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育期论文-刘豪杰,李民赞,张俊逸,高德华,孙红

作物生育期论文-刘豪杰,李民赞,张俊逸,高德华,孙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作物生育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叶绿素诊断,光谱迁移,生育期响应,光谱覆盖面积

作物生育期论文文献综述

刘豪杰,李民赞,张俊逸,高德华,孙红[1](2019)在《一种针对作物生育期光谱迁移的修正植被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固定特征波长的植被指数不能适用于多个生育期叶绿素含量的诊断这一问题,研究优化提出一种基于双波长计算光谱覆盖面积的叶绿素诊断植被指数,用于稳健地诊断多生育期的营养。以拔节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集其325~1 075 nm范围的冠层反射光谱,测定采样样本的叶绿素含量。采用小波去噪和多元散射校正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生育期特征波长的迁移范围,进而提出了基于光谱覆盖面积的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光谱诊断参数(modified normalized area over reflectance curve, MNAOC)。以信噪比(SNR)和平滑度指标(S)进行综合评价,小波去噪函数的最佳参数为("sqtwolog","mln","3","db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特征波段的迁移范围为(700 nm, 723 nm)。在分析MNAOC指数对叶绿素含量诊断分辨率的基础上,以0.5 mg·L~(-1)的分辨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为:拔节期R■=0.840 1,R■=0.823 7;孕穗期R■=0.865 5,R■=0.817 4;扬花期R■=0.833 8,R■=0.807 6。与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等5种双波长植被指数对比表明,由于700和723 nm计算的光谱面积包含了由于生育期导致的光谱动态迁移特征,使得MNAOC指数在模型精度上和多个生育期的普适性上,都优于其他双波长代数运算植被指数,为大田环境冬小麦生育期叶绿素含量诊断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0期)

谭方颖,郭安红,宋迎波,赵晓凤,钱永兰[2](2019)在《2019年夏收粮油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及其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2019年度冬小麦、油菜生育期内,产区大部时段光热适宜、墒情良好,干旱、霜冻害、干热风发生范围小、影响程度偏轻。但冬季-初春,长江中下游地区、贵州等地阴雨寡照、土壤持续过湿,导致部分冬小麦、油菜遭受湿渍害,长势偏差。2019年5月中旬-6月上旬南方部分夏收粮油作物产区多雨寡照及大风、强对流天气不利于小麦灌浆乳熟及油菜成熟收晒。(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9年09期)

曹言,王杰,李尤亮,王树鹏,戚娜[3](2019)在《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云南省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时空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云南省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变化规律,为该区夏玉米合理布局和防御生育期内阶段性干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云南省1960—2014年32个典型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计算夏玉米生育期逐旬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采用线性趋势和M-K检验分析了云南省不同地区夏玉米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了CWDI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①云南省夏玉米初始生长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全生育期平均干旱站次比分别为50.30%、12.36%、5.88%、6.00%和10.35%。②1960—2014年夏玉米初始生长期干旱站次比和CWDI均呈减小趋势,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全生育期则均呈上升趋势,且快速生长期和生长中期干旱面积和强度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滇西南。③云南省夏玉米各生育阶段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整体上表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其中滇中干旱频率最高,滇西南最低;云南省夏玉米各生长阶段干旱强度上升幅度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滇西南和滇东北,上升幅度较小区域主要集中在滇中中西部和滇西北。④云南省夏玉米生长中期水分供需状况对夏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结论】一定幅度的干旱强度上升,有利于云南省西部夏玉米增产,尤其是滇西南地区;但会导致中东部夏玉米减产,尤其是滇东北。(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贵拓,杨柯,杨若翰,曾艳[4](2019)在《2017年昆明市大春作物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2017年昆明市大春作物生育期内光、温、水气象条件以及所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综述气象条件对昆明市大春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利弊影响,最终作出2017年昆明市大春作物产量的年景评定。(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杨珣[5](2019)在《唐河县主要粮食作物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粮食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及民生保障的基本问题,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大县,光温水等气象因素对我县的粮食产量波动趋势影响很大。本文通过近叁年的气象实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农业气象条件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育期的影响,总趋势是利大于弊,有利于粮食丰产丰收。2012—2014年各年度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因子分析2012—2014年各年度小麦全生育期总降水量正常,但时空分布不均,2012年(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9年05期)

