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光纤陀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纤陀螺,启动时间,热致非互易误差,结构优化
结构光纤陀螺论文文献综述
吴鹏飞[1](2018)在《考虑温度特性的单轴光纤陀螺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陀螺作为国内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型惯性器件,具有无运动转子、动态范围广、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目前,国内的光纤陀螺精度一般在1%,随着光纤陀螺应用的推广,惯导级光纤陀螺的精度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代的需求。温度是影响光纤陀螺精度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善温度对光纤陀螺性能的影响成为目前对光纤陀螺研究的重中之中。论文以光纤陀螺的启动时间和热致非互易误差为温度性能衡量标准,研究常温下的单轴光纤陀螺最优结构。使得单轴光纤陀螺的启动时间尽量短,热致非互易误差尽量小。首先,分析影响光纤陀螺启动时间和热致非互易误差的理论因素。由能量守恒定律和传热理论可知,光纤陀螺的启动时间长短实质是陀螺内部在热源发热时散热快慢的问题,因此通过结构改进以加快其自身内部热源散热便可达到缩短陀螺启动时间的目的。建立光纤陀螺热致非互易误差的数学模型,得出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是光纤环内部的温度梯度和温度变化量,因此减小热致非互易误差的根本途径是减小光纤环各层各匝的温度梯度和温度变化量。其次,准确建立了单轴光纤陀螺的原始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常温下的热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陀螺结构的某些具体部位进行分析,得出了对光纤陀螺温度性能影响最为严重的部位。物理模型包括结构模型和各个物理参数,因此物理模型的准确建立需要准确的结构尺寸和准确的物性参数,包括陀螺各组成部件的材料、换热方式、热源热功率、对流换热系数等,此后对物理模型进性验证,以仿真所得的启动时间和光纤环表面温度与实际的启动时间和所测温度作对比,得到单轴光纤陀螺物理模型准确的结论。根据该物理模型的热仿真结果,得出光源是对陀螺性能影响最大的热源。在原始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对其施加不同的换热条件,得出对光纤陀螺性能影响最大的结构为外壳与陀螺内腔,二者分别以热传导和热对流的形式影响光纤陀螺的启动时间和热致非互易误差。进一步,研究光纤陀螺各结构部位的具体特征对其启动时间和热致误差的影响。分别从热源、陀螺内腔、缓冲垫、光纤环槽和陀螺外壳五方面入手,对其形状、材料、换热系数、厚度进行研究,得出不同结构特征对陀螺启动时间和热致误差的影响。并据此对光纤环槽重新进行设计。最后,重新设计单轴光纤陀螺结构并验证其性能。根据前一部分的分析,对单轴光纤陀螺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并仿真,仿真结果有力的说明了光纤陀螺新结构在缩短启动时间和减小热致非互易误差的优越性。考虑到实际陀螺内部各部件的安装性,对新结构再次进行改进和仿真,仿真结果在减小启动时间和热致误差上的效果更加明显。根据此结构制造出实物,进行常温下的静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陀螺的启动时间和热致非互易误差得到很大改善,启动时间由1800s降为900s,热致非互易误差由理论的0.005/h。降为0.001/h。,实际热致误差由0.0068/h。降为0.005/h。。(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胡兴,张耀麒,夏真珍,梅松[2](2018)在《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高精度光纤陀螺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性能是影响光纤陀螺性能的主要因素,该文针对光纤陀螺的不同应用环境,对光纤陀螺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材料热导率的设计,控制光纤环内的温度变化,从而提高光纤陀螺的温度稳定性;通过ANSYS Workbench的有限元分析法,对陀螺骨架的温度进行模拟仿真,既能对结构设计进行理论指导,又能验证结构设计的效果;最终对组装的高精度光纤陀螺样机进行测试,在未进行任何温度补偿的条件下,零偏稳定性达到了0.001(°)/h量级。(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8年01期)
胡梦纯,徐挺,黄云柯,贾瑞鹏[3](2016)在《冗余结构光纤陀螺捷联惯组标定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精度带冗余配置的光纤惯组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大理石平板正六面体工装的标定优化方法,包括速率法和十二位置法,该方法不依赖转台,仅通过在大理石平板上翻转正六面体完成陀螺与加速度计标度因数、零偏、安装误差的标定。对标定的精度和重复性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标定精度与转台标定精度相当,标定结果重复性好,是一种适合工程应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6年S1期)
万洵,谢良平[4](2016)在《光纤陀螺温度场仿真分析与陀螺外罩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Shupe误差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了引起Shupe误差、导致陀螺零偏误差大的原因之一是闭环光纤陀螺光纤环温度场时空分布不均。利用Ansys Workbench与Icepark软件建立了闭环光纤陀螺敏感单元有限元热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瞬态与稳态温度场的仿真分析,得出通过改进陀螺外罩设计可以使光纤环温度场分布更加均匀,有助于减小Shupe误差引入的零偏误差。结合仿真结果,进一步对陀螺外罩的几种热设计方案进行了热仿真分析与定量化设计,确定了陀螺外罩的最优设计方案:当内层采用厚度为0.8mm的软磁合金材料作为隔热层,外层采用厚度为1.5mm硬铝材料作为均热层时,光纤环的温度时空变化率最小。通过对优化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使光纤环在降温过程中温度变化减小了1.8℃,使其最高最低点温度差减小了0.68℃。(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6年03期)
