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黏膜给药系统论文-王艳宏,李洪晶,杨柳,关枫,韩凤娟

鼻黏膜给药系统论文-王艳宏,李洪晶,杨柳,关枫,韩凤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鼻黏膜给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阴道结构,黏膜给药系统,剂型,临床应用

鼻黏膜给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宏,李洪晶,杨柳,关枫,韩凤娟[1](2019)在《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不仅可直达病灶部位而发挥局部治疗作用,还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阴道黏膜给药在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的治疗和避孕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阴道的生理特点,探讨了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药品数据库和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阴道黏膜给药上市制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剂型、适应症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相关文献,对其剂型和体内外评价进行了综述;指出了阴道黏膜给药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以西药制剂为主,相关的中药制剂开发较少,(2)剂型以片剂、栓剂、胶囊剂等常规剂型居多,(3)开展体内外评价的研究较少。提出阴道黏膜给药系统今后发展可在多种药物联合给药、高黏附性的辅料、脂质体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以期为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与完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凌榕镔,陈秋君,邱恒涛,肖裕华,叶英[2](2018)在《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黏膜给药使药物通过颈内静脉直接进入全身循环,避免胃肠道中的酸水解及肝脏首过效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患者依从性良好的优点。口腔黏膜给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生物粘附现象,即生物膜表面与天然或合成聚合物之间的界面分子粘合力现象,延长制剂在生物黏膜表面上的停留时间,以获得更高、更稳定的药物吸收。对口腔黏膜的结构特征、黏膜生物粘附机制、影响黏膜粘附的因素、口腔黏膜剂型设计以及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18年12期)

朱诗竟,李淞明,詹常森[3](2018)在《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黏膜给药是一种新型给药途径,目前有多种制剂,包括喷雾剂、片剂、漱口剂、凝胶剂、糊剂、贴剂等。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口腔黏膜给药的研究现状,系统介绍口腔黏膜结构特点、给药途径机理、剂型选择、制剂评价方法,为相关新剂型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8年10期)

郝天云,高缘,魏元锋,张建军,钱帅[4](2018)在《溶致液晶在经皮及黏膜给药系统研究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致液晶是由两亲性分子溶解在极性溶剂中形成的具有特殊几何结构的体系,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层状液晶、立方相液晶及六角相液晶。近年来,溶致液晶已应用于药物传递领域,尤其是在经皮和黏膜给药系统上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如高生物黏附性、高透皮渗透性、低流动性、缓慢释药等。笔者结合所在课题组对溶致液晶在鼻腔给药、经皮给药的研究和相关文献,探讨并分析溶致液晶用于经皮及黏膜给药的技术策略,着重探讨了在鼻腔黏膜给药领域的研究策略,最终为溶致液晶在经皮及黏膜给药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贺文帅,赵兴胜,南景龙,鲁亚南,温霞[5](2016)在《依那普利口颊黏膜给药系统:制备和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依那普利的口颊黏膜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使用粘膜粘附性多聚物、通过溶剂涂布技术,将依那普利配制成口腔贴膜的形式,同时在体外释放研究和透过性研究中评价了其多种理化特点。结果所有配方均显示有高的药物百分含量(96.45%至98.49%)。有良好膨胀特性的配方显示有良好的驻留时间。在体外,发现包括贴膜(F2)在内的高粘性羧甲纤维素钠(SCMC-HV)的药物释放率最高(药物释放很快,在1.5小时内释放92.24%)、其次是贴膜F4(含有聚乙烯吡咯烷酮K-90 1%w/v个SCMC(HV)1%w/v)。研究发现,在10小时结束时,F2和F4的活体外药物穿透率分别为82.24%和89.90%。结论根据最高的膨胀度、最高的驻留时间和最长体外驻留时间选择将配方F4用于构建口颊贴膜,可用于对心血管病的治疗。(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6年04期)

