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特征论文-段元秀,姜玫

家庭特征论文-段元秀,姜玫

导读:本文包含了家庭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急性创伤截肢,希望水平,家庭支持

家庭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段元秀,姜玫[1](2019)在《外来务工人员急性创伤截肢后希望水平与人格特征、家庭支持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人员急性创伤截肢后希望水平与人格特征、家庭支持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108例急性创伤截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5例外来务工患者作为研究组,53例本地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支持问卷、生存质量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人格特征、家庭支持及生存质量情况。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希望水平与家庭支持、人格特征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HHS总分(28. 40±6. 45)分,低于对照组的(32. 73±7. 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EPQ总分(25. 83±5. 59)分,高于对照组的(22. 13±4. 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家庭支持问卷总分(27. 92±3. 96)分,低于对照组的(33. 20±4. 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生存质量问卷总分(37. 94±5. 47)分,低于对照组的(40. 47±5. 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外来务工人员急性创伤截肢后希望水平与EPQ呈负相关,与家庭支持、生存质量呈正相关(P <0. 05)。结论外来务工人员急性创伤截肢后希望水平可直接改变人格特征,与家庭支持及生存质量呈正相关,临床可据此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截肢后的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赵胜国,王凯珍,邰崇禧,蔡军[2](2019)在《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作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条件,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崭新思路;投资健康消费理念的培育与形成是实现活跃体育消费市场、倡导国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可见,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基础,倡导形成科学合理的新型体育消费观是加快新时期我国全民健身入市场,促进体育消费市场活跃,推进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家庭对体育及其消费参与者的行为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相关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从家庭规模角度研究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观尚未见报道。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体育消费观、体育消费价值观、家庭规模等有关着作、论文。2)专家访谈法走访了有关政府的主管领导,以及8个城镇的文体中心和体育服务行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同时与6位学者专家进行深入交流。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设计:1)研究变量的设计1.1)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体育消费观概念的探索性构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观涉及体育消费的"精神导向"、"价值取向"、"选择倾向"叁个一阶维度构面。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8个二阶因子维度。1.2)家庭规模概念及相关理论"不同规模家庭"分为"2人以及以下"、"3人"、"4人"和"5人及以上"四个规模家庭。2)数据收集方法的设计设计了《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观调查问卷》。采用专家评判法和再测法对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得出结果均符合社会学研究要求。于2018年1月上旬组织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56份,有效回收率为96.4%。研究结果:1)城镇不同规模家庭居民体育消费观差异分析在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前,通过对不同规模家庭在8个维度因子上的方差齐性进行检验,显着性大于0.05,说明方差齐性相等,即直接进行应用方差分析;显着性小于0.05,说明方差齐性不相等,并在有关数据处理时同步选择了Welch统计量进行显着性检验,并采用了Tamhane'sT2(M)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1.1)体育消费精神导向(1)全民健康投资。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在"全民健康投资"维度因子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F=0.951;P=0.415>0.05),且与家庭规模大小呈弱相关性(R=0.033;P=0.040<0.05)。(2)持续合理消费。不同规模家庭的城镇居民在"持续合理消费"维度因子上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F=8.926;P=0.000<0.01),且与家庭规模之间呈相关性(R=0.044;P=0.006<0.05)。(3)人的全面发展。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在"人的全面发展"维度因子上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a=19.114;P=0.000<0.01),且与与家庭规模呈弱相关性(R=0.033;P=0.040<0.05)。1.2)体育消费价值取向(1)外部环境提升。