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凝血因子论文-李德款,张航,聂艳桃,李成,梁洪

重组人凝血因子论文-李德款,张航,聂艳桃,李成,梁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组人凝血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凝血因子Ⅸ,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阴离子交换层析

重组人凝血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李德款,张航,聂艳桃,李成,梁洪[1](2019)在《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和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CHO细胞中表达并纯化人凝血因子Ⅸ(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Ⅸ,hFⅨ)。方法将高表达hFⅨ的CHO细胞株在摇瓶中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批次培养和补料批次培养,收获补料批次培养上清,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测定纯化产物的蛋白浓度及hFⅨ活性,并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批次和补料批次培养表达的hFⅨ活性分别高达0. 62和14. 45 IU/mL。纯化后的h FⅨ比活性高达157. 19 IU/mg。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CHO工程细胞株能正确表达hFⅨ。结论成功在CHO细胞中表达并纯化了高比活性的重组hFⅨ蛋白,为进一步研制重组FⅨ药物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赵雪莲,王西阁,宋丽丽,梁宇,李四保[2](2019)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中间型和重型血友病A患儿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第叁代全长链重组凝血因子Ⅷ(third-generation full length 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LFⅧ)预防治疗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对患儿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fLFⅧ进行预防治疗,统计预防治疗12个月后的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年出血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总分、血友病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SH)总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出现情况及fLF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应用fLFⅧ25 U/kg、每周3次进行预防治疗1年,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的年出血次数均较预防治疗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治疗后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APTT水平均较预防治疗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治疗12个月后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HJHS评分较预防治疗前显着下降,FISH评分较预防治疗前显着升高(P<0.01)。78例患儿中1例患儿报告了抑制物产生,分析其原因为患儿在治疗中使用了极少的其他凝血因子药物,全部病例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fLFⅧ预防治疗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可有效减少患儿年出血次数及APTT水平,改善患儿关节功能,安全性好,抑制物产生率低,长期用药耐受性好。(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17期)

郭婷[3](2019)在《血友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有了细化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讯(郭婷)6月11日,国家药品监管局发布通知,发布了《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重组人凝血因子Ⅸ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这是我国针对相关制品临床试验首次发布指导原则。《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重组人凝(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19-06-13)

霍记平,赵志刚[4](2019)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品安全性及体内药学特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友病A是凝血因子Ⅷ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重组FⅧ)因能大大降低病原体感染风险,被多数指南推荐使用。本文根据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对我国上市的4种重组FⅧ制剂的药品安全性和体内药学特性从两方面进行比较,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这4种产品均可用于A型血友病出血的控制和预防,但4种药品在半衰期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抑制物发生率差异方面尚需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临床用药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优先选择半衰期较长的药品,以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药品评价》期刊2019年10期)

韦晓旭,张俊玲,韩晨曦,杜娜娜,南欣雨[5](2019)在《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对血友病A患儿关节损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门诊就诊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采用中等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FⅧ 15~30 U/kg,每周3次),对照组采用低剂量预防治疗(每次10 U/kg,每周2次),比较2组患儿入组前和1年后最严重单个靶关节评分差值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差值。结果试验组关节评分差值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对重型血友病患儿关节损害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低剂量,对重型血友病患儿提倡中剂量预防方案。(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杨金乐,彭家龙,徐瑾,杨娟,唐婉[6](2019)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血液病患者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血液病患者的出血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血液病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血液病患者的出血,对照组采取输注血小板治疗血液病患者的出血,并对两组患者的止血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对于获得性血友病(AH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即M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有效率分别为75.3%、57.1%、75.0%、58.3%和50.0%,对照组分别为:46.2%、42.9%、54.6%、42.9%和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χ2的值分别为4.791、2.400、3.496、5.076和7.891。两组患者用药后凝血指标血液凝固因子FIB、血小板PL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均比用药前出现明显下降,无明显差异(P>0.005)。结论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对于血液病患者的止血上有一定效果,但对于不同出血部分和不同血液病种类治疗效果不同,在临床治疗应该引起重视,同时应加强患者在出血早期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进行治疗。(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37期)

