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方体内侧核论文-傅鸣宇

斜方体内侧核论文-傅鸣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斜方体内侧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作电位,斜方体内侧核,耳蜗背核,声源定位

斜方体内侧核论文文献综述

傅鸣宇[1](2012)在《斜方体内侧核与耳蜗背核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听觉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确定声音来源的空间位置,这一信息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年来,声源定位研究都侧重于确定与定位有关的声音信号到达耳朵的物理参数特性上。目前,已知有叁个主要的参数,每个参数都是由外来声波与头、外耳或者耳廓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别是:双耳时间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 ITD),由内上橄榄核(medial superior olive, MSO)和外上橄榄核(lateral superior olive, LSO)共同编码;双耳强度差(interaural intensity difference, IID),由LSO编码;单耳频谱信号,由耳蜗背核(dorsal cochlear nucleus, DCN)处理。以前研究听觉神经元对声源空间信号的编码方式大都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的实验手段,而对于单个神经元对听空间信息的膜反应特性是如何的呢?本实验选取共同参与处理水平方位ITD和IID信号的斜方体内侧核(Medial nucleus of trapezoid body, MNTB)主细胞和处理垂直方位单耳频谱信号的耳蜗背核(dorsal cochlear nucleus, DCN)梭形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技术研究单个神经元的膜反应特性,同时比较处理不同声空间信号的不同神经元的膜反应特性差异。本实验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通过给MNTB主细胞和DCN梭形细胞注入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记录两类细胞爆发的动作反应(即电压反应),然后在膜片钳数据分析软件Clamfit下统计并比较两类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峰值、去极化时程、复极化时程、阈值间隔、峰值间隔、动作电位发放个数、第一动作电位延时等,以揭示两类神经元处理不同听空间信号的电生理特性差异。实验共记录到36个神经元,MNTB主细胞25个,DCN梭形细胞11个。实验结果发现,MNTB主细胞发放两种动作电位波形,将其分为API (Action potential wareforml)型(n=6)和AP2(Action potential wareform2)型(n=19)。MNTB主细胞AP1型和AP2型的复极化时程、阈值间隔和峰值间隔有显着差异(P<0.01);而AP1型和AP2型的动作电位峰值和第一动作电位延时无显着差异(P>0.05)。MNTB主细胞在很小刺激强度(30pA)就能产生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的发放模式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DCN梭形细胞需要在200pA以上的刺激强度才能爆发动作电位,且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发放模式分别呈建立型、休止型和梳状型。DCN梭形细胞与MNTB主细胞动作电位幅度、发放数、去极化时程、复极化时程、阈值间隔、峰值间隔、第一动作电位延时等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都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MNTB主细胞表现出两种动作电位波形,且两种动作电位波形不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神经元胞体上。经形态学和基本电生理学特性比较,除了复极化时程、阈值间隔和峰值间隔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参数没有明显差别,说明这是同一类神经元的不同动作电位表征。而DCN梭形细胞只表现出一种经典的动作电位波形。2.DCN梭形细胞的动作电位发放模式随刺激强度的增加依次表现出叁种放电模式:buildup、pause、chopper。而MNTB主细胞的动作电位发放模式不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3.DCN梭形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明显高于MNTB主细胞,DCN梭形细胞的去极化时程、复极化时程、阈值间隔、峰值间隔、第一动作电位延时都显着低于MNTB主细胞。两类细胞不同的电生理特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神经元对垂直方位的频谱信号和水平方位的IID和ITD信号的不同编码特性。(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2-04-12)

