尼的民主转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增长、社会环境、政治传统以及外部环境因素起推动促进作用。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印尼民主转型的经验与政治发展做进一步深入探讨,印尼民主转型的经验总结从文武关系、程序民主、政教分离以及政权分权关系这四个方面来解释说明。同时也指出了印尼政治发展仍面临众多挑战。
张露[2](2018)在《佐科执政以来印度尼西亚对澳大利亚关系的转型》文中提出苏西洛政府时期,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与澳大利亚的关系并不尽如人意。由于领导人执政方式和外交理念的不同,致使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合作存在诸多不和。佐科上台后,凭借其独特的外交方式,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在佐科看来,这种新的外交理念不仅为印尼赢得了更多朋友,而且对该国日后发展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苏西洛政府时期,印尼和澳大利亚的外交关系历经坎坷:两国间多次外交风波隐射出彼此政治上的互不信任;经济合作阻碍重重,双方贸易往来受制于众多壁垒;防务与安全关系因难民问题、恐怖主义活动等受到严重影响。佐科执政以来,印尼对澳大利亚关系开始转型:在两国高层互相往来、双边和多边会议的基础上,政治关系逐步缓和;伴随着印尼-澳大利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IA-CEPA)谈判的重新启动,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领域带来的危害日益威胁着双方国家安全和海上安全,在防务与安全方面上,双方也逐渐走向共同合作,致力于维护地区海上安全。印尼对澳大利亚关系转型的原因有四点:其一,相对于印尼历届领导人来说,佐科展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执政理念和外交政策,这也成为两国关系缓和与发展的主要动因;其二,为了改变国内现有的经济状况,为更好地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打下基础;其三,两国都深受地区海上安全隐患的威胁,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是共利益驱使的结果;其四,在国际环境大背景下,印尼和澳大利亚的合作能够降低全球贸易下降给两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印尼对澳大利亚关系转型有助于破除印尼国内经济发展瓶颈,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维护两国海上安全,抵御外来威胁;有助于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国际经济平衡发展。两国关系的改善化解了多年来的冷淡局面,为印尼赢得了一位具有战略共识的朋友,在澳大利亚的帮助下,印尼的经济逐步走上正轨,印尼在地区以及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事实证明佐科的战略选择以及长远目光让印尼走进了新的发展阶段。
蒲月欣[3](2017)在《后苏哈托时代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政治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一段时期的沉寂,伊斯兰复兴运动再次在印尼活跃起来,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印尼的政治发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后苏哈托时期,在印尼的几次政治选举中伊斯兰政党复兴势头有增无减,伊斯兰复兴运动不仅对印尼国内政治的变化发展有推进或阻碍的作用,而且还作用于印尼同周边国家、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关系。本文以国际关系的层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后苏哈托时代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政治影响。这一时期政治环境的宽松,促使印尼伊斯兰政治得到发展。后苏哈托印尼伊斯兰政治主要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伊斯兰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伊斯兰政党的地位慢慢从边缘向中心靠拢,原有伊斯兰政党不断巩固壮大,新兴伊斯兰政党也纷纷崛起;第二,伊斯兰政治的发展壮大也推动了一些新兴的较为激进的伊斯兰政党政治地位的提升。印尼伊斯兰的复兴打破了原有的“一党控制三党制”政党格局,并遏制印尼专制政府的产生。与此同时,运动也改变着印尼与其它国家的关系,一方面推动了各国之间伊斯兰组织的交流和穆斯林的民间往来;另一方面加强了极端宗教组织之间的联系,间接地推动了各国之间反恐合作机制的建立。本文认为,后苏哈托时代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以及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是促成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主要动力。中国应在国际伊斯兰事务的处理中保持理性的态度,不参与西方国家反国外伊斯兰主义的斗争,对国内恐怖暴力的激进伊斯兰主义予以坚决反对。
