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显微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胶质瘤,荧光素钠,显微切除术,临床疗效
荧光显微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光宇,叶敏,张文波,谢锋,赖湘[1](2019)在《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对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7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11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行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全切率、次全切率、手术时间、术后随访2~8个月,记录患者生活质量评分(KPS)。结果:11例患者中全切9例,全切率为81.82%,次全切2例,次全切率为18.18%;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3±0.5)h,术后随访2~8个月,患者的KPS评分为(82.8±4.5)分。结论: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提高了肿瘤全切率,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再者该方法简单、安全、经济,值得脑胶质瘤患者选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刘振学,杨思瑞,张云奎,柳金章,金太权[2](2018)在《蓝变重组木的物理力学性能与胶合界面荧光显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查蓝变杨木重组木与普通重组木性能的差异,以蓝变杨木制备的重组木端部材(LD)、蓝变中部材(LM)、普通杨木制备的重组木端部材(PD)、普通中部材(PZ)4组重组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组重组木的平均密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的差异,并采用荧光显微探讨了重组木性能差异的微观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蓝变杨木重组木的密度比普通重组木大,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比普通杨木重组木表现略好。4组重组木的平均密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从大到小均依次为LM、LD、PZ、PD。荧光分析表明:蓝变杨木重组木中胶的分布更广,胶层面积更大,最大的组是LM,为75 999.02μm2;最小的是PD组,为41 288.39μm2。重组木性能差异受胶层合界面微观分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王瑜,张长春,姜欢[3](2018)在《荧光显微图像显示与分析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显微图像的质量受显微成像系统的自身限制,导致所记录的图像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针对此问题,许多增强观测图像质量或对比度的复原与重建算法被提出。在综合分析这些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二维图像复原和叁维图像重建算法的荧光显微图像显示与分析系统,本系统的设计旨在将显微图像的二维复原与叁维重建算法集成到一个显示界面中,使图像处理过程更加便利,处理结果更加直观。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嵌算法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去噪,去模糊,3D重建等),也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观察其对图像复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洪颖,王金陵,陈建松,张赛男[4](2017)在《扫描型X射线荧光显微分析仪测定汽车零部件及内饰材料中铅、镉、汞、铬和溴》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扫描型X射线荧光显微分析仪测定汽车零部件及内饰材料中铅、镉、汞、铬和溴等元素的方法。通过改变测量条件与测量方式选择最佳试验方法,采用成像图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元素。结果表明,5种元素的含量在0~300 mg/kg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2.3%~106.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86%~6.63%(n=6)。该方法简单、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汽车零部件和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筛选。(本文来源于《化学分析计量》期刊2017年05期)
左小军,袁文芳,何巧林,秦红,曹少芳[5](2017)在《基于岩石热解和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的储层流体性质划分及应用——以轮南2油田JIV油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轮南2油田JIV油组电阻率普遍偏低,个别油层电阻率比水层电阻率还低,含油性评价主要根据试油和试采结论;未试油层段储层含油和油藏油水界面不明确。为精细解释储层流体性质、判断油水界面及解决采收率低等问题,利用轮南2油田JIV油组12口取心井的岩石热解和荧光薄片图像分析进行流体性质划分,明确在不同流体性质下岩石热解数据和荧光显微图像的变化特征。利用岩心含油性观察、岩心物性分析和生产动态资料,制定划分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建立一套适合轮南2油田JIV油组的流体性质半定量划分标准。生产动态资料分析证明流体性质划分标准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杨泽琴,李荣华,母昌考,宋微微,王春琳[6](2016)在《管角螺受精过程的荧光显微观察及保育卵形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管角螺受精卵在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以及保育卵的形成,实验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观察方法,对管角螺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核行为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并对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管角螺的成熟未受精卵呈卵圆形,平均卵径(0.33±0.03)mm,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为(26±2)°C条件下,1 h精子入卵,2~3 h受精卵先后排出第1、第2极体,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成熟分裂,6 h雌、雄性原核形成,靠近融合,第一次卵裂形成2细胞,12~24 h时2细胞继续分裂生成4细胞。研究表明,管角螺受精卵在成熟分裂和卵裂过程中表现出发育的不同步性,同个卵荚内多个发育阶段共存,受精率为43.14%,而受精卵正常发育概率仅5.70%。卵荚内多数卵子不受精或者受精卵停止发育,成为营养卵(保育卵),为正常可育卵消化利用,这两种来源的保育卵比率约为3∶2。管角螺胚胎发育过程中,1~6 d内胚胎数减少明显,担轮幼虫发育率为0.48%,之后数量稳定,直至稚螺出膜。(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郭敏[7](2016)在《倒置型光片荧光显微成像及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物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活体研究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分辨率来观察生物的动态活动,特别是在免疫细胞蛋白活动追踪、线虫胚胎后期发育以及其他发展生物学的研究中,迫切需要高时空分辨率的叁维成像技术。