熊铁根,刘萍,王晓,肖中举[2](2010)在《动作电位波形不同的两种大鼠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注入电流比较动作电位波形、延时和阈值等揭示大鼠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实验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差异。结果:共记录到18个主神经元,其动作电位表现为两种形状不同的波形,两组动作电位的发生率均为50%,两组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下降支时程差异显着,且与电流刺激强度无关;而两组的静息电位、阈值电位及首个动作电位延时等却无明显差异。结论:斜方体内侧核存在发放两种不同动作电位波形的主神经元,它们的静息电位、阈值电位、首个动作电位延时无明显差异;但两组间动作电位下降支的时程差异表明各细胞的不应期不同,提示可能与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编码不同声音频率信息有关。(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熊铁根[3](2010)在《动作电位波形不同的两种大鼠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的时间作为感觉刺激的一种编码方式因其携带比发放数(率)更多的信息,以及其高效性和精确性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听觉系统,大多数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时间,主要是第一发放延时(first spike latency, FSL),是由声刺激的时间包络波之起始部分决定的,因而必然受控制时间包络波的实验参数(初始声刺激参数),如稳态声压(steady-state pressure, SP),上升时间(rise time, RT)和上升函数(rise function, RF)的影响。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听觉神经元时间反应特性多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的实验手段,但在近期本实验室改用膜片钳方法进一步研究中,在对大鼠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进行全细胞记录时,发现不同的主细胞针对同样的电流刺激表现出两种波形不同的动作电位。那动作电位波形不同的两种大鼠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会有何差异呢?本实验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通过给大鼠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注入不同强度的电流,记录主细胞主动反应下爆发的动作电位(即电压反应),然后在膜片钳数据分析软件Clamfit下统计并比较两组主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及其下降支时程(DR40%、DR60%、DR80%)、第一动作电位延时(FSL)、阈值(TH)等,以揭示两种以不同动作电位波形为特征的大鼠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差异。结果共记录到18个主细胞,按其动作电位波形的差异分为两组,两组动作电位的发生率均为50%(各9个),两组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下降支时程差异显着(两组均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电位下降40%的时程DR40%分别为2.309ms±0.204ms,3.221ms±0.529ms,t=-1.610,P=0.138;两组电位下降60%的时程DR60%分别为3.696ms±0.326ms,31.701ms±9.853ms,t=-2.841,P=0.022;两组电位下降80%的时程DR80%分别为7.135ms±0.799ms,60.236ms±9.359ms,t=-5.653,P=0.000.),且与电流刺激强度无关;而两组的静息电位、阈值电位及首个动作电位延时等无显着差异(两组均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的静息电位RP分别为-51.269mV±1.580mV,-51.917mV±1.630mV, t=0.285,P=0.779;两组的阈值电位TH分别为-39.146mV±1.273mV,-42.077mV±1.142mV,t=1.714,P=0.106;两组的最小首个动作电位延时MFSL分别为11.560ms±2.032ms,11.168ms±1.128ms,t=0.169,P=0.868;最大首个动作电位延时LFSL分别为72.108ms±14.582ms,75.410ms±15.410ms,t=-0.156,P=0.878;)。实验得出如下结论:①斜方体内侧核存在发放两种不同动作电位波形的主细胞,但它们的静息电位、阈值电位、首个动作电位延时无显着差异;②两组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间动作电位下降支的时程显着差异表明各细胞的不应期不同,提示可能与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编码不同声音频率信息有关。(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0-04-09)

斜方体内侧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注入电流比较动作电位波形、延时和阈值等揭示大鼠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实验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差异。结果:共记录到18个主神经元,其动作电位表现为两种形状不同的波形,两组动作电位的发生率均为50%,两组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下降支时程差异显着,且与电流刺激强度无关;而两组的静息电位、阈值电位及首个动作电位延时等却无明显差异。结论:斜方体内侧核存在发放两种不同动作电位波形的主神经元,它们的静息电位、阈值电位、首个动作电位延时无明显差异;但两组间动作电位下降支的时程差异表明各细胞的不应期不同,提示可能与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编码不同声音频率信息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斜方体内侧核论文参考文献

[1].傅鸣宇.斜方体内侧核与耳蜗背核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特性比较[D].南方医科大学.2012

[2].熊铁根,刘萍,王晓,肖中举.动作电位波形不同的两种大鼠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的电生理特性[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

[3].熊铁根.动作电位波形不同的两种大鼠斜方体内侧核主细胞的电生理特性[D].南方医科大学.2010

标签:;  ;  ;  ;  

斜方体内侧核论文-傅鸣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