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隧道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路隧道,病害机理,数值计算,隧道围岩
隧道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杜振军,兰晓峰,张建民,毛智周,罗兴华[1](2019)在《冻融损伤对大准铁路言正子2~#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同—准格尔铁路言正子2#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冻融循环作用下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言正子2#隧道病害主要由冻融损伤造成,病害类型主要为拱顶开裂和边墙剥落;隧道围岩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垂直位移和最大主应力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隧道围岩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边墙,最大垂直位移出现在底板中心,最大主应力出现在拱脚,故边墙、底板中心和拱脚易产生混凝土开裂、剥落等病害;经历不同冻融次数后隧道围岩均未出现拉应力,表明衬砌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变形。(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王志杰,王李,吴凡,王如磊,刘刚[2](2019)在《蒙华铁路风积沙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预加固效果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风积沙地层隧道失稳变形特征和预加固控制效果,以蒙华铁路风积沙地层段为依托,通过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得到风积沙的基本性质和参数,并利用数值模拟对隧道最大主应力和塑性区变化规律展开分析,然后建立模型试验对不同预加固方式在风积沙地层隧道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风积沙抗剪切能力在含水率为7%~14%时可达到极值,此时更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2)隧道失稳具有突发性,主要会经历"掌子面局部破坏—拱顶持续塌方—大体积失稳"3个基本过程; 3)未采用预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开挖面前方监测断面拱顶围岩内部位移值及变形速度最大,采用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组合加固后可分别降低81.1%和98.3%; 4)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的组合对于开挖面前方拱顶的围岩应力控制效果最好,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控制范围小于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的组合。(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9年10期)
李少庭[3](2019)在《考虑纵坡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上限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存在纵坡条件下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和失稳破坏问题,采用高阶塑性变形单元上限有限元法开展多参数影响正交计算分析,获得临界加载系数N_(cr)上限解图表与拟合公式及以耗散能密度表征的破坏模式规律。研究表明:①纵向坡度对掌子面稳定性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上坡(坡度角θ=10°)方向对应N_(cr)值小于平坡条件下4.5%~23.1%,内摩擦角φ越大相对降低量越大;②N_(cr)随φ增加而逐渐增大,φ较大时需考虑剪胀效应对稳定性的影响;③失稳临界状态发生时隧道掌子面由两条主要剪切带、叁角形刚性运动楔形区和前方塑性区组成,上坡条件下(θ=10°)剪切带和塑性区旋转,剪切带与塑性区路径、范围减小,从而掌子面稳定性变差。(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刘俊如[4](2019)在《山西某地浅埋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以及工程造价会受到隧道选址的地质条件影响,特别是浅埋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工程,容易在施工阶段出现工程事故,造成人财物的损失,因此对于该类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选取山西某地浅埋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工程,通过依托实际现场实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工程隧道围岩稳定的变形量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9期)
吴波,兰扬斌,吴昱芳,杨仕升,路明[5](2019)在《爆破荷载作用下隧道中隔岩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爆破动力荷载作用下隧道中隔岩稳定性评价标准,以福州地铁2号线为工程背景,结合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和数值模拟,同时考虑中隔岩塑性区贯通、位移超过规范值、计算不收敛3种判据,综合对隧道中隔岩进行动力安全系数分析,研究隧道不同净距、不同开挖进尺后行洞隧道爆破开挖对隧道整体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隔岩塑性区贯通时特征点位移和规范中位移限值较为接近,可共同作为评价中隔岩稳定性的最终评价标准;隧道净距越大、进尺越小,隧道整体安全系数越高;对围岩质量较差且净距小于1. 6 m的双线隧道进行爆破开挖时,建议将爆破进尺控制在2 m以内。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金兆鑫,贾存鹏,唐智勇[6](2019)在《某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隧道洞口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地质勘察,在综合分析滑坡成因的基础上,对其稳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计算结果及治理措施对类似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翟寒科[7](2019)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及其防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山区的高速公路,一直都存在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了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运营。据此,本文将对影响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防护方法,以期能够为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一些帮助。(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9年10期)
刘晓阳,王骁男,张洋洋[8](2019)在《偏压地形下Y型连接隧道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深圳地铁10号线凉帽山车站段处"Y"型分岔隧道工点,利用Flac 3D数值分析软件验证施工工序、工法及支护的合理性。计算结果显示,在采用横通道作为不同形式断面的转换节点的设计方案下,双线隧道衬砌最大压应力在2 MPa左右,单线隧道衬砌最大压应不超过1.7 MPa,均远低于衬砌承载极限;双线隧道拱顶累计沉降不超过2 mm,洞周收敛不超过1 mm,单线隧道拱顶累计沉降不超过1.5 mm,洞周收敛不超过2 mm,均处于稳定可控状态。实际施工中的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可以得知,采用横洞道的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更有利于结构的安全稳定。(本文来源于《华东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周亚东,张彬,耿招,陈大伟,罗俐[9](2019)在《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因长期遭受地质作用和构造力的改造作用,地下岩体中存在大量的软弱破碎带,隧道开挖穿越这一地带很容易出现较大的变形,甚至出现塌方等事故。论文采用TGP超前地质预报与掌子面围岩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隧道掌子面及前方未开挖岩体的精细化地质调查,获取了隧道围岩的Hoek-Brown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破碎带围岩在既定支护条件下的稳定性,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此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较为吻合,可以将此方法用于指导未开挖段隧道的稳定性预测,以确保隧道掘进过程的施工安全。(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常明月[10](2019)在《某高速公路隧道地质勘察及隧道进出口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工程与边坡密切相关,而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差,围岩松散强度低,承载能力差,因此隧道洞口边坡的稳定性尤为重要。结合实际工程地质资料和监测数据,对隧道进出口边坡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隧道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风积沙地层隧道失稳变形特征和预加固控制效果,以蒙华铁路风积沙地层段为依托,通过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得到风积沙的基本性质和参数,并利用数值模拟对隧道最大主应力和塑性区变化规律展开分析,然后建立模型试验对不同预加固方式在风积沙地层隧道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风积沙抗剪切能力在含水率为7%~14%时可达到极值,此时更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2)隧道失稳具有突发性,主要会经历"掌子面局部破坏—拱顶持续塌方—大体积失稳"3个基本过程; 3)未采用预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开挖面前方监测断面拱顶围岩内部位移值及变形速度最大,采用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组合加固后可分别降低81.1%和98.3%; 4)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的组合对于开挖面前方拱顶的围岩应力控制效果最好,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控制范围小于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的组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隧道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杜振军,兰晓峰,张建民,毛智周,罗兴华.冻融损伤对大准铁路言正子2~#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铁道建筑.2019
[2].王志杰,王李,吴凡,王如磊,刘刚.蒙华铁路风积沙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预加固效果试验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
[3].李少庭.考虑纵坡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上限有限元分析[J].中外公路.2019
[4].刘俊如.山西某地浅埋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9
[5].吴波,兰扬斌,吴昱芳,杨仕升,路明.爆破荷载作用下隧道中隔岩稳定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6].金兆鑫,贾存鹏,唐智勇.某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建议[J].中国建材科技.2019
[7].翟寒科.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及其防护分析[J].居业.2019
[8].刘晓阳,王骁男,张洋洋.偏压地形下Y型连接隧道的稳定性研究[J].华东公路.2019
[9].周亚东,张彬,耿招,陈大伟,罗俐.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9
[10].常明月.某高速公路隧道地质勘察及隧道进出口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