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定向输送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碳环保,风能驱动,传动轴,竖轴
定向输送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田伟华,田军伟,张松锋[1](2019)在《风能驱动定向输送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风能驱动定向输送机械装置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风能驱动的定向输送装置的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并运用了软件进行了造型设计与模拟仿真,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成功试验,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风能驱动定向输送装置进行物料输送的一些优点和缺点,为在低碳环保条件下,对新能源的研究提供了平台。(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李海同[2](2017)在《油菜联合收获机分体组合式割台与定向输送装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中国是世界油菜种植大国,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3。机械化联合收获是解决人工收获油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提高油菜联合收获机的适应性,结合适收期油菜种植密度与植株个体差异等生物学特性,研制了一种4LYZ-1.8型油菜联合收获机。该机主要由分体组合式割台、定向输送装置、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旋风分离清选系统与液压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行走系统等组成。本文分析确定了4LYZ-1.8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的工艺方案和工作过程及其技术参数;针对联合收获机收获油菜时因油菜茎秆高粗和存在缠绕堵塞的现象,提出了具有茎秆切割、输送、复切功能的分体组合式割台及其复切输送器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针对现有联合收获机上链耙式输送器结构复杂、输送路程长等实际问题,设计了定向输送装置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集成为一体,并开展了整机功能试验和田间性能测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开展适收期油菜植株生物学特性测试与分析。包括适收期油菜种植密度、行距和株距等参数分布特征的测试,得出适收期油菜植株高度、单株质量、最低分枝离地高度、底荚高度、植株重心位置、主茎秆直径、最大角果层直径和油菜与接触材料的摩擦系数等机械物理特性。根据适收期油菜田间分布特征和机械物理特性分析确定了4LYZ-1.8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的工艺方案、工作过程及其技术参数;并以此确定了整机结构布局与功率分配。(2)研制具有切割、输送、复切、间隙自适应调节等功能的分体组合式割台。确定了复切输送器的结构和参数,建立了茎秆复切过程的力学模型,依据最大剪应力理论确定切刀的安装倾角为12.8°,得出直线型切刀刃口长度为118-200 mm,渐开线型切刀基圆半径应小于133.65 mm;构建了输送、复切能力与切刀数量、几何参数和安装倾角等因素的函数关系,确定相邻两切刀的间距为100 mm,同一螺距内切刀数量为4;为进一步提高现有联合收获机对油菜喂入量的适应性,设计了一种复切输送器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可实现喂入量变化实时自动调节输送器与底板的间隙,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表明调节机构预紧弹簧最大预紧力和调节位移的最优参数分别为366 N和50 mm。同时设计了导向顶盖、升降液压缸、割台台面长度及拨禾轮等其他部件与参数。(3)开展分体组合式割台性能试验与仿真分析。通过以复切输送器转速、喂入量和切刀类型为试验因素的正交试验,确定复切性能最优水平为:复切输送器转速200 r/min、喂入量2 kg/s且选用渐开线型切刀;构建了未切断率、长度变异系数、茎秆长度和综合评分4个试验指标与渐开线切刀基圆半径和安装倾角之间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实时在线观察了茎秆复切过程和茎秆的迁移轨迹。开展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自适应间隙调节机构的弹簧预紧力和刚度系数分别为293 N和12.65 N/mm时,输送器扭矩为8.267 N·m,降低了40.7%,调节位移为10.2 mm,调节机构性能较优;自适应调节机构对输送器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设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可明显降低扭矩并增加最大喂入量;喂入量波动时,试验组最大扭矩小于对照组。基于ANSYS-ADAMS的油菜迁移过程柔性仿真分析确定拨禾轮的优化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1.2 m/s、拨禾轮转速30 r/min和安装高度1200 mm。(4)设计研究一种定向输送装置并开展了结构改进与试验。为实现油菜茎秆由割台至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定向有序过渡输送,设计了一种可实现油菜茎秆输送的定向输送装置,依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分析确定了定向输装置的结构与工作过程及其参数;以物料通过率为试验指标开展定向输送装置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定向输送装置可将割台上的油菜顺利输送至脱粒装置。