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权风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带一路,主权风险,溢出网络,动态性
主权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马旭平,王军,孙晓蕾,李建平[1](2019)在《主权风险溢出网络动态特征研究: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以及世界各国政治联系的越发紧密,主权风险跨国传染现象得到了现实的印证.在"一带一路"倡议强化本区域国家间政治金融联系的背景下,从主权风险网络化和区域国家集团化视角出发,借鉴基于方差分解的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风险溢出网络的节点特征和结构特征,并探究了沿线国家整体以及不同区域国家集团主权风险溢出效应的动态性特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25国主权风险总溢出效应较高,且中东欧区域国家集团在沿线国家主权风险溢出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另外,沿线国家间的整体主权风险溢出效应随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和阶段性特征,中国与东盟集团之间的主权风险溢出效应在任何阶段总是最强的,而中东欧地区是最能代表沿线国家整体主权风险溢出效应变化的区域国家集团.这些发现对于宏观政策制定者、主权债及相关衍生品市场的投资者理解沿线区域主权风险溢出网络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周潇枭[2](2018)在《中国稳增长与去杠杆并进》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5日,穆迪主权风险部亚太、中东和非洲团队负责人Marie Diron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谈及中国正在进行的去杠杆,以及中国经济形势。Marie Diron认为,4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有所分化,并不影响中国经济结构的加速改善。预计中(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8-06-06)
杨继梅[3](2016)在《欧元区国家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欧洲银行业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之间的恶性循环成为政策当局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欧元区国家的状况,利用危机期间的数据对两种风险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发现欧元区国家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具有理论和现实依据。我国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警示政策当局要注意防范两种风险之间的相互传导现象。(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6年10期)
韩亦隽[4](2016)在《主权风险对企业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CDS)是信用衍生品市场中交易量最大、发展最为快速的信用衍生工具。信用保护买方在CDS契约期内按规定期限或者是一次性地将保费付给信用保护的卖方,一旦参考资产由于信用事件而致使其价值有所亏损,信用保护卖方则赔偿买方参考资产的价值损失的部分。如此一来,信用资产持有者就能够主动且动态地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因此,CDS在全世界的信用风险管理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6月,希腊因其无法如期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5亿欧左右的债务,成为了首个发生违约事件的发达国家。虽然此次的希腊债务危机对欧元区的影响较短,且再次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几率较小,但其仍可被视为当年主权债务危机的一种延续。债台高筑的发达经济体的主权信用风险连年攀升,这已逐渐成为政策关注和市场担忧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始于2009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蔓延过程中,信用违约互换再次成为了市场及学术界的关注焦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学术界对信用违约互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欧洲各国作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至2015年作为时间框架。通过面板回归模型,以市场、企业、交易叁个方面的因素作为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将主权风险通过主权信用违约互换引入企业信用违约互换,着重研究了主权风险对企业信用违约互换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主权CDS产品价格波动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CDS价格波动,主权风险将会对企业的CDS价格产生直接与显着性的影响。最后,本文给出了该结论对我国投资者在海外投资金融产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杨继梅,齐绍洲[5](2016)在《欧元区国家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的传导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欧洲银行业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之间的传导效应成为政策当局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那么,上述两种风险之间是否真的存在相互传导效应?具体的传导方向和影响力度又如何?文章以欧元区代表性国家为例进行研究发现,欧元区国家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传导效应,这种传导效应不仅发生在一国之内,而且存在于国与国之间。该结论对我国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维护本国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阎衍,张英杰,张婷婷[6](2015)在《“一带一路”沿线主权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带一路"步入务实推进阶段的今天,多国投资合作项目已展开布局,企业积极探索项目投资的路径和选择,雄伟战略的实施和落实,资本运作和项目投资落地是根本,市场化运作是基本前提,自然而然,作为市场的主体——项目落地的具体实施者企业而言,投资收益和风险衡量是必然考量的因素,沿线国家的主权风险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由于沿线国家政治、经济、金融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各国发展水平及投资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期刊2015年13期)