谢泽亚[4](2016)在《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人参政研究》文中认为1998年苏哈托政府倒台后,印尼进入宪政改革时期(1998-2004年),开始了民主建设道路。随民主化改革的推进,印尼华人的政治生活逐步得到解放,华人的政治生涯重新被开启。一别过去长期受到歧视的政治生活,后苏哈托时期华人社会得到全面复兴,国会议员和各级政府公职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华裔身影,2014年更有华人开始挑战副总统职位。华人通过积极参政,改变了以往远离政治的状态,经历了逐步融入主流社会的阶段,至今成为印尼经济建设和民主发展过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受到了各党派和人民的高度关注。本文将以后苏哈时期的华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1999年、2004年、2009年、2014年四次大选和三次地方选举中华人选民和候选者的表现作出分析,试图探讨经历过反华和排华打击后的华人,他们的参政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参政心理和参政行为又是如何、华人社团在其华人参政道路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陈梦真[5](2013)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印尼政治转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末,东南亚许多国家开始从威权政府向民主政府过渡。其中,印度尼西亚的政治转型尤为引人注目。1998年,印度尼西亚威权政府领袖——苏哈托,在一片反对声中走下了权力的宝座。此后,其继任者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先后经历过哈比比、瓦希德和梅加瓦蒂三任总统,印度尼西亚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民主化改革,例如开放了党禁,实现军队国家化,明确三权分立,进行了民主选举,更是在2004年进行了首次总统直接选举,成功实现了由威权政府向民主政府的政治转型。本文就印尼的政治转型过程进行梳理,探讨其民主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经验与教训,以求对我国政治发展以有益的启示。文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文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维度,介绍了当时印尼威权政府崩溃的时代背景。其次,概述印尼从威权政府过渡到民主政府的具体过程。1956年,苏加诺提出有“领导的民主”时,印尼就开始向着威权政府转变。减少政党,组建专业集团,垄断执政权力。在威权政府时期,印尼在国家稳定和经济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威权政府的弊端长期积累,在1997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面前完全爆发出来了。国内矛盾尖锐,要求苏哈托下台的呼声不断。1998年,哈比比上台,印尼开始向民主政治转型,期间经历瓦希德政府,梅加瓦蒂政府,苏西洛政府。虽然仍存在诸多问题,但民主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再次,总结印尼在政治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印尼经过10多年的民主转型,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果:军队职业化和中立化,程序民主受到政治精英们的尊重,公民社会的作用,权力的分立,中央向地方分权等。但至今也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政党制度不成熟,旧的专业集团势力仍有较强的影响力,政府腐败问题。最后,总结印尼政治转型过程中可以为当前中国政治发展提供的启示。通过对上面三部分的论述和分析,总结概括印尼政治转型的相关启示:加快法治建设步伐,注重程序民主,加强法理型合法性建设,加快推行直接选举,加强廉政建设。
裴文睿[6](2010)在《法治与民主:中国从亚洲经验中吸取的教训》文中研究指明
闫坤[7](2009)在《印度尼西亚的民主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号称世界上第三大民主国家。为什么在西方人眼中与民主格格不入的穆斯林会在印尼实现民主呢?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展开研究,详细论述印尼的民主发展之路,探讨对印尼的民主化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国内外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印尼十年来的民主发展做一个简单的评价,并从中得出经验、启示。不但帮助人们详细了解印尼,而且为以后想要走上民主道路的国家提供一些学习经验。印尼自建国之日起就开始寻找民主发展道路,苏加诺在建国之初就确立了“自由民主制”,但是却由于国内政治条件不成熟而失败,被“有领导的民主制”所取代。经过八年的发展后,经济形式恶化,紧接着经济崩溃而来的政治冲突最终导致了苏加诺的下台以及他的“有领导的民主制”的结束。苏哈托上台后,开始实行“潘查希拉”制度,并称自己的政权是“新秩序”以区别苏加诺政府的“旧秩序”。表面上看“新秩序”是民主治国,每五年举行一次选举,但是实际上却是以专制治国,苏哈托和他的亲信控制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最终,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动荡结束了苏哈托的统治,印尼经过了独裁政权的瓦解阶段后开始走上真正的民主化道路。