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车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平车前,重金属污染,种子大小,生物量分配
平车前论文文献综述
文珂,刘文胜,赵运林[1](2018)在《重金属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平车前生物量分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重金属污染区与非污染区自然生长的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这2个种群植物个体大小、种子大小与数量、生物量分配的异同,揭示该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环境的生态适应模式。结果显示:(1)污染区平车前植株高度为17.03 cm,单株生物量为1.62 g,较非污染区分别下降了16.9%和40.7%。(2)污染区平车前每株穗数、每穗果实数、每果实种子数较非污染区分别下降了47.3%、27.0%和12.7%;种子千粒重由非污染区的0.39 g减少为污染区的0.31 g,减少了20.5%。(3)与非污染区相比,污染区平车前根生物量分配比例显着增加,繁殖分配比例则无显着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平车前可通过减小个体大小、增加根生物量分配比例等方式来适应矿山胁迫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任瑶瑶,江南屏,刘睿颖,宋良科,谭睿[2](2017)在《应用ITS2序列鉴定四川车前、平车前、大车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DNA条形码技术对车前属植物的鉴定作用,并将之应用于四川车前属植物样本分析。方法:于四川不同地方和不同海拔高度采集车前属13个植物样本,提取DNA,进行ITS2序列PCR扩增、测序,从Genbank上下载10条同属ITS2序列;运用MEGA 5.0对所有序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进行计算分析,构建Neighbor Joining(NJ)系统进化树,并比较样本ITS2序列的二级结构差异。结果:车前、平车前、大车前的遗传距离较近,但是叁者种间最小距离均远大于种内最大距离,NJ树显示叁者聚为一大支,种内之间各单据一支;叁者二级结构差异明显。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海拔样本时发现,不同采集地的样本无明显差异。结论:以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车前属植物进行准确、快速的识别和鉴定,准确地弄清物种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该属药用植物的分布研究提供指导,对其质量控制、安全用药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7年05期)
马莉,曹薇[3](2016)在《平车前提取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平车前提取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舍尼通组和平车前提取物大、中和小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用角叉菜胶制备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舍尼通组灌胃舍尼通溶液100 mg·kg~(-1),平车前提取物小、中和大剂量组分别灌胃平车前提取物150,300和600 mg·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纯化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3周。观察大鼠前列腺指数(P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含量的影响,以及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PI和PSA分别为(0.8±0.3)mg·g-1,(106.5±10.6)pg·mL~(-1),模型对照组PI和PSA分别为(2.2±0.2)mg·g-1,(319.4±23.4)pg·mL~(-1),舍尼通组PI和PSA分别为(1.6±0.3)mg·g-1,(179.5±13.7)pg·mL~(-1),平车前提取物小、中和大剂量组PI分别为(1.8±0.4),(1.3±0.3),(0.8±0.3)mg·g-1,PSA分别为(263.4±28.6),(178.5±21.5),(143.5±12.9)pg·mL~(-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和大剂量平车前提取物显着降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PI和PSA(P<0.01或P<0.05),显着降低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NF-α、IL-1β、COX-2、PEG2、TGF-β1和CTGF的水平(P<0.01或P<0.05),同时显着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的程度。结论平车前提取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有显着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06期)
佟少明,王晓旭,夏鸿飞,李慧,姜长阳[4](2013)在《平车前根颈直接分化无性系建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平车前根颈、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直接诱导分化生长芽,并进行生长芽的生根、试管苗移栽和移植的研究,建立起平车前的无性系.结果表明:根颈是直接分化出生长芽的理想材料,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蔗糖30g/L+6-BA1.5mg/L;分化芽生根的理想培养基是1/2MS+蔗糖15g/L+IAA0.2mg/L;平车前试管苗移栽的理想基质是园土,移栽成活率为100%,移栽成活苗定植的成活率为100%.实验证明:在适宜条件下可由根颈直接分化建立平车前无性系.(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王晓旭[5](2013)在《平车前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为车前科车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平车前具有非常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人们不断地进行采挖,使得野生平车前资源急剧减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索出适合平车前快速繁殖的途径,进而建立平车前的无性系,有利于平车前的大量繁殖,从而保护野生资源,获得好的经济价值及生态意义。本研究通过诱导平车前愈伤组织再分化及诱导根颈直接分化两种途径获得了平车前的试管苗,筛选出适合平车前无性系建立的最佳条件,成功地建立了平车前的无性系,具体结果如下:1.不同条件对平车前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柄是平车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2,4-D是平车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生长素。MS培养基是最适合平车前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基本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0.2mg·L~(-1)+2,4-D2.0mg·L~(-1)+蔗糖30g·L~(-1)。2.不同浓度6-BA、2,4-D和NAA配比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MS+6-BA0.2mg·L~(-1)+NAA2.0mg·L~(-1)是平车前愈伤组织增殖的理想培养基,愈伤组织的增殖速度最快,经过45d培养愈伤组织平均增殖率达到14.3倍。3.不同浓度6-BA、KT、ZT和NAA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MS+6-BA0.2mg·L~(-1)+蔗糖30g·L~(-1)是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分化培养到45d时,不仅颗粒状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到了98%,每个愈伤组织块还会分化形成3~7个不定芽组成的长势较好的丛生不定芽。