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折射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磁性液体,光双折射效应,弛豫
双折射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龚雁,陆樟献,王正才[1](2018)在《振荡脉冲磁场下的纳米磁性液体光双折射效应弛豫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基纳米磁性液体在振荡脉冲磁场下的光双折射效应弛豫现象,通过分析线偏振光经过水基纳米磁性液体薄片和检偏器后的光强随振荡脉冲磁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基磁性液体磁化主要取决于Nèel弛豫效应,而磁光效应(即双折射效应)由于受到磁性颗粒克服热运动、磁性颗粒相互排斥和基液粘滞力下的空间排列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具有滞后现象.(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江鹏[2](2018)在《基于温敏双折射效应的硫化铅光纤温度传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温度传感器已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等领域。光纤温度传感器具有抗辐射、体积小、质量轻、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易燃、易爆、空间受严格限制或强电磁干扰的恶劣环境下使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温敏双折射效应的硫化铅光纤温度传感器。本文在总结分析不同类型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结构的硫化铅光纤温度传感器温敏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理论仿真和实验验证。具体内容包括:首先,介绍了偏振控制器、光纤耦合器、硫化铅光纤的琼斯矩阵,并利用琼斯矩阵理论分析了一阶硫化铅光纤Sagnac干涉仪、二阶硫化铅光纤Solc-Sagnac干涉仪和二阶硫化铅光纤Loyt-Sagnac干涉仪的透射函数。其次,研究了硫化铅光纤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分析了一阶硫化铅光纤Sagnac干涉仪的温度传感特性和应力传感特性,实验研究并建立了不同温度、应力与波长漂移的关系模型。再次,研究了二阶硫化铅光纤Solc-Sagnac干涉仪的温度传感特性,分析了不同PbS光纤接入长度对光谱的影响,实验研究并建立了不同温度与波长漂移的关系模型。最后,研究了二阶硫化铅光纤Loyt-Sagnac干涉仪的温度传感特性,分析了不同硫化铅光纤接入长度对光谱的影响,实验研究并建立了不同温度与波长漂移的关系模型。(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6-01)
帖栋修,刘博,王旭平,陈臻[3](2017)在《钽铌酸钾晶体的电控双折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钽铌酸钾(KTN)晶体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多功能晶体,具有显着的二次电光效应。在应用该晶体进行电光调制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基于该晶体的电控双折射效应。为了对这种电控光束偏转分离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KTN晶体的二次电光效应原理和菲涅耳方程建立了光束分离偏转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阐明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给出了非寻常光的偏转角度与电压及光束入射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进一步通过实验测量了KTN晶体的电控双折射现象,对相应理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532nm激光斜入射的情况下,KTN晶体具有明显的电控双折射效应和较大的非寻常光偏转角。(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廖红波,王婷,何琛娟,王海燕[4](2016)在《液晶盒双折射效应的测量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测量液晶盒双折射效应的实验方法,并利用此方法推测了液晶盒的表面锚泊方向并测量了液晶盒的扭曲角,探讨了应用此方法校准偏振片起偏方向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6年08期)
苗青杰,潘孙强,刘斌,项震,陈军[5](2015)在《自然双折射晶体中热致双折射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振荡器和激光放大器中激光晶体的热效应对光束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光束的波前,还影响了光束的偏振态。基于激光晶体内的弹光效应,通过对光率体的主轴化,研究了自然双折射晶体中的热致双折射效应。结果表明,弹光效应对自然双折射晶体光率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横截面内椭圆主轴的偏转,主轴偏转角度小于0.01°。在激光振荡器和放大器中,一束线偏振激光经过具有热效应的自然双折射晶体之后退偏率小于1.8×10-8,这种条件下热致双折射效应的影响可以忽略,这与光学各项同性晶体完全不同。(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王宁,卜胜利,王昊天[6](2013)在《厚度对磁流体薄膜场致双折射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浓度磁流体薄膜样品的厚度对其场致双折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磁流体浓度时,其双折射随样品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厚度不同的样品,其双折射随磁场的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对于薄样品,其双折射随磁场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直至趋于饱和,而对于厚样品,其双折射随磁场的增加呈现非单调或"振荡"变化的现象。磁流体的浓度对其双折射的厚度依赖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浓度越高,其双折射随磁场的增加开始呈现非单调或"振荡"变化时所对应的样品厚度就越小。详细分析了薄膜样品厚度和磁流体浓度对其双折射影响的有关物理机制,并定义了转折磁场的概念进行了定量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邵英,庄飚,钱美[7](2013)在《双折射效应和去直流检测法的MOCT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双折射效应和去直流检测法,建立一种磁光式电流互感器(magneto-optic current transformer,MOCT)模型.该模型在一次侧电流检测部分,采用Jones矩阵建模,综合考虑Faraday效应和磁线振双折射效应;在二次侧转换器部分,建立去直流双光路检测法分析光强度信息.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了MOCT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考虑了磁光式电流互感器的光学检测特性,可为MOCT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3年03期)