从哈比比总统开始直到瓦希德总统时期,是印尼的民主过渡期,虽然这段时期不断爆发种族、宗教冲突,亚齐、巴布亚等地区的地区分离主义越演越烈,民主还是开始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2004年,印尼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直接总统大选,苏西洛总统上台,开始印尼的民主巩固期,取得了一些成就,也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促成印尼民主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国外因素而言,首先是国际环境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民主国家开始关心印尼的民主改革问题。东南亚国家在第三波民主浪潮的袭击下普遍开始民主化进程,印尼国内人民受此鼓舞要求改革的呼声不断,客观上促进了印尼向民主过渡。以美国、日本、荷兰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及国际组织,从各自利益出发,对印尼的民主化发展从经济、政治上展开援助。日本是最大的援助国,虽然提供的资金很多,但是由于多是政府间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一段时期内可能会稳固专制统治,不利于印尼市民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但是大量的资金保证了印尼经济稳定以及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保障。荷兰的援助政策恰恰相反,从援助之日起,荷兰就将目光集中在印尼国内的市民社会组织身上,为当地的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技术援助,鼓励它们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借助日本援助的大量资金,促进了政府与市民社会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印尼民主的发展。美国的援助政策既有政府间的,也有非政府间的。以三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印尼的援助为印尼的民主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就印尼国内因素而言:伊斯兰教不但没有阻碍民主的发展,反而通过进步的伊斯兰思想、广大的市民社会组织以及伊斯兰政党积极参政的实践,促进了印尼政治民主的发展;在美国影响下的军政关系改革稳步进行,军队逐渐退出政治领域,保证了社会稳定,为民主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市民社会的发展更是为印尼的民主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印尼的民主化进程已经至今已经十年了,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了呢?本文从选举制度、公民权力、政治自由、横向责任、实际统治权、国家状态,市民社会以及社会和经济需求这八个方面对印尼的发展做出一个评价,分别标以稳定、日益稳定、有时不稳定、不稳定,从而对印尼的民主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印尼的民主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同时,印尼的这种发展模式也为后来的民主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例子,为后人带来一定的启示。
杨宏云[8](2009)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尼棉兰的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文中指出本文选择印尼北苏门答腊省棉兰市的华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该市的华人社团和社团领袖。本人曾前往棉兰进行田野调查,走访了一些当地华人并整理了访谈录,收集了一些当地华人社团的第一手资料,它们构成了本文论述的重要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苏哈托政府对华人限制政策的逐渐放松,华人社团开始缓慢复兴。1998年苏哈托政府在金融危机和社会动荡冲击下垮台,印尼开始了其民主化进程,华人社团重新获得发展机遇。那些此前即已实际存在的华人团体,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不仅在名称,甚至在功能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和调整。那些此前尚不存在的团体,也以和传统社团全然不同的面目出现。笔者试图探讨的是,在历经长期的文化同化和社团禁锢之后,棉兰华人为什么要重建社团?在经历一系列的反华、排华打击,华人社团的基础遭到严重削弱后,他们建立社团的目的和意义何在?这些重获生命力的社团,其结构与功能有什么变化?其领袖又具有何种特质?作为领袖的个人又有哪些类别?掩盖在纵横交错的社团网络下的领袖个人关系又是怎样的?棉兰华人社会、华人社团、社团领袖三者的关系如何?与印尼其他地方相比,棉兰华人社团及其领袖有什么特点?所有这些问题,都将在本文中得到回答。全文主要围绕社团与社团领袖两个中心,共分六章展开分析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所总结。