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棉秸秆水解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秸秆,水解,糖类,水热预处理
棉秸秆水解液论文文献综述
孙明霞,王高升,韩笑宇,张琛霞[1](2019)在《水热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水解液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水热预处理放料方式和水解液循环回用对玉米秸秆水解液成分的影响,以提高玉米秸秆水解液浓度,特别是半纤维素衍生糖的浓度。在温度170℃和时间40 min的水热预处理条件下,有56.08%半纤维素溶出,其中低聚木糖约占总溶出木糖类的90%。水解液的循环回用可提高水解液中糖类物质和木素的浓度,同时糠醛、羟甲基糠醛、乙酸、甲酸等发酵抑制物浓度亦增加,回用次数和回用比例对水解液中化学成分含量均有影响,100%浓水解液回用比100%水预处理时低聚木糖浓度提高了37%。水热预处理后的放料方式对水解液也有影响,放汽法得到的水解液中低聚木糖浓度高,比降温法提高了53%,有利于低聚木糖的提取利用。(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朱健树[2](2019)在《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制备生物柴油》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细胞油脂是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生物柴油的应用范围广阔,但其较高的发酵生产成本限制了其商业化生产。为了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实现廉价生物质材料的工业转换,基于生物质资源的经济型发酵工艺为研究目的,以生物柴油生产菌产油掷孢酵母,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了一系列的菌种诱变及廉价碳源为底物的发酵条件优化研究。基于微生物油脂发酵生物质资源开发,讨论了玉米秸秆水解液中抑制剂对于油脂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影响,旨在为单细胞油脂的选育和廉价碳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具体操作与结论如下:1.考察优化诱变方法,比较紫外诱变分别与NTG和DES复合诱变,再分别采用马来酰肼和浅蓝菌素进行初筛,最后摇瓶发酵进行复筛。结果表明:当紫外照射时间30 s,DES诱变时间100 min,浅蓝菌素浓度17.9μmol/L时,突变株生物量,含油率及油脂产量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42.2%,60.0%,127.8%,说明此种复合诱变及筛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菌体的产油性能,且诱变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二十碳脂肪酸的含量降低,说明油脂的低温流动性较原始菌株有所提高。2.考察混合碳源发酵对产油的影响。分别以木糖、葡萄糖和甘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产油,作为混糖对照结果,实验证明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发酵性能最优,生物量为30.7 g/L,含油率27.1%,油脂产量8.3 g/L。混碳发酵中,以葡萄糖和木糖为混合碳源,初糖浓度为3:1时,生物量27.3 g/L,含油率28.6%,油脂产量7.8 g/L;而以葡萄糖、甘油为混合碳源时,碳源比例对发酵结果影响不大,目标产物的收获量优于以甘油为唯一碳源时的产量;以木糖和甘油为混合碳源时,生物量急剧下降,最低为15.3 g/L,造成目的产物收获量不足,仅为2.9 g/L。3.考察玉米秸秆水解液中抑制剂对于菌株产油的影响。以糠醛为抑制剂时,在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较低浓度的糠醛对菌株抑制明显,0.5 g/L时,菌体干重较对照降低了27.5%,含油率降低了13.9%,油脂产量降低了37.7%;而在含葡萄糖培养基中,糠醛浓度达到1.0 g/L才出现明显抑制,证明在葡萄糖培养基中菌株对糠醛的耐受性相较木糖培养基强。考察苯酚对菌株的抑制情况时发现,高浓度苯酚对菌株抑制明显,木糖培养基中菌株对苯酚的耐受性高于葡萄糖培养基;而低浓度苯酚(0.2 g/L),对木糖培养基则产生正效应。以乙酸为抑制剂时,0.9 g/L乙酸对木糖培养基中的菌株产生显着抑制;当其为1.2 g/L时,葡萄糖培养基中的菌株活力较低,生物量、含油率、油脂产量分别降低了29.6%、39.6%、55.9%。4.考察不同处理程度的玉米秸秆水解液的发酵能力。在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液中菌体的生物量、含油率和油脂产量分别为23.2 g/L,18.9%和4.4 g/L;在完全水解液中,经考察,最佳发酵时间为144 h,此时生物量为24.4 g/L,含油率达22.3%,油脂产量至5.4 g/L。(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董春丽,商成祥,彭霞[3](2019)在《玉米秸秆水解液不同干物浓度发酵效果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生物质燃料领域研究比较广泛的话题,玉米秸秆在我国北方产量较大,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利用菌株代谢能够使其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和木糖共同发酵生成乙醇,提高乙醇得率。通过实验对比,探究确定菌株发酵最适底物浓度。(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19年03期)
