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论文-苏杭,卢昶君,高珊,卜发倩,李德海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论文-苏杭,卢昶君,高珊,卜发倩,李德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乙酰化褐藻胶,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论文文献综述

苏杭,卢昶君,高珊,卜发倩,李德海[1](2019)在《铜绿假单胞菌褐藻胶合成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乙酰化褐藻胶的合成为靶向的筛选模型,用于筛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褐藻胶合成的活性分子。方法分别建立铜绿假单胞菌双层平板筛选模型和PalgDGFP荧光分子模型,从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乙酰化褐藻胶合成的活性分子。结果利用2个筛选模型筛选300余种化合物,获得2种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合成褐藻胶的化合物,且化合物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2种模型结合,可以高效、准确地筛选目标化合物,为解决细菌耐药问题提供了1种有效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9年04期)

牟菁,赵雪颖,赵立芳,邢英娜,史艳丽[2](2018)在《石榴皮与诃子联合制剂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石榴皮与诃子水煎剂单独及联合制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为中药联合治疗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数据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杯碟法、常量稀释法和微量棋盘法,测量抑菌圈直径和石榴皮和诃子水煎剂单独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二者连用时的抑菌指数(FIC),分析石榴皮和诃子水煎剂单独及联合制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石榴皮与诃子单独制剂及联合制剂对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杯碟法结果显示,牛津杯周围可见明显的抑菌环,且抑菌环直径大小与药物浓度呈正比,其抑菌效果依次为:二者联合>诃子>石榴皮;常量稀释法和微量棋盘法结果显示,石榴皮水煎剂MIC为250 mg/mL;诃子水煎剂MIC为62.5 mg/mL,FIC为0.25。结论:石榴皮与诃子单独水煎剂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强度与药物浓度呈正比;二者联合后彼此为协同效应,提示二者联合后可提高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22期)

高雅婷,李晓霞,段金菊[3](2018)在《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system, QS)是一种微生物细胞与细胞间的交流系统。铜绿假单胞菌是该系统的典型代表,可调控细菌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形成生物膜、产生毒力因子,并且减弱宿主的免疫应答。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 QSIs)在不影响细菌生长的前提下可降低细菌的毒性,且增强细菌生物膜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这些特点使QSIs成为目前抗感染领域的研发热点。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QSIs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孙倩楠,李兴华,马秀敏,王晓丽[4](2018)在《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上医院内感染常见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多种毒力因子,其Ⅲ型分泌系统通过分泌4种效应蛋白发挥毒性作用,是PA最重要致病机制。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因子和抑制剂的研究,对治疗及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的Ⅲ型分泌系统及其抑制剂作一概述。(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8年17期)

张艳,赵淑珍,李静,郑锦仁[5](2018)在《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假单胞菌属代表菌种,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易感染抵抗力低下和皮肤粘膜屏障受损的患者。针对细菌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抗生素治疗,但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目前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重症感染患者单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已经不能改善病情进展,给临床抗感染治疗以及控制医院内感染(本文来源于《新疆医学》期刊2018年07期)

