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基亚升级GSM到GPRS(论文文献综述)
高扬[1](2009)在《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通讯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发展极为迅速,国内通信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需要,已成为各个电信运营商吸引用户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随着移动通信用户的发展以及市场的繁荣,各种新的电信业务层出不穷。手机流媒体业务就是一种崭新的电信业务。手机流媒体业务是未来移动通信的一种新的支撑市场的业务应用,是无线数据增值业务中的新亮点。所以,河南移动在3G来临之际,依托更为高速流畅的传输承载网络,将大力建设同时满足2G3G用户业务需求和业务特点的河南移动流媒体业务平台。本文在对整个业务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移动通信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业务平台的建设方案,给出了具体的设计与实施。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移动通信GSM网络以及GPRS、EGPRS系统进行分析。2、对手机流媒体业务进行详细的介绍,对流媒体平台的技术特征和业务特征进行了描述,给出了流媒体平台的基本构架。3、给出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业务平台的总体设计、整体框架、软硬件结构,对系统安全性进行了加固和完善,并提出了计费解决方4、提出河南移动流媒体业务平台的建设方案和实现目标网的具体措施,分析了系统存在的不足,瞻望了手机流媒体平台的前景。目前该系统已经在中国移动河南公司中得到正式的商业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在为公司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周梦迎[2](2009)在《新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即使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起点还是不同的。这个道理说明,如果每流行一种趋势,所有的厂商都蜂拥而上,那么在用户面前,他们推出的产品之间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如果只是跟风,不如做好自己的本行。二.七月手机市场异常火热,精品辈出;七月轻薄笔记本新秀不断,争相登场;七月奥林巴斯Micro4/3系统首款机型E-P1一枝独秀;七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徐菲[3](2009)在《GSM与TD-SCDMA系统间互操作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获取除语音之外的数据,如视频和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由此催生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被信息产业部定为我国3G通信行业标准,它承载了中国通信业从通信大国到通信强国的梦想。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现有GSM/GPRS网络和设备,优化资源配置,逐步为用户提供丰富、可靠的3G业务,平稳、无缝地向3G演进。除了选择适当的网络演进方案,优化各种网络结构外,还要对不同系统网络结构下的业务实现过程,提出更高的要求,确保各项业务的平滑过渡。本文就针对TD-SCDMA和GSM系统间互操作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对互操作所涉及的信令流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本文首先研究了现有GSM网络的切换技术和TD-SCDM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切换技术;其次,针对网络升级建设的方案,在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讨论了TD-SCDMA未来运营中面临的系统间互操作问题,给出了互操作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TD-SCDMA与GSM互操作的原则和策略;重点研究了TD-SCDMA和GSM系统间互操作的行为,包括小区选择、小区重选与切换,对其所涉及的信令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TD-SCDMA网络主要针对高速移动数据业务用户群的需求,支持GSM到TD-SCDMA的反向重选与切换;语音及中低速数据业务由GSM网络提供,支持TD-SCDMA到GSM的重选与切换,两张网的定位清晰,形成良好互补,是一种理想的组网方式。