范潇予[7](2019)在《5-HMF及OMBF BN大鼠过敏反应研究及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食蟹猴单次及反复给药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在实验初期,首先研究了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N大鼠Th1/Th2细胞群比例时使用刺激剂的最佳方案。从BN大鼠外周血中分离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联合不同浓度的刺激剂佛波醋(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离子霉素(lonomycin,Ion)及阻断剂布雷菲德菌素甲(BrefedliiiA,BFA)进行刺激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配色方案,观察分析在不同刺激剂及阻断剂浓度下Th1/Th2的检测效率。当刺激剂浓度为PMA:75ng/mL、Ion:1.5 yg/mL,阻断剂浓度为 BFA:7.5 μg/mL 条件下,Th1/Th2 的检出率最高,为(0.56±0.04)%/(1.11±0.04)%,符合一般规律。而当刺激剂阻断剂浓度进一步增加时,Th1/Th2细胞的检测效率均发生明显的下降。另外在较低的浓度时检出率同样较低。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得到结论,低浓度的刺激剂及阻断剂,无法刺激T细胞活化从而达到提高检测效率的目的;而过高浓度的刺激剂及阻断剂,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细胞毒性,可对细胞产生相应的损伤,同样降低检出率,影响实验测定的结果。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选择合适的刺激剂阻断剂浓度在流式实验中至关重要。虽然现在流式细胞术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检测技术,有较为成熟小鼠及人类的检测方案及实验数据,而大鼠,尤其是BN大鼠的实验数据仍旧缺乏,这也是本次实验开展的意义所在。除此之外,由于Ion及PMA的使用可能会造成CD4分子的下调,以及在使用CD4细胞圈门时,所得到的细胞群体可能还包括NK细胞和双阴性的T细胞,所以我们在研究大鼠Th1、Th2细胞比例时还是选择CD3+CD8的设门方案。过敏性反应(Anaphylaxi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多系统参与的综合征,其诱因是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被激活后,于体循环中释放的多种炎症介质。依据反应是否有免疫系统的参与,如:是否存在免疫球蛋白的介导,分为免疫系统介导的过敏反应(allergic reaction),和非免疫系统介导的类过敏反应(anaphylactoid reaction)。五径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是一种小分子五碳呋喃化合物,是由果糖等五碳糖在高温时发生美拉德反应或焦糖化反应生成的副产物。现有的相关研究己证明,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糖类在高温下生成的副产物,多种含糖食物和中药注射剂中均含有5-HMF。另外,5-HMF在高温条件下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二聚体,也就是双-(5-甲酷基糠基)醚(5,5-Oxydimethylenebis(2-furfural),OMBF)。根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通过balb/c小鼠报告抗原腘窝淋巴结模型,我们证明了 5-HMF及OMBF能够造成过敏反应,并认为5-HMF在该过程中提供了一种共刺激信号,而OMBF则形成了新的抗原表位。另外通过RBL-2H3细胞实验我们也初步观察到了 5-HMF及OMBF能够引发类过敏反应及Ⅰ型超敏反应。基于以上内容,本研究利用动物实验继续对5-HMF及OMBF的可能引发的过敏性反应的类型做了进一步验证与探究,并对5-HMF及OMBF的体内蛋白结合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根据中国药典中对5-HMF在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限量要求,换算得大鼠的等效剂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各项试验时的给药浓度。该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四部分的试验内容:1)采用SPF级的雄性棕色挪威大鼠(Brown Norway,BN),170±20g,分别利用阳性药构建一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和类过敏反应动物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检测技术方法及条件。摸索流式细胞术检测Ⅰ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体内的Th1/Th2细胞群数目比例的相关条件;2)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开展5-HMF及OMBF直接诱导BN大鼠发生类过敏反应试验,通过观察动物的相关行为的改变、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结合相关病理切片的检测结果,研究5-HMF及OMBF诱发类过敏反应的能力;3)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开展5-HMF及OMBF诱导BN大鼠发生Ⅰ型超敏反应实验,通过观察动物的相关行为的改变、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结合相关病理切片的检测结果,以及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群数目比例的改变,研究5-HMF及OMBF诱发Ⅰ型超敏反应的能力;4)通过检测5-HMF与OMBF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并通过分子对接实验初步探索5-HMF及OMBF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及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结合能力。利用BN大鼠Ⅰ型超敏反应模型及类过敏反应动物模型,我们初步判定5-HMF与OMBF既能诱导BN大鼠Ⅰ型超敏反应又能诱导类过敏模型,且其引发类过敏反应的机制可能包括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或通过补体激活途径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其引发的Ⅰ型超敏反应,可能通过IgE和IgG共同介导。在过敏反应中,两种低剂量组均显示出更强的效果。而在Ⅰ型超敏反应中,高剂量组的反应强度高于低剂量组。且在两类动物模型中均观察到二聚体OMBF的反应强度高于单体5-HMF。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我们推测5-HMF及OMBF可能在浓度较低时,在免疫球蛋白辅助,不激活免疫系统的情况下直接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而在较高剂量时,5-HMF和OMBF则作用于免疫系统,引起相关免疫球蛋白的释放,从而引发Ⅰ型超敏反应。另外血浆蛋白结合率实验提醒我们二聚体OMBF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更强,且在分子对接中显示出较强的结合反应,这也提醒我们二聚体可能有更强的毒性。前期有关过敏反应的研究总是将Ⅰ型超敏反应与过敏反应分开,很少有研究试图找到两个反应之间的联系。而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了两种小分子化合物在体内模型上同时触发了两种反应,我们认为这两种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肥大细胞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过敏相关的不良反应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本研究致力于通过找到产品中常见的共有杂质成分,如5-HMF和OMBF,确定其引起过敏反应的能力及具体机制,明确其致敏的毒性,推动其在相关产品中的限量工作,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并警告人们更仔细地使用含有此类物质的产品。本实验通过单次及30天反复给予食蟹猴静脉注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观察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类型和程度,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资料。单次急性毒性实验采用致死剂量法,一次静脉给药后,观察食蟹猴可能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长期毒性实验中连续给药30天,停药后恢复期观察四周,期间观察食蟹猴各项指标变化。急性毒性实验除61 250 IU·g-1剂量组动物给药后第14天乳酸脱氢酶(LDH)与药前相比升高外,其它各组均未见明显异常。30天连续给药实验中,出现与凝血因子丽抗体和抑制物相关的临床症状,但并未发现与给药明确相关的毒性病理改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食蟹猴单次静脉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61250IU·kg-1;30天重复给药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25IU·kg-1。(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5-01)

