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暂态饱和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雾化雨入渗,暂态饱和区,非稳定渗流,数值模拟
暂态饱和区论文文献综述
林国财,阮怀宁,谢兴华,徐晨城,卢斌[1](2018)在《雾化雨入渗暂态饱和区对边坡稳定影响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坝泄洪期间,雾化雨严重,不同的泄洪消能方式,雾化程度不同.雾化雨对近坝岸坡表面造成强烈冲刷破坏,在一些岸坡条件下入渗往往造成边坡深层滑动,造成灾害.选取某电站下游一堆积体边坡,建立非稳定渗流计算模型,对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堆积体边坡内暂态饱和区的扩展过程与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的雾化雨强度对水分入渗边坡的影响程度不同,雾化雨强度越大,形成的暂态饱和区就越大;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就越小,安全系数最多降低了6.57%.(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S1期)
段旭龙,何忠明,刘登生,杨煜[2](2018)在《降雨条件下粗粒土高路堤边坡暂态饱和区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降雨条件下暂态饱和区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首先建立粗粒土高路堤边坡一维数值计算模型,探讨粗粒土高路堤边坡暂态饱和区的形成条件;通过建立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降雨强度、降雨时间、渗透系数以及初始表面基质吸力等因素对暂态饱和区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暂态饱和区的形成过程受降雨时间以及降雨强度共同控制,当雨水在边坡表层的入渗流速大于其土体内部出渗流速时,土体体积含水率升高,边坡出现暂态饱和区;在降雨过程中,边坡表层土体中水的流速最终达到与降雨强度基本一致(流速与降雨强度量纲相同),边坡表层土体的体积含水率与降雨强度有关;在降雨过程中,粗粒土高边坡坡脚位置的体积含水率增大最快,该处暂态饱和区出现时间最早,范围最广;降雨强度、初始表面基质吸力对暂态饱和区的形成时间以及深度影响较大,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小;在降雨强度相同时,初始表面基质吸力越大,雨水入渗的深度越大,暂态饱和区的范围越广。(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何忠明,邓喜,唐昊龙,段旭龙,卞汉兵[3](2018)在《降雨工况下粗粒土高路堤边坡暂态饱和区时空演变规律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及相似理论,利用含水率测试仪、张力计、土压力盒分别监测长时间大雨、短时间暴雨2种降雨工况下粗粒土高路堤边坡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坡前推力变化规律,研究这2种降雨工况下粗粒土高路堤边坡暂态饱和区时空演变规律,揭示暂态饱和区变化影响下粗粒土高路堤边坡失稳机理。结果表明:2种降雨工况下降雨初期,暂态饱和区主要分布在边坡表层,体积含水率逐层上升、基质吸力逐层消散;随降雨不断持续,长时间大雨工况下暂态饱和区主要呈S形分布,暂态饱和区扩展过程中路堤边坡各级坡脚处的体积含水率先上升、基质吸力先消散,坡前推力主要分布在路堤边坡坡脚深处,边坡土体抗剪强度削弱区域首先分布在各级路堤坡脚处并逐渐向边坡内部扩展;短时间暴雨工况下暂态饱和区呈J形分布,暂态饱和区在下路堤坡脚处分布的面积较大,暂态饱和区扩展过程中下路堤边坡下部坡脚附近体积含水率先上升、基质吸力先消散,坡前推力由表层向路堤深处逐渐增大,土体抗剪强度削弱区域主要分布在下路堤边坡坡脚处。(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邓喜[4](2017)在《考虑暂态饱和区影响的粗粒土高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公路在穿越山岭重丘区时,常需修建高路堤;而粗粒土因具有透水性好、承载力高等工程性质,广泛用于湖南地区高路堤填筑。但由于湖南常年多雨,受降雨影响粗粒土高路堤边坡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边坡滑塌、路面不均匀沉降等灾变现象;严重缩短了路堤的使用寿命。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极端降雨条件下粗粒土高路堤边坡暂态饱和区时空演变规律及致灾机理研究(51508042)”为依托,首先,通过相似理论建立室内模型与路堤原型、降雨强度等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模型试验分别研究长时间大雨、短时间暴雨工况下粗粒土高路堤边坡渗流特性,据此对数值模拟时所需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修正;最后,将渗流计算结果导入到FLAC3D中,计算粗粒土高路堤边坡稳定性及塑性区的发展规律。研究过程中取得以下3个主要结论:(1)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等,提出了一种以粗粒土骨架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基质吸力、孔隙水压力、渗透力、重度等因素影响下的粗粒土高路堤稳定性计算方法,能更真实反映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2)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长时间大雨降雨过程中暂态饱和区呈明显的“S”型分布,短时间暴雨降雨过程中呈现“J”型分布;长时间大雨降雨过程中,坡前推力主要出现在路堤深处,短时间暴雨降雨过程中,各监测点处的坡前推力均随降雨历时的持续而增大,降雨停止后坡前推力持续增大。(3)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长时间大雨工况下,塑性区首先发生在边坡表层并逐渐向路堤边坡坡脚处发展直至形成塑性贯通区,安全系数降低较快,降雨停止后塑性区分布在坡脚处且分布的面积逐渐减小,安全系数趋于稳定;短时间暴雨降雨工况下,塑性区主要分布在边坡表层,安全系数下降较缓慢,降雨停止后塑性区面积持续增大,并向路堤边坡内部扩展,安全系数持续降低。本项目通过研究两种降雨工况下暂态饱和区分布及发展规律对稳定性的影响,对高速公路粗粒土高路堤边坡排水设计、耐久性养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0)
李淑琴[5](2015)在《基坑边坡暂态饱和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建立合适的基质吸力-土壤渗透率关系和基质吸力-含水率关系,通过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降雨条件下黏土质基坑边坡的暂态饱和区,分析暂态饱和区随其外在影响因素降雨时间、降雨强度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吻合,对基坑边坡稳定性计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5年01期)