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在"外部环境提升"价值取向维度因子上存在显着性差异(a=3.547;P=0.014<0.05),但与家庭规模不呈相关性(R=-0.021;P=0.145>0.05)。(2)内部能力发展。不同规模家庭的城镇居民在"内部能力发展"维度因子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F=2.057;P=0.104>0.05),但与家庭规模未呈相关性(R=0.014;P=0.394>0.05)。1.3)体育消费选择倾向(1)欲望主导型。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在"欲望主导型"选择倾向维度因子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a=0.969;P=0.407>0.05),但与家庭规模不呈相关性(R=0.005;P=0.779>0.05)。(2)需求理智型。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在"需求理智型"选择倾向维度因子上存在显着性差异(a=5.830;P=0.001<0.05),但与家庭规模不呈相关性(R=-0.009;P=0.582>0.05)。(3)内容均衡型。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在"内容均衡型"选择倾向维度因子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a=2.178;P=0.08>0.05),但与家庭规模不呈相关性(R=-0.009;P=0.576>0.05)。研究结论:1)结论(1)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体育消费观的概念操作性界定为3个维度层面及8个二级因子维度,且每个因子维度都对应有若干个具体测项。(2)城镇不同规模家庭居民在持续合理消费、人的全面发展、外部环境提升、需求理智型4个二级因子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14、0.001,均小于0.05),而在全民健康投资、内部能力发展、欲望主导型、内容均衡型4个二级因子维度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此外,除了在全民健康投资、持续合理消费、人的全面发展3个二级因子维度上与家庭规模呈相关性(P值分别为0.040、0.006、0.040、均小于0.05)外,其它各维度因子均不呈相关性。2)建议(1)培育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体育消费内涵的科学认知,尤其突出"2人及以下"家庭成员的全民健康投资意识的引导以及各类家庭体育消费的长期性规划习惯的培养。(2)加强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体育消费价值的准确判断与全面认识,同时围绕体育消费发展的时代性拓宽体育消费的价值内涵。(3)引导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合理选择,既要避免过度消费的蔓延,更要减少消费"贫困"的发生,以期推动形成投资健康、理性适度、结构合理的体育消费趋势。(4)突出以体育消费产品的品质提升与有效供给为重点,以科学消费理念为基础,实现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新型体育消费观。(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陆乐[3](2019)在《上海市肥胖儿童体力活动特征的实证研究——基于家庭因素的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近年来,超重和肥胖成为世界各地都相当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20岁以上人群约有15亿为超重,5亿为肥胖。儿童肥胖的发生率更是逐年增加。除了生理、遗传以及营养因素的影响,缺乏体力活动是造成单纯性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青春启动前期(9—11岁)是肥胖的易发阶段。因此对于青春启动前期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手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影响儿童体力活动的因素错综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家庭成员的行为和观念对儿童的体力活动情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均证实,父母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对肥胖危害的认知态度是影响儿童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此外,童年时期养成规律的体力活动习惯将影响个体的终身健康和生命质量。因此,明确家庭成员的行为、态度与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十分重要,也可能成为肥胖儿童健康干预措施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基于以上现状,认为探究家庭主要成员的体力活动与健康认识情况,并研究其对青春启动前期肥胖儿童的身体素质与体力活动情况的影响十分有必要,也将为提髙小学儿童体力活动、促进小学儿童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研究以上海市9—11岁肥胖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肥胖儿童及其父母的健康认知、身体素质和体力活动等情况,并分析其的相关性,以期初步探索父母的认知、行为对肥胖儿童健康的影响,为肥胖儿童的家庭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运用改良版CLASS-C问卷调查上海市(9—11岁)肥胖儿童的体力活动情况;运用改良的健康认知和体力活动问卷调查上海市(9—11岁)肥胖儿童父母的体力活动和健康认知情况;实证研究法:运用学生体质测试仪器测量上海市(9—11岁)肥胖儿童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指标,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引体向上、1分钟跳绳;运用叁轴加速度传感器ActigraphGT3监测上海市(9—11岁)肥胖儿童及其父母的日常体力活动水平;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7.0对测量数据和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上海市(9—11岁)肥胖儿童父母的健康认识与体力活动情况与子女身体素质、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上海市闵行区某小学(9—11岁)儿童中从男生肥胖人数有45人,占比11.54%,超重人数有85人,占比17.63%;女生肥胖人数有9人,占比3.98%,超重30人,占女比13.27%;此外可以发现无论男女,正常体重人数仍在大多数。