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选秀话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话语权,偶像养成,综艺节目
选秀话语论文文献综述
赵雨童[1](2019)在《从男性偶像养成选秀节目看女性话语权的建构与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男性偶像养成选秀节目在各大网络平台热播,由于节目机制的独特性以及参赛选手的特质,女性观众扛起了阐释整个节目文本的大旗,但在新媒体平台对节目的热议中,又反映出女性话语权的缺失。本文从男性偶像养成选秀节目中体现的女性话语表达与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两方面来阐述观点。(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5期)
杨曙[2](2016)在《受众话语权建构时代的电视选秀》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选秀是受众话语权的产物,受众生产电视选秀时,对电视选秀的文本进行了建构:对传统进行颠覆,使传媒媚俗,使青年亚文化身份被认同。可以这样来评价选秀:选秀是受众消解焦虑与弘扬主体性的统一,选秀使受众审美倒退为机械水平,选秀使电视拟态环境中的虚假被确认。(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元婷[3](2016)在《基于顺应论的职业选秀节目中冲突性话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冲突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它属于话语分析研究的范畴。近年来,许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如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对冲突话语进行了研究。大部分的研究侧重于冲突话语说话本身的结构,集中探索冲突话语的结构组成,包括冲突话语的发生,发展和结束以及其中的过程。在对引起话语冲突的具体特征,发生的原因和后续具体的结束方式以及如何选择不同的结束方式来达到缓和冲突以及职场人际和谐的研究较少。在此研究将侧重于冲突发生的原因,冲突话语的回应策略,以及在职场如何选择缓和策略实现语言的顺应,达到人际和谐管理等方面。当前的研究将主要运用定性研究并且结合定量的研究方法。基于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语言的使用,说到底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因为语言具备以下叁个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所以语言的使用者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做出种种选择。而对于成功的交际,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顺应性。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应该顺应动态的语境因素来达到交际的目的。然而不是所有的语言使用者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这篇研究收集了NBC主播的一个美国真人秀节目中的语料,来模拟真正的职场中会产生的冲突话语场景,更加真实的分析对话者是如何因为没有顺应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中的语境因素从而导致冲突话语的产生和分析其中具体的冲突话语结束方式以及如何选择积极的结束方式以达到缓和冲突话语的目的。通过对收集的语料中冲突话语的分析,主要研究发现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在对话者拥有平等权力和拥有不平等权利的两种情况下,导致冲突话语产生的因素和冲突话语结束方式的选择存在很大的差异。当对话拥有平等权力时(同事之间),他们很少寻求合适的战略以缓和冲突,然而当对话者拥有不平等的权力时(上级和下属之间),下属经常选择积极的结束方式去缓和谈话;另一方面,通过对话语冲突结束方式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一般是较低权利的对话者努力去寻求积极的应对策略,在这里指的是缓和策略,因为他们要照顾高权势者的面子。在职场这种特定场合中,能够相对简单的看出平等权势的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平等权势的上下属之间的关系,那么就要求语言使用者更加关注言语交际中的各种语境因素,来避免话语冲突。总之,话语冲突频繁存在于言语交际中,总是伴随着很多种类作为缓解策略的结束方式。在总是伴随着具体目标和利益的职场语境下,对于冲突话语及其结束方式的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合适的语言选择去顺应语境因素从而减少冲突和达到双赢,对于语言使用者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该研究可为语言使用者理解话语冲突进而避免冲突达到人际和谐,能够提供指导和实用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6-04-26)
闫璐[4](2015)在《电视选秀节目导师抢人环节话语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好声音》里较为典型的一段导师抢人过程为例,对其中的话轮转换、话语标记、打断和重迭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又对四位导师的话语风格进行了简略的阐释。通过分析,能够对会话中话轮转换的规律和技巧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日常交往中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话语含义,并在实践中利用这些技巧去获取更好的交际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5年07期)
常阵卿[5](2014)在《话语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选秀节目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电视选秀节目市场开始回暖,2012年浙江卫视的大型音乐评论型节目《中国好声音》一经播出便获得极大反响和关注,掀起了继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之后的第二个选秀热潮。该节目以“梦想”作为主题,采取新颖的“盲选”方式,期望为选手提供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中国好声音》创下了平均每期4%收视率的奇迹,并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以后现代主义大师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中国好声音》这档选秀节目各参与方之间的权力关系,对“梦想”这一被反复提示的话语进行解读和反思。在综述中,首先对相关的话语理论进行梳理,介绍近年来中国选秀节目的发展状况,并初步分析近年来以“梦想”为主题的电视文化现象。第一章对《中国好声音》的各方面情况做出总结,从节目自身的形态和参与其中的人物,即学员、导师、主持人,两方面对节目文本进行详尽分析。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参照福柯提出的“话语和权力相互制约”观点,考察《中国好声音》中话语权的分配问题,研究节目形成的权力场域中制作方、导师和学员之间是如何进行话语权的博弈的。在此基础上,辩证地将福柯与马克思的观点相融合,从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每对关系双方话语权失衡的原因。“梦想”本是人类应当受到尊重和鼓励的美好愿望,是推动个体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但是在电视媒介选秀市场上“梦想”话语被滥用和曲解,其神圣性被冲淡。第叁章关注的重点是《中国好声音》对“梦想”的建构,并对其滥用这一话语进行批判;本文认为不能将梦想的实现寄托在一档高度商业化的电视选秀节目上,《中国好声音》无论具有怎样的制作水准,都不可能是“梦想”的出路。(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秦源,沐旋[6](2009)在《协商的话语——电视选秀节目之文化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4年以来,电视选秀节目逐渐风靡全国,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本文从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与米歇尔.福柯的话语观角度切入,对这类型节目进行文化解释。该类节目在满足主办方、投资商对经济利益追逐的同时,成为广大受众满足自我需求,行使自己权力的一条通道。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解析和思考,对于电视选秀节目的健康发展以至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09年10期)
甘彩霞[7](2008)在《青少年与选秀流行语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及《快乐男生》等电视选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诸如"玉米"、"PK"、"秀"、"花生"之类的选秀流行语也得到大量使用。作为流行语,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也折射出流行文化尤其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状。这些流行语言已成为青少年网民的亚文化群落的符号表征。(本文来源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王琪森[8](2007)在《2006·关于电视选秀的话语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首2006年的荧屏风景,最抢眼、最风光的莫过于电视选秀。可以讲是地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梦想中国》、《全家总动员》到《谁是英雄》、《天生我才》,从《超级偶像》、《新声夺人》到《星光大道》、《红楼选秀》等,用电视荧(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07-03-04)
选秀话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视选秀是受众话语权的产物,受众生产电视选秀时,对电视选秀的文本进行了建构:对传统进行颠覆,使传媒媚俗,使青年亚文化身份被认同。可以这样来评价选秀:选秀是受众消解焦虑与弘扬主体性的统一,选秀使受众审美倒退为机械水平,选秀使电视拟态环境中的虚假被确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秀话语论文参考文献
[1].赵雨童.从男性偶像养成选秀节目看女性话语权的建构与缺失[J].新闻研究导刊.2019
[2].杨曙.受众话语权建构时代的电视选秀[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3].元婷.基于顺应论的职业选秀节目中冲突性话语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4].闫璐.电视选秀节目导师抢人环节话语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
[5].常阵卿.话语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选秀节目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秦源,沐旋.协商的话语——电视选秀节目之文化解析[J].才智.2009
[7].甘彩霞.青少年与选秀流行语话语分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8].王琪森.2006·关于电视选秀的话语与思考[N].文汇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