黎奕斌[6](2018)在《新型羟基吡喃酮、羟基吡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剂的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细菌耐药性给临床抗感染带来巨大的挑战,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细菌耐药的一个重要机制。生物膜对细菌耐药、细菌感染、细菌生长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生物膜抑制剂可能是克服细菌耐药性的新策略。而生物膜的生长过程受细菌群体感应(QS)系统的调控。本论文设计新型的QS抑制剂作为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药物,为克服细菌耐药性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利用铜绿假单胞生物膜模型,通过高通量筛选实验室的化合物得到2-取代羟基吡喃酮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膜活性。我们以羟基吡喃酮为母核结构设计合成了五个系列的羟基吡喃酮化合物。并证实它们通抑制QS系统中PQS通路发挥其抗生物膜活性。通过分析PQS系统调控机制发现铁离子与PQS系统调控存在重要的关系,此外研究表明铁离子浓度可以影响生物膜的形成。基于这个分析结果,我们提出设计既具有螯合能力同时又作用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新型生物膜抑制剂的思路。以群体感应信号分子PQS作为药物模型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模拟改造,利用生物电子等排体药物设计原理以去铁酮的基本结构羟基吡啶酮作为母环代替PQS的喹啉环。同时模拟其它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cyl-HSL和OdDHL的酰胺键基团,利用骨架拼接原理得到N-((3-羟基-1,6-二甲基-4-氧-1,4-二氢吡啶-2-基)甲基取代酰胺母体结构。AHL信号分子具有亲水和亲酯的性质,是一类既具有水溶性,且能穿过细菌的物质。因此,以羟基吡啶酮作为亲水基团,在酰胺取代基位置引入疏水性的烷基和环状或芬香环基团;另外对酰胺键进行替换和其位置改变设计化合物。共设计了四个系列衍生物。以曲酸为起始原料,通过还原、羟醛缩合反应得到羟基吡喃酮衍生物。曲酸通过还原、羟醛缩合、羟基保护、胺化、亲核反应、肼解、成酰胺、脱保护基等反应得到羟基吡啶酮衍生物。测定衍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率;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羟基吡啶酮衍生物的铁离子螯合常数。结果:本课题合成了羟基吡喃酮衍生物40个,所有化合物均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结构确证。根据生物膜抑制实验的结果,总结化合物的SAR:1.苯环的对位被取代对活性有利;2.对位被吸电子基团和柔性长基团取代对活性有利;3.烷基侧链为5-6碳长度活性最好;4.羟基吡啶酮母核替换羟基吡喃酮,活性提高。化合物5g的活性最好,在20M浓度下生物膜抑制率为50.98±1.97%,而且化合物5g抑制QS系统中的PQS通路,不影响QS系统的las,rhl通路。设计合成羟基吡啶酮衍生物33个,所有化合物均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结构确证。活性结果显示:羟基吡啶酮衍生物MIC均大于512μM,在20M均有生物膜抑制活性。羟基吡啶酮衍生物的SAR:1.烷基侧链为6-7个碳长度活性最好;2.R基是大环基团或带取代的芬香环基团对活性有利;3.增加环状基团的长度不利于活性;4.当磺胺键替代酰胺键后活性保持,而改变酰胺键位置活性降低。羟基吡啶酮的衍生物的螯合常数均大于19,部分化合物的螯合常数大于阳性对照去铁酮(pFe(III)20)。化合物18d具有出色的生物膜抑制活性,当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达到50%时,18d的浓度为0.6 nM。结论:本论文发现了抑制QS系统中PQS通路的新型生物膜抑制剂-羟基吡喃酮衍生物。在此,我们提了一种新颖的细菌生物膜抑制剂设计思路:设计既具有铁螯合能力同时又作用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新型生物膜抑制剂。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四个系列的羟基吡啶酮衍生物,它们具有较强的铁螯合能力和出色的生物膜抑制活性。活性结果证实了我们新设计理论的有效性,这为新型生物膜抑制剂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设计理念。找到一个抗生物膜活性达到纳摩尔水平的先导化合物(18d),这为羟基吡啶酮衍生物开发成新型的生物膜抑制剂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6-01)

黄靖[7](2018)在《群体感应抑制剂筛选及冬凌草甲素对铜绿假单胞菌QSI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细菌感染是时刻困扰着医学临床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重耐药菌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寻找新抑菌途径和研发新型抗菌药是药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QSI)能通过不同途径干预群体感应系统中的自诱导信号分子,达到抑制毒力因子产生与生物膜形成。本研究针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群体感应系统,选择了15种中成药进行筛选,获得具有QSI活性的冬凌草甲素并进行初步探究作用机制。方法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026作为报告菌株,用报告平板和紫色菌素产量分析对15种中成药提取液进行初步筛选,获得潜在的群体感应抑制剂。进一步检验初筛获得的中成药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PA01的绿脓菌素释放量、鼠李糖酯释放量、水解蛋白酶活性、弹性蛋白酶活性以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选择冬凌草中主要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并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群体感应相关转录调节因子lasR基因和rhlR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通过报告菌株CV026初步筛选,冬凌草片醇提液在最低抑菌浓度下抑制77.2%紫色菌素产量。在检验铜绿假单胞菌PA01毒力因子与生物膜实验中,在最低抑菌浓度下冬凌草片醇提液对绿脓菌素释放量有25.9%抑制率、弹性蛋白酶有54.8%抑制率、水解蛋白酶活性有31.6%抑制率、鼠李糖酯释放量有45.6%抑制率以及生物膜有31.7%抑制率。选择冬凌草中主要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在最低抑菌浓度下,冬凌草甲素能抑制70.7%紫色菌素产量、39.4%绿脓菌素释放量、60.7%鼠李糖酯释放量、30.0%水解蛋白酶活性、50.3%弹性蛋白酶活性以及48.4%生物膜。另外,冬凌草甲素能下调转录调节因子lasR基因和rhlR基因的表达量,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因子和生物膜。结论冬凌草片中一种贝壳杉烯二萜类天然化合物——冬凌草甲素。在铜绿假单胞菌PA01模型中,冬凌草甲素能在最低抑菌浓度下表现出抗感染特性。针对多重耐药菌,冬凌草甲素可作为新型抗菌药开发或与传统抗生素联合开发,治疗耐药菌感染。(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8-05-24)