4.不同条件对平车前根颈、叶柄和叶片直接分化的影响根颈是平车前分化生长芽培养的理想外植体,MS+蔗糖30g·L~(-1)+6-BA1.5mg·L~(-1)是根颈直接分化的最适培养基,芽诱导率高达86%。继代培养28d后获得大量的生长芽,平均每个接种的生长芽增殖了4.62倍。实验结果还表明,AgNO3不适合平车前外植体的组织培养,GA有利于平车前叶柄伸长,但对分化无促进作用。5.不同条件对平车前生长芽生根的影响1/2MS+蔗糖15g·L~(-1)+IAA0.2mg·L~(-1)是平车前生长芽和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生根率达到100%且试管苗长势旺盛,平均每株试管苗生根7.22条、每条根的平均长度为3.12cm,主根粗壮,根系为绿色,并有白色嫩根长出。6.炼苗、移栽与定植移栽的理想基质为园土,移栽成活300株,成活率为100%;定植后30d统计证明:定植成活100株,成活率100%。定植成活的试管苗生长良好,当年开花结果,保持了野生平车前的植物学性状。(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王晓旭,夏鸿飞,李慧,姜长阳[6](2013)在《平车前无性系建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平车前叶柄为材料,对其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不定芽的生根,试管苗移栽和移植的研究,建立起平车前的无性系。结果表明:MS+6-BA0.2mg/L+2,4-D2.0mg/L+蔗糖30g/L是平车前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BA0.2mg/L+NAA2.0mg/L+蔗糖30g/L是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KT1.0mg/L+NAA0.5mg/L+蔗糖30g/L;诱导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IAA0.2mg/L+蔗糖15g/L;试管苗移栽的理想基质为园土,移栽成活率100%,保持了平车前的植物学性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朱月,李金香[7](2010)在《平车前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寻平车前多糖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方法]在热水浸提、分离纯化获取平车前多糖的基础上,构建"邻二氮菲-Fe2+氧化法产生羟自由基"和"邻苯叁酚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反应体系,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平车前多糖对体系中产生的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平车前多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并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呈上升趋势。[结论]平车前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30期)
林莺,王醊恩,张小华,李芳[8](2010)在《中药平车前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取平车前不同部位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方法用索式提取器乙醇抽提平车前不同部位总黄酮,获得乙醇提取液,利用减压浓缩法蒸去乙醇获得总黄酮提取液,并用芦丁标准曲线法计算平车前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结果平车前穗、叶、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04%、2.48%、2.05%。结论平车前全草均含有黄酮类成分,其中穗中含量最高,含有较高的镇咳有效成分。因此,平车前全草均可用于总黄酮类药用资源开发。(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王玉良,郑玉华,努尔巴衣·阿布都沙勒克[9](2009)在《大车前与平车前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对生长在盐碱地的大车前和平车前的营养器官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解剖结构存在差异:平车前根的木栓层较大车前的狭窄,栓内层细胞层数较少;平车前叶表皮的细胞角质膜较薄,孔下室较小,构成维管束鞘的薄壁细胞较大车前小,束鞘细胞两层。二者都具有适应盐渍环境的结构特征:营养器官中通气组织发达;根结构中薄壁组织和木栓发达;叶表皮角质层发达。(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09年05期)
颜佩芳,刘桂英,赵士敏,宋丽丽,谭丽娜[10](2009)在《平车前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ursolic acid,1),大车前苷(plantamajoside,2),洋丁香酚苷(acteoside,3),车前草苷D(plantainoside D,4),大车前草苷(majoroside,5),10-羟基大车前草苷(10-hydroxymajoroside,6)和京尼平苷酸(geniposidic acid,7)。结论除了洋丁香酚苷之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平车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DNA条形码技术对车前属植物的鉴定作用,并将之应用于四川车前属植物样本分析。方法:于四川不同地方和不同海拔高度采集车前属13个植物样本,提取DNA,进行ITS2序列PCR扩增、测序,从Genbank上下载10条同属ITS2序列;运用MEGA 5.0对所有序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进行计算分析,构建Neighbor Joining(NJ)系统进化树,并比较样本ITS2序列的二级结构差异。结果:车前、平车前、大车前的遗传距离较近,但是叁者种间最小距离均远大于种内最大距离,NJ树显示叁者聚为一大支,种内之间各单据一支;叁者二级结构差异明显。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海拔样本时发现,不同采集地的样本无明显差异。结论:以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车前属植物进行准确、快速的识别和鉴定,准确地弄清物种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该属药用植物的分布研究提供指导,对其质量控制、安全用药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车前论文参考文献
[1].文珂,刘文胜,赵运林.重金属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平车前生物量分配的比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2].任瑶瑶,江南屏,刘睿颖,宋良科,谭睿.应用ITS2序列鉴定四川车前、平车前、大车前[J].江苏中医药.2017
[3].马莉,曹薇.平车前提取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6
[4].佟少明,王晓旭,夏鸿飞,李慧,姜长阳.平车前根颈直接分化无性系建立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5].王晓旭.平车前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6].王晓旭,夏鸿飞,李慧,姜长阳.平车前无性系建立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3
[7].朱月,李金香.平车前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8].林莺,王醊恩,张小华,李芳.中药平车前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9].王玉良,郑玉华,努尔巴衣·阿布都沙勒克.大车前与平车前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研究[J].广西植物.2009
[10].颜佩芳,刘桂英,赵士敏,宋丽丽,谭丽娜.平车前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