男生超重、肥胖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身体素质测试肺活量测试,与正常组男生比较,肥胖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坐位体前屈测试,与正常组男生比较,肥胖组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1min跳绳测试,与正常组男生比较,肥胖组和超重组都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女生比较,肥胖组女生具有极显着性差异;仰卧起坐测试,与正常组女生比较,超重组女生具有显着性差异,肥胖组女生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男生比较,肥胖组男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男生平均每天久坐、LPA及MVPA时间分别为852.47min、299.01min及38.56min;女生平均每天久坐、LPA及MVPA时间分别为877.12min、268.93min及31.65min。男女生MVPA时间均未达到每天60min的国际儿童体力活动推荐量。从男女生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来看,女生平均每天久坐时间大于男生,LPA时间小于男生,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男生平均每天MVPA时间大于女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7可看出,9岁学生久坐、LPA、MVPA时间分别为849.47min、297.01min及37.98min;10岁学生久坐、LPA、MVPA时间分别为874.12min、272.33min及32.55min;11岁学生久坐、LPA、MVPA时间分别为888.34min、246.98min及29.38min,但各个年龄段儿童体力活动时间差异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上海市青春启动前期的儿童肥胖和超重比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男生肥胖率和超重率高于女生;上海市青春启动前期的肥胖和超重儿童的肺活量水平、柔韧素质、力量素质普遍低于正常体重同年龄儿童;上海市青春启动前期儿童的MVPA时间未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60min标准,并且男生低于女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久坐时间增多,VPA和MVPA时间减少;与正常体重儿童比较,肥胖和超重儿童的久坐时间明显多于正常体重儿童,肥胖组男女生的MVPA和VPA时间显着低于正常组;上海市青春启动前期儿童肥胖或超重,其父母肥胖或超重的比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的比率,可判断父母肥胖可能影响其子代。(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玉青,张兴,郭成,孟慧[4](2019)在《单亲家庭青少年学校归属感的类别特征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单亲家庭青少年学校归属感的分类特点、不同类别间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以及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采用学校归属感问卷和学校适应问卷对西南地区457名单亲家庭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潜在类别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单亲家庭青少年学校归属感的潜在类别可以分为叁种,分别是高学校归属感组(20.7%)、高认同-低学校依恋组(32.8%)和低认同-高学校依恋组(46.5%);(2)高学校归属感组、高认同-低学校依恋组和低认同-高学校依恋组均没有显着的性别和学段效应;(3)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学校适应在不同学校归属感潜在类别上差异显着,高学校归属感组的学校适应得分显着高于高认同-低学校依恋组和低认同-高学校依恋组。这表明,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学校归属感存在明显的分类特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单亲家庭青少年学校归属感不同潜在类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文鹏,刘欣宇,刘涟涟[5](2019)在《城市公共空间儿童家庭出行特征与满意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探究城市儿童公共开放空间出行特征与场所满意度为目的,选择两个大连市典型的大型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公园)为目标进行问卷访谈与调研,收集了105个儿童游憩家庭在案例场所的受访家庭基础情况、出行行为和场所满意度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总结了儿童游憩家庭的出行特征和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部分儿童家庭偏向周末出游,出行时耗以10到30分钟为主;距离3公里内的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超过3公里主要是私家车出行与公交出行。最后总结归纳了影响出行环境与场所品质满意度的问题所在,从出行环境、儿童游憩环境与场地设施环境叁个方面为城市公园更新提出了设计策略。该成果将为深入研究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规划打下基础,进而推动儿童友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邢冉,姜璐,薛冰,李宏庆,陈兴鹏[6](2019)在《青藏高原牧区家庭能源消费调查与结构特征——以青海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牧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牧民家庭能源消费是牧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问卷访谈获取了第一手数据,对青海省4个州市的77户牧区家庭进行了全面深度分析,对比不同收入分组家庭的能源消费数据,研究青藏高原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结构特征,并建立典型家庭的物质流模型,辨识不同家庭能源消费特点。结果表明:①青海省牧区非商品能源占比为71.6%,受"退牧还草"政策影响,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从以畜粪为主转向多种能源组合;②交通用能已经成为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点,并呈现进一步增长的趋势;③与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家庭的能源消耗种类更多、体量更大、能源流动更频繁。(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10期)