王春华,刘涛,李力,于清洋[8](2013)在《基于SOA互增益调制双折射效应的全光2-4电平编码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互增益调制(XGM)的双折射效应实现全光2-4电平编码转换的方法。两路2-电平强度调制光信号正交偏振合波后,沿SOA的主轴进入,利用SOA的偏振调制实现被调制信号光的偏振调制,通过检偏输出4-电平强度调制光,从而实现2-4电平调制的编码转换。(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3年01期)
朱珍珍[9](2012)在《磁致伸缩诱导应力双折射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光效应可以用来对透射光波的强度、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等进行控制,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磁光调制器、磁光开关、磁光隔离器、磁光环形器等磁光器件。而从发现磁光效应以来,近百年来始终未在固体材料中观察到类似于Cotton-Mouton effect或Voigt effect的磁光现象。然而由于近年来复合材料的发展,使得我们有可能在固体材料中观察到磁致双折射现象。光纤磁光换能器的工作原理启示我们可以将磁致伸缩材料与光学材料复合后产生磁光效应。本文选用了具有超磁致伸缩特性的铁磁材料TDF与具有优质应力双折射效应的弹光材料PC相结合,通过应力耦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复合磁光介质,并且在复合结构上采用了叁层平板式复合结构以减小弹光相内部应力梯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复合材料结构简单且易于制备,为开发高性能的磁光材料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磁致双折射效应的选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由于该层状复合介质利用了磁致伸缩和应力双折射效应的乘积效应,可以通过灵活的选材以获得理想的磁光效应,预计可以在调制器和传感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影响层状复合磁光介质磁光性质的因素有很多,因此需要建立一定的理论模型对该复合材料的磁光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文中由磁致伸缩相和弹光相的本构方程出发,应用弹性力学模型,从理论上近似推导了理想耦合状态下归一化透射光强与材料自身性质及结构等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其中在弹光相的应力梯度部分,应用了圣维南原理对材料内部应力分布做了近似计算。从理论结果出发,实验中我们分别研究了弹光相的宽度d2、厚长比d3/d1以及光波波长λ对该复合材料的磁光性质的关系。实验发现宽度越大,厚长比越小,磁光性质越好;适当的波长和良好的界面耦合也是影响磁光性质的关键。实验结果在磁光效应与材料尺寸和波长的关系与理论结果比较相符,然而在材料尺寸和制作方面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此外,文中只是研究了材料在直流磁场下的磁光性质,推想对于交流场下磁光性能的研究和制作工艺的改善,对于磁光器件的发展都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2-03-18)
任广军,赵杰林,姚建铨[10](2011)在《光通信波段液晶双折射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液晶的电控双折射效应在光通信中的应用,采用偏光干涉方法,对液晶透射比随电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在室温20℃下利用岛津UV-3101PC分光光度计,通过改变加在液晶盒两端的电压,获得了入射光波长为1300nm和1550nm时液晶透射比随电压的变化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当在液晶盒两端加上2V的电压时,波长在1550nm附近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高透射带;加2.3V的电压时,波长在1300nm附近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高透射带。这一结果对光通信中液晶器件的设计是有帮助的。(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双折射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温度传感器已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等领域。光纤温度传感器具有抗辐射、体积小、质量轻、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易燃、易爆、空间受严格限制或强电磁干扰的恶劣环境下使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温敏双折射效应的硫化铅光纤温度传感器。本文在总结分析不同类型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结构的硫化铅光纤温度传感器温敏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理论仿真和实验验证。具体内容包括:首先,介绍了偏振控制器、光纤耦合器、硫化铅光纤的琼斯矩阵,并利用琼斯矩阵理论分析了一阶硫化铅光纤Sagnac干涉仪、二阶硫化铅光纤Solc-Sagnac干涉仪和二阶硫化铅光纤Loyt-Sagnac干涉仪的透射函数。其次,研究了硫化铅光纤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分析了一阶硫化铅光纤Sagnac干涉仪的温度传感特性和应力传感特性,实验研究并建立了不同温度、应力与波长漂移的关系模型。再次,研究了二阶硫化铅光纤Solc-Sagnac干涉仪的温度传感特性,分析了不同PbS光纤接入长度对光谱的影响,实验研究并建立了不同温度与波长漂移的关系模型。最后,研究了二阶硫化铅光纤Loyt-Sagnac干涉仪的温度传感特性,分析了不同硫化铅光纤接入长度对光谱的影响,实验研究并建立了不同温度与波长漂移的关系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折射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龚雁,陆樟献,王正才.振荡脉冲磁场下的纳米磁性液体光双折射效应弛豫现象[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8
[2].张江鹏.基于温敏双折射效应的硫化铅光纤温度传感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8
[3].帖栋修,刘博,王旭平,陈臻.钽铌酸钾晶体的电控双折射效应[J].光学学报.2017
[4].廖红波,王婷,何琛娟,王海燕.液晶盒双折射效应的测量与应用[J].大学物理.2016
[5].苗青杰,潘孙强,刘斌,项震,陈军.自然双折射晶体中热致双折射效应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5
[6].王宁,卜胜利,王昊天.厚度对磁流体薄膜场致双折射效应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3
[7].邵英,庄飚,钱美.双折射效应和去直流检测法的MOCT模型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
[8].王春华,刘涛,李力,于清洋.基于SOA互增益调制双折射效应的全光2-4电平编码转换[J].半导体光电.2013
[9].朱珍珍.磁致伸缩诱导应力双折射效应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10].任广军,赵杰林,姚建铨.光通信波段液晶双折射效应的研究[J].激光技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