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蓄电池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镍钴酸锂叁元材料,锂离子蓄电池,长期储存
蓄电池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会娟,罗萍,李雅琳,王凯[1](2019)在《NCA锂离子蓄电池长期储存温度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CA/C体系18650单体电池为实验样品,研究了叁元材料NCA在100%荷电态不同温度下长期储存的性能衰退情况,并对电池开展了DPA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交流阻抗等分析手段对电池长期储存性能衰退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长期储存下蓄电池容量下降、内阻增加,且性能衰退情况受温度影响最大,DPA分析结果揭示负极是电池长期储存过程中性能衰退的关键影响部件,其在长期储存过程中存在Cu集流体腐蚀,电极电阻率增加是其失效的机理。(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贾东辉[2](2019)在《环境温度对蓄电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铅酸与镍镉电池使用范围广泛,如在通信、UPS、消防、柴油机等领域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使电池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文章对铅酸与镍镉电池因环境温度造成的蓄电池容量及寿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望为今后蓄电池长期有效运行及维护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08期)
杨平[3](2018)在《环境温度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制造及检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阀控式铅酸蓄电池(VRLAB)在通信、电力系统及UPS备用电源中广泛使用,本文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制造及检测中环境温度对其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VRLAB的制造检测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23期)
齐晓华,李春亚[4](2018)在《地铁列车蓄电池温度异常的故障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蓄电池组在地铁列车辅助供电系统中是一个重要设备,它作为列车控制设备和各种应急照明的备用电源,能够保障列车主要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列车主供电系统故障时蓄电池可提供四十五分钟的紧急负载,包括紧急照明、紧急通风、车载安全设备及广播通讯系统等,并保证列车开关车门一次。文章结合地铁列车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分析地铁列车蓄电池温度异常的事件情况、故障原因及分析、故障处理建议等。地铁列车检修部门平时应做好同类零件的普查工作,及时发现故障零件、及时更换并查明原因,可以给地铁列车检修人员提供技术参考,为地铁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17期)
张江亮,阮方鸣,苏明,王珩[5](2018)在《一种基于FPGA的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温度是影响蓄电池工作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确保蓄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需对电池室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LCD显示器,半导体制冷片的蓄电池温度监测控制系统,文章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电路结构组成,硬件电路设计,程序软件设计等,实验表明,本系统在蓄电池温度控制方面,反应快,稳定性,可靠性好且具有易于扩展,系统升级方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8年02期)
明文成[6](2017)在《温度对空间用氢镍蓄电池寿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温度对空间用氢镍蓄电池寿命的影响,为电池的设计和在轨管理提供支持,延长电池在轨寿命。通过寿命试验分析,氢镍蓄电池高温下电性能迅速衰降,低温下对寿命无影响,但降低输出功率,建议在轨氢镍蓄电池温度控制为-6~-4℃。(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王文争,刘芹,王发群[7](2017)在《温度对铅酸蓄电池充电接受程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铅酸蓄电池对环境温度变化非常敏感,随季节的变化,环境温度对铅酸蓄电池充电、放电容量、结冰点、使用和存储寿命造成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环境温度变化铅酸蓄电池使用性能造成影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小环境温度影响的改善措施。(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9-20)
缑庆伟,关云霞[8](2017)在《温度对汽车蓄电池的影响及防护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分析了环境温度对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水耗及使用寿命的影响,并提出了在蓄电池周围加装隔热罩的防护措施,基于某款实车进行了隔热效果的测试验证。(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李建海,杨帆,孙艳丽[9](2017)在《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温度监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蓄电池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使电池处在最佳工作状态,需对电池温度进行实时监控。设计了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LED显示器和USB-RS232转换器的电池温度监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组成、硬件电路设计、控制程序设计和上位机监控等。试验表明,系统具有测温速度快、精度高,易于扩展,系统升级方便,监控良好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7年14期)
刘伯运,赵博,易祥烈,任广鲁[10](2017)在《无温度补偿浮充工况铅酸蓄电池析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实验装置,对潜艇蓄电池在无温度补偿的浮充工况下的析氢和析氧过程随时间、温度变化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析氢速率、析氧速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进行指数拟合分析。研究发现:无温度补偿(冷却或加热)条件下,新、旧潜艇铅酸蓄电池在浮充工况时,蓄电池电解液温度都将迅速上升,并在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值。新蓄电池温度上升比旧蓄电池快。旧蓄电池的析气速率(包括析氢和析氧)与温度的关系满足阿伦尼乌斯反应速率公式,新蓄电池析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无法满足阿伦尼乌斯反应速率公式。(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蓄电池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铅酸与镍镉电池使用范围广泛,如在通信、UPS、消防、柴油机等领域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使电池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文章对铅酸与镍镉电池因环境温度造成的蓄电池容量及寿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望为今后蓄电池长期有效运行及维护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蓄电池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会娟,罗萍,李雅琳,王凯.NCA锂离子蓄电池长期储存温度影响分析[J].电源技术.2019
[2].贾东辉.环境温度对蓄电池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9
[3].杨平.环境温度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制造及检测的影响[J].化工管理.2018
[4].齐晓华,李春亚.地铁列车蓄电池温度异常的故障案例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5].张江亮,阮方鸣,苏明,王珩.一种基于FPGA的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18
[6].明文成.温度对空间用氢镍蓄电池寿命影响分析[J].电源技术.2017
[7].王文争,刘芹,王发群.温度对铅酸蓄电池充电接受程度的影响[C].第十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8].缑庆伟,关云霞.温度对汽车蓄电池的影响及防护措施[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7
[9].李建海,杨帆,孙艳丽.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温度监控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7
[10].刘伯运,赵博,易祥烈,任广鲁.无温度补偿浮充工况铅酸蓄电池析气特性[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