陈晓琳[7](2019)在《学前儿童家庭环境特征对心理行为的影响及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学前儿童心理行为研究不断深入,在众多的研究中,都对家庭环境因素及特征作了调查,得出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心理行为影响比较大。为了了解家庭环境对于幼儿心理行为的具体影响,本文借助实践调查法对于相关家庭进行调查,得出相应的调查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把握学前儿童心理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做好学前儿童的心理教育提供依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10期)

徐碧荣,杨萍,黄晓安,李丹[8](2019)在《家庭环境和社会特征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选择母乳喂养的影响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携带者在我国发病较高,每年大约有150万HBV携带女性分娩.本研究对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HBV携带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孕产妇家庭环境和社会特征是否对HBV携带女性分娩后选择母乳喂养有影响作用.目的观察并分析家庭环境和社会特征对HBV携带孕妇选择母乳喂养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7-06/2019-05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HBV携带产妇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是否选择母乳喂养分为母乳喂养组32例和非母乳喂养组34例.在孕妇产后24-48 h内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对2组产妇进行家庭环境和社会特征评分并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产妇亲密度评分为6.65分±2.21分、独立性评分为5.96分±1.84分、成功性评分为4.71分±1.28分、文化性评分为4.94分±1.57分、娱乐性评分为4.90分±1.52分,均高于非母乳喂养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矛盾性评分3.02分±1.06分,低于非母乳喂养组(P<0.01);而情感表达、道德观、组织性及控制性评分比较(P>0.05).结论 HBV携带孕妇家庭和社会压力较大,不选择母乳喂养可能与低亲密度、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及高矛盾性等家庭环境和社会特征有很大关系.(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吕桃,杨曹骅,杜亚松,刘文文[9](2019)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家庭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患儿的后期康复提供社会支持。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PSI)对ASD患儿父母进行评定。结果 (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儿家庭功能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较高收入的家庭在问题解决、角色、行为控制、总体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较低收入组(P <0. 01),情感反应方面要好于较低收入组(P=0. 012);(3)家庭功能的多个因子与父母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以及父亲陪伴孩子时间呈负相关,与压力总分、生活事件呈正相关,家庭功能主要受母亲受教育年限、父母压力指数量表中的压力总分的影响。结论 ASD患儿的家庭在家庭功能方面存在缺陷,较高收入组的患儿家庭功能相对较好;家庭功能受母亲受教育年限以及家庭的总体压力的影响,承受的压力越大,家庭功能越差。(本文来源于《教育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刘群[10](2019)在《家庭语言规划多元化特征缘由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语言是社会语言生活的组成部分,从微观层面印证社会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家庭语言规划是对家庭语言生活的管理。由于家庭类型、规划对象和家庭语言习得的多样性,家庭语言规划呈现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家庭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作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条件,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崭新思路;投资健康消费理念的培育与形成是实现活跃体育消费市场、倡导国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可见,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基础,倡导形成科学合理的新型体育消费观是加快新时期我国全民健身入市场,促进体育消费市场活跃,推进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家庭对体育及其消费参与者的行为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相关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从家庭规模角度研究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观尚未见报道。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体育消费观、体育消费价值观、家庭规模等有关着作、论文。2)专家访谈法走访了有关政府的主管领导,以及8个城镇的文体中心和体育服务行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同时与6位学者专家进行深入交流。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设计:1)研究变量的设计1.1)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体育消费观概念的探索性构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观涉及体育消费的"精神导向"、"价值取向"、"选择倾向"叁个一阶维度构面。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8个二阶因子维度。1.2)家庭规模概念及相关理论"不同规模家庭"分为"2人以及以下"、"3人"、"4人"和"5人及以上"四个规模家庭。2)数据收集方法的设计设计了《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观调查问卷》。