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通志二十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通志》,《梅妃传》
通志二十略论文文献综述
陈春阳[1](2010)在《郑樵《通志二十略》中的《梅妃传》素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梅妃资料搜集发现郑樵《通志二十略》中虽没有收《梅妃传》,但其中有多处描述成为《梅妃传》的重要素材。这对研究梅妃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雷博[2](2008)在《《通志二十略》中的秩序理想与精神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郑樵在以往的学术史中通常被当作一位史学家或文献、音韵学家,这主要是由于他的着作《通志二十略》在这些方面有相当突出的贡献。本文试图另辟角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从宏观结构入手,对《通志二十略》的史学理念与精神内涵进行分析,特别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在郑樵学术中的关键作用,并深入探讨这种“体系性”的哲学意义,特别是通过体系中各种宏观与微观的结构而彰显出的主体性。由此将郑樵所标榜的“求实”与“会通”的观念区分出不同的层次,试图论证郑樵所要表达的“实学”与“会通精神”有着远远超出一般认为的深刻意义,即从“历史知识”层面的知识论建构引向富有“历史感”的主体践履,通过全面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为秩序世界与王道理想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平台。本文进而从这个角度比较郑樵与中国思想史上其他一些史学家或者哲学家,以期对思想史中某些潜在的关联与线索进行简单的发掘梳理,并通过对照凸显出郑樵思想的卓异之处。最后将郑樵的学术精神追溯到孔子的言教,希望能够从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阐释郑樵对孔子的继承与拓展。(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期刊2008-06-01)
王树民[3](2000)在《整理《通志二十略》经过纪要》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略》,是郑樵《通志》的精华所在。校点《通志二十略》,是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项目,历经十来年的努力完成了校点工作,校勘出2386条讹误,其中有原文严重脱漏和年代错乱等,也存在着误解与疑难问题。出版后,学者们在肯定校点本大醇的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小疵,这些小疵当中,有的是必须改正者,也有应作商榷说明者。(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0年04期)
通志二十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郑樵在以往的学术史中通常被当作一位史学家或文献、音韵学家,这主要是由于他的着作《通志二十略》在这些方面有相当突出的贡献。本文试图另辟角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从宏观结构入手,对《通志二十略》的史学理念与精神内涵进行分析,特别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在郑樵学术中的关键作用,并深入探讨这种“体系性”的哲学意义,特别是通过体系中各种宏观与微观的结构而彰显出的主体性。由此将郑樵所标榜的“求实”与“会通”的观念区分出不同的层次,试图论证郑樵所要表达的“实学”与“会通精神”有着远远超出一般认为的深刻意义,即从“历史知识”层面的知识论建构引向富有“历史感”的主体践履,通过全面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为秩序世界与王道理想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平台。本文进而从这个角度比较郑樵与中国思想史上其他一些史学家或者哲学家,以期对思想史中某些潜在的关联与线索进行简单的发掘梳理,并通过对照凸显出郑樵思想的卓异之处。最后将郑樵的学术精神追溯到孔子的言教,希望能够从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阐释郑樵对孔子的继承与拓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志二十略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春阳.郑樵《通志二十略》中的《梅妃传》素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0
[2].雷博.《通志二十略》中的秩序理想与精神内涵[D].北京大学.2008
[3].王树民.整理《通志二十略》经过纪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