林祺,林僖[7](2015)在《欧债危机、主权风险冲击与金融传导──来自中国金融市场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叁大国际评级机构发布的欧元区17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信息作为欧元区主权风险的替代变量,从多市场极端收益联动和市场间传导机制的角度,检验了欧债危机爆发前后欧元区主权风险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机制及其内在传导机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欧债危机下欧元区主权风险冲击显着增强了中国金融市场间的联合极端收益波动;这一影响在叁大评级机构发布的不同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信息下和中国不同金融市场间具有显着的差异性;当主权评级调至接近或达到投机级时能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系统性的投机级临界效应。本文的实证结论为增强中国政府金融干预和处置能力,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供了较强的政策启示。(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15年03期)
约书亚·艾曾曼,宥兴·金加拉克,朴东炫,邹晓梅[8](2013)在《新兴市场的经济基本面和主权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仍然停滞并充满不确定性。虽然,受发达国家经济持续疲软的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它们仍然保持着健康的增长速度。最近,经济学家们经常谈论"两种速度的世界经济",即新兴市场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势头比发达国家更快、更强劲。乍一看,脱钩可以解释这种差别,但很多分析强调将世界经济呈现双速发展(本文来源于《国际经济评论》期刊2013年05期)
梁茹[9](2013)在《欧债危机背景下的主权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发生以来,欧洲许多国家主权风险激增,主权债务危机成为金融危机过后影响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主权违约风险不断加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欧洲主权债券市场长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上升以及主权CDS息差不断加大。然而导致主权违约风险不断加大的因素繁多,没有统一的计量标准。目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是穆迪、标普、惠誉叁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叁大评级机构对主权信用进行综合测量,虽然在方法论上有所差别,但是其量化研究的影响因子以及计量结果却大同小异。由于叁大机构在评级机构的龙头地位,评级结果能引起整个欧洲国家债券市场甚至全球债市以及股市的显着波动。本文将在对评级体系的分析基础之上,选取合适的解释变量因子,定位于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国国债,同时以德国国债收益率为基准,以10年期国债以及主权CDS息差作为衡量主权违约风险的分析对象,从宏观经济金融基本面、投资者对欧元解体预期以及债务危机蔓延叁个角度对主权利差以及主权CDS息差波动加以实证分析。其中,对于数据比较全的指标以说服能力较强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而对于不能量化研究的部分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本文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导论,简单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以及对现有文献进行简单总结;第二章引入这次的债务危机的背景,简单介绍欧债危机的发展过程,凸显主权违约风险不断加大的主题;第叁章详细介绍主权风险的衡量标准,以及各种衡量方法下的显着性指标;第四章在总结第叁章的基础上,引入影响因子,从宏观经济金融角度对欧债危机发生期间所选国家主权债券利差以及主权CDS息差变动进行量化分析,发现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演变,这些基本的经济面因素已经不能完全对国债收益率变动进行解释,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进一步实证分析;第五章转换角度,从非经济基本面因素入手,包括金融蔓延以及投资者对欧元破产预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样分析也表明主权信用评级对于加大主权违约风险的影响是正向的,即评级机构降级后,会拉大主权国债的收益利差;第六章是结论,从主体部分的实证分析发现,对于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加深,主权违约风险加大,主权国家初期首先从经济基本面着手控制债务比率,此外还应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主权风险蔓延加以控制,以防止蔓延加深导致的主权风险不可控制。(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3-05-01)
杨胜刚,成程,张磊[10](2012)在《基于或有权益法的中国主权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构建我国主权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之上,运用或有权益分析方法测算了1991年至2010年以来我国政府主权资产的风险价值与波动率。在此基础上求出我国过去20年主权风险的违约距离、违约概率与信用溢价等信用指标。通过或有权益分析方法求得的我国1991年至2010年主权信用等级与标准普尔公布的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在总体上基本持平。实证结果表明,或有权益方法较传统主权信用评级方法具有直观性、动态性、整体性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12年12期)
主权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6月5日,穆迪主权风险部亚太、中东和非洲团队负责人Marie Diron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谈及中国正在进行的去杠杆,以及中国经济形势。Marie Diron认为,4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有所分化,并不影响中国经济结构的加速改善。预计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权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1].马旭平,王军,孙晓蕾,李建平.主权风险溢出网络动态特征研究: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
[2].周潇枭.中国稳增长与去杠杆并进[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
[3].杨继梅.欧元区国家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的关联性研究[J].当代财经.2016
[4].韩亦隽.主权风险对企业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
[5].杨继梅,齐绍洲.欧元区国家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的传导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6
[6].阎衍,张英杰,张婷婷.“一带一路”沿线主权风险[J].中国金融.2015
[7].林祺,林僖.欧债危机、主权风险冲击与金融传导──来自中国金融市场的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5
[8].约书亚·艾曾曼,宥兴·金加拉克,朴东炫,邹晓梅.新兴市场的经济基本面和主权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3
[9].梁茹.欧债危机背景下的主权风险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3
[10].杨胜刚,成程,张磊.基于或有权益法的中国主权风险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