杜丽娜,金义光[6](2016)在《脑靶向鼻黏膜给药系统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其治疗药物的给药方式成为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如果通过口服或注射途径给药,部分药物能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但大量药物在其他组织分布,可能带来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等副作用;且老年患者服药顺应性差,不能坚持多次多剂量服用。鼻黏膜给药可绕开血脑屏障,通过鼻-脑通道直接将药物递送到脑组织,靶向性强,药物利用率高,患者顺应性好。本综述简要介绍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类型及治疗现状,脑靶向递药的主要屏障、鼻-脑通道及影响经鼻吸收的主要因素,并总结了脑靶向鼻黏膜给药的主要剂型、最新进展及存在问题。(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马冬冬,孟庆丽,刘红梅,吴琳华,唐景玲[7](2015)在《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述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最新应用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对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加以分析和讨论。结果:阴道黏膜给药安全、有效、能避免首关效应、渗透性能强,延长药物滞留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可以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结论:阴道黏膜给药系统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它是传统给药方式的补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5年04期)

段晓颖,郝亚洁,刘晓龙,周艳梅[8](2014)在《黏膜给药系统药物吸收情况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是药剂学发展方向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中药制备的黏膜给药制剂,不同化学成分对黏膜的渗透作用存在差异,各成分间同时渗透也会发生相互作用,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缺乏对影响黏膜给药系统作用机理的探讨。主要介绍黏膜给药系统中药物的吸收机制,药物黏膜吸收的影响因素及黏膜渗透的研究方法,旨在为黏膜给药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张红芹,郝海军,樊敏伟,唐英,张艳红[9](2014)在《磷脂复合物在经皮及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复合物以其优良的生物膜透过性能,在新型药物制剂中受到了很大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磷脂复合物在药物经皮及黏膜给药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磷脂复合物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磷脂复合物作为经皮或黏膜给药载体的特点以及在药学和美容行业的应用,为磷脂复合物在药物经皮及黏膜给药系统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4年01期)

靳梦亚,董玲[10](2013)在《国内外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实验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由于其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对胃肠道的刺激、方便患者服用、维持稳定的给药传递系统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发应用。目前,国内外对于口腔黏膜吸收的研究也十分重视,国内有关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报道多在其给药实验方法,包括黏附性、刺激性、毒性、释放度、吸收率、渗透率。而国外在研究口腔粘膜吸收时,对毒性、刺激性实验研究相对较少,而对体内吸收实验,和体外渗透试验研究较多,较深入,并且研究方法、仪器使用等相对于国内种类多。因此本文针对国内外口腔黏膜吸收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仪器等进行比较,探讨国内外研究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本文来源于《“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期刊2013-10-26)

鼻黏膜给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口腔黏膜给药使药物通过颈内静脉直接进入全身循环,避免胃肠道中的酸水解及肝脏首过效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患者依从性良好的优点。口腔黏膜给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生物粘附现象,即生物膜表面与天然或合成聚合物之间的界面分子粘合力现象,延长制剂在生物黏膜表面上的停留时间,以获得更高、更稳定的药物吸收。对口腔黏膜的结构特征、黏膜生物粘附机制、影响黏膜粘附的因素、口腔黏膜剂型设计以及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鼻黏膜给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宏,李洪晶,杨柳,关枫,韩凤娟.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2].凌榕镔,陈秋君,邱恒涛,肖裕华,叶英.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8

[3].朱诗竟,李淞明,詹常森.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8

[4].郝天云,高缘,魏元锋,张建军,钱帅.溶致液晶在经皮及黏膜给药系统研究的策略[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8

[5].贺文帅,赵兴胜,南景龙,鲁亚南,温霞.依那普利口颊黏膜给药系统:制备和表征[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

[6].杜丽娜,金义光.脑靶向鼻黏膜给药系统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

[7].马冬冬,孟庆丽,刘红梅,吴琳华,唐景玲.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5

[8].段晓颖,郝亚洁,刘晓龙,周艳梅.黏膜给药系统药物吸收情况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4

[9].张红芹,郝海军,樊敏伟,唐英,张艳红.磷脂复合物在经皮及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J].中成药.2014

[10].靳梦亚,董玲.国内外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实验方法比较[C].“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2013

标签:;  ;  ;  ;  

鼻黏膜给药系统论文-王艳宏,李洪晶,杨柳,关枫,韩凤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