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性转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常规思维,超常思维,策略性转喻,认知性转喻
认知性转喻论文文献综述
胡方芳[1](2016)在《策略性转喻和认知性转喻的认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纷繁复杂的转喻现象背后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发挥作用。常规思维方式作用下的转喻由于没有改变事物的认知关系,只是人们认知过程中使用的不同认知策略,因而可以称之为策略性转喻;而另一种类型的转喻,则是超常思维在发挥作用,它将具有接近关系的两个不同事物认知为同一种事物,这种转喻即认知性转喻。认知性转喻更具有语言学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董涛[2](2013)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指称性转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式压制型指称性转喻和概念映射型指称性转喻构成了一个转喻连续统一体。在这个连续统一体上,一端是构式压制造成的转喻义,一端是概念映射生成的转喻义。构式压制型指称性转喻和概念映射型指称性转喻在词义永久性、功能转移和语用效果方面有差异。对转喻连续统一体分析表明,视角、突显和心理扫描识解方式是构式压制型指称性转喻和概念映射型指称性转喻产生的认知动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周福娟[3](2013)在《邻近性转喻观的认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主要从概念邻近性角度对转喻进行认知研究。这种转喻研究从认知角度对传统空间邻近性转喻观研究进行了拓展。但在认知框架下的概念邻近性转喻观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原型理论视角对转喻的空间邻近性转喻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李旖旎[4](2011)在《日语身体部位词「手」的语义扩展的认知性研究——以隐喻、提喻和转喻表达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手」不仅是表示身体部位的概念,而且还表示许多从原义上派生而来的语义。本文以日语身体部位多义词「手」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研究隐喻、提喻和转喻在「手」的语义扩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通过分析归纳出「手」的认知性语义扩展类型。(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认知性转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构式压制型指称性转喻和概念映射型指称性转喻构成了一个转喻连续统一体。在这个连续统一体上,一端是构式压制造成的转喻义,一端是概念映射生成的转喻义。构式压制型指称性转喻和概念映射型指称性转喻在词义永久性、功能转移和语用效果方面有差异。对转喻连续统一体分析表明,视角、突显和心理扫描识解方式是构式压制型指称性转喻和概念映射型指称性转喻产生的认知动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性转喻论文参考文献
[1].胡方芳.策略性转喻和认知性转喻的认知机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
[2].董涛.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指称性转喻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周福娟.邻近性转喻观的认知探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
[4].李旖旎.日语身体部位词「手」的语义扩展的认知性研究——以隐喻、提喻和转喻表达为中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