王楠[4](2009)在《WCDMA与GSM无线网共同组网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之后,GSM网络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覆盖率。在3G建设初期,3G网络难以一步到位地实现全国连续覆盖,同时在覆盖区域内要达到2G那样的覆盖率也比较困难。WCDMA/GSM共同组网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是通过系统间的互操作,实现在两个系统间的漫游和业务互通,既要充分发挥WCDMA在新业务发展方面的优势,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GSM网络。论文对WCDMA/GSM互操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从电路域和分组域业务分析了两个系统间的切换及小区重选问题;依据WCDMA/GSM互操作原则,从功能需求、对2G网络的改动、用户感受以及对终端的要求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经过分析得出互操作建议策略和实现方式;根据提出的互操作实施原则,具体分析空闲模式下双模终端驻留策略,网络选择策略,连接模式下各种业务的切换/重选策略,系统间负载均衡策略以及可视电话回落方案;分析了互操作性能表现,分别就互操作参数优化和时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WCDMA和GSM系统间邻区的设置思路和方法,给出了互操作性能优化及邻区配置的无线组网建议;最后对GSM设备升级详细要求和分析,统计了各厂商GSM BSS设备现网版本以及满足互操作各项要求的版本,提出了WCDMA/GSM互操作的测试方案,并给出了2G用户升级为3G用户策略,SIM卡和USIM卡的区别以及对2G用户漫游的限制方案。
贺延敏[5](2008)在《河南移动EGPRS建设方案》文中提出本文的主要内容:论文首先介绍了河南移动公司在3G网络建设前期,基于满足客户数据业务需求以及竞争的需要,有必要对现有的GPRS网络进行升级,以有效弥补GPRS的速率不足,应对联通的CDMA1X竞争。论文还对河南公司未来业务发展进行了总体的预测,并针对数据业务开展的前景进行了EGPRS业务的预测。论文对EGPRS的引入对现有网元设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河南公司网络实际情况,分设备厂商分别就EGPRS网络中各个网元的EGPRS功能支持情况、设备配置原则进行了介绍。论文重点对EGPRS的规划流程进行了介绍,并将规划的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分别对EGPRS的各个网元进行配置核算,最终得出EGPRS网络建设规模。论文还对EGPRS开启后对网络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要从网络质量、网络容量和网络接口等三方面入手;此外现网的网络质量也将对EGPRS的性能产生影响,EGPRS对无线环境要求较高,只有在较高的C/I条件下,终端才能获取较高的传输速率。为了评估EGPRS网络覆盖能力和基本业务质量等网络性能,通过对EGPRS试验网络进行多种测试,并提供了翔实的测试数据,得出了具体得测试结论,为后续业务开展提供网络保证。主要测试项目有室外覆盖测试、容量测试、业务质量测试(MMS,流媒体,WAP,Ping)以及在高速移动下EGPRS性能测试等几方面。
周屹然[6](2008)在《EDGE标准发展及组网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GSM/GPRS技术的增强,EDGE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里,EDGE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与3G网络互补发展,长期共存。
郑硕展[7](2008)在《基于GSM的本地网EDGE演进升级方案》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移动正处于网络规模发展最快的阶段,由于无线数据业务已成为移动通信的热点和未来的方向,因此,解决现有GPRS网络容量严重受限状况的EDGE技术成为移动通信平滑演进的过渡方案。文章介绍EDGE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高速数据业务的能力,根据现网设备的实际情况,提出EDGE部署升级的原则和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演进方向,比较分析了几种EDGE升级方案,并着重介绍现网正在实施的EDGE升级改造情况。
徐洋[8](2007)在《GSM:全球最大网络仍在扩容升级》文中认为说起中国移动通信20年的发展,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历数移动通信事业的辉煌。我国有全球最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中国移动的移动运营资本总额也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移动事业的飞速发展无疑缔造了世界通信史上的一段神话。面对新的技术挑战,2.5G、2.75G的概念不断提出,ED
