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思想情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情志病,心主神,张景岳,景岳全书
思想情志论文文献综述
仝斐,李悦,吕书勤,徐雅[1](2019)在《管窥景岳情志病中的心主神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张景岳学术着作《景岳全书》和《类经》中情志相关论述的研究,梳理景岳对情志病的认识,结合其鲜明的脏腑相关学术思想,总结整理出景岳情志病中有关心主神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完善其独有的心身医学理论系统,丰富"神自形生,行为神之宅"之说,得出了景岳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不会凭空产生,它是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脏腑功能为生理基础的这种认识,并将认识运用于心主神对情志病的诊治中。(本文来源于《新疆中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王英,庄爱文,高晶晶[2](2019)在《朱丹溪的情志调摄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是着名的滋阴学派创始人。丹溪学验俱丰,被尊为"杂病大家"。在临证中,丹溪非常重视情志的调节,其情志调摄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医七情致病学的内容,同时也是其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临床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4期)
董博,王宏利[3](2018)在《《黄帝内经》中情志养生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情志是指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这些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等功能密切相关。适度的情志变化有利于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异常的情志变化可使人体气机失调,气血紊乱,甚至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情志养生是指通过维持稳定、中和的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取得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该文探讨了情志致病的机理和表现,几种常见的情志疗法以及情志养生的具体方式方法。研究情志养生可以实现对养生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有益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常兴,张恬,孟庆岩,张庆祥[4](2018)在《探析情志养生在情志病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中重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心理障碍及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情志疾病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医学界倍受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在以"治未病"思想为代表的中医学就有着一定的优势,该文就以"治未病"思想为主旨,深度的阐述了情志养生在情志病的治疗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中的重要作用,对情志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武翠[5](2018)在《中医老年情志养生思想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注重老年养生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情志对于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也愈发受到大家的关注。由于老年群体具有其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再加上比其他群体更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及情感等经历,老年人的情志易于波动且呈现出一定特点,如易悲易怒,易空虚易孤独,易有抑郁倾向等。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情志问题已经成为诸多老年急慢性病的致病、诱发或加重因素,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老年人的情志养生不容忽视。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探讨的方法,对中医的老年情志养生思想进行了梳理与总结,较为系统地归纳出了老年情志养生的思想脉络和调养方法,以供当下借鉴。文章对近20年与中医老年情志养生相关的文章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说明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也为本文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思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情志养生之于养老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中医历来强调神的重要性,注重形与神的关系,重视情志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中医老年情志养生”即在中医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的手段与方法保调节老年人的情志,进而达到情志平和、保养心神、身体健康的目的。老年群体生理状况的改变是引起心理及情志变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另外,家庭和社会因素亦对老年人的情志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改变。很多老年人在离开原先工作岗位和生活之后,没有能够很好地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和定位。这种角色的转换对老年人的心理有较大的冲击。在婚姻家庭方面,老年人则常遇到丧偶、再婚、失独以及财产分配等问题,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困扰,增加其心理负担。中医认为“七情”“五志”等情志表现无不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老年人脏腑虚衰,气血不足,易苦悲忧;另一方面,老年人阴亏性急,阴阳失衡,每遇不如意便怒火易炽。情志的失调可令人体的气机紊乱、脏腑受损、阴阳失调或伤及经络等,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危害身心健康。通过对中医老年情志养生的古代历史进行回顾,从先秦到清代,重点梳理和归纳了不同历史时期各个医家或大家对于(老年)情志养生的主要观点并简单评述。文章将中医老年情志养生思想进行研究并凝练为五个方面:精神内守,养德为先;子女尽孝,顺情悦性;藏神之主,养心为妙;天人合一,顺时而调;整体观念,形神同调。同时,以中医古籍文献为依据,详细研究和总结了老年情志养生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何孝敬老人,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调形养神、寄托情怀等,为当下老年人进行情志养生实践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式与指导。