彭榜娅[8](2019)在《重组凝血因子Ⅻ的构建及功能鉴定和两种新型抗凝药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活性凝血因子Ⅻ催化结构域(Coagulation factor XII-Serine protease domain,FXII-SPD)及其功能鉴定。方法:蛋白质数据库中查询凝血因子Ⅻ催化结构域的cDNA序列并按照该序列合成,通过XhoI和SalI双酶切位点插入到pPICZαA质粒载体上,电转导入到感受态毕赤酵母X33菌株中进行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用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进行初步纯化,然后用分子排阻层析进一步纯化,用蛋白免疫印迹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再进一步测定与其特异性生色底物S-2302的米氏常数来分析目的蛋白的活性,并检测其对血液中凝血过程的影响。结果: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系统能表达rFXII-SPD(Recombinat coagulation factor XII-Serine protease domain,rFXII-SPD),表达量可达20mg/L;提取的rFXII-SPD纯度较高,未见其他杂带;表达的rFXII-SPD在体外具有酰胺分解活性和可以加速血浆中凝块形成。结论:1.在巴斯德毕赤酵母系统中顺利表达了rFXII-SPD蛋白。2.成功使用Ni ~(2+)-NTA亲和层析以及凝胶过滤方法纯化了表达的rFXII-SPD蛋白,提取的rFXII-SPD纯度较高。3.rFXII-SPD蛋白具有体外酰胺分解活性和促进凝血发生的作用。目的:初步探测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与两种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阿加曲班)的结合位点。方法:1.制备HSA-新型抗凝药物(阿加曲班;利伐沙班)复合物并生长HSA-新型抗凝药物复合物晶体。2.用浸泡方法获取HSA-新型抗凝药物的二元复合物晶体,先生长单独的HSA晶体,将HSA晶体浸泡于含新型抗凝药物的池液中,使药物通过扩散进入到HSA晶体中,以形成HSA-新型抗凝药物复合物晶体。3.将获得的HSA-新型抗凝药物二元复合物晶体送去上海光源同步辐射中心进行X-ray衍射实验。4.解析HSA-新型抗凝药物复合物晶体结构。(1)构建模型:获得原始晶体数据后,采用CCP4的molrep程序,以PDB数据库中的HSA晶体结构为模板,运用快速旋转和平移函数寻找正确的原子模型。(2)修正结构:获得适合的模型后,采用Refmac和CNS以及p Henix程序对其进行修正,并确定抗凝药物的位置。(3)精修结构:一旦获得电子密度图和合适的坐标文件,再使用Coot和PyMOL程序对结构进行精修。结果:1.人血清白蛋白-阿加曲班二元复合物的结晶条件:31%~35%PEG3350,p H7.4 PB,H_2O。2.人血清白蛋白-利伐沙班二元复合物的结晶条件:31%~35%PEG3350,p H7.4 PB,H_2O。3.对收集到的人血清白蛋白-阿加曲班、人血清白蛋白-利伐沙班二元复合物共晶的结构数据进行解析,发现人血清白蛋白某些氨基酸附近有利伐沙班和阿加曲班电子云密度。结论:电子云密度提示,阿加曲班和利伐沙班可能与人血清白蛋白有结合。(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韦晓旭[9](2019)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不同剂量不同频率对血友病A患儿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不同频率预防治疗在儿童血友病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唐山及周边地区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前来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接受预防治疗的4~14岁男性重型血友病A患者48例,在征求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后,详细记录患儿既往病情记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儿基本情况,见附录),分为A、B、C叁组,A组为中剂量高频组,给予凝血因子Ⅷ 20U/(kg/次),每周3次,B组为中剂量低频组,给予凝血因子Ⅷ 15U/(kg/次),每周2次;C组为低剂量预防治疗组,每次10U/kg,2次/每周,进行追踪调查,叁组均进行入组后关节及生活质量的第一次评分,以6个月为期,观察叁组:出血频率及程度,最严重单个靶关节彩超评分变化(运用HEAD-US-C超声评分表,参照Melchiorre评分系统给予分级赋分),关节功能变化(HJHS关节功能评分表),生活质量评估(以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为准)等。分别于半年后、1年后分别进行关节结构、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了解不同剂量不同频率凝血因子Ⅷ对生活质量改善及关节损害进展程度。结果A组与B组在出血频率及程度、最严重单个靶关节彩超评分、关节功能评估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与C组在关节功能评估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在出血频率及程度、最严重单个靶关节彩超评分、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剂量不同频率预防治疗在改善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损伤、生活质量评分、出血频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剂量高频率组临床效果较好。2中剂量低频组在关节功能方面与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异,但在其他方面均优于低剂量组,若仅从临床效果出发,提倡中剂量高频率预防治疗,若综合考虑,提倡中剂量低频率预防治疗。