范国莉[9](2007)在《WCDMA系统网络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只有符合市场的新技术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从模拟到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得到极大发展,而3G技术也将逐渐取代2G发展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市场的主体。在诸多3G技术中,WCDMA由于其技术特点,很可能在一些运营商中首先被采用。先期研究WCDMA系统的规划与优化和3G与2G网络协调发展问题,对企业节省建设投资,保持竞争优势,以及3G网络可靠运营,为客户提供优质网络,赢得市场份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电信运营企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就3G主流技术的WCDMA的网络优化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目前主要应用的三种技术制式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际,讨论对网络进行优化的必要性。针对WCDMA技术特点,从WCDMA与GSM网络优化的区别入手,研究WCDMA系统网络优化基本方法,并通过对WCDMA网络优化技术专题的探讨,以分析归纳的方式总结出适合实际优化使用的理论方法来指导实践。研究2G与3G协调发展问题,总结出不同阶段的优化方法,达到加快3G网络的建设速度,降低3G网络的建设成本,优化网络结构,提供高质量的通信网络的目的。
张洁[10](2007)在《2G与3G网络互通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3G牌照发放的临近,现有2G网络系统应该如何建设与发展,才能既保护现有投资,又能充分适应未来的融合业务发展的需求。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是2G网络向未来3G网络演进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提出目前2G R4演进思路和组网建设原则,并将研究贯穿于项目小组组织实施的目标网升级工作中,充分探讨了与3G互通的2G网络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也对目前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就是基于以上的背景和考虑。所做工作包括:(1)根据项目组对当地市场业务发展的分析和预测,确定了升级工作涉及到的具体功能需求;(2)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升级工作;(3)组织工程实施与测试验证工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用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对类似的项目操作有所启发和参考。有利于中国移动在3G时代到来时能够尽快的为客户提供所需的新业务和新功能,能够在高速发展3G网络的同时做好2G网络的运行维护工作,保证各层面的用户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能使用高质量的网络服务,保障运营商的投资效益和运维成本。同时,还可以为今后其他运营商在进行网络技术演进时进行参考,吸取好的经验,避免作者及其团队在实施中经历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
二、诺基亚升级GSM到GPR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诺基亚升级GSM到GPRS(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2.1 课题内容 |
1.2.2 本人承担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手机流媒体的网络基础以及业务概述 |
2.1 GSM系统的组成 |
2.1.1 移动终端子系统 |
2.1.2 基站子系统 |
2.1.3 网络子系统 |
2.2 GPRS系统的结构 |
2.2.1 GPRS全国骨干网基本结构 |
2.2.2 GPRS河南省网基本结构 |
2.3 EGPRS网络结构 |
2.4 WAP网关的结构 |
2.5 流媒体业务概述 |
2.6 流媒体业务分类 |
2.6.1 按照业务使用方式分类 |
2.6.2 按照内容源方式分类 |
2.6.3 按照业务开放范围分类 |
2.6.4 按照编码内容来源分类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手机流媒体业务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标准 |
3.1 流媒体技术特征和业务特征 |
3.1.1 技术特征 |
3.1.2 业务特征 |
3.2 流媒体业务码率适配 |