采用专家评判法和再测法对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得出结果均符合社会学研究要求。于2018年1月上旬组织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56份,有效回收率为96.4%。研究结果:1)城镇不同规模家庭居民体育消费观差异分析在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前,通过对不同规模家庭在8个维度因子上的方差齐性进行检验,显着性大于0.05,说明方差齐性相等,即直接进行应用方差分析;显着性小于0.05,说明方差齐性不相等,并在有关数据处理时同步选择了Welch统计量进行显着性检验,并采用了Tamhane'sT2(M)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1.1)体育消费精神导向(1)全民健康投资。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在"全民健康投资"维度因子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F=0.951;P=0.415>0.05),且与家庭规模大小呈弱相关性(R=0.033;P=0.040<0.05)。(2)持续合理消费。不同规模家庭的城镇居民在"持续合理消费"维度因子上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F=8.926;P=0.000<0.01),且与家庭规模之间呈相关性(R=0.044;P=0.006<0.05)。(3)人的全面发展。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在"人的全面发展"维度因子上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a=19.114;P=0.000<0.01),且与与家庭规模呈弱相关性(R=0.033;P=0.040<0.05)。1.2)体育消费价值取向(1)外部环境提升。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在"外部环境提升"价值取向维度因子上存在显着性差异(a=3.547;P=0.014<0.05),但与家庭规模不呈相关性(R=-0.021;P=0.145>0.05)。(2)内部能力发展。不同规模家庭的城镇居民在"内部能力发展"维度因子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F=2.057;P=0.104>0.05),但与家庭规模未呈相关性(R=0.014;P=0.394>0.05)。1.3)体育消费选择倾向(1)欲望主导型。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在"欲望主导型"选择倾向维度因子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a=0.969;P=0.407>0.05),但与家庭规模不呈相关性(R=0.005;P=0.779>0.05)。(2)需求理智型。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在"需求理智型"选择倾向维度因子上存在显着性差异(a=5.830;P=0.001<0.05),但与家庭规模不呈相关性(R=-0.009;P=0.582>0.05)。(3)内容均衡型。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在"内容均衡型"选择倾向维度因子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a=2.178;P=0.08>0.05),但与家庭规模不呈相关性(R=-0.009;P=0.576>0.05)。研究结论:1)结论(1)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体育消费观的概念操作性界定为3个维度层面及8个二级因子维度,且每个因子维度都对应有若干个具体测项。(2)城镇不同规模家庭居民在持续合理消费、人的全面发展、外部环境提升、需求理智型4个二级因子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14、0.001,均小于0.05),而在全民健康投资、内部能力发展、欲望主导型、内容均衡型4个二级因子维度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此外,除了在全民健康投资、持续合理消费、人的全面发展3个二级因子维度上与家庭规模呈相关性(P值分别为0.040、0.006、0.040、均小于0.05)外,其它各维度因子均不呈相关性。2)建议(1)培育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体育消费内涵的科学认知,尤其突出"2人及以下"家庭成员的全民健康投资意识的引导以及各类家庭体育消费的长期性规划习惯的培养。(2)加强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体育消费价值的准确判断与全面认识,同时围绕体育消费发展的时代性拓宽体育消费的价值内涵。(3)引导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合理选择,既要避免过度消费的蔓延,更要减少消费"贫困"的发生,以期推动形成投资健康、理性适度、结构合理的体育消费趋势。(4)突出以体育消费产品的品质提升与有效供给为重点,以科学消费理念为基础,实现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新型体育消费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庭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段元秀,姜玫.外来务工人员急性创伤截肢后希望水平与人格特征、家庭支持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2].赵胜国,王凯珍,邰崇禧,蔡军.不同规模家庭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观特征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陆乐.上海市肥胖儿童体力活动特征的实证研究——基于家庭因素的角度[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张玉青,张兴,郭成,孟慧.单亲家庭青少年学校归属感的类别特征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5].王文鹏,刘欣宇,刘涟涟.城市公共空间儿童家庭出行特征与满意度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6].邢冉,姜璐,薛冰,李宏庆,陈兴鹏.青藏高原牧区家庭能源消费调查与结构特征——以青海省为例[J].可再生能源.2019

[7].陈晓琳.学前儿童家庭环境特征对心理行为的影响及调查研究[J].家庭生活指南.2019

[8].徐碧荣,杨萍,黄晓安,李丹.家庭环境和社会特征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选择母乳喂养的影响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

[9].吕桃,杨曹骅,杜亚松,刘文文.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9

[10].刘群.家庭语言规划多元化特征缘由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家庭特征论文-段元秀,姜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