边志强,曾擎,王皓,许海玉,沈毅力[5](2016)在《光纤陀螺测量卫星结构角振动的地面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结构角振动对卫星光学载荷成像影响大,且在轨微振动实时测量较困难的问题,文章对比了国内外角振动测量方法,提出利用光纤陀螺实时测量角振动方法,利用角振动激励台对光纤陀螺测量结果进行了标定,其测量精度满足要求,并测量了动量轮组合工作模式下的卫星载荷安装板的角振动特性。地面试验结果表明:此测量方法合理可行,可为增强卫星在轨的抗振性、提高有效载荷指向精度和稳定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岑礼君,于中权,于丽,刘峭丽[6](2015)在《光纤陀螺结构细分及材料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温度场和应力引起光纤陀螺误差的机理,通过对光纤陀螺的结构细分,采用不同材料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热应力分析和瞬态温度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材料铍铝合金和因瓦合金与传统铝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铍铝合金可以提高光纤陀螺的固有频率,同时提高光纤陀螺的温度性能,因瓦合金可以大幅度降低光纤陀螺光纤线圈的应力变化,将光纤陀螺结构细分,进行材料优选,可以显着提高光纤陀螺的温度性能和动态输出精度,并得到试验论证。(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15年01期)
刘海霞,蒋鹞飞,宋凝芳,潘雄[7](2014)在《结构材料对光纤陀螺动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陀螺(FOG,Fiber-Optic Gyroscope)在动态运用过程中输出易产生非互易性误差,分析FOG产生振动误差的原因,提出结构材料的性质对FOG动态性能有显着的影响.对作为FOG结构核心的本体采用不同结构材料,分别建立对应的FOG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以及谐响应分析,定性分析结构材料的比刚度对FOG动态性能的影响,通过扫频振动和随机振动实验验证模型建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将比刚度高的铍铝材料替换铝合金材料应用在FOG本体上,能将FOG的一阶固有频率由1452 Hz提高至2213 Hz,可显着提高FOG的动态输出精度,并减小FOG整体质量,特别适用于轻小型FOG.(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孟祥涛,王巍,向政[8](2013)在《用光纤陀螺测量航天器结构体高频微小角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由于内部多种活动部件的存在,会干扰航天器的结构体,其中动量轮的动不平衡和静不平衡是其主要的干扰源。当动量轮转子高速旋转时会使其与航天器结构体之间产生复杂的耦合振动,造成航天器结构体产生微小角振动输出。针对动量轮的设计特点,结合在航天器上的安装方式,分析了航天器上的微小角振动环境,根据光纤陀螺的宽频特性,提出采用光纤陀螺实现航天器结构体微小角振动测量的方法,开展了整星试验。通过分析整星的实测数据表明,光纤陀螺可准确测量航天器结构体的微小角振动,频率测量误差小于0.01%,该测量信息可用于图像的动态补偿等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张伟,蔡迎波,魏学通[9](2013)在《光纤陀螺温度场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导热微分方程出发,建立了光纤陀螺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了稳态温度场和瞬态温度场仿真分析。利用铂电阻测温电路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两者相对误差小于3%,证明仿真分析的结果是正确和有效的。针对光纤环温度场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对光纤陀螺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光纤陀螺在25℃环境中稳定工作时,稳态温度场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光纤环最高与最低温度差为0.05℃,较优化前的0.19℃减小了73.7%;将陀螺置于60℃环境且处于非开机状态时,10min瞬态温度场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光纤环最高与最低温度相差0.11℃,较优化前的0.19℃减小了42.1%。(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段婷婷[10](2013)在《光纤陀螺技术用于工程结构形变测量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将光纤陀螺应用于工程结构形变测量的方法。以简支梁缩尺模型为例给进行了实验,并基于力学理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对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3年01期)
结构光纤陀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度性能是影响光纤陀螺性能的主要因素,该文针对光纤陀螺的不同应用环境,对光纤陀螺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材料热导率的设计,控制光纤环内的温度变化,从而提高光纤陀螺的温度稳定性;通过ANSYS Workbench的有限元分析法,对陀螺骨架的温度进行模拟仿真,既能对结构设计进行理论指导,又能验证结构设计的效果;最终对组装的高精度光纤陀螺样机进行测试,在未进行任何温度补偿的条件下,零偏稳定性达到了0.001(°)/h量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光纤陀螺论文参考文献
[1].吴鹏飞.考虑温度特性的单轴光纤陀螺结构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2].胡兴,张耀麒,夏真珍,梅松.基于ANSYSWorkbench的高精度光纤陀螺结构优化设计[J].压电与声光.2018
[3].胡梦纯,徐挺,黄云柯,贾瑞鹏.冗余结构光纤陀螺捷联惯组标定优化方法研究[J].上海航天.2016
[4].万洵,谢良平.光纤陀螺温度场仿真分析与陀螺外罩结构优化设计[J].应用光学.2016
[5].边志强,曾擎,王皓,许海玉,沈毅力.光纤陀螺测量卫星结构角振动的地面试验验证[J].航天器工程.2016
[6].岑礼君,于中权,于丽,刘峭丽.光纤陀螺结构细分及材料优选[J].光学仪器.2015
[7].刘海霞,蒋鹞飞,宋凝芳,潘雄.结构材料对光纤陀螺动态性能的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
[8].孟祥涛,王巍,向政.用光纤陀螺测量航天器结构体高频微小角振动[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3
[9].张伟,蔡迎波,魏学通.光纤陀螺温度场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3
[10].段婷婷.光纤陀螺技术用于工程结构形变测量的方法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