3.3 流媒体视频编码标准 |
3.4 流媒体音频编码标准 |
3.5 流媒体网络传输协议 |
3.6 流媒体系统结构和组网形式 |
3.6.1 单点系统结构 |
3.6.2 多点系统结构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平台的设计和实施 |
4.1 手机流媒体平台规划和设计 |
4.1.1 建设规划目标 |
4.1.2 手机流媒体平台设计原则 |
4.1.3 手机流媒体平台总体设计 |
4.2 手机流媒体目标网组网结构和系统配置 |
4.2.1 与手机流媒体平台相关的接口 |
4.2.2 访问路由过程 |
4.2.3 业务使用流程 |
4.2.4 认证鉴权 |
4.2.5 计费 |
4.2.6 网络安全 |
4.3 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平台工程实施 |
4.3.1 机房环境 |
4.3.2 工程实施计划 |
4.3.3 配套电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语 |
致谢 |
(3)GSM与TD-SCDMA系统间互操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简述 |
1.1.1 蜂窝移动通信概念的提出 |
1.1.2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 |
1.1.3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 |
1.1.4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 |
1.2 三大主流3G标准的技术比较 |
1.3 TD-SCDMA在我国的发展及其优势 |
1.3.1 TD-SCDMA在我国的发展 |
1.3.2 TD-SCDMA的技术优势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GSM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
2.1 GSM系统的组成及其网络接口 |
2.1.1 GSM系统的组成 |
2.1.2 GSM系统的网络接口 |
2.2 GSM系统的运行 |
2.3 GSM系统的切换过程 |
第三章 TD-SCDMA的网络结构 |
3.1 TD-SCDMA系统网络结构 |
3.2 TD-SCDMA系统的演进 |
3.3 TD-SCDMA系统物理层技术 |
3.3.1 功率控制 |
3.3.2 小区搜索 |
3.3.3 随机接入 |
3.4 TD-SCDMA系统的网络层 |
第四章 TD-SCDMA与GSM系统间互操作 |
4.1 系统间互操作的原则和策略 |
4.2 小区选择 |
4.2.1 PLMN选择算法 |
4.2.2 小区选择算法 |
4.3 小区重选 |
4.4 切换 |
4.5 GSM系统向TD-SCDMA系统的演进 |
第五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WCDMA与GSM无线网共同组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互操作技术分析 |
2.1 空闲模式进程 |
2.1.1 PLMN选择和重选 |
2.1.2 小区选择和重选 |
2.2 空闲模式下WCDMA/GSM系统间小区重选 |
2.2.1 从WCDMA到GSM小区重选 |
2.2.2 从GSM到WCDMA小区重选 |
2.3 电路域业务WCDMA与GSM系统间切换 |
2.3.1 WCDMA到GSM的切换 |
2.3.2 GSM到WCDMA的切换 |
2.4 分组域业务WCDgA与6PRS系统间小区重选 |
2.4.1 WCDMA到GPRS系统间重选 |
2.4.2 GPRS到WCDMA系统间小区重选 |
2.5 并发业务系统间切换(电路+分组域) |
2.6 R99终端接入 |
第三章 互操作策略研究 |
3.1 WCDMA与GSM系统互操作实施原则 |
3.2 驻留网络优先级策略 |
3.2.1 优先驻留3G |
3.2.2 优先驻留2G |
3.2.3 根据网络质量进行驻留 |
3.3 优选驻留技术选择策略 |
3.3.1 通过PLMN重选实现优先驻留WCDMA网络分析 |
3.3.2 通过小区重选实现优先驻留WCDMA网络分析 |
3.3.3 两种方案对比 |
3.3.4 双模终端优先选择3G策略建议 |
3.4 话音业务系统间切换策略 |
3.4.1 话音业务2G/3G间切换策略 |
3.4.2 话音从WCDMA到GSM的切换方案 |
3.5 可视电话回落 |
3.5.1 可视电话回落的场景 |
3.5.2 可视电话回落的实现方式 |
3.5.3 可视电话业务回落方案分析 |
3.5.4 设备要求 |
3.6 分组业务系统间小区重选策略 |
3.6.1 分组业务系统间小区重选策略 |
3.6.2 对于不同种类业务的系统间小区重选控制 |
3.6.3 HSDPA小区与GPRS小区间重选 |
3.7 系统间负载均衡策略 |
3.7.1 系统间负载分配技术分析 |
3.7.2 系统间负载分配策略 |
3.7.3 系统间负载分配技术选择策略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CDMA/GSM互操作性能优化 |
4.1 WCDMA/GSM互操作性能分析 |
4.2 WCDMA/GSM系统间切换与小区重选参数优化 |
4.2.1 影响切换/重选性能的因素 |
