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张启龙

摘要: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去关注课改,去思考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本文现就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想到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作业设置;评价机制;有效性

作者简介:张启龙,任教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黄官寨实验学校。

一、当前课改的现状

课改在全国已轰轰烈烈的搞了起来。其中也不乏优秀的教师,他们指挥有方,改革有度,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但还有一部分教师思想徘徊于改与不改中。

一部分教师认为,学“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纯属生搬硬套,不切合本地实际,既劳命又无实效,于是,他们不屑去改;还有一部分教师学习了理论之后,想去改,但苦于没有先例作为支撑,不知如何去搞,思想迷茫,情绪低落,产生了不敢实践或抵触实践的思想,改革的步伐迈的很小,这反过来又似乎论证了改不下去的可能性。因此,课改只是在他们的脑海中左右徘徊,最终也没有在课堂和学生中扎根发芽。

另外,课改不只是课堂上的改革,而是课前、课堂与课后,甚至和学生生活都有关的一系列综合性改革,这就需要学校领导思维超前,要能够打破以往的一些条条框框,为教师的课改铺垫好一条通途。否则,领导思想固步自封又大喊课改之重要,教师只能是被束缚的更加“完美”了。他们只能为制度生活着,自身失去了机动灵活性,又怎能真正地去课改呢?这也是课改在部分教师中间不能扎实搞下去的又一个主要因素。

二、课改必须成长在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之中

课改是一个大前提,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极大提高学生在合作下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改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我们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以利于课改的深入进行。

1.课堂评价机制要改革

以前在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一般要看教师的备课、上课的导入、讲解、练习、设疑、巩固再提高、小结、作业、板书等诸多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是重点,不能马虎应付。而在现在开放性课堂之中若都要考虑的面面俱到,就会限制课堂的开放性。笔者认为,新课改中应该考虑三个方面:①教师对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任务;②学生是否在真活动,真投入,讨论的问题是否真有意义;③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去自助地进行学习探究,教师对课堂的操控是否能使各种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2.课型要改变

以前的课堂无非是以教师讲为主,并且不论新授课、复习课、拓展课,均是千篇一律。而现在对数学课的课型要针对问题灵活设计,对一节新授课一般要先进行预习课,这种预习并非简单的阅读课文一遍即可,而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多以出示自学提纲或由知识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看和理解知识,使他们已能对知识进行简单应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展示课,达到组内合作交流,共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对于疑难问题反馈回来,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或讲解完成。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也可一节课中用“预+展”式课型来完成。这样一来,一节课的内容多了,讨论的问题有了,而又节省了大量时间,以往需要三节讲完的东西基本上两节课就结束了。

3.教案书写要调整

以往的教案每节一篇,并且要求超前备课,这在课改中已显得不那么适用了。由于课型的改变,以往的一堂课现在分成两课来上,既先上预习课,后上展示课,这就要求把一篇教案要分两部分来写,即预习课教案和展示课教案,这两篇教案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但展示课教案必须要等预习课上完后才能备,因为展示的内容要根据预习课反馈回来的问题设计展示题目。

预习课教案一般体现五个环节,即:学生阅读指定内容→独立完成出示的自学思考问题→组内讨论并反馈疑难问题→组与组间交流或教师点拨讲解→练习巩固;而展示课也主要体现5个环节,即:学生组内合作完成展示题目→分组展示→评价→课堂小结→达标测评。

4.作业设置要改变

以往除配练外,还设有正式的书面作业,而课改后由于出现了预习课和展示课,大部分题目要在预习课上或课后完成,完成后在展示课上要展示,所以只设预习作业,检查也不像以往那样每人每本精批细阅,而大部分以抽查为主。配练要作为主要的检查作业来完成,有些易错题并要提出到展示课上多做几遍,达到少而精,练则必会。检查时,可以调动学生互查或由组长检查,教师只是抽查和督促,这就节省了教师的大量时间。

三、课改要全员参与,并积极营造氛围

课改即使有了其滋生的土壤,但如果不能全员参与,必会出现高潮起低潮落的景象,而大力营造课改氛围是全员参与的前提。我们首先要大力宣讲,课改要改什么,作为学生又该在课堂上干些什么,如何参加活动;其次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全部投入活动;第三,教师要全部投入课改之中,并形成开放的课堂,随时欢迎同志们深入课堂听课,并及时交流,使其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帮助或督促其改进措施。同时,学校要组织听课督查组,不课改不准其上课,用压力迫使一些消极的老师参与课改,只有大家都投入了,才能百花竟放,如果再设立一些奖励机制,笔者相信,课改中自然是人人争先,不甘落后的。

另外,学生的激情决定着课改的成功与否,我们必须制定便于操作的考核奖励表,对于每周、每月的进步生及时奖励,这将会极大增加学生对课改的参与度。

四、课改初期一定要注重课堂的有效性

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活动,许多教师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学生智力水平低,能有什么有价值的思考”,而有的人认为,“学生的活动有时即没有实效,又浪费时间,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有序进行”,所以,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留给学生真正活动的时间,即便有,也是通过看似热闹的场面,实则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设想去钻套,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体验。

笔者七年级数学课“单项式”一节的教学中,首先出示了自学提纲,重点让学生理解单项式的定义、系数和次数,并能找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由于初次提到代数式的概念,而又没有学习分式,因而在讲解单项式的定义时,只是强调:“由数字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单项式,特别的,单个的数字与单个的字母也是单项式”,从而未在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上下功夫。

课程进行的非常的顺利,距下课十几分钟已全部结束了。由于时间充足,笔者突发奇想:如何让学生打发剩余的时间呢?不如让每个组内由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单项式,再由组内其他同学写出每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结果,有一个组的学生写了一个代数式:,而其他同学则都认为它的系数是12,次数是6。当时,笔者非常惊讶,应怎样讲清这个问题,使学生明白它不是单项式,笔者觉得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定义,找出关键字,并与这个代数式的特点进行比较,通过学生的热烈讨论,他们终于知道它不是单项式,而笔者此时乘机讲清了单项式与分式的区别,学生从而彻底地搞懂了,教学效果良好。

课后,笔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每堂课都能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那课堂上的一些难点是否会轻松解决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把课堂的实效性作为改革的重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笔者感觉自己的课堂上有了秩序,有了实效。学生作业少了,压力小了,胆子大了,讲话声音洪亮了,能做题了,与教师的配合也默契了许多。通过教师引导,“兵教兵”,课堂基本上是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笔者觉得自己和学生的信心都提高了许多,特别时中下游学生提升的空间更大,因此,课改不仅没有使我感到压力,反而有了一些轻快之感。真是:课改初期好比“山重水复疑无路”,坚持下去,必将“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朱建民.对新课程教学中设置探究活动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7(10).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黄官寨实验学校

邮政编码:745110

ReflectiononNewCurriculumReform

ZHANGQilong

Abstract:Eacheducatorshouldpayattentiontocurriculumreform,thinkaboutproblemsincurriculumreformandputforwardgoodsuggestion.Thispapertalksabouttheauthor’sviewsonmathematicsteachingpractices.

Keywords:homeworkarrangement;assessmentsystem;effectiveness

标签:;  ;  ;  

关于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