赵弘毅[8](2016)在《从中草药中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抑制剂》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铜绿假单胞菌,是当今医院首要机会感染致病菌之一,以可获得对多种药物的抗性而着称。本论文对临床获得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分析,从调控细菌活性的角度出发,从中草药中筛选出能够直接干扰细菌生物活性而不是简单地抑制其生长的活性分子,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通过一系列生物学实验证实活性分子具有活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分析了 59株临床铜绿假单胞菌以及1株野生菌株对2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通过药敏片法探究了 1040种中草药对临床耐药菌株的生长抑制效果;探究了五倍子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2、以LasR蛋白为目标蛋白,构建了一个基于阵列的高通量筛选平台,用于筛选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抑制剂,从80种中草药的HPLC组分中筛选出五倍子等18种与LasR蛋白具有亲和力的中草药。3、以活性跟踪的方式对五倍子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研究了五倍子活性组分(Ye)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使用荧光定量PCR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相关的IasI、lasR、rhll、rhlR、pqsA以及pasR这6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并研究了 Ye组分对这些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6-11-26)

刘忆霜,王颖,郑佳音,李兴华,关艳[9](2016)在《KL-0153,一种新型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外排泵抑制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条件致病菌。以MexAB-OprM外排泵为主的耐药节结化细胞分化家族多药耐药外排系统的存在是铜绿假单胞菌产生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MexAB-OprM外排泵抑制剂可以显着增强被MexAB-OprM外排的抗生素的活性,作为抗菌药物增效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在本研究中,通过小分子库筛选得到了一种新型的MexAB-OprM外排泵抑制剂KL-0153,通过与抗生素的协同活性研究以及EB积累检测证明了其对于MexAB-OprM的抑制活性。在表达MexAB-OprM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特别是MexAB-OprM高表达株中,KL-0153与被MexAB-OprM外排的抗生素有协同作用,并且在EB积累检测中,其活性强于阳性药羰基-氰-间-氯苯腙。尽管KL-0153也具有明显的肝肾毒性,但作为先导化合物,对于KL-0153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新型MexAB-OprM外排泵抑制剂的研发。(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期刊2016年04期)