图3幅;表8个;参77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冀倩倩,朱士茂,吴彦萍,吴樱丹,陈楚如[10](2019)在《重组人长效凝血因子Ⅶ药物研发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凝血因子Ⅶ(F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伴发抑制物的血友病患者出血并发症的旁路制剂。诺和诺德的重组活性FⅦ(rFⅦa)至今仍是全球唯一的商业化r FⅦa产品。因r FⅦa半衰期短、需多次注射,限制了其在血友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正在开发的长效r FⅦa药物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在聚乙二醇修饰、序列突变和融合蛋白等技术下研制的长效rFⅦa产品,详细介绍了各自的长效机制和药物研发进展,旨在为长效rFⅦa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重组人凝血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第叁代全长链重组凝血因子Ⅷ(third-generation full length 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LFⅧ)预防治疗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对患儿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fLFⅧ进行预防治疗,统计预防治疗12个月后的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年出血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总分、血友病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SH)总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出现情况及fLF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应用fLFⅧ25 U/kg、每周3次进行预防治疗1年,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的年出血次数均较预防治疗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治疗后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APTT水平均较预防治疗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治疗12个月后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HJHS评分较预防治疗前显着下降,FISH评分较预防治疗前显着升高(P<0.01)。78例患儿中1例患儿报告了抑制物产生,分析其原因为患儿在治疗中使用了极少的其他凝血因子药物,全部病例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fLFⅧ预防治疗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可有效减少患儿年出血次数及APTT水平,改善患儿关节功能,安全性好,抑制物产生率低,长期用药耐受性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组人凝血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李德款,张航,聂艳桃,李成,梁洪.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和纯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2].赵雪莲,王西阁,宋丽丽,梁宇,李四保.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中间型和重型血友病A患儿临床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9

[3].郭婷.血友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有了细化要求[N].中国医药报.2019

[4].霍记平,赵志刚.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品安全性及体内药学特性评价[J].药品评价.2019

[5].韦晓旭,张俊玲,韩晨曦,杜娜娜,南欣雨.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6].杨金乐,彭家龙,徐瑾,杨娟,唐婉.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血液病患者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范潇予.5-HMF及OMBFBN大鼠过敏反应研究及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食蟹猴单次及反复给药毒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8].彭榜娅.重组凝血因子Ⅻ的构建及功能鉴定和两种新型抗凝药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初探[D].遵义医科大学.2019

[9].韦晓旭.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不同剂量不同频率对血友病A患儿的疗效观察[D].华北理工大学.2019

[10].冀倩倩,朱士茂,吴彦萍,吴樱丹,陈楚如.重组人长效凝血因子Ⅶ药物研发进展[J].药学进展.2019

标签:;  ;  ;  

重组人凝血因子论文-李德款,张航,聂艳桃,李成,梁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