第一章绪论,阐明了本文的问题意识、研究思路、采用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并对本文所使用的概念与术语进行了界定和说明。第二章学术史回顾,对相关领域的学术史与学术动态进行了回顾,并予以简单的评论。第三章概述印尼华人与棉兰华人的历史。第一节主要是对印尼华人历史脉络的分析。第二节是对本文所要研究的棉兰华人历史的概述,指出棉兰华人作为印尼华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演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节针对其个性亦即独特性进行了分析。第四章论述了棉兰华人社团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最初几年的发展演变历程,探讨了它们的结构与功能,指出了它们在结构、功能上的新特点,以此说明华人社团的与时俱进。第五章着重分析棉兰华人社团领袖的类型、所具有的历史与地域特征,以及领袖间的个人关系。本章采用“内关系”与“外关系”的概念,论述了社团领袖对一系列关系的建构与运用。第六章对棉兰华人社会、华人社团、社团领袖三者的互动进行了阐释,其时间范围涵盖了历史与现实,并对未来作了预测。在全文总结的基础上,本章还对印尼华人研究提出了一些值得深究的问题。学术界尚未对印尼棉兰华人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对这一课题有所开拓和贡献。
徐书艳[9](2008)在《二战后印度尼西亚政治民主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关于政治民主化的研究是是政治学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印度尼西亚是东盟的重要一员,短时间内从一个威权统治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比较民主的国家,这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很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对二战后印尼政治民主化进程进行论述的非常多,但进行系统研究,并且同时关注最新改革动态的不是很多,本文尝试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包括四章:第一章“苏加诺和苏哈托时期的政治状况”,简要论述了从二战后印度尼西亚建国起至1998年苏哈托政府下台前的印尼政治状况以及在此期间政治体制发生变化的原因;第二章“印尼政治民主化改革”,从宪政改革、政党制度改革、军队民主化改革和地方分权改革四个方面对印尼的政治民主化改革进行了详细论述和分析;第三章“印尼政治民主化改革的原因”,尝试从印尼政治民主力量的扩大、国际局势的影响和苏哈托统治的危机三个角度来分析印尼政治民主化改革的主要原因;第四章“印尼政治民主化改革的评析”,对印尼政治民主的现状作了初步分析,论述了印尼政治民主文化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印尼政治民主巩固的前景作了初步展望。“结论”部分主要是在总结前述四章的基础上,指出印尼政治民主化改革进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改革的重要意义。
李伯超[10](2005)在《宪政危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宪政危机是世界宪政史上一种极为常见而重要的现象。自人类宪政实践产生以来,宪政危机就一直在不断地发生,直到当代,它也没有停止过,而且不论国家的发达程度、宪政历史的长短和宪政文明的成熟与否。宪政危机的发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它的化解和预防也是有对策可寻的。宪政危机的历史性、时代性、普遍性和规律性,决定了它具有非常重要的认识价值,研究世界宪政史和宪政规律,就不能不研究宪政危机。然而,过去宪政史和宪政理论的研究一般都从正面总结宪政建设的成功经验,阐述宪政发育、成长的条件,很少对宪政危机进行专门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在借鉴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宪政危机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重视。 除引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宪政与宪政危机”,对宪政、危机和宪政危机三个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并具体讨论了判断一个国家有无宪政或者是否为宪政国家的主要标准。没有宪政,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宪政危机,因此,科学地回答什么是宪政和判断一个国家有无宪政的标准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也就成为研究宪政危机的逻辑起点。本文认为,宪政是以良宪为前提,民主政治为核心,法治为基础,人权保障为目的的政治理想、政治体制和政治形态。作为一个宪政国家必须具备这么几个基本条件:(1)有一部能够体现宪政精神和宪法基本原则的良性宪法。(2)公民的个人自由得到国家的有效保护。(3)有自由的市场经济基础和制度。(4)有正常的民主政治机制。(5)有自由正常的舆论监督。一般的危机概念是指因突发事件、重大紧急事件或社会冲突而使某种重要的社会秩序面临严重威胁的紧急危险状态。而宪政危机则是指宪政国家在宪政实践过程当中发生的,因宪政冲突或宪政纠纷而使宪政制度、宪法权力和宪政秩序面临严重威胁的紧急危险状态。 第二部分“宪政危机的构成和基本特征”,主要分析了宪政危机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同时还对宪政危机与宪法危机、政治危机、政变、紧急状态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宪政冲突是构成宪政危机的基本要素,没有宪政冲突便没