在此基础上以流畅、定向有序为设计原则开展了定向输送装置的改进设计,将其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集成于一体,脱粒滚筒轴线与输送轮轴呈“T”字形垂直分布,独立旋转互不干涉,简化了结构;性能试验表明改进型定向输送装置与脱粒装置配合可完成对物料的定向输送、脱粒、分离等环节。(5)系统的开展油菜联合收获机功能性试验和田间适应性试验。依据设计目标分别开展了分体组合式割台性能试验、液压驱动系统空载功率测试和田间功能性试验。联合收获机复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切输送器转速和喂入量分别在200-400r/min和0.5-1.5 kg/s范围内,油菜茎秆被复切为短茎秆,有利于后续减少脱离功耗,避免堵塞。液压驱动系统空载试验表明,不同工况下液压回路功耗在6.8-8.7 k W范围变化,波动幅度较小,液压驱动系统性能较为稳定。田间性能试验表明,分体组合式割台将油菜在离地350 mm处切断,割茬稳定;复切输送器将高粗的油菜茎秆切割为平均长度小于364 mm的短茎秆;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可依据喂入量的波动实时自动调节输送器与底板之间的间隙,提高输送能力,避免输送器堵塞;定向输送装置可及时将油菜由割台定向输送至纵轴流脱粒装置并完成脱粒分离环节不发生堵塞。收获机结构布局和参数匹配合理,田间通过性和稳定性良好,可满足油菜联合收获作业。论文创新点:(1)设计了一种集成切割、输送、复切、间隙自适应调节功能的分体组合式割台,具有复切功能且可实时自动调节输送器与割台底板间隙,提高机组对喂入量波动的适应性。(2)研制了一种定向输送装置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呈“T”字形集成,具有输送、抓取、脱离等功能,可实现油菜茎秆的短程定向有序输送并简化收获机结构。(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12-01)
刘向东,王学农,王春耀,刘小龙,杨会民[3](2016)在《差速式叁通道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杏干加工过程中鲜杏切瓣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和卫生难以保障等问题,在对鲜杏几何特性及空间叁轴旋转转动惯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几何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差速带式鲜杏动态定向输送原理,确定了样机的总体结构方案;进行了差速式鲜杏定向输送机理分析和关键工作部件的结构设计,设计了相应的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以赛买提鲜杏为试验对象,以定向带/夹持带速比、定向带上口间隙和鲜杏尺寸为试验因素,定向准确率和切割准确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的性能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定向带与夹持带速比为6.52,定向带上口间隙为15 mm,鲜杏横径尺寸为32.1~35.0 mm时,鲜杏在输送过程中的定向准确率为87.4%,切割准确率为85.6%。(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何袁[4](2014)在《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机定向输送喂入装置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秸秆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之一,每年全世界总的秸秆产量可以达到29亿吨以上,玉米秸秆占其中的35%,其中我国玉米秸秆的年产量为2.5亿吨,但是长久以来没有得到相应的有效利用。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紧张以及各种突出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因此对玉米秸秆进行高效综合利用(如用作生物质肥料、饲料、能源和工业原料等),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玉米秸秆的皮、穰、叶各占一定比例且其化学成分相差较大,因此进行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机及其配套机械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对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机定向输送喂入装置进行了设计及试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设计了一种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机的定向输送喂入装置,经过对其定向输送喂入装置关键机构的设计及试验研究,提出了玉米秸秆定向输送喂入装置。(2)依据本文设计的定向输送喂入装置,通过对秸秆运动过程理论分析,本文确定影响该装置定向输送喂入效果的主要因素:输送道倾斜角度(试验范围为-6°~6°),限料挡板高度(试验范围为25mm~75mm),U型齿输送辊转速(试验范围为127r/min~318r/min),上、下输出辊的速比(试验范围为0.5~1.5)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四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试验,确定了各因素对于生产率、定向输出率、损伤率叁个评价指标的回归方程。