侯莲霞[4](2019)在《Ru/AC催化秸秆水解液氢解制备低碳二元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二醇、1,2-丙二醇等低碳二元醇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聚酯树脂、涂料、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工业生产主要基于石油路线。随着化石能源过度消耗,原油价格逐渐攀升,以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可再生生物质代替化石能源生产低碳二元醇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虽然葡萄糖、山梨醇等糖醇催化氢解制备低碳二元醇能够获得较高收率,但由于成本问题,尚未达到工业化,本课题将生物工程与催化反应工程相结合,以更廉价的秸秆水解液为原料催化氢解制备低碳二元醇,以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早日实现生物质制备低碳二元醇的工业应用。本文采用Ru/AC催化主要成分为葡萄糖、木糖的秸秆水解液两步氢解,建立了葡萄糖、木糖氢解产物的分析方法,探究了水解液中各杂质对葡萄糖、木糖加氢的影响,并通过表征对杂质造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进行了水解液中杂质去除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解液中存在抑制葡萄糖、木糖加氢的杂质,通过将其添加到葡萄糖、木糖混合液中进行加氢实验,发现木质素、纤维素酶对加氢的抑制作用很大;5-HMF、芳香类杂质分别在含量较高时(添加量>0.6wt%)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含量较低时无影响;糠醛、无机盐即使含量高达1.8wt%亦不会产生抑制作用。各杂质之间并无相互作用,但水解液中杂质的含量与加氢反应呈显着相关,杂质越多,对葡萄糖、木糖加氢的抑制作用越明显。2.通过N2物理吸附、CO化学吸附、热重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热解气质联用对失活催化剂进行表征,表明木质素、纤维素酶等杂质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为杂质附着于催化剂,堵塞催化剂孔道,并覆盖活性位。3.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去除水解液中杂质,发现酸性条件更有利于杂质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且采用层析柱连续过滤吸附的操作方式要优于在容器中搅拌间歇吸附的方式。除杂后水解液氢解时低碳二元醇收率有所提高,但仍有待继续改进以满足工业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12)
陈鹏程,任东雪,李佳涵,郑璞[5](2018)在《玉米秸秆水解液综合利用生产γ-聚谷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秸秆预处理以及酶水解得到的还原糖作为碳源发酵产γ-聚谷氨酸(γ-PGA),分别探究了葡萄糖、木糖、L-谷氨酸钠一水合物和金属离子对B.subtilisCGMCC1250生长以及γ-PGA生产的影响,在摇瓶中优化培养基组分,并进行发酵罐放大操作。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过稀碱预处理以及复合酶水解后,得到的混合糖质量浓度为(76.3±5.7)g/L,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木糖,两者比例为2.19∶1;在配制发酵培养基时添加40g/L的L-谷氨酸钠一水合物,及ZnSO_4·7H_2O0.29g/L、MnSO_4·7H_2O0.05g/L、FeCl_3·6H_2O0.11g/L,摇瓶发酵可得到产量为(20.5±2.70)g/L的γ-PGA;在3L发酵罐实验中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的方式生产可以提高产物产量,得到产量为25.6g/L的γ-PGA。(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8年11期)
谢莹,吴辰宇,刘爽,李路瀚,宋富雅[6](2019)在《粘性丝孢酵母的诱变及以玉米秸秆水解液为原料产油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粘性丝胞酵母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一株产油率较高的菌株,较原菌株提高了1.53倍。将该菌株接种于用1%硫酸和酶水解处理并浓缩至还原糖浓度为5%的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培养,生长较好。通过四因素叁水平正交实验,确定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接种量1%、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时产油率最高。对最佳产油条件进行验证,测得油脂含量为21.3%。从而为利用农业废弃物大规模生产微生物油脂提供了试验数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显示油脂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28.36%,油酸55.86%,10-十八烯酸9.23%,硬脂酸6.70%,可以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2期)