二、梅加瓦蒂:印尼不容暴力金钱政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梅加瓦蒂:印尼不容暴力金钱政治(论文提纲范文)
(1)印度尼西亚民主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一、民主转型的基本理论分析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二)民主转型理论的梳理 |
(三)研究路径及理论假设 |
二、印度尼西亚民主转型的演变历程 |
(一)转型前期(1966—1998) |
(二)转型过渡时期(1998—2004) |
(三)转型稳定时期(2004—2017) |
三、促进印度尼西亚民主转型的动力因素分析 |
(一)统治精英因素 |
(二)经济发展因素 |
(三)社会环境因素 |
(四)政治传统因素 |
(五)外部环境因素 |
四、印度尼西亚民主转型的经验总结与挑战 |
(一)民主转型的经验总结 |
(二)政治发展面临的挑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佐科执政以来印度尼西亚对澳大利亚关系的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案 |
一、苏西洛政府时期印度尼西亚与澳大利亚的关系 |
(一) 政治互不信任,外交风波不断 |
(二) 经贸往来频受阻碍 |
(三) 防务与安全关系屡遭考验 |
二、佐科政府时期印度尼西亚对澳大利亚关系的转型 |
(一) 政治关系:由紧张走向缓和 |
(二) 经济关系:由冷淡趋向紧密 |
(三) 防务与安全关系:由各自为主走向共同合作 |
三、印度尼西亚对澳大利亚关系转型的原因 |
(一) 佐科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态度 |
(二) 发展经济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需求 |
(三) 维护地区海上安全的利益导向 |
(四)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
四、印度尼西亚对澳大利亚关系转型的影响 |
(一) 促进印尼经济协调发展 |
(二) 维护地区安全成效显着 |
(三) 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后苏哈托时代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政治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二、概念界定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五节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后苏哈托时代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背景与发展 |
第一节 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背景 |
一、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全球化大背景 |
二、中东国家的伊斯兰复兴运动 |
三、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国内背景 |
第二节 后苏哈托时期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与变化 |
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实质 |
二、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表现 |
三、印尼伊斯兰的激进主义 |
四、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特点 |
第三章 后苏哈托时代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国内政治的影响 |
第一节 对国内政党的影响——“一党控制三党”到多党制 |
一、伊斯兰政党在政治体制内影响扩大化 |
二、伊斯兰政党的重组与分化 |
第二节 对族群关系与印尼社会的影响 |
一、对印尼人与华人关系的影响 |
二、对印尼当地社会的影响 |
第四章 后苏哈托时代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国家关系的影响 |
第一节 对东盟及中东国家关系的影响 |
一、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印尼与东盟关系的影响 |
二、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印尼与中东关系的影响 |
第二节 对与中国国家关系的影响 |
一、促进中国-印尼两国的人文交流 |
二、影响中国对印尼的战略实施 |
第三节 对与美国国家关系的影响 |
一、两国反恐态度转变 |
二、两国反恐合作加强 |
第四节 地区反恐合作机制的构建 |
一、加入地区性国际组织 |
二、加强多边交流合作 |
第五章 结论和启示 |
第一节 关于印尼伊斯兰与政治关系的延伸思考 |
一、后苏哈托时代印尼伊斯兰政治的发展 |
二、印尼未能成为伊斯兰国家的原因 |
第二节 关于印尼与中国的伊斯兰问题的思考 |
一、对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启示 |
