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前型门脉高压症论文-公强,于凌,罗晓苗,张希全

肝前型门脉高压症论文-公强,于凌,罗晓苗,张希全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前型门脉高压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前性门脉高压,球囊扩张,支架,弹簧圈

肝前型门脉高压症论文文献综述

公强,于凌,罗晓苗,张希全[1](2019)在《肝前性门脉高压症血管腔内治疗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腔内治疗肝前性门脉高压(P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2月对19例肝前性门脉高压行介入治疗,行经皮经肝或经皮经脾穿刺门静脉并置入支架,必要时利用弹簧圈栓塞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结果 12例患者采用经皮经肝途径,7例采用经皮经脾途径。患者经腔内治疗后出血停止,部分患者出现发热、腹痛等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多在7~14d内改善。19例患者均采用球囊扩张门静脉主干并成功置入支架。通过随访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较未行腔内治疗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血管腔内治疗肝前性门脉高压症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秦森,杨建江,王孝平,周昊,汤善宏[2](2018)在《先天性门静脉狭窄致肝前性门脉高压症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女,18岁,因"黑便3 d,呕血2 d余"入院。既往史:6年前因不明原因脾亢于外院行"脾脏切除术"。查体:贫血貌,睑结膜、甲床及皮肤苍白,但无黄染;腹部平坦,左上腹可见一长约10 cm手术瘢痕,脾未扪及,余无特殊异常。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2.38×1012/L,血红蛋白78 g/L,红细胞压积23.20%;肝功:白蛋白39.60 g/L,总胆红素28.80μmol/L,直接胆红素10.20,μmol/L;凝血4项、(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8年12期)

何小荣,岳伟东[3](2012)在《结核性肝前性门脉高压症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中上腹痛2个月,黑便3d入院。患者2006年因腰椎结核行病灶清除、脓肿引流、脊柱内固定手术及抗结核治疗,术后常感腹部及腰背部疼痛,否认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中度贫血貌,无肝病面容、黄疸、蜘蛛痣及肝掌。下背部见手术瘢痕,脾脏增大(肋下4(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2年04期)

