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膀胱肿瘤,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回肠新膀胱术,疗效对比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论文文献综述
曾文秀[1](2018)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与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膀胱肿瘤患者使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与回肠新膀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膀胱肿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各25例。治疗1组采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治疗,治疗2组采用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排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1组治疗后残留尿量(Ur)明显比治疗2组少(P<0.05),最大尿流率(MFR)明显比治疗2组高(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治疗2组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2组(P<0.05)。结论将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应用于膀胱肿瘤患者中,能显着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8年34期)
农礼铭,高志远,李陆安[2](2016)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6年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46例)和对照组(回肠新膀胱术28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时,两组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均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但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安全性更高。(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6年18期)
胡元军,王合锋,武玉睿[3](2013)在《改良直肠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治疗小儿膀胱外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改良直肠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治疗小儿完全性膀胱外翻的疗效。方法:对3例年龄较大完全性膀胱外翻患儿行改良直肠乙状结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将改良Duhamel式巨结肠根治术张氏环钳用于肠管吻合,下腹部腹壁缺损采用局部腹壁皮瓣修复,术后随访1年~8年。结果: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3小时(2.5~4.5小时);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8天(16~24天),出院时腹直肌皮瓣均完全覆盖耻骨上腹壁缺损,外观良好。术后随访3例患者大小便控制良好,并发症少,明显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结论:对年龄较大的完全性膀胱外翻患儿,其外翻膀胱已挛缩,瘢痕化明显,膀胱收缩性能差,失去膀胱闭合时机,改良直肠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是一种可选用的手术方式,且疗效可靠,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伤残医学》期刊2013年10期)
韦娟,何秀梅[4](2012)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5月~2011年10月,我科共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12例,术后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41~74岁,平均60.2岁。其中浸润性膀胱癌3例,多发性膀胱肿瘤5例,4例为复发性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2年05期)
师宏斌,马强,丁彦才,李明明,余洋[5](2012)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膀胱全切后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尿流改道,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7.4个月。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400~1200 ml,输血400~800 ml,术后拔除肛管后即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训练1,0~12 d后拔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后均能达到良好的控尿功能。1~1.5 h排尿1次,其中有2例患者短期内出现夜间不能控尿,经过训练在1~2周后均能完全控制排尿排便。随访3~24月,平均7.4个月,患者2个月后每日排尿次数稳定,平均间隔2~3.5 h 1次,术后无1例出现高氯性酸中毒。术后3~6个月行IVP检查上尿路排泄正常,无梗阻、积水、输尿管扩张和返流;代膀胱容量300~400 ml,排尿后残余尿量0~50 ml。结论该术式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肯定,是可控性尿流改道手术可供选择的术式之一。(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贾东升,郑建波,王彤,郑杰,王存章[6](2010)在《乙状结肠直肠吻合后乙状结肠代膀胱术51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Roux-en-Y乙状结肠直肠吻合后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膀胱癌患者行Roux-en-Y乙状结肠直肠吻合后乙状结肠代膀胱术。距直肠前壁腹膜返折部15~18 cm处切断乙状结肠,将近端拉入盆腔与直肠上段做端侧吻合,输尿管做成乳头分别与远端乙状结肠吻合。结果术后患者尿控率.100%,无尿失禁,未发生明显酸碱平衡紊乱。1例63岁女性患者发生盆腔引流管处脓肿,Ⅰ例80岁患者切口液化、裂开,后并发脑出血,脑疝死亡。其余无明显并发症出院术后随访3~60个月,死亡5例,3例死于盆腔复发,1例死于肺转移,2例高龄患者死因不祥。6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高氯性酸中毒,口服碱性药物后恢复。1例患者术后发现尿囊内鸽蛋大结石并双肾积水,切开尿囊取石后,积水减轻,肾功能改善。结论 Roux-en-Y乙状结肠直肠吻合后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并发症低、尿控效果好,是一种生理干扰小、安全并简单易行的尿流改道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0年33期)
刘正清,郭立丽,姚启盛,杨勇[7](2010)在《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的疗效。方法:对47例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术后病人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47例均获随访,随访5~24个月,平均17个月,47例患者白天完全可控,43例患者夜间完全可控,溢尿4例。储尿囊容量为270~450 mL,平均320 mL,储尿囊内压力10.27~30.60 cmH2O(1cmH2O=0.098 kPa),平均20.56cmH2O。B超、IVU及储尿囊造影示无输尿管狭窄及反流。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较少、储尿囊压力较低、控制排尿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分流手术。(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汪泽厚,周高标,洪泉,孙斌,郭和清[8](2010)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并发症及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作为尿流改道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经验。结果:术后早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漏1例,切口裂开经再次减张缝合治愈3例,高热伴一侧肾积水2例;远期尿道肿瘤复发1例,肿瘤远处转移3例,夜间溢尿2例,未见高氯性酸中毒、肾积水及逆行肾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结论: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高易接受,是膀胱全切后一种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吴宏飞,张前,华立新,周鹤同,于洪波[9](2009)在《全膀胱切除术后改良sigma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附138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改良sigma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可控性尿流改道的疗效。方法:对1998年2月~2009年3月本组138例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改良sigma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7~81岁,平均(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9-17)
宋琰,何秀美,马春美[10](2009)在《膀胱全切、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1例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12月16日,我们为1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临床诊断膀胱实性占位、膀胱癌,术前检查无结肠直肠疾病,肛门括约肌正常。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术后患者排尿功能恢(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09年16期)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6年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46例)和对照组(回肠新膀胱术28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时,两组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均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但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安全性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论文参考文献
[1].曾文秀.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与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8
[2].农礼铭,高志远,李陆安.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的疗效比较[J].医疗装备.2016
[3].胡元军,王合锋,武玉睿.改良直肠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治疗小儿膀胱外翻[J].中国伤残医学.2013
[4].韦娟,何秀梅.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
[5].师宏斌,马强,丁彦才,李明明,余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2
[6].贾东升,郑建波,王彤,郑杰,王存章.乙状结肠直肠吻合后乙状结肠代膀胱术51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
[7].刘正清,郭立丽,姚启盛,杨勇.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
[8].汪泽厚,周高标,洪泉,孙斌,郭和清.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并发症及预防[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
[9].吴宏飞,张前,华立新,周鹤同,于洪波.全膀胱切除术后改良sigma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附138例报告)[C].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10].宋琰,何秀美,马春美.膀胱全切、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1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