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砬子论文-白慧敏

白石砬子论文-白慧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石砬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定位观测,植物区系,生态系统

白石砬子论文文献综述

白慧敏[1](2018)在《辽宁白石砬子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是森林生态基础数据获得的有效途径。辽宁白石砬子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是辽宁省东部山区的国家级研究站,主要对森林植物多样性、森林演替和区域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研究方面进行野外观测。文章从该项目所在区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的建设思想、内容及建设方案。并对项目建设管理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8年06期)

王唯任[2](2016)在《吉林永吉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中副矿物的矿物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位于吉林省永吉县双河镇西部的白石砬子山区,大地构造上处于郯庐断裂带北端西支依兰--伊通断裂带附近,纵切兴蒙--吉黑造山带。本文以研究区碱性花岗岩中副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矿物学的角度对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中副矿物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有了以下认识和成果:1.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呈浅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可见晶洞构造。造岩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60%±)、石英(20%±)、钠铁闪石(15%±)、霓石(5%±)。副矿物为星叶石、铈铌钙钛矿、褐钇铌矿、独居石、钛铁矿、钍石、铌铁矿、褐帘石、榍石、方钍石、磷灰石、金红石、萤石和锆石。2.含稀有、稀土和放射性元素的副矿物经常以不同的共生组合的形式在碱性花岗岩中产出。该研究区中Nb、Ta、稀有元素主要赋存于褐钇铌矿、金红石、铈铌钙钛矿、铌铁矿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独居石、褐帘石、铈铌钙钛矿、褐钇铌矿、磷灰石中;放射性元素主要赋存于钍石、方钍石、锆石、独居石、褐钇铌矿、铈铌钙钛矿、褐帘石中。3.副矿物中化学元素的类质同像替代普遍。其中钙钛矿结构型的变种矿物铈铌钙钛矿中,Ca离子大量被Na、Sr、Ce离子所替代,Sr元素含量尤其高,另有部分Ti元素被Nb元素替代。褐钇铌矿中有大量的稀土元素替代Y元素,Ta元素替代Nb元素。钍石中有部分U元素和少量的Ca元素替代了Th元素。磷灰石中大量的Sr元素和少量的Ce元素替代Ca元素。金红石中局部铌的氧化物替代含量很高。4.对研究区星叶石进行了成分、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等测试,进一步丰富了星叶石族的矿物学资料,为研究该区星叶石奠定了基础。5.对研究区铈铌钙钛矿、褐钇铌矿进行了初步矿物学研究。这两种矿物的发现有助于对研究区铌和稀土的成矿作用和地球化学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和学术意义,本次工作为它们补充了矿物学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马斌斌,鲁小波,郭迪,丁玉娟[3](2015)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比研究——以海棠山、白石砬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宁海棠山和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当地社区视角,借助田野调查、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和掌握两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综合比较两个保护区所在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生态旅游发展的差异和所凸显的问题,并就两个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意见。通过对比发现问题和认识不足,只有在相互吸取教训和彼此经验互补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两个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5年12期)

李军[4](2015)在《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分析及开发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气候资源、水文资源、土壤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等5个方面,对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优势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从开发森林保健、科普观光、水上游憩、探险猎奇、娱乐休闲等5个方面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设想,并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5年10期)

张少强[5](2015)在《基于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环境支付意愿研究——以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是目前西方广泛采用的一种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评估方法。本文以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意愿调查法来设计调查问卷并评估居民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支付意愿,对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获知公众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张梅,刘利,伊力塔[6](2014)在《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多样性指数、植物区系谱、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多样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种类丰富,以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为主,优势科、属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比例较高,有一定残遗性;种的分布型多样,来源较广泛,特有性不明显,区系温带属性较强,热带成分比较少,表明该区温带植物区系历史起源;与相邻植物区系多样性比较,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着,其中泰山和昆嵛山较高,白石砬子和长白山较低,Simpson指数差异不明显;不同山地植物区系之间相似程度显着,相关系数为0.839~0.995,聚类分析显示:东北和华北植物区系的相似性及纬度分布格局,支持辽东半岛植物小区划归于华北山地植物亚地区的观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郭元涛[7](2014)在《科技力量助推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东部,丹东市的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4°42'48.68"—124°49'46.29",北纬40°55'11.48"—40°58'04.71",总面积7467公顷。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长白、华北植物区系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景观,并为珍贵树种、野生动植物的繁育创造良好的生存(本文来源于《党史纵横》期刊2014年01期)