姚江宁[10](2016)在《群感效应抑制剂的筛选及QSI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在抗细菌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里程碑式的作用。但抗生素的滥用和乱用严重引起细菌耐药问题。因此需要寻找新途径和新靶点,群感效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 QSI)是通过阻断信号分子传递信息,调控靶基因从而影响毒力因子等次级代谢物。铜绿假单胞菌(Psendomonas)感染性强,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其群感效应系统(quorum sensing QS)调控毒力因子和生物膜的形成。本文通过具有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的报告菌株,从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药中筛选出具有群感效应抑制作用的成分,并研究对铜绿假单胞菌QS的作用及机理。将备选药物经QS报告菌株紫色杆菌CV026和根癌农杆菌A136筛选,运用报告平板法对比抑菌圈与抑色素圈进行初筛。通过MIC法检测各药物对两种报告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选择药物MIC下浓度梯度进行报告平板法复筛,初步确定车前草具有抑制群感效应的作用,有效浓度范围为MIC~1/4MIC(63ug/mL~16ug/mL)。由于车前草粗体物中含有大量鞣酸和酯类等物质。经过分离提取与硅胶柱纯化,将各组分经CV026的报告平板法筛选,确定车前草乙酸乙酯部位的PE12为潜在的QSI成分。首先通过MIC实验确定PE12对铜绿假单胞菌PA01的最低抑菌浓度,并选择MIC、1/2MIC、1/4MIC浓度(16ug/mL,8ug/mL,4ug/mL)作为实验组。用MTT法检测药物组和对照组对PA01生长曲线的影响,再作用于QS相关毒力因子绿脓菌素、藻酸盐、鼠李糖、蛋白水解酶和氧化应激能力。结果显示MTT实验中16ug/mL显着抑制PA01生长和毒力因子,8ug/ml,4ug/ml无抑菌作用。绿脓菌素第1,5,7天的产量8ug/ml药物组较对照组分别抑制了8.33%,3.10%,11.01%,7.14%,p<0.05,作用与16ug/ml药物组相同,p>0.05;藻酸盐1,3,5,7天的产量,8ug/ml药物组较对照组分别抑制了92.15%,89.41%,70.28%,46.73%,p<0.01,与16ug/ml作用相近,p>0.05;鼠李糖含量分别在24h和72h检测,8ug/ml药物组较对照组分别抑制了60.96%,43.66%,p<0.01,作用低于16ug/ml药物组,p<0.05;外毒素a于5.5h和24h检测,8ug/ml药物组较对照组抑制了39.58%,60.09%,p<0.01,与16ug/ml药物组作用接近,p>0.05。但对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均较微弱,仅第一天作用明显,p<0.01。在4ug/ml药物浓度时,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仅对鼠李糖,和绿脓菌素有部分作用。考察pe12叁个浓度对生物膜形成期7天的作用,通过半定量法、银染法、扫描电镜法考察。结果显示16ug/ml具有抑制菌量及生物膜的形成,8ug/ml能够抑制生物膜。生物膜半定量结果显示16ug/ml与8ug/ml对生物膜有抑制作用,对比对照组1,3,5,7天分别抑制了37.32%,51.89%,67.60%,35.38%,p<0.01,其中16ug/ml比8ug/ml药物组,p<0.01。4ug/ml只有第3、5天有微小的作用。对照组和8ug/ml药物组在96h的半定量实验中可见,8ug/ml药物浓度下对生物膜形成42h后的抑制作用显着增强,对照组为(1.95±0.06)而8ug/ml药物组下降至(1.22±0.1),p<0.01。显微镜和电镜下可见菌体散在分布,成团少,黏性物质较稀薄。1/4mic(4ug/ml)和对照组,菌体大量聚集,周围清晰可见黏性物质生物膜。选择mic和1/2mic的pe12药液为实验组培养菌液后,提取总rna,逆转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监测相关基因lasr、lasi和rhlr的变化。结果显示8ug/ml对信号分子合成酶基因lasi有显着抑制作用,8ug/ml药物组较对照组抑制了38.02%,p<0.01,对lasr基因有抑制作用,8ug/ml药物组较对照组抑制了47.93%,p<0.01,对rhlr基因有抑制作用,8ug/ml药物组较对照组抑制了25.76%,p<0.01,8ug/ml与16ug/ml药物组相比作用相同,p<0.01。本研究建立了完整的qs报告菌株筛选qsi的方法,得到车前草pe12具有较好的群感效应抑制作用,在8ug/ml浓度下能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qs相关毒力因子与生物膜的产生,并对qs系统的lasi基因有显着抑制作用。本研究的运用前景广泛,理论新颖,为细菌耐药性问题探索新靶点和新的qsi有效药物铺垫了系统的思想和途径。(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6-03-15)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石榴皮与诃子水煎剂单独及联合制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为中药联合治疗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数据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杯碟法、常量稀释法和微量棋盘法,测量抑菌圈直径和石榴皮和诃子水煎剂单独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二者连用时的抑菌指数(FIC),分析石榴皮和诃子水煎剂单独及联合制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石榴皮与诃子单独制剂及联合制剂对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杯碟法结果显示,牛津杯周围可见明显的抑菌环,且抑菌环直径大小与药物浓度呈正比,其抑菌效果依次为:二者联合>诃子>石榴皮;常量稀释法和微量棋盘法结果显示,石榴皮水煎剂MIC为250 mg/mL;诃子水煎剂MIC为62.5 mg/mL,FIC为0.25。结论:石榴皮与诃子单独水煎剂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强度与药物浓度呈正比;二者联合后彼此为协同效应,提示二者联合后可提高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论文参考文献

[1].苏杭,卢昶君,高珊,卜发倩,李德海.铜绿假单胞菌褐藻胶合成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J].中国海洋药物.2019

[2].牟菁,赵雪颖,赵立芳,邢英娜,史艳丽.石榴皮与诃子联合制剂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作用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8

[3].高雅婷,李晓霞,段金菊.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

[4].孙倩楠,李兴华,马秀敏,王晓丽.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

[5].张艳,赵淑珍,李静,郑锦仁.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研究现状[J].新疆医学.2018

[6].黎奕斌.新型羟基吡喃酮、羟基吡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剂的发现[D].暨南大学.2018

[7].黄靖.群体感应抑制剂筛选及冬凌草甲素对铜绿假单胞菌QSI活性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8

[8].赵弘毅.从中草药中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抑制剂[D].广西大学.2016

[9].刘忆霜,王颖,郑佳音,李兴华,关艳.KL-0153,一种新型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外排泵抑制剂(英文)[J].JournalofChinesePharmaceuticalSciences.2016

[10].姚江宁.群感效应抑制剂的筛选及QSI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6

标签:;  ;  ;  ;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论文-苏杭,卢昶君,高珊,卜发倩,李德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