汪春峰,周颖奇[4](2008)在《肝前型门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Prehepatic portal hypertension,PPH)通常是指门静脉系统本身的病理因素而引起的压力增高,多因先天性门静脉海绵窦样变性或生后门静脉炎致门静脉狭窄、梗阻而致病.它具有发病年龄轻、肝功能基本正常、无肝炎反复发(本文来源于《肝胆外科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汪春峰[5](2008)在《手术方式与肝前型门脉高压症预后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背景和目的肝前型门脉高压(Prehepatic portal hypertension,PPH)主要是由于门静脉系统本身的病理因素,如先天性门静脉海绵窦样变性或继发性门静脉血栓以及脾静脉狭窄或栓塞等等,使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系统的压力增高而致病,其在临床表现上与肝硬化型门脉高压有许多相同之处,如脾亢、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但较后者不同的是其具有发病年龄轻、肝功能基本正常、无肝炎反复发作的病史、预后好等特点,只要能有效控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多能长期存活。此病在印度发病较高,占总门脉高压症的20%左右,主要见于贫困人群,男女之比为2:1-4:1,发病年龄30~35岁:而欧美西方国家较低,仅占3~4%,无明显性别差异.目前,在肝前型门脉高压症的治疗上,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医疗保健制度、医院的技术设备、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等的差异,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也有一定的区别.在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好,医院设备齐全,对于PPH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大多数医生主张首先行内科保守治疗如内镜下行曲张静脉套扎或反复硬化剂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差、医保制度不完善,大多数患者家庭无法承受反复的内镜保守治疗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且大多数医院基础设施落后无法开展内镜保守治疗等原因,选择行外科手术治疗更为可行.因此,外科手术仍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治疗肝前型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手段.当前肝前型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方式较多,如有单纯脾切除术、断流术、各种分流术以及联合断流分流术等等,但对于肝前型门脉高压症患者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更为合适,何种手术方式预后更佳,临床上仍存在很大分歧,缺乏大宗病例报道.本文通过对我院从1990年1月到2007年1月共诊治的79例肝前型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一般状况、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效果等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手术前后的血常规、肝功能、血凝功能以及手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变化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与肝前型门脉高压症预后的关系。二、对象和方法肝前型门脉高压症患者共79例,其中行手术治疗者57例,行保守治疗者22例,男性43例,女性36例,发病年龄2~69岁,平均35.47±4.19岁。手术组:共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龄6~70岁,平均39.04±4.14岁,症状首发至手术时间2周~10年,平均18.34±5.8月:保守治疗组:共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7~68岁,平均45.95±6.08岁,与手术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一)临床特点:在7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中,以脾大、脾亢最常见(100%),其次是消化道出血史如呕血、黑便(60.76%),平均出血2.06±0.72次,约39%的患者伴有贫血貌,18.9%的患者有轻度的腹水,腹痛腹胀也较为常见(37.97%),少部分患者以纳差乏力为首发症状(11.39%),而牙龈出血、皮肤紫斑(3.8%)以及下肢浮肿(2.53%)等症状偶发,所有患者均无肝性脑病表现。其中13例患者因脾大、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等曾在外院行单纯脾脏切除术或脾切除加断流术,占16.46%:20例患者既往有其它腹部手术病史,占25.32%:7例患者曾有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病史,占8.86%.绝大多数患者术前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肝功能分级都为A和B级,无C级,A级69例(87.34%),B级10例(12.66%),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在肝功能分级上无明显差异。术前胃镜检查发现79例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其中重度曲张57例(72.15%),中度曲张15例(18.99%),轻度曲张7例(8.86%),而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在术前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上无明显差别。(二)手术方式:行全门体分流术(TPSS)12例,其中肠-腔侧侧分流术(MCS-SS)4例,肠-腔人造血管C型分流术(MCS-C)5例,脾切除+近端脾肾分流术(CSS)3例,行肠腔分流术的9例患者术前都曾在外院行脾切除术;行保脾的选择性远端脾肾分流术(DSS)(Warren术)5例;行断流术21例,其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术前都曾在外院行脾切除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7例,脾切除+食管下端胃底切除+食管胃吻合术(Phemister术)4例;行联合断流分流术8例;另外有11例左侧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叁)随访: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的方式进行。(四)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完成,a=0.05作为检验标准。叁、结果在术中出血量上DSS组与其它组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而TPSS组、断流组和联合组叁者之间在出血上无明显差别(P>0.05),其中DSS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6±73 ML,TPSS为795±401 ML,断流组1340±860ML,联合断流+分流术组875±594ML。在手术平均时间上各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DSS组为(3.1±0.92h),TPSS组为(3.46±0.57h),断流组为(3.07±0.50 h),联合组为(3.43±0.62h),左侧门脉高压症行脾切组为(3.54±0.85 h).在门脉压力变化上,各组术后测量门脉压力都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以TPSS组降压效果最佳平均下降10.8cmH_2O(SD4.87),其次是DSS组和联合组分别为10.6 cmH_2O(SD6.94)和10.12cmH_2O(SD4.96),再次是脾切组为8.18 cmH_2O(SD2.71),最后是断流组4.93cmH_2O(SD4.78),TPSS组、DSS组、联合组和脾切除组这四组在降压效果上明显优于断流组(P<0.05),而前四组之间相比降压效果无显着性差异(P>0 05)。在脾亢症状缓解上。除DSS组外,其它组患者术后脾亢症状基本消失,而DSS组无明显缓解,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都不明显,均值分别为3.71×10~9/L(SD 0.56)和85.8×10~9/L(SD 12.87),较正常值低。在肝功能变化上,各组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无显着变化。手术组57例中获得随访52例,失访5人,随访时间14个月-15年,平均随访时间58±10.5个月,其中TPSS组随访11例再发出血1例,DSS组随访5例再发出血0例,断流组随访19例再发出血9例,联合组随访8例再发出血0例,左侧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组随访9例再发出血1例:保守治疗组22例人中获得随访20例,失访2例,治疗后反复再发消化道出血16例。手术组在控制消化道出血上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而手术组中行分流手术组(包括TPSS组、DSS组和联合组)再出血发生率显着低于断流组(P<0.05),且以联合组最佳。术后随访无一例发生肝性脑病.四、结论肝前型门脉高压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都有许多不同;手术治疗仍是我国当前治疗肝前型门脉高压症的最佳方法,对于肝前型门脉高压症患者在有合适的机会时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与肝前型门脉高压症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关系。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脾大脾亢且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通畅时,可根据术中情况首选联合断流+分流术,其次是肠-腔分流或脾肾分流术等;当患者仅有轻度脾大和脾亢,且有合适的脾静脉时,Warren术较为合适:当没有合适的可用于分流的静脉时,可选择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8-05-01)