蒋中明,伍忠才,冯树荣,钟辉亚,王江营[6](2015)在《考虑暂态饱和区的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入渗导致边坡表层出现暂态饱和区并形成暂态水压力。为了研究暂态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归纳了边坡暂态饱和区存在形态类型及暂态水压力分布特点,并定义了暂态水压力分布比例系数。基于费伦纽斯条分法,改进了条分假定,提出了考虑条块侧向已知水荷载影响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推导了边坡潜在滑动面位于暂态饱和区与非饱和区两种情形下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编写并验证了可以考虑暂态水压力影响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并进行算例分析。研究表明:边坡安全系数随暂态饱和区厚度的增大而减小,超过一定深度后安全系数将基本维持不变;暂态饱和区厚度相同条件下,暂态水压力分布系数越大边坡安全系数越小;随着暂态饱和区厚度增加,边坡最不利潜在滑动面位置深度呈现减小→增加→减小→增加的变化规律;由于忽略了条间荷载影响,传统费伦纽斯条分法安全系数计算值偏大。(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曾铃,付宏渊,周功科[7](2014)在《降雨入渗参数对粗粒土路堤暂态饱和区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降雨入渗条件下粗粒土路堤边坡暂态饱和区的形成条件,分析降雨入渗参数对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的影响,基于室内外试验数据与实际气象数据,拟定不同的数值计算方案,采用降雨入渗理论对降雨入渗参数影响下粗粒土路堤边坡雨水入渗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强度q与饱和渗透系数ksat的比值是决定路堤内雨水入渗方式及暂态饱和区形成的关键因素,当q/ksat≥1.5时,路堤边坡表面及坡脚水平面将形成一定深度的暂态饱和区,暂态饱和区的形成增大了路堤发生失稳的可能;降雨入渗仅会引起路堤边坡坡面以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对路面中部以下地下水位影响有限;路堤边坡暂态饱和区的扩展速度主要取决于q与ksat的大小,而暂态饱和区形成的时间与扩展面积则受到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与饱和含水率的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李涛,付宏渊,周功科,莫凯,曾铃[8](2013)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粗粒土路堤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降雨入渗条件下粗粒土路堤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及稳定性,结合工程实际及气象资料,通过拟定不同的降雨计算方案,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粗粒土路堤边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路堤边坡表面会形成一定范围的暂态饱和区,暂态饱和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与降雨强度及降雨时间密切相关;降雨入渗仅会引起路堤边坡坡面以下水位线的大幅上升,对路堤中部地下水位线影响较小;降雨停止后,路堤上部暂态饱和区迅速消散,而路堤中下部暂态饱和区消散过程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特征,但总体而言暂态饱和区的面积呈下降趋势;降雨入渗将导致入渗区域内基质吸力的丧失与含水率的增加,是造成路堤边坡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路堤的失稳形式表现为整体滑移与表面局部坍塌相结合。(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3年05期)
付宏渊,曾铃,蒋中明,何忠明[9](2012)在《降雨条件下公路边坡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拟定不同的降雨计算方案,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某高速公路边坡暂态饱和区的发展变化和地下水升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进而深入研究边坡在降雨过程中地下水位和暂态饱和区的变化规律以及暂态饱和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决定了饱和区形成的时间,而暂态饱和区扩展面积的大小则受到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共同影响,暂态饱和区形成和消散都具有滞后特点;降雨不会迅速引起边坡中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上升;初始地下水位的高低对暂态饱和区出现的时间和扩展范围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暂态饱和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分析降雨条件下暂态饱和区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首先建立粗粒土高路堤边坡一维数值计算模型,探讨粗粒土高路堤边坡暂态饱和区的形成条件;通过建立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降雨强度、降雨时间、渗透系数以及初始表面基质吸力等因素对暂态饱和区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暂态饱和区的形成过程受降雨时间以及降雨强度共同控制,当雨水在边坡表层的入渗流速大于其土体内部出渗流速时,土体体积含水率升高,边坡出现暂态饱和区;在降雨过程中,边坡表层土体中水的流速最终达到与降雨强度基本一致(流速与降雨强度量纲相同),边坡表层土体的体积含水率与降雨强度有关;在降雨过程中,粗粒土高边坡坡脚位置的体积含水率增大最快,该处暂态饱和区出现时间最早,范围最广;降雨强度、初始表面基质吸力对暂态饱和区的形成时间以及深度影响较大,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小;在降雨强度相同时,初始表面基质吸力越大,雨水入渗的深度越大,暂态饱和区的范围越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暂态饱和区论文参考文献
[1].林国财,阮怀宁,谢兴华,徐晨城,卢斌.雾化雨入渗暂态饱和区对边坡稳定影响程度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段旭龙,何忠明,刘登生,杨煜.降雨条件下粗粒土高路堤边坡暂态饱和区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何忠明,邓喜,唐昊龙,段旭龙,卞汉兵.降雨工况下粗粒土高路堤边坡暂态饱和区时空演变规律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8
[4].邓喜.考虑暂态饱和区影响的粗粒土高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7
[5].李淑琴.基坑边坡暂态饱和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建筑.2015
[6].蒋中明,伍忠才,冯树荣,钟辉亚,王江营.考虑暂态饱和区的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方法[J].水利学报.2015
[7].曾铃,付宏渊,周功科.降雨入渗参数对粗粒土路堤暂态饱和区影响的数值模拟[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李涛,付宏渊,周功科,莫凯,曾铃.降雨入渗条件下粗粒土路堤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及稳定性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
[9].付宏渊,曾铃,蒋中明,何忠明.降雨条件下公路边坡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J].中国公路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