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建构论文-刘佳静

中国文化建构论文-刘佳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文化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播学,华夏传播,礼文化,本土化

中国文化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静[1](2019)在《坚守中国文化自信心与学术主体意识,建构中国礼文化传播的理论体系——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邵培仁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播学本土化是为了让它成为一门中国化的学问,让它成为中国大众的精神食粮,成为适应中国需要的社会科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最终让中国传播学与世界对话,同全球文化接轨。包括礼文化传播研究在内的传播学本土化的相关议题的提出,显示中国传播学者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学术自信心。用"人类整体传播学"来统领本土化传播学,建构一种既继承了中国礼文化优秀传统和优质基因,又融入当代礼仪和国际礼仪以及符合各种社会规范的新型礼文化。(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史灵珂[2](2019)在《《中餐厅》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卫视所打造的节目《中餐厅》自2017年开播以来,实现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本文从主题功能、形象建构、传播效果叁个方面对《中餐厅》进行分析,肯定其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建构良性的中国文化形象所做出的有益探索,为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8期)

冀荣[3](2019)在《从建构主义翻译学看中国文化论着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论着是外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然而只有优秀的译作才能引领外国读者进入这个窗口。文化论着翻译的难度之大让不少译者望而却步,现有的译作也存在不少有待指正之处。该文从建构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探讨了该理论在中国文化论着英译中的应用,验证了这一理论对于汉语文化论着英译的有效指导作用。笔者衷心希望本研究可引起译者同仁对文化论着的重视,为世界人民献上更多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5期)

沈霄[4](2019)在《“看”中国:作为“他者”的国家形象建构——基于Facebook“中国文化”系列短片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是运用"柔性"力量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日报》在Facebook主页上发布的"中国文化"系列短片,分析了"他者"在主题、创作角度、叙事风格、人物、音乐、字幕等视频视听说元素上的策略运用,同时统计分析了用户的积极情绪词与消极情绪词,结合播放量、点赞、分享、评论来衡量视频传播效果。研究发现:通过视频中中国文化符号呈现以及视频本身的视听说分析,隐藏于媒介符号之下的国家形象轮廓逐渐显现,外国青年以主我身份创作的短片建构出了文化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文化繁荣、丰满有活力;和平发展、注重相依相生;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的现代化国家等四种中国国家形象。从传播效果来看,陌生的"他者"视角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更亲切、丰满、有活力。(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姜浩[5](2019)在《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中的挑战和应对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交流和竞争尤其是文化上的交流和竞争日益加剧。面对这一形势,中国需要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与文化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而在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和提升的因素。从优化整合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坚定文化自信着手构建中国文化话语权。(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7期)

王乙涵[6](2019)在《建构中国文化与价值判断的话语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4月13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国家中影数字制作中心基地隆重开幕。为期一周的电影盛会,以“家·国”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包括主竞赛单元“天坛奖”的评奖、开闭幕式、电影嘉年华、电影论坛、颁奖典礼等活动,吸引着世界电影人的目光。自2011年(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9-04-27)

李子吟[7](2019)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中国的形象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由他者主导的。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明交往空前深刻,大众传媒空前发达,中国应该抓住机会为自己发声,通过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将形象建构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文化传播的内容和策略入手,协调表层文化与底层文化、平衡历史传统与当代生活、兼顾中国立场与天下情怀,通过分析受众实现分层传播,在传统文化的内核里融入现代化的中国元素,将古老、现代和未来的中国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多元文化平等互鉴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国际期望和自身利益的国家形象。(本文来源于《大连干部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邱振刚,王琼[8](2019)在《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切准中国文化的“主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电影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清楚中国的基本国情、优秀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要坚持走一条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电影发展道路,其中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建构,也就是说,我们要创建自己的话语体系。”近日,由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01-18)

卢斌典[9](2018)在《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哲学建构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哲学在20世纪80—90年代成为中国哲学界研究最热门的领域。文化哲学研究注重对文化哲学史的研究,研究更深层次的文化机理或范式。从80—90年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哲学研究者那里,我们看到的是从自发到自觉、从文化研究热到文化哲学研究热的景象。学界一方面在学理层面展开对文化、文化哲学以及文化与哲学关系的界定,另一方面从现实角度针对现代化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并进行新的文化精神建构。一般说来,80年代的文化哲学研究是"文化热", 90年代的文化哲学研究是"国学热"。80—90年代产生了一批文化学和文化哲学方面的学术着作。(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8年11期)

王倩[10](2018)在《中国文化外译传播中的译者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外译传播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目前,国内对中国文化对外译介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文化翻译的主体——译者的身份研究也重视不够。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活动,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生活在特定社会政治环境中,其具体的翻译实践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意义,其在翻译过程中承担的身份或角色是中国文化外译与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中国文化外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从边缘走向中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构建并承担起特定的主体身份——首先是外译内容的筛选和推荐者,其次是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融合与协调者,最后是具体翻译策略的决定和实践者。(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8年09期)

中国文化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湖南卫视所打造的节目《中餐厅》自2017年开播以来,实现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本文从主题功能、形象建构、传播效果叁个方面对《中餐厅》进行分析,肯定其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建构良性的中国文化形象所做出的有益探索,为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文化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佳静.坚守中国文化自信心与学术主体意识,建构中国礼文化传播的理论体系——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邵培仁教授[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

[2].史灵珂.《中餐厅》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J].视听.2019

[3].冀荣.从建构主义翻译学看中国文化论着英译[J].海外英语.2019

[4].沈霄.“看”中国:作为“他者”的国家形象建构——基于Facebook“中国文化”系列短片的文本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姜浩.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中的挑战和应对方案[J].学理论.2019

[6].王乙涵.建构中国文化与价值判断的话语权[N].团结报.2019

[7].李子吟.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J].大连干部学刊.2019

[8].邱振刚,王琼.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切准中国文化的“主轴”[N].中国艺术报.2019

[9].卢斌典.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哲学建构的回顾与反思[J].社会科学动态.2018

[10].王倩.中国文化外译传播中的译者身份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2018

标签:;  ;  ;  ;  

中国文化建构论文-刘佳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