刘远成,于庆生[6](2006)在《腹腔结核性肿块致肝前性门脉高压症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报道1例因腹腔结核引起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病例。患者女性,22岁。2004年7月因呕血、黑便、昏迷,在外院拟诊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经对症治疗好转。2004年8月出现手抖,在外院经肝穿刺病理检查疑为肝豆状核变性转入我院。体检:神清,精神可,皮肤粘膜无出(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1期)

王莉,邹志强,黄留业,崔俊[7](2004)在《肝前性门脉高压症32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自1 990年1月至2 0 0 3年8月共收治肝前性门脉高压症患者32例,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32例中男1 9例,女1 3例,年龄1 0~82岁,平均4 6 .9岁。上腹痛1 3例(4 0 .6 % ) ,呕血、黑便1 1例(34.4 % ) ,(本文来源于《中华消化杂志》期刊2004年07期)

邓天伟,何治军[8](2004)在《肝前性门脉高压症1例误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肝前性门脉高压症临床少见 ,易被忽视 ,而盲从实验检查结果的定向诊断思维是临床之大忌。现将肝前性门脉高压症误诊为肝硬变并脾大 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男 ,2 2岁。因反复腹胀乏力 1年余 ,加重 1个月入院。 1年前开始腹胀 ,全身(本文来源于《中国综合临床》期刊2004年02期)

李晓强[9](2000)在《肝前性门脉高压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肝前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2例非肝硬化性门脉纤维化 ,8例肝外门脉阻塞 ,隔膜切除 1例 ,自体血管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搭桥 1例 ,肠腔分流 3例 ,脾切除、脾肾分流 5例。结果  1例死亡 ,9例治愈。结论 肝前性门脉高压症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在临床表现方面有许多不同 ,分流术可作为基本手术 ,病变血管的矫正术更合理。(本文来源于《肝胆外科杂志》期刊2000年01期)

李振东,赵莉,于增文,孙静生,仲智勇[10](1999)在《不同术式对肝前型门脉高压症门脉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为了对肝前型门脉高压症的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缩窄门静脉方法进行动物(犬) 的肝前型门脉高压症的模型制作。将已形成肝前型门脉高压症犬18 只分为4 组,分别进行脾切除术、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肠腔分流术及联合手术。手术前后测定门脉压力进行对比。结果 与术前相比,脾切除有一定降低门脉压的作用(P< 0.05);肠腔分流术降压效果最佳( P<0.001) ;脾切除+ 离断术无明显降压作用;联合手术降压效果亦佳( P< 0.01) ,而肠腔分流术与联合手术相比降压效果无显着性差异( P>0 .05)。结论 肝前型门脉高压症的术式选择应根据术前全身状况、门脉压力增高程度并结合各种术式降压效果而定,并提出术式选择的叁项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华小儿外科杂志》期刊1999年05期)

肝前型门脉高压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病例女,18岁,因"黑便3 d,呕血2 d余"入院。既往史:6年前因不明原因脾亢于外院行"脾脏切除术"。查体:贫血貌,睑结膜、甲床及皮肤苍白,但无黄染;腹部平坦,左上腹可见一长约10 cm手术瘢痕,脾未扪及,余无特殊异常。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2.38×1012/L,血红蛋白78 g/L,红细胞压积23.20%;肝功:白蛋白39.60 g/L,总胆红素28.80μmol/L,直接胆红素10.20,μmol/L;凝血4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前型门脉高压症论文参考文献

[1].公强,于凌,罗晓苗,张希全.肝前性门脉高压症血管腔内治疗体会[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9

[2].秦森,杨建江,王孝平,周昊,汤善宏.先天性门静脉狭窄致肝前性门脉高压症1例报告[J].西南国防医药.2018

[3].何小荣,岳伟东.结核性肝前性门脉高压症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重庆医学.2012

[4].汪春峰,周颖奇.肝前型门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J].肝胆外科杂志.2008

[5].汪春峰.手术方式与肝前型门脉高压症预后的关系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8

[6].刘远成,于庆生.腹腔结核性肿块致肝前性门脉高压症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

[7].王莉,邹志强,黄留业,崔俊.肝前性门脉高压症32例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4

[8].邓天伟,何治军.肝前性门脉高压症1例误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4

[9].李晓强.肝前性门脉高压症[J].肝胆外科杂志.2000

[10].李振东,赵莉,于增文,孙静生,仲智勇.不同术式对肝前型门脉高压症门脉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9

标签:;  ;  ;  ;  

肝前型门脉高压症论文-公强,于凌,罗晓苗,张希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