彭正凯,李玲玲,谢军红,邓超超,EUNICE,Essel[6](2018)在《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作物生育期农田耗水结构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降水有限、水分利用效率低下是导致该区作物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揭示耕作措施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2015—2016年在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棵间蒸发、农田耗水量、作物蒸腾量、棵间蒸发与蒸散的比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传统耕作(T)、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传统耕作+覆膜(TP)、免耕覆膜(NTP)6个处理,春小麦和豌豆年间轮作。结果表明:(1)春小麦和豌豆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NTS、TP、NTP比T显着减少6.52%~50.81%,NTS降低棵间蒸发量的作用主要在小麦开花后和豌豆结荚后,地膜覆盖在各个生育时期基本上都显着减少了棵间蒸发。(2)NTS对全生育期耗水量无显着影响,NTP的耗水量只在小麦地显着高于T。相比T,NTS显着提高了小麦开花-收获和豌豆结荚-收获期间的阶段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的比例。(3)NTS、TP、NTP均显着提高了春小麦和豌豆的蒸腾量,降低了田间的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降低了水分的无效损耗。(4)各年份春小麦和豌豆的产量NTS、TP、NTP比T提高了7.64%~62.79%,水分利用效率比T提高了0.43%~50.88%。因此,在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均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小麦和豌豆的产量。免耕秸秆覆盖通过降低作物生长后期棵间蒸发量,提高作物生长后期耗水量,降低蒸发与蒸散的比例,从而提高春小麦和豌豆的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而地膜覆盖处理主要是通过减少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增加作物全生育期蒸腾量,降低蒸发与蒸散的比例,从而实现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提高作物产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越[7](2018)在《我省今年粮食总产量预计约二千一百万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李越报道 近日,从省农委获悉,今年以来,我省粮食主产区高产稳产作物面积稳定,作物生育期降水总体偏少但降水时段匹配总体较为合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历史较高水平。如未来温光条件理想,按可比口径测算,今年我省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2100万吨左(本文来源于《辽宁日报》期刊2018-09-23)

谭方颖,宋迎波,李森,何延波,张艳红[8](2018)在《2018年夏收粮油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及其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2018年度冬小麦、油菜生育期内,产区大部时段光热适宜、墒情良好,农业干旱和病虫害发生范围小、影响偏轻。但秋播期连阴雨导致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汉及西南等地冬小麦和油菜播期明显推迟、冬前苗情普遍偏差;冬春强降温致使部分冬小麦和油菜遭受冻害;5月中下旬低温、多雨、寡照及强对流天气不利小麦灌浆乳熟及油菜成熟收晒。(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8年09期)

周密[9](2018)在《缓控释肥——长生育期作物的省肥“灵丹”》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化肥中的氮肥利用率较低,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缓控释肥的核心就是控制氮的释放速度。大量试验数据表明,缓控释肥可以实现增产,平均增产10%,节肥15%~20%。缓控释肥肥效的长短主要由包膜材料控制,通过在肥料外层包裹一层材料,达到养分缓慢(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8-05-02)

刘进,刘艳,朱瑞杰,李化龙,刘新生[10](2018)在《陕西关中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作物系数研究——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基于蒸散仪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散仪监测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充分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全生育期最大耗水量665mm;采用动力场订正模型,对气象站观测到的降水资料进行了订正,实际降雨量较观测值提高18%;根据FAO P-M公式计算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播种~分蘖、分蘖~越冬、越冬~返青、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收获、全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KC分别为1.20,1.25,1.34,0.69,1.07,1.60,1.65,1.14。(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作物生育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2019年度冬小麦、油菜生育期内,产区大部时段光热适宜、墒情良好,干旱、霜冻害、干热风发生范围小、影响程度偏轻。但冬季-初春,长江中下游地区、贵州等地阴雨寡照、土壤持续过湿,导致部分冬小麦、油菜遭受湿渍害,长势偏差。2019年5月中旬-6月上旬南方部分夏收粮油作物产区多雨寡照及大风、强对流天气不利于小麦灌浆乳熟及油菜成熟收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物生育期论文参考文献

[1].刘豪杰,李民赞,张俊逸,高德华,孙红.一种针对作物生育期光谱迁移的修正植被指数[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谭方颖,郭安红,宋迎波,赵晓凤,钱永兰.2019年夏收粮油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9

[3].曹言,王杰,李尤亮,王树鹏,戚娜.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云南省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9

[4].孙贵拓,杨柯,杨若翰,曾艳.2017年昆明市大春作物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影响分析[J].云南农业科技.2019

[5].杨珣.唐河县主要粮食作物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

[6].彭正凯,李玲玲,谢军红,邓超超,EUNICE,Essel.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作物生育期农田耗水结构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

[7].李越.我省今年粮食总产量预计约二千一百万吨[N].辽宁日报.2018

[8].谭方颖,宋迎波,李森,何延波,张艳红.2018年夏收粮油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8

[9].周密.缓控释肥——长生育期作物的省肥“灵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8

[10].刘进,刘艳,朱瑞杰,李化龙,刘新生.陕西关中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作物系数研究——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基于蒸散仪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作物生育期论文-刘豪杰,李民赞,张俊逸,高德华,孙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