光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Light Sheet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LSFM或者Selective Plane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SPIM)通过对光片激发荧光的宽场成像,该技术综合了成像的速度和空间分辨率的优势,同时以极小的光损伤和光漂白,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的长时间动态活体叁维成像。本文围绕倒置型LSFM技术,结合具体的生物应用,在显微镜的搭建、图像重建和图像分析等方面展开相关的技术探索工作。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贡献如下:1.在显微镜系统的搭建方面,首先采用数值孔径高、低搭配的物镜组合,设计并搭建了非对称双视角倒置光片荧光显微镜系统,在实现光片扫描采集成像的同时,也实现了平台扫描采集成像,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其次,针对荧光蛋白的荧光各向异性(Fluorescence Anisotropy, FA),设计并搭建了荧光各向异性成像的显微镜系统,并首次对线虫胚胎进行长时间的FA叁维动态成像,研究了其肌球蛋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磷酸化过程。2.在图像重建方面,双视角光片荧光显微镜图像的叁维重建往往耗时巨大,本文通过CUDA编程对重建过程中配准和联合去卷积算法进行GPU加速,使其适于对批量大数据的重建。同时,针对叁维断层相位显微镜的图像重建,构建了新的成像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变差约束的新的重建算法。一方面缓解了缺失锥带来轴向分辨率偏低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稀疏采样实现了显微镜的快速成像。3.在图像分析方面,对于LSFM采集的线虫胚胎的荧光图像,为了解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线虫因扭曲和盘卷而对后续分析造成的困难,本文首次提出了对线虫胚胎图像的半自动拉直算法,通过对不同时刻的线虫胚胎图像的拉直,研究了线虫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神经细胞迁移。(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7-01)
吴海,赵孟军,李伟强,曾芳,白东来[8](2015)在《运用显微荧光技术分析库车坳陷吐北地区油气演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体包裹体分析,定量颗粒荧光分析,并结合构造演化史、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对库车克拉苏构造带吐北地区的古流体演化进行恢复。认为吐北1构造经历了2期流体演化:第一期为中新世康村组(N1-2k)早中期(16~9Ma)原油充注,对应的包裹体荧光呈黄色、黄白色,各层段的QGF指数均大于4,表明储层早期的却存在古油藏,后期由于膏盐岩被断层切穿使得早期流体逸散,形成储层中的残余沥青,现今的储层表面吸附烃的TSF叁维谱图普遍显示单峰也表明早期原油发生逸散;上新世库车组(N2k)沉积晚期(3Ma)膏盐岩埋深加大,具强烈的塑性流动,恢复封盖能力,圈闭聚集了大量晚期混相充注的天然气和轻质油,该期流体充注末期以天然气充注为主,在部分层段仍残余有少量的轻质原油,该期油气对应于赋存在石英颗粒边缘的蓝色荧光包裹体以及黑色气包裹体。(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陈观铨,梅二文,曾云鹗[9](2015)在《阿达玛变换显微荧光图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把阿达玛变换(HT)多通道空间成角技术、显微镜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及电子变技术等结合起来,用以细胞生物和临床医学分析中微小试样(细胞或组织)的图像分析及定量分析,由于采用了HT技术,使该方法能用一个光电倍增管获取试样的叁维图像信息并能从图像中获取有关试样的定量分析数据,同时HT技术也使该方法的灵敏度大大提高。与常规仪器相比(指不采用HT技术),仪器(本文来源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期刊2015-07-01)
王明,刘黎萍[10](2014)在《基于荧光显微镜的SBS改性沥青显微相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金属制小盛样皿浇注成型制备显微观测样本,在荧光显微镜100倍放大倍数下,观测实验室新制备SBS改性沥青、室温存放2个月的SBS改性沥青及不同厂家提供的成品SBS改性沥青显微相态。观测结果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改性剂的分布形态清晰可见,并且SBS掺量为4%~5%时,微观上可以达到两相连续的最佳共混状态;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当SBS掺量大于3%时,改性沥青网状结构逐渐形成,这种网状结构会由于SBS改性剂吸附沥青分子中的油分充分溶胀、发育及分散到沥青中,基质沥青的组分发生重组,从而形成共混体系的空间网状结构。对于不同厂家的成品改性沥青,由于加工工艺和相容性等原因,微观相态存在明显的"聚结"现象,也就是宏观性能表现的"离析"现象。(本文来源于《交通科学与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荧光显微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考查蓝变杨木重组木与普通重组木性能的差异,以蓝变杨木制备的重组木端部材(LD)、蓝变中部材(LM)、普通杨木制备的重组木端部材(PD)、普通中部材(PZ)4组重组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组重组木的平均密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的差异,并采用荧光显微探讨了重组木性能差异的微观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蓝变杨木重组木的密度比普通重组木大,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比普通杨木重组木表现略好。4组重组木的平均密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从大到小均依次为LM、LD、PZ、PD。荧光分析表明:蓝变杨木重组木中胶的分布更广,胶层面积更大,最大的组是LM,为75 999.02μm2;最小的是PD组,为41 288.39μm2。重组木性能差异受胶层合界面微观分布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显微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光宇,叶敏,张文波,谢锋,赖湘.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
[2].刘振学,杨思瑞,张云奎,柳金章,金太权.蓝变重组木的物理力学性能与胶合界面荧光显微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3].王瑜,张长春,姜欢.荧光显微图像显示与分析系统[J].科技通报.2018
[4].洪颖,王金陵,陈建松,张赛男.扫描型X射线荧光显微分析仪测定汽车零部件及内饰材料中铅、镉、汞、铬和溴[J].化学分析计量.2017
[5].左小军,袁文芳,何巧林,秦红,曹少芳.基于岩石热解和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的储层流体性质划分及应用——以轮南2油田JIV油组为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7
[6].杨泽琴,李荣华,母昌考,宋微微,王春琳.管角螺受精过程的荧光显微观察及保育卵形成分析[J].水产学报.2016
[7].郭敏.倒置型光片荧光显微成像及图像分析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
[8].吴海,赵孟军,李伟强,曾芳,白东来.运用显微荧光技术分析库车坳陷吐北地区油气演化过程[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9].陈观铨,梅二文,曾云鹗.阿达玛变换显微荧光图像分析[C].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2015
[10].王明,刘黎萍.基于荧光显微镜的SBS改性沥青显微相态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