4.2.2 WCDMA/GSM系统间小区重选参数优化 |
4.2.3 从WCDMA到GSM切换与重选参数优化 |
4.3 3G/2G切换与重选时延 |
4.3.1 3G/2G切换与重选时延的影响因素 |
2G切换与重选时延的优化建议'>4.3.2 分组域3G->2G切换与重选时延的优化建议 |
4.4 WCDMA与GSM系统间邻区配置 |
4.4.1 异系统邻区配置总体思路 |
4.4.2 异系统邻区配置方法 |
4.4.3 邻区配置优化方法 |
4.5 关于互操作性能优化及邻区配置的无线组网建议 |
第五章 各厂家升级要求和测试方案 |
5.1 GSM BSS系统升级要求 |
5.1.1 GSM支持系统间的小区重选过程所需的升级 |
5.1.2 支持GSM向WCDMA电路域切换GSM BSS升级要求 |
5.2 目前GSM设备商支持WCDMA/GSM互操作BSS系统版本 |
5.3 WCDMA/GSM互操作测试方案 |
5.3.1 WCDMA/GSM互操作技术测试方案 |
5.3.2 WCDMA/GSM互操作性能优化测试 |
5.4 2G用户迁徙到3G策略简介 |
5.4.1 用户升级概述 |
5.4.2 SIM卡和USIM卡区别 |
5.4.3 对网络的影响 |
5.4.4 2G用户漫游限制方案 |
5.4.5 对业务的影响 |
5.4.6 结论 |
第六章 郑州移动3G外场试验总结 |
6.1 概述 |
6.2 WCDMA承载R99业务的覆盖和容量能力测试 |
6.2.1 R99室外覆盖性能 |
6.2.2 R99室外覆盖室内性能 |
6.2.3 R99性能容量 |
6.2.4 组网建议 |
6.3 2G/3G互操作性能测试 |
6.3.1 测试环境 |
6.3.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6.3.3 测试结论 |
6.4 WCDMA网络建设验收指标体系测试 |
6.4.1 DT性能 |
6.4.2 CQT性能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课题主要结论与不足 |
7.1.1 课题主要结论 |
7.1.2 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
7.2 互操作技术的发展 |
技术名词缩写与全称对照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河南移动EGPRS建设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河南省概况 |
1.3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3.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
1.3.2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
第2章 EGPRS技术简介 |
2.1 EGPRS基本概念 |
2.2 EGPRS关键技术 |
2.3 EGPRS的有关国际标准 |
2.4 关于EGPRS Evolution |
2.5 EGPRS在全球应用情况 |
第3章 河南公司业务预测 |
3.1 业务预测总体思路 |
3.2 全省人口规模预测 |
3.3 全省移动用户规模预测 |
3.3.1 全省移动用户普及率预测 |
3.3.2 用户普及率和全省用户规模取定 |
3.4 河南公司市场发展目标预测 |
3.4.1 河南省移动市场占有率影响因素分析 |
3.4.2 市场份额目标的确定 |
3.4.3 分地区用户预测 |
3.5 EGPRS用户预测 |
3.5.1 定量预测模型 |
3.5.2 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3.5.3 综合取定 |
第4章 河南公司EGPRS建设方案 |
4.1 GSM/GPRS/EGPRS网络基本组成 |
4.1.1 PCU的实现方式 |
4.1.2 Gb接口连接方案 |
4.1.3 无线(Um)接口 |
4.2 本期工程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对EGPRS功能的要求 |
4.3 EGPRS开启对现网网元的影响 |
4.3.1 EGPRS对核心网的影响 |
4.3.2 EGPRS对基站的影响 |
4.3.3 EGPRS对手机的影响 |
4.3.4 河南公司现网开启EGPRS对设备软硬件需求 |
4.4 EGPRS开启对现网能力的影响研究 |
4.4.1 EGPRS开启对现网质量的影响 |
4.4.2 EGPRS开启对现网容量的影响 |
4.4.3 EGPRS开启对现网接口容量的影响 |
4.5 无线网络对EGPRS的影响 |
4.5.1 无线环境对于EGPRS质量的影响 |
4.5.2 不同无线环境(C/I)下EGPRS的速率 |
4.5.3 EGPRS中链路自适应的引入 |
4.5.4 GPRS上行数据传输对于EGPRS的影响 |
4.5.5 小区重选的影响 |
4.6 GPRS/EGPRS网络规划与配置原则 |
4.6.1 河南公司本期工程EGPRS覆盖原则 |
4.6.2 频率规划策略 |
4.6.3 对抗干扰策略 |
4.6.4 EGPRS无线网络规划流程概述 |
4.6.5 Um接口配置(PDCH)设置 |
4.6.6 Gb接口配置 |
4.6.7 Abis接口配置 |
4.6.8 PCU配置 |
4.6.9 BTS配置 |
4.6.10 BSC配置 |
4.7 本期工程建设总体规模 |