二、对中国处理国内伊斯兰教问题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人参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华侨、华人、华裔、华族 |
二、政治参与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印尼民主改革与华人参政环境的变化 |
第一节 印尼民主进程简述 |
第二节 后苏哈托时期印尼政府的华人政策 |
第三节 主流社会华人观的转变 |
第三章 大选中的华人参与 |
第一节 华人选民 |
第二节 华人候选者 |
一、1999年大选 |
二、2004年大选 |
三、2009年大选 |
四、2014年大选 |
第四章 地方选举中的华人参与 |
第一节 地方自治制度演变历程回顾 |
第二节 历届地方选举与华人 |
一、1998年后地方华人参政历程 |
二、案例分析:钟万学参政历程 |
三、案例分析:2014年西加里曼丹地方选举 |
第三节 地方选举的问题及其对华人参政的影响 |
一、腐败现象猖獗 |
二、地方旧势力崛起 |
三、投票质量低,贿选情况严重 |
第五章 影响印尼华人政治参与的内在因素 |
第一节 华人心理认同的转变 |
第二节 参政方式及模式的转变 |
第三节 华人社团的作用 |
一、雄厚的社会资本,积极推进族群间了解 |
二、华人参政的坚强后盾 |
第四节 华人参政的挑战与障碍 |
一、华人社会力量分散,投票率低 |
二、政党内部裙带风盛行,选举制度不完善 |
三、当地社会对华人参政保有疑虑 |
四、遭受主流社会排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20世纪末21世纪初印尼政治转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一、导论 |
(一) 论文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
1. 论文选题的来源 |
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
1. 创新点 |
2. 研究的难点 |
(五)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 威权政治 |
2. 民主政治 |
3. 政治转型 |
二、印尼民主政治转型的历史背景 |
(一) 政治转型的国际背景 |
1. 苏东剧变 |
2. 经济全球化 |
3.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
4. 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影响 |
(二) 政治转型的国内背景 |
1. 民主化趋势初见端倪 |
2. 政府腐败现象严重,贫富差距扩大 |
3. 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非政府组织的飞速发展 |
三、印尼政治转型的过程 |
(一) 威权政府的崩溃 |
1. 威权政府的特点 |
2. 威权政府的崩溃 |
(二) 民主制度的建立 |
1. 哈比比执政时期的改革 |
2. 瓦希德和梅加瓦蒂执政时期的改革 |
(三) 民主制度的巩固 |
苏西洛执政时期 |
四、21世纪初印尼政治转型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
(一) 印尼政治转型的成功经验 |
1. 程序民主受到政治精英们的尊重 |
2. 权力的分立和制衡机制得以建立 |
3. 中央向地方分权,实行地方自治 |
4. 军队职业化和中立化 |
5. 公民社会的作用 |
(二) 印尼政治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
1. 政党制度不成熟 |
2. 旧的专业集团势力仍有较强的影响力 |
3. 政府腐败问题 |
五、印尼政治转型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
(一) 加快法治建设步伐,注重程序民主 |
(二) 加快推行直接选举制度 |
(三) 加强法理型合法性建设 |
(四) 加强廉政建设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6)法治与民主:中国从亚洲经验中吸取的教训(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律改革、经济增长与民主化 |
二、亚洲的民主:启发亦或是警示? |
1.“混乱的”选举 |
2.结果令人失望, 尤其是在低财富水平实现民主化的国家 |
3.民主与人权 |
三、何种类型的民主?从至尊无上到陷入险境再到遭到弹劾 |
四、结论:民主的批判性评价 |
(7)印度尼西亚的民主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创新 |
一、印尼的民主尝试与后苏哈托时代的民主化进程 |
(一) 三次民主尝试 |
1.建国之初的"宪政民主"尝试 |
2."有领导的民主"时期 |
3."潘查希拉民主"时期 |
(二) 后苏哈托时代的民主化进程 |
1.独裁政权的瓦解期 |
2.民主过渡期 |
3.民主巩固期 |
二、影响印尼民主化进程的国际因素 |
(一) 国际环境对印尼民主化的推动 |
(二) 以美国、日本、荷兰为主的西方国家对印尼民主改革的援助 |
1.经济领域 |
2.政治领域 |
三、影响印尼民主化的独特的国内因素 |
(一) 伊斯兰教 |
1.伊斯兰群众组织 |
2.印尼伊斯兰思想 |
3.政党政治 |
(二) 军政关系改革 |
(三) 市民社会的发展 |
四、嵌入式民主与印尼的民主化进程 |
(一) 选举制度:日益稳定 |
(二) 政治自由:在"日益稳定"和"稳定"之间 |
(三) 公民权利:有时不稳定 |
(四) 横向责任:有时不稳定 |
(五) 实际统治权:有时不稳定 |
(六) 国家状态:介于"有时不稳定"和"稳定"之间 |
(七) 市民社会:有时不稳定 |