吕刚,顾宇书,魏忠平,刘红民,韩友志[8](2013)在《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几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辽东山区森林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以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的6种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双环试验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入渗能力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渗透总量均表现为下层低于上层,最大值是最小值的近3倍;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入渗能力差异较大,其中A层初渗率排列顺序为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红松人工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农地>蒙古栎林>杂木林,B层初渗率排列顺序为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农地>杂木林>红松人工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蒙古栎林,A层稳渗率排列顺序为红松人工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杂木林>蒙古栎林>农地,B层稳渗率以杂木林最大,为3.8 mm min-1,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最小,仅为1.1 mm min-1,其他4种植被类型土壤稳渗率几乎无差异,A层平均入渗率排列顺序为红松人工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杂木林>蒙古栎林>农地,B层平均入渗率排列顺序为杂木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红松人工林>蒙古栎林>农地>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A层的渗透总量以红松阔叶混交林和红松人工林最大,蒙古栎林和农地相对较低,B层的渗透总量以杂木林最大,红松阔叶混交林最小;主成分分析评价的土壤入渗能力排序为红松人工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杂木林>蒙古栎林>农地,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和渗透总量等4个指标综合起来能够很好的表达土壤入渗能力,其主成分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90.662%;不同层次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均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土壤的稳渗率、平均入渗率、渗透总量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初渗率与非毛管孔隙存在相关性,但不显着。与容重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刘利,张梅,康峰峰[9](2013)在《辽宁白石砬子植物区系及与邻近区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区系调查、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及数学聚类等方法,研究了白石砬子植物区系的特点及与邻近区系的关系。结果表明:(1)辽宁白石砬子保护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共有维管植物114科,442属,1 056种;植物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但特有程度低;温带成分优势明显,热带成分比较少。(2)白石砬子区与邻近山地植物区系多样性比较,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明显(1.547~2.042),其中徂徕山和泰山较高,白石砬子、长白山和大兴安岭较低,而Simpson指数差异并不显着(0.711 4~0.818 9)。(3)经相关性分析,不同山地植物区系之间相似程度显着,相关系数达到0.835~0.994。聚类分析支持长白与华北植物区系地理分界在凤凰山和白石砬子之间;建议加强植被管理和保护,维护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李勇超[10](2012)在《黑龙江白石砬子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白石砬子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在中生代壳幔作用强烈,岩石圈显着减薄,大规模岩浆活动频繁,是环太平洋火山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中生代火山岩,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火山作用最强烈的时期。本文通过对该区的岩浆岩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讨论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特征和形成的构造环境,查明区内构造—岩浆演化特征。研究区的中生代火山岩年龄在114~118Ma,平均为115Ma左右,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为一套偏铝质到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且以粗面英安岩、流纹岩为主的中酸性-酸性火山岩,普遍具有高铝、硅,富碱,低铁、镁的岩石化学特征。轻稀土相对富集,分馏较为明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轻稀土内部分馏程度高于重稀土内部分馏程度,重稀土部分分配形式接近水平曲线。δEu值为0.50-0.90,平均值为0.76,具有中等的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初始87Sr/86Sr比值介于0.705302-0.709085之间,初始143Nd/144Nd比值变化十分微小,限于0.51263~0.51272之间。εNd(t)集中于0.95~2.84之间。TDM(t)变化范围为615~827Ma。区内不同岩性火山岩类的演化特征具有很大相似性,即结晶分异作用和陆壳混染在岩浆演化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伸展环境,归因于伊泽奈崎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相互作用的北西西-南东东向的区域性的伸展。岩浆活动是晚中生代以来的伊泽纳奇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之下俯冲的结果,是在岩石圈伸展和减薄背景下,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地温梯度增高导致上部岩石圈地幔中的低熔组分(水和LEE富集的交代地幔)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2-05-01)

白石砬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位于吉林省永吉县双河镇西部的白石砬子山区,大地构造上处于郯庐断裂带北端西支依兰--伊通断裂带附近,纵切兴蒙--吉黑造山带。本文以研究区碱性花岗岩中副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矿物学的角度对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中副矿物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有了以下认识和成果:1.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呈浅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可见晶洞构造。造岩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60%±)、石英(20%±)、钠铁闪石(15%±)、霓石(5%±)。副矿物为星叶石、铈铌钙钛矿、褐钇铌矿、独居石、钛铁矿、钍石、铌铁矿、褐帘石、榍石、方钍石、磷灰石、金红石、萤石和锆石。2.含稀有、稀土和放射性元素的副矿物经常以不同的共生组合的形式在碱性花岗岩中产出。该研究区中Nb、Ta、稀有元素主要赋存于褐钇铌矿、金红石、铈铌钙钛矿、铌铁矿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独居石、褐帘石、铈铌钙钛矿、褐钇铌矿、磷灰石中;放射性元素主要赋存于钍石、方钍石、锆石、独居石、褐钇铌矿、铈铌钙钛矿、褐帘石中。3.副矿物中化学元素的类质同像替代普遍。其中钙钛矿结构型的变种矿物铈铌钙钛矿中,Ca离子大量被Na、Sr、Ce离子所替代,Sr元素含量尤其高,另有部分Ti元素被Nb元素替代。褐钇铌矿中有大量的稀土元素替代Y元素,Ta元素替代Nb元素。钍石中有部分U元素和少量的Ca元素替代了Th元素。磷灰石中大量的Sr元素和少量的Ce元素替代Ca元素。金红石中局部铌的氧化物替代含量很高。4.对研究区星叶石进行了成分、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等测试,进一步丰富了星叶石族的矿物学资料,为研究该区星叶石奠定了基础。5.对研究区铈铌钙钛矿、褐钇铌矿进行了初步矿物学研究。这两种矿物的发现有助于对研究区铌和稀土的成矿作用和地球化学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和学术意义,本次工作为它们补充了矿物学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石砬子论文参考文献

[1].白慧敏.辽宁白石砬子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浅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

[2].王唯任.吉林永吉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中副矿物的矿物学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3].马斌斌,鲁小波,郭迪,丁玉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比研究——以海棠山、白石砬子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

[4].李军.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分析及开发设想[J].防护林科技.2015

[5].张少强.基于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环境支付意愿研究——以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15

[6].张梅,刘利,伊力塔.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多样性[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

[7].郭元涛.科技力量助推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J].党史纵横.2014

[8].吕刚,顾宇书,魏忠平,刘红民,韩友志.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几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性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3

[9].刘利,张梅,康峰峰.辽宁白石砬子植物区系及与邻近区系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13

[10].李勇超.黑龙江白石砬子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标签:;  ;  ;  

白石砬子论文-白慧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