第5章 EGPRS外场测试情况 |
5.1 概要 |
5.1.1 测试背景 |
5.1.2 测试内容与主要测试结论 |
5.2 室外道路覆盖测试(DT测试) |
5.2.1 测试条件 |
5.2.2 单小区覆盖,忙时GPRS及EGPRS性能测试 |
5.2.3 单小区覆盖,闲时GPRS及EGPRS性能测试 |
5.2.4 多小区覆盖,EGPRS网络性能测试 |
5.3 网络容量测试 |
5.3.1 测试条件 |
5.3.2 测试结果分析 |
5.4 业务质量测试 |
5.4.1 测试条件 |
5.4.2 WAP质量测试 |
5.4.3 MMS质量测试 |
5.4.4 Ping |
5.4.5 流媒体质量测试 |
5.5 高速移动下EGPRS网络性能测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WCDMA系统网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种技术体制 |
1.2 目前3G 的发展状况 |
第二章 WCDMA 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
2.1 WCDMA 和GSM 在网络优化方面的不同 |
2.2 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必要性 |
第三章 网络优化不同阶段的重点 |
3.1 网络优化的分类与侧重点 |
3.2 3G 网络优化的周期和流程 |
第四章 网络优化的基本步骤 |
4.1 优化准备 |
4.2 网络测试 |
4.3 网络存在问题分析及优化方法 |
4.4 监测网络,便于日常优化 |
第五章 WCDMA 网络优化专题研究 |
5.1 WCDMA 与GSM 系统间切换分析 |
5.2 射频拉远技术研究 |
5.3 WCDMA/GSM900M/GSM1800M 系统间干扰分析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0)2G与3G网络互通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
1.1.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1.1.2 WCDMA技术的发展 |
1.1.3 TD-SCDMA技术的发展 |
1.1.4 HSDPA技术的发展 |
1.1.5 B3G/4G技术的发展 |
1.1.6 E3G技术的发展 |
1.2 2G/2.5G网络向3G网络的技术演进 |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向 |
1.3.1 论文选题背景 |
1.3.2 作者在论文期间主要完成的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2G网络与3G网络的兼容性分析 |
2.1 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分析 |
2.1.1 2G/2.5G网络的结构分析 |
2.1.2 3G网络的结构分析 |
2.2 2G核心网络与3G网络的兼容性分析 |
2.2.1 2G核心网络向3G网络演进的策略分析 |
2.2.2 2G核心网络与3G网络互操作策略的分析 |
第三章 2G/2.5G网络的目标网升级操作 |
3.1 目标网升级工作的介绍 |
3.1.1 实施目标网升级的目的和意义 |
3.1.2 目标网升级需要实现的新功能和新业务 |
3.2 目标网升级工作的实施 |
3.2.1 目标网升级的总体工程实施 |
3.2.2 目标网升级及其后续的测试验证 |
第四章 小结 |
4.1 论文的总结 |
4.2 今后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诺基亚升级GSM到GPRS(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施[D]. 高扬.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2]新赏[J]. 周梦迎. 移动信息, 2009(07)
- [3]GSM与TD-SCDMA系统间互操作研究[D]. 徐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4]WCDMA与GSM无线网共同组网技术研究[D]. 王楠.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4)
- [5]河南移动EGPRS建设方案[D]. 贺延敏. 北京邮电大学, 2008(03)
- [6]EDGE标准发展及组网探讨[J]. 周屹然. 通信世界, 2008(16)
- [7]基于GSM的本地网EDGE演进升级方案[J]. 郑硕展. 电信快报, 2008(05)
- [8]GSM:全球最大网络仍在扩容升级[N]. 徐洋. 中国电子报, 2007
- [9]WCDMA系统网络优化研究[D]. 范国莉. 吉林大学, 2007(03)
- [10]2G与3G网络互通技术的研究[D]. 张洁.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6)
标签:gsm论文; 通信论文; 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网络优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