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笙论文-李长平

老虎笙论文-李长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老虎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虎笙

老虎笙论文文献综述

李长平[1](2019)在《老虎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诗选刊》期刊2019年Z1期)

杨励苑,张继蓉,白颖[2](2018)在《国家级非遗彝族“老虎笙”完整性建档实践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老虎笙"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老虎笙"进行建档保护,对彝族传统文化传承、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老虎笙"建档保护工作存在的优势,针对"老虎笙"档案信息收集、参与主体和建档途径等提出"老虎笙"建档实践思路,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8年12期)

梁雪花,熊爱桃[3](2018)在《“老虎笙”的前世今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云南省档案局口述历史采集工作人员分别前往云南省多个州市县开展彝族口述历史档案采集。采集的对象包括彝族"叁个第一"(建国后彝族第一个厅级干部、第一个处级干部、第一个大学生)、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彝族历史文化研究者等。2017年共采集了27位代表性人物的口述历史档案。这些口述历史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建国后彝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杨家旭就是彝族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本文来源于《云南档案》期刊2018年01期)

杨方圆[4](2017)在《老虎笙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一文中研究指出老虎笙,作为一种祭祀性节日,体现了彝族原始宗教信仰和宇宙观,如今老虎笙被当作传统舞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其知名度越来越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出现了宗教性淡化、内容浅薄化、商业化严重的现象。对此,应当重新明确保护主体,出台地方保护法规,政府放权归位,保护虎节完整的文化内涵,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7年11期)

张文明[5](2016)在《虎神崇拜“老虎笙”》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柏有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虎笙”,最值得探究的是它的生命力。古时候,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双柏县彝族“倮倮”支系都要过“虎节”,主要内容是以跳老虎笙的方式接虎神、送虎神,请虎神驱鬼扫邪。如今,老虎笙已演化成为双柏县的一项重要文(本文来源于《云南政协报》期刊2016-07-08)

陈小芳[6](2015)在《传统体育舞蹈老虎笙发展的现状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楚雄市双柏县地处于滇中腹地,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系分水岭南侧,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大面积的山地树林,使这里孕育出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勤劳的彝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发掘了老虎笙这种文化。老虎笙是一句彝族语,中文名为老虎舞。它是一种早期的体育舞蹈,该体育舞蹈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中国彝族虎文化"活化石"。[1]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方法对老虎笙文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调查当前老虎笙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希望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加大人们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了解与重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将来老虎笙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52期)

陈岳琴,苏理[7](2013)在《楚雄双柏彝族“老虎笙”的艺术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自称为"罗罗","罗罗"在彝语里面是老虎的意思。很早以前彝族的先祖们住在深山老林里,为了不被蟒蛇豺狼的袭击,彝族的先祖们扮成老虎的模样把蟒蛇和豺狼吓跑了,所以彝族就崇拜老虎,他们把虎作为自己氏族的标志,并且认为是虎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虎图腾崇拜舞蹈——"老虎笙"。它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傩戏傩文化的"珍存"、"活化石"和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3年12期)

郑颖,谢晨彤,张胜芳[8](2012)在《云南“老虎笙”的表现形式及其发展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境的双柏县法脿镇小麦地冲的彝族罗罗人支系中,流传着彝语称为"倮麻"而汉语叫做"老虎笙""跳老虎"的古老舞蹈,它是世界傩文化和图腾文化的活化石,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世代相传,经久不衰。本文通过对"老虎笙"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爱它、保护它、发展它,并且将这种古老、神秘的文化传承推广。(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2年06期)

李福军[9](2011)在《从楚雄双柏傩舞“老虎笙”看彝族虎文化的现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省双柏县彝族"老虎笙",是一种有关图腾崇拜的乐舞,其舞蹈动作是以彝族的虎图腾为依据的,是一种戏剧化了的图腾祭典,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智慧,保留着许多原始遗韵,是彝族文化特征的标志,体现彝族人民的生命本质特性,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对本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云南电大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本报通讯员[10](2011)在《双柏县老虎笙文化传习所成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在“老虎笙”的发源地小麦地冲,双柏县老虎笙文化传习所挂牌成立,传来了该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又一个佳音。     老虎笙文化传习所坐落在老虎笙法源地小麦地冲村,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室内具有独特的虎笙文化,包括虎笙活动场景艺术墙体画、彝族刺绣作品(本文来源于《楚雄日报(汉)》期刊2011-08-26)

老虎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老虎笙"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老虎笙"进行建档保护,对彝族传统文化传承、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老虎笙"建档保护工作存在的优势,针对"老虎笙"档案信息收集、参与主体和建档途径等提出"老虎笙"建档实践思路,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老虎笙论文参考文献

[1].李长平.老虎笙[J].诗选刊.2019

[2].杨励苑,张继蓉,白颖.国家级非遗彝族“老虎笙”完整性建档实践思考[J].兰台世界.2018

[3].梁雪花,熊爱桃.“老虎笙”的前世今生[J].云南档案.2018

[4].杨方圆.老虎笙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

[5].张文明.虎神崇拜“老虎笙”[N].云南政协报.2016

[6].陈小芳.传统体育舞蹈老虎笙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商.2015

[7].陈岳琴,苏理.楚雄双柏彝族“老虎笙”的艺术特点[J].艺海.2013

[8].郑颖,谢晨彤,张胜芳.云南“老虎笙”的表现形式及其发展与保护[J].大舞台.2012

[9].李福军.从楚雄双柏傩舞“老虎笙”看彝族虎文化的现代价值[J].云南电大学报.2011

[10].本报通讯员.双柏县老虎笙文化传习所成立[N].楚雄日报(汉).2011

标签:;  

老虎笙论文-李长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