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巨型颅内动脉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流导向装置,弹簧圈,巨型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
巨型颅内动脉瘤论文文献综述
高卉,程云章[1](2018)在《血流导向装置与弹簧圈联合治疗巨型颅内动脉瘤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内弹簧圈(coil)栓塞治疗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成为目前普遍应用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手段。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作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技术的重大突破,主要体现为从动脉瘤囊内填塞到载瘤动脉重塑治疗理念的转变,为巨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FD与弹簧圈的数值模拟方法,然后列出常见的影响动脉瘤治疗效果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参数,详细说明了FD孔率、弹簧圈填塞率与壁面切应力对改善瘤囊内血流动力学的重要作用,最后结合FD与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特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了二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使用FD治疗巨型颅内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更多的研究表明FD联合疏松弹簧圈栓塞治疗时,动脉瘤的延迟破裂率与复发率更低。结论进一步说明了FD与弹簧圈栓塞巨型颅内动脉瘤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惠培泉,曹培成,王增武,卜振富,秦时强[2](2014)在《伴有大量硬膜下血肿的巨型颅内动脉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颅脑内CT很多都表现为下腔蛛网膜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脑内血肿及脑室出血。以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为主要表现很少见[1-2],这类的患者容易二次出血,病情会突然严重的,不易治愈。现在报道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此类患者的相关诊治措施。1一般资料患者,男,45岁,因"脑部外伤后意识模糊1 h"(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4年14期)
惠培泉[3](2010)在《伴有大量硬膜下血肿的巨型颅内动脉瘤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发生大量硬膜外血肿伴有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常罕见,笔者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45岁,因头外伤后意识不清1小时余入院。患者于入院1小时余前上厕所时不慎摔倒伤及头部,当时具体(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9-10)
李宏宇[4](2008)在《巨型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文献复习,了解巨型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对巨型颅内动脉瘤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方法:以“巨型颅内动脉瘤”为关键词,在维普中文数据库中检索得相关中文文献4篇,以“GiantIntracranial Aneurysms”分别在SDOL、SpringerLink、Ovid、Medline等数据库中共检索英文文献98篇,收集巨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有效数据126例。结果:在126例患者中,以“突发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占37.3%,以“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占32.5%,为两大主要症状,分别对应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占位效应;在治疗上,共101例患者经过外科治疗,其中78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中,84.6%的患者基本恢复;在通过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中,30.4%的患者基本恢复。结论: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取得相对良好的疗效,综合分析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及病人的全身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4-01)
冯琳,陈志[5](2005)在《联合手术治愈巨型颅内动脉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重庆讯 近日,第叁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联合应用“颅内外动脉搭桥”和“介入栓塞技术”成功治愈一例巨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梭行动脉瘤患者。 患者是一名年仅10岁的儿童,因为剧烈头疼前来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经过螺旋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等仪器详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05/07/19)
李龄,蒋先惠[6](1986)在《巨型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告巨大颅内动脉瘤(直径3~5.5cm)手术治疗4例。1例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为外伤性颈内动脉床突上动脉瘤合并鼻衄,2例为颈内动脉床突上动脉瘤。3例采用直接手术,其中2例用显微手术,均作了瘤体切除,1例夹闭瘤体;外伤性颅内动脉瘤合并鼻衄1例则选用颈动脉结扎术。手术无死亡,随访亦恢复良好。着重讨论了直接手术的体会,特别提到显微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1986年03期)
张由己,李之邦,张向国[7](1984)在《巨型蜿蜒状颅内动脉瘤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巨型蜿蜒状颅内动脉瘤十分少见,国内尚未见报导,本病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特点,如事先不了解,在处理时,会遇到困难,甚至会造成手术中大出血等不良后果,我院曾诊治l例,经手术全切除,效果良好,现报告于下。 患者,女,27岁,社员,1980年9月8日入院,间歇性头痛发作4年。近两月来加重,伴呕吐及视物模糊,检查:瞳孔右侧略大于左侧,眼底:视乳头水肿2D,左侧轻度中枢性面瘫,左侧锥体束征阳性,颅脑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左偏1.2cm,颅平片示右额颞部有一圆弧形钙化斑,其直径约6.5cm,右侧颈动脉连续摄片造影:右大脑中动脉距起点约0.5cm处发出一巨大的异常血管通道,此通道粗细不均,直径在0.7cm左右,其形态亦呈圆弧形,绕钙化斑走行一圈(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1984年03期)
巨型颅内动脉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颅脑内CT很多都表现为下腔蛛网膜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脑内血肿及脑室出血。以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为主要表现很少见[1-2],这类的患者容易二次出血,病情会突然严重的,不易治愈。现在报道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此类患者的相关诊治措施。1一般资料患者,男,45岁,因"脑部外伤后意识模糊1 h"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巨型颅内动脉瘤论文参考文献
[1].高卉,程云章.血流导向装置与弹簧圈联合治疗巨型颅内动脉瘤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8
[2].惠培泉,曹培成,王增武,卜振富,秦时强.伴有大量硬膜下血肿的巨型颅内动脉瘤1例[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
[3].惠培泉.伴有大量硬膜下血肿的巨型颅内动脉瘤一例[C].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4].李宏宇.巨型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D].浙江大学.2008
[5].冯琳,陈志.联合手术治愈巨型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
[6].李龄,蒋先惠.巨型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
[7].张由己,李之邦,张向国.巨型蜿蜒状颅内动脉瘤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