老年情志养生思想及方法从“主观”上讲,要发挥老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心态,积极自我调整,树立正确的疾病观与生死观;从“客观”角度讲,则强调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创造适宜的客观条件;在具体方法实施中应突出老年情志养生的“特殊性”。中医老年情志养生思想重视老年心神的调养与道德的修养,强调孝道与整体观念、形神同调;中医老年情志养生方法则富有中医与中国文化特色,立足于老年群体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注重将情志调养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全文通过研究与凝炼中医老年情志养生的思想与方法,总结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结果。笔者提倡将老年情志养生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养生实践当中去,适应及优化医养服务,在满足老年群体心理需求的同时,对老年疾病的预防和调理亦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8-06-06)
孙瑶瑶,李敬林[6](2018)在《从《临证指南医案》论叶天士的情志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临证指南医案》为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着,叶氏注重情志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情志致病多由肝起,易伤及脾胃,然其原总由于心,临床治疗多从心、脾胃、肝胆论治。诊治过程中注重体质因素、气候季节、生活习惯等对情志致病的影响,治疗上强调患者要修心养性,注重移情易性,愉悦开怀。(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8年01期)
彭丽华,王莉,杜云红[7](2017)在《系统论思想在中医情志护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论是中医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之一。本文尝试运用系统论思想分析中医情志护理,认为中医情志护理体现了诸多的系统论思想,借助这些思想,对于中医临床护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中医情志护理在认知水平及临床实验研究方面还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护理》期刊2017年06期)
魏祎[8](2017)在《《黄帝内经》情志养生的思想内涵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是中国影响极大的医学着作,也是中华医学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了博大精深的养生理论,尤其情志养生内容,至今依然有巨大的养生价值。本文在阐述《黄帝内经》情志养生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讲求恬淡自安的静养,强调高下不慕的处世,提倡情志活动的中和,积极思考《黄帝内经》情志养生的有效应用。(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26期)
常兴,张恬,颜培正,张庆祥[9](2017)在《探析情志养生在中医“治未病”思想中的重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的一定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在巨大的压力下便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和身心障碍,甚至能够诱发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情志病已经成为现阶段倍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情志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工作中,以"治未病"思想为代表的中医学就有着一定的优势,本文就以"治未病"思想为主旨,深度的阐述了情志养生以及情志养生在中医"治未病"思想中的重要作用,对情志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暨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9-15)
张岚,邹纯朴[10](2017)在《《老子》情志摄生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的情志摄生思想寓有浓厚的哲学内涵,他所倡导的俭啬收敛、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谦下不争等观点对于中医情志养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成为后世诸多养生思想的泉源,在中医养生学着作中也有着生动体现。故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整理、归纳《老子》中所蕴含的情志养生理论,对名篇名句逐一解读,分析、梳理其对《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以及后世摄生思想的影响,深入挖掘中医养生观的哲学基础,并分析传统养生思想方法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思想情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是着名的滋阴学派创始人。丹溪学验俱丰,被尊为"杂病大家"。在临证中,丹溪非常重视情志的调节,其情志调摄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医七情致病学的内容,同时也是其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临床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思想情志论文参考文献
[1].仝斐,李悦,吕书勤,徐雅.管窥景岳情志病中的心主神思想[J].新疆中医药.2019
[2].王英,庄爱文,高晶晶.朱丹溪的情志调摄思想探析[J].四川中医.2019
[3].董博,王宏利.《黄帝内经》中情志养生思想[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4].常兴,张恬,孟庆岩,张庆祥.探析情志养生在情志病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中重要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5].武翠.中医老年情志养生思想与方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
[6].孙瑶瑶,李敬林.从《临证指南医案》论叶天士的情志学思想[J].江苏中医药.2018
[7].彭丽华,王莉,杜云红.系统论思想在中医情志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7
[8].魏祎.《黄帝内经》情志养生的思想内涵与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
[9].常兴,张恬,颜培正,张庆祥.探析情志养生在中医“治未病”思想中的重要作用[C].第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暨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7
[10].张岚,邹纯朴.《老子》情志摄生思想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