经试验分析,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为U型输送齿输送辊转速,影响定向输出率的主要因素为限料挡板高度,影响损伤率的主要因素为输送道倾斜角度角度和限料挡板高度的交互作用。(3)经过综合试验分析,确定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机定向输送喂入装置最优参数应为:输送道倾斜角度角度-5.1°,限料挡板高度35mm,U型输送齿辊转速在315r/min,上、下输出辊转速比为1.1。此时输出效率较高,定向输出率在96%左右,损伤率最低为0.3%。(4)利用高速摄影系统的分析得到不同转速下通过输送辊的玉米秸秆运动轨迹图,通过对玉米秸秆运动轨迹的分析,验证了输送辊转速对于秸秆输送力的正相关影响。对输出口处的观察发现造成秸秆根部损伤的原因,以此修改确定可减少秸秆根部损伤的输出口结构。(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王法昌[5](2009)在《玉米收获机定向输送装置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常年种植面积已达到3000万公顷,但机收率却不高,机械化发展十分缓慢。国内现有玉米收获机型可分为秸秆还田型、秸秆回收型、摘穗型和带穗青贮型4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有些地区要求摘穗并秸秆还田;有些地区要求摘穗同时剥皮;畜牧养殖业发展好的地区要求秸秆切碎与回收;新型发电厂、新型造纸业等要求秸秆回收。所以现在国内玉米收获机型发展方向是:具有摘穗、剥皮、果穗收集,秸秆定向铺放(或切碎回收,或切碎还田)的玉米联合收割机。面对这样的需求,设计一种秸秆回收型玉米收获机成为我国科技工作者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定向输送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试验台做试验。以一次切割率、平均倾角为指标做了切割性能因素试验,分析了割刀曲柄转速对切割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分析了影响横向输送性能的主要参数,以玉米茎秆输送率为性能指标分别做了横向输送带下拨齿长度因素试验和下拨齿角度因素试验,分析了下拨齿长度、下拨齿角度对玉米茎秆输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上拨齿长度、上拨齿角度和横向输送带带速的较优参数组合,及其对指标影响的显着性,并做了参数的适应性试验,验证了最优参数组合的适应性;以玉米茎秆输送率为指标做了纵向输送性能因素试验,分析了纵向输送上拨齿带速、下拨齿带速对玉米输送性能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为玉米收获机切割装置、横向输送装置、纵向输送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09-12-01)
徐颂波,徐学渊[6](1990)在《鱼体定向输送装置设计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鱼体定向输送装置是鱼类成套加工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有的鱼类处理机组如马面纯联合处理机就因缺乏此类定向输送装置而未能推广应用。同时,国内在远洋渔轮如"开创"号上装备的鱼类加工机组也缺乏此类定向输送装置。人工送料劳动条件恶劣,且影响到设备加工能力的充分发挥。目前,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国内还未见报道。因此,对鱼体定向输送装置的设计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国外,鱼体定向输送机械已有不少成品。如西德的 BAADER482自动喂料机,据介绍(本文来源于《浙江水产学院学报》期刊1990年02期)
定向输送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菜是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中国是世界油菜种植大国,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3。机械化联合收获是解决人工收获油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提高油菜联合收获机的适应性,结合适收期油菜种植密度与植株个体差异等生物学特性,研制了一种4LYZ-1.8型油菜联合收获机。该机主要由分体组合式割台、定向输送装置、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旋风分离清选系统与液压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行走系统等组成。本文分析确定了4LYZ-1.8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的工艺方案和工作过程及其技术参数;针对联合收获机收获油菜时因油菜茎秆高粗和存在缠绕堵塞的现象,提出了具有茎秆切割、输送、复切功能的分体组合式割台及其复切输送器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针对现有联合收获机上链耙式输送器结构复杂、输送路程长等实际问题,设计了定向输送装置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集成为一体,并开展了整机功能试验和田间性能测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开展适收期油菜植株生物学特性测试与分析。包括适收期油菜种植密度、行距和株距等参数分布特征的测试,得出适收期油菜植株高度、单株质量、最低分枝离地高度、底荚高度、植株重心位置、主茎秆直径、最大角果层直径和油菜与接触材料的摩擦系数等机械物理特性。根据适收期油菜田间分布特征和机械物理特性分析确定了4LYZ-1.8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的工艺方案、工作过程及其技术参数;并以此确定了整机结构布局与功率分配。