(八) 经济和社会需求:有时不稳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8)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尼棉兰的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题解与思路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四、研究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
第二章 学术史回顾 |
一、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述评 |
二、印度尼西亚的华人社会研究述评 |
三、东南亚华人社团与印尼华人社团研究述评 |
第三章 印尼华人与棉兰华人概述 |
一、华侨华人在印尼 |
二、棉兰与棉兰的华人 |
第四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棉兰的华人社团 |
一、华人社团的发展原因与历程 |
二、华人社团的组织结构与财务管理 |
三、华人社团的主要功能 |
第五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棉兰的华人社团领袖 |
一、华人社团领袖的类型 |
二、华人社团领袖的特质 |
三、华人社团领袖的个人关系 |
第六章 棉兰的华人社团、社团领袖与华人社会 |
一、历史进程中的华人社团、社团领袖与华人社会 |
二、华社发展新趋势中的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二战后印度尼西亚政治民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苏加诺和苏哈托时期印尼的政治状况 |
第一节 苏加诺时期的政治状况 |
第二节 苏哈托时期的政治状况 |
第三节 印尼政治从民主走向集权的原因 |
第二章 印尼政治民主化改革 |
第一节 印尼的宪政改革 |
第二节 印尼的政党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军队的民主化改革 |
第四节 地方分权改革 |
第三章 印尼政治民主化改革的原因 |
第一节 印尼民主力量的扩大 |
第二节 国际局势的影响 |
第三节 苏哈托威权统治的危机 |
第四章 印尼政治民主化改革的评析 |
第一节 情境问题的解决与强人政治的回归 |
第二节 印尼政治的民主巩固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宪政危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选题缘由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3.研究方法 |
4.选题的价值 |
第一章 宪政与宪政危机 |
第一节 宪政与宪政国家 |
第二节 危机概念的一般考察 |
第三节 宪政危机的内涵分析 |
第二章 宪政危机的构成和基本特征 |
第一节 宪政危机的构成要素 |
第二节 宪政危机的基本特征 |
第三节 宪政危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三章 宪政危机的类型 |
第一节 宪政危机的分类标准 |
第二节 制度危机、权力危机和主权危机 |
第三节 内源型危机、外源型危机和混合型危机 |
第四章 宪政危机的成因探析 |
第一节 政治因素 |
第二节 经济因素 |
第三节 社会因素 |
第五章 宪政危机的化解 |
第一节 宪政危机决策 |
第二节 宪政危机的化解途径 |
第三节 宪政危机后处理 |
第六章 宪政危机的预防 |
第一节 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 |
第二节 保持宪政的动态平衡 |
第三节 扩大社会民主 |
第四节 发展市场经济 |
第五节 构建和谐的市民社会 |
结语:宪政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宪政文明的不断发展 |
参考文献 |
四、梅加瓦蒂:印尼不容暴力金钱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印度尼西亚民主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D]. 宁双双.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2]佐科执政以来印度尼西亚对澳大利亚关系的转型[D]. 张露.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3]后苏哈托时代印尼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政治影响研究[D]. 蒲月欣. 华侨大学, 2017(10)
- [4]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人参政研究[D]. 谢泽亚. 广西民族大学, 2016(03)
- [5]20世纪末21世纪初印尼政治转型问题研究[D]. 陈梦真. 广西师范大学, 2013(S1)
- [6]法治与民主:中国从亚洲经验中吸取的教训[J]. 裴文睿. 国外理论动态, 2010(08)
- [7]印度尼西亚的民主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闫坤. 河北师范大学, 2009(11)
- [8]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尼棉兰的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D]. 杨宏云. 厦门大学, 2009(11)
- [9]二战后印度尼西亚政治民主化研究[D]. 徐书艳. 厦门大学, 2008(08)
- [10]宪政危机研究[D]. 李伯超. 武汉大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