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人民医院CT室陕西延安717300)
【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肺小结节的胸部CT表现及其在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100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观察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100例患者中良性结节28例(28.0%),恶性结节72例(72.0%);两组结节直径、在肺叶中分布、出现钙化、空洞几率等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结节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1或P<0.05)。结论: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可尽早对其形态特征做出分析,进一步加以良恶性定性诊断,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
【关键词】胸部CT;孤立性肺小结节;定性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090-02
孤立性肺小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PN)是指存在于肺实质内直径≤30mm且影像不透明的单一结节病变,无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可分作良性、恶性。理想情况下最好是能通过临床特征和非侵入性诊断明确良恶性质,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实施。但良性与恶性孤立性肺小结节各有多种病变类型,无临床症状或缺少特异性症状,影像学特征复杂多变,导致其定性诊断相对复杂。随着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患者胸部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认为有助于该病的定性诊断,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018年间就诊的100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57.26±8.94)岁。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良性有28例,恶性有72例。结节直径均小于30mm,平均为(20.33±6.65)mm。在这些SPN病例中,无临床表现而于体检中发现的有24例,余76例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但无特异性表现,行胸部CT检查发现病灶。
1.2方法
诊断标准参照《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1]。使用16排CT进行检查,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上达胸廓入口,下达肺底部。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260mA,层厚8mm,螺距1.625。图像重建按照层厚2mm、层间隔2mm传至工作站进行处理。阅片均由高年资医师进行,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直径、分布情况、边缘和内部特征等进行观察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0例患者中良性结节28例(28.0%),其中肺炎性假瘤14例、肺错构瘤6例、肺结核瘤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3例。100例患者中恶性结节72例(72.0%),其中肺腺癌52例、鳞癌13例、小细胞癌5例、大细胞癌2例。两组结节直径、在肺叶中分布、出现钙化、空洞几率等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结节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发生率高于良性结节(P<0.01或P<0.05)。详见表1、表2。
表1良性和恶性SPN平均直径对比(x-±s,mm)
3.讨论
关于结节直径和肺内分布,有研究报道可能与SPN的良恶性有关,如陈金亮等[2]研究认为随SPN直径的增大,其恶性比率呈升高趋势;肖贞良等[3]报道恶性结节位置多在右肺、上叶等。但本研究中,SPN良性组和恶性组在结节直径、肺内分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何其舟等人[4]报道类似,提示单单以SPN直径或分布为依据来判断良、恶性存在一定的不足。CT表现特征是SPN定性诊断的分析重点,如毛刺征的出现基础在于细胞浸润结节周围的支气管血管鞘或局部淋巴管,虽非恶性SPN所特有,但在恶性SPN中更为多见,对于诊断肺癌有重要参考价值。胸膜凹陷征主要由于细小支气管狭窄闭塞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导致胸膜受到牵拉所致,在肺腺癌中较多见[2]。其他如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等CT表现,本研究结果表明良、恶性S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提示其可成为鉴别SPN性质的影像学指标。
综上所述,孤立性肺小结节采取胸部CT检查方法可尽早对其形态特征做出分析,进一步加以定性诊断,对良恶性SPN做出鉴别,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3):172-176.
[2]陈金亮,吕学东,等.146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7):2375-2376.
[3]肖贞良,李福祥,夏前明.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肺癌83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07(23):1021-1023.
[4]何其舟,余飞,等.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2014(29):3912-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