(2)研制具有切割、输送、复切、间隙自适应调节等功能的分体组合式割台。确定了复切输送器的结构和参数,建立了茎秆复切过程的力学模型,依据最大剪应力理论确定切刀的安装倾角为12.8°,得出直线型切刀刃口长度为118-200 mm,渐开线型切刀基圆半径应小于133.65 mm;构建了输送、复切能力与切刀数量、几何参数和安装倾角等因素的函数关系,确定相邻两切刀的间距为100 mm,同一螺距内切刀数量为4;为进一步提高现有联合收获机对油菜喂入量的适应性,设计了一种复切输送器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可实现喂入量变化实时自动调节输送器与底板的间隙,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表明调节机构预紧弹簧最大预紧力和调节位移的最优参数分别为366 N和50 mm。同时设计了导向顶盖、升降液压缸、割台台面长度及拨禾轮等其他部件与参数。(3)开展分体组合式割台性能试验与仿真分析。通过以复切输送器转速、喂入量和切刀类型为试验因素的正交试验,确定复切性能最优水平为:复切输送器转速200 r/min、喂入量2 kg/s且选用渐开线型切刀;构建了未切断率、长度变异系数、茎秆长度和综合评分4个试验指标与渐开线切刀基圆半径和安装倾角之间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实时在线观察了茎秆复切过程和茎秆的迁移轨迹。开展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自适应间隙调节机构的弹簧预紧力和刚度系数分别为293 N和12.65 N/mm时,输送器扭矩为8.267 N·m,降低了40.7%,调节位移为10.2 mm,调节机构性能较优;自适应调节机构对输送器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设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可明显降低扭矩并增加最大喂入量;喂入量波动时,试验组最大扭矩小于对照组。基于ANSYS-ADAMS的油菜迁移过程柔性仿真分析确定拨禾轮的优化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1.2 m/s、拨禾轮转速30 r/min和安装高度1200 mm。(4)设计研究一种定向输送装置并开展了结构改进与试验。为实现油菜茎秆由割台至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定向有序过渡输送,设计了一种可实现油菜茎秆输送的定向输送装置,依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分析确定了定向输装置的结构与工作过程及其参数;以物料通过率为试验指标开展定向输送装置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定向输送装置可将割台上的油菜顺利输送至脱粒装置。在此基础上以流畅、定向有序为设计原则开展了定向输送装置的改进设计,将其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集成于一体,脱粒滚筒轴线与输送轮轴呈“T”字形垂直分布,独立旋转互不干涉,简化了结构;性能试验表明改进型定向输送装置与脱粒装置配合可完成对物料的定向输送、脱粒、分离等环节。(5)系统的开展油菜联合收获机功能性试验和田间适应性试验。依据设计目标分别开展了分体组合式割台性能试验、液压驱动系统空载功率测试和田间功能性试验。联合收获机复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切输送器转速和喂入量分别在200-400r/min和0.5-1.5 kg/s范围内,油菜茎秆被复切为短茎秆,有利于后续减少脱离功耗,避免堵塞。液压驱动系统空载试验表明,不同工况下液压回路功耗在6.8-8.7 k W范围变化,波动幅度较小,液压驱动系统性能较为稳定。田间性能试验表明,分体组合式割台将油菜在离地350 mm处切断,割茬稳定;复切输送器将高粗的油菜茎秆切割为平均长度小于364 mm的短茎秆;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可依据喂入量的波动实时自动调节输送器与底板之间的间隙,提高输送能力,避免输送器堵塞;定向输送装置可及时将油菜由割台定向输送至纵轴流脱粒装置并完成脱粒分离环节不发生堵塞。收获机结构布局和参数匹配合理,田间通过性和稳定性良好,可满足油菜联合收获作业。论文创新点:(1)设计了一种集成切割、输送、复切、间隙自适应调节功能的分体组合式割台,具有复切功能且可实时自动调节输送器与割台底板间隙,提高机组对喂入量波动的适应性。(2)研制了一种定向输送装置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呈“T”字形集成,具有输送、抓取、脱离等功能,可实现油菜茎秆的短程定向有序输送并简化收获机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向输送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田伟华,田军伟,张松锋.风能驱动定向输送装置的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9
[2].李海同.油菜联合收获机分体组合式割台与定向输送装置研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3].刘向东,王学农,王春耀,刘小龙,杨会民.差速式叁通道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6
[4].何袁.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机定向输送喂入装置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
[5].王法昌.玉米收获机定向输送装置的试验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
[6].徐颂波,徐学渊.鱼体定向输送装置设计的可行性分析[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