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与实践论文-李哲

新闻阅读与实践论文-李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阅读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通榆一中,新闻阅读与实践,选修课,教学现状

新闻阅读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李哲[1](2018)在《通榆县一中选修课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中生所接触的各类非课堂知识越来越庞杂,现在的高中生所处的是一个媒介高度发达的社会,每天要接触大量新闻信息,因此学会如何处理和理解新闻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讲十分必要。尽管新课标已经提倡新闻的学习,但是新闻阅读与实践的具体开展对于任教教师来说仍具有较大困难,中国高考体制下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与实践。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的要求,在满足学生“基础性”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扩展学生们的视野,所以新闻阅读与实践这门选修课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提高其写作能力,并且对于必修课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新闻阅读与实践》这本教材按新闻题材分为“什么是新闻”“新闻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报告文学”六章,选文共计23篇,其中国内作品17篇,国外作品6篇。教材选文具有代表性,充分的体现了新闻的特点,能满足学生新闻实践的需求,对必修教材有补充和延伸的作用。通榆县第一中学是白城市的重点高中,师生对选修课新闻阅读与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如必修课,教师的重视度稍逊于学生;在课堂中教师大多能遵循新课标,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目的。《新闻阅读与实践》的课程性质就决定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问卷和访谈以及数据统计发现,通榆一中比较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且举办了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学生新闻阅读沙龙活动、建立班级公众平台、填写相应的任务单等等。在课程评价方面,学校比较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获得二次成长。《新闻阅读与实践》一点点激发了学生对新闻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也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很多样化。虽然通榆一中在开展《新闻阅读与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部分教师新闻素养不足,对新闻选修课课程体系缺乏整体把握,学生的新闻学习理论和实践联系仍不是十分紧密。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在课余时间学校可以多多举办一些系列讲座,给教师集体订一些新闻的着名杂志,教师应该多多动笔进行新闻写作练习;师生应更关注新闻的文体特点,注重与必修课相连接,立足教材、拓展教材,让学生更加了解新闻,构建起理论和日后专业选择的桥梁。(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18)

陈菁菁[2](2013)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材与教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选修课进入高中语文课堂。新闻阅读与实践就是其中一门。现在的高中生所处的是一个媒介高度发达的社会,每天要接触大量新闻信息,因此新闻阅读与实践这门选修课的开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往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也有新闻作品的分布,但由于受必修教材篇幅所限,数量不多。2006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来辅助选修课教学,拙作主要对这本选修教材及其教学方法做了研究,借此为语文选修课的有效开展贡献绵薄之力。拙作以理论探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观察和文献资料法等进行研究,并结合了适量师生访谈。论文首先探讨了新闻阅读与实践选修课开展的必要性,其开展符合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后对教材的教学目标、教材选文内容与编排方式以及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新闻素养不足、讲解不到位、缺乏宏观整体把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师应了解新闻、学习新闻、注重新闻文体特点、将经典与时文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的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5)

杨志生[3](2011)在《《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新闻阅读与实践》的教学提出建议,从而使得学生不仅能真正读懂新闻,而且能深入理解媒介,并适应当下的媒介社会。(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邹迪[4](2009)在《媒介教育指向的《新闻阅读与实践》选修课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以来,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概念成为中国传播学界和教育界的研究热点。通过借鉴各国媒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国学者获得的关于媒介教育的理论成果可谓卷帙浩繁。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尝试将理论成果转化成教育实践,通过课程整合,将媒介素养纳入语文教育领域。2003年开展的新课改要求开设新闻传记选修课程,这正是媒介教育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良好契机。本文通过对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目标、本质的探讨,归纳出我国媒介教育的保护主义目的倾向,从而指导媒介教育实践。同时,通过对现有初中主要版本教科书有关“新闻”部分的教材分析,通过对高中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及《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师教学用书》的分析,剥离出隐含在教材中的培养学生新闻媒介素养的主张,证明新闻选修课教材暗含媒介教育倾向。又通过对几个省份高中语文教师的访谈,了解到该选修课的实施情况与意见反馈,进而根据这些实践情况,对媒介教育指向的《新闻阅读与实践》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原则、课程评价提出构想。研究者试图通过本文,对高中阶段《新闻阅读与实践》选修课的开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徐爱萍[5](2007)在《高年级智障学生新闻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年级的智障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后已掌握了基本的常用字,但是由于平时的阅读都是在老师的辅导下进行的,他们仍然缺乏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一篇没有教过的文章时,大部分学生会一个个地去认读文中的字,但不能理解学过的字所重新组成的词、句,不能整体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当文章中有不认识的字时,许多学生会停下来,拒绝往下读。以我校九年级中度班学生为例,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基本以看图为(本文来源于《现代特殊教育》期刊2007年11期)

新闻阅读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选修课进入高中语文课堂。新闻阅读与实践就是其中一门。现在的高中生所处的是一个媒介高度发达的社会,每天要接触大量新闻信息,因此新闻阅读与实践这门选修课的开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往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也有新闻作品的分布,但由于受必修教材篇幅所限,数量不多。2006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来辅助选修课教学,拙作主要对这本选修教材及其教学方法做了研究,借此为语文选修课的有效开展贡献绵薄之力。拙作以理论探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观察和文献资料法等进行研究,并结合了适量师生访谈。论文首先探讨了新闻阅读与实践选修课开展的必要性,其开展符合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后对教材的教学目标、教材选文内容与编排方式以及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新闻素养不足、讲解不到位、缺乏宏观整体把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师应了解新闻、学习新闻、注重新闻文体特点、将经典与时文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的教学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阅读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1].李哲.通榆县一中选修课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8

[2].陈菁菁.高中语文选修课《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材与教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杨志生.《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学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4].邹迪.媒介教育指向的《新闻阅读与实践》选修课程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9

[5].徐爱萍.高年级智障学生新闻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07

标签:;  ;  ;  ;  

新闻阅读与实践论文-李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