杜健[7](2018)在《利用水稻秸秆水解液培养微藻生长及油脂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产业化应用的难点之一在于其培养成本较高,秸秆由于成分中含有微藻生长所能利用的糖类物质而被视为一种廉价的微藻培养原料,但目前利用秸秆类物质培养微藻相关研究还鲜有报道。其主要难点在于秸秆水解过程所用纤维素酶酶活性不高且价格昂贵。因此,本研究对黑曲霉与绿色木霉所产纤维素酶进行复配,得到一种降解秸秆能力较强的复配酶,并将其水解秸秆所得水解液应用于培养微藻生长与油脂合成,以期降低微藻培养成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筛选出的一株具有产纤维素酶能力的黑曲霉菌株。通过单因子实验进行产酶效能考察。对产酶过程中的6个关键因子(碳源、氮源、温度、pH值、接种量、培养时间)进行优化。经条件优化后,获得最佳产酶条件为:麸皮为碳源、尿素为氮源、pH为5、温度30℃、接种量为6%、培养时间为5d。在此条件下其滤纸酶活性、CMC酶活性、β-糖苷酶活性分别达到4.65 U/m L、19.43 U/m L、65.41 U/m L。相比较优化前的3.22 U/m L、13.51 U/m L、49.78 U/m L,其酶活性分别提升了44%、43%、31%。其次,根据绿色木霉与黑曲霉所产纤维素酶能够互补的这一特性,对此两种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进行复配。研究发现,复配比例、外加金属离子与浓度是影响复配酶活性的关键因子。在复配比例为1:1的条件下,复配酶在代表纤维素酶总酶活的滤纸酶活性上达到最大值(4.78 U/m L)。数据表明,与Fe~(3+)、Na~+、Mg~(2+)、Zn~(2+)、Ca~(2+)五种金属离子相比,外加金属离子K~+浓度为0.1 mmol/L时,其对复配酶酶活有明显增强作用。以微晶纤维为底物,对复配酶与单体酶处理效能进行了考察。发现利用复配酶处理微晶纤维素含糖量可达220 mg/g,黑曲霉单体酶可达175 mg/g,绿色木霉单体酶可达86 mg/g。说明复配酶在实际处理纤维素类物质上的效果远高于黑曲霉单体酶与绿色木霉单体酶。最后,利用传统酸、碱预处理方法对秸秆进行处理。测定预处理前后成分变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观察处理前后秸秆形态及化学基团变化。结果表明,在碱法预处理的条件下,秸秆中木质素去除率高且纤维素保留率高,更利于底物后续利用。利用正交设计实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反应48 h、pH为4.8、酶浓度30 U/g、底物浓度40 g/L。在此条件下所得水解液中包含葡萄糖5.9 g/L、木糖3.0 g/L。水解液总含糖量为商品酶(索莱宝公司生产)在同等条件下产糖量的61.97%。对微藻利用纤维素水解液为碳源进行了关键因素优化,优化后生物量与油脂含量其分别提高了29%与33%。将水解液作为碳源培养的微藻与其他糖类碳源所培养的微藻进行比较,发现以水解液为碳源所培养的微藻生物量与油脂产量明显高于木糖及成分相同的复合糖所培养的微藻。虽然其与利用葡萄糖培养的微藻在效能上尚有一定差距,但是从培养成本及废弃生物质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利用秸秆水解液培养微藻无疑更具有一定竞争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苏增平[8](2018)在《Ca~(2+)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丙酮丁醇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发酵生产丁醇具有显着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不仅使农业废弃物得以有效利用,防止因随意丢弃或焚烧而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作为高效的生物质能源以缓解化石能源短缺带来的危机。为了探索外源Ca~(2+)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丙酮丁醇发酵过程的影响机制并获得高效的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技术体系,本实验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研究:(1)首先探索了Ca~(2+)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代谢过程的影响。利用水解液丁醇发酵时胞内Ca~(2+)含量明显降低,通过添加外源Ca~(2+)可以恢复胞内的Ca~(2+)水平;外源Ca~(2+)的添加也可以显着地提高糖的利用率,但是增加的糖耗主要用于生成乙酸和丁酸,只有小部分用于生成溶剂;酶活性分析发现添加外源Ca~(2+)可以促进乙酸激酶和丁酸激酶活性,但是CaCO_3会抑制辅酶A转移酶的活性,而与溶剂产生有关酶的活性差异不大;添加CaCO_3可以显着地提高辅酶的总体水平,并能够降低NAD~+/NADH的比例,也可以提高胞内ATP的整体水平,但会使ATP/ADP的比例降低。(2)通过添加胞内Ca~(2+)抑制剂BAPTA-AM来抑制胞内Ca~(2+)水平,进而考察胞内Ca~(2+)浓度对丙酮丁醇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的BAPTA-AM添加即会对胞内Ca~(2+)水平产生显着的影响,通过添加外源CaCO_3可以缓解这种抑制效应;BAPTA-AM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限制了胞内Ca~(2+)水平进而抑制细胞代谢活性,包括糖消耗量、辅酶A转移酶的活性、NADH及NADPH的水平。(3)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水解液总糖浓度为70 g/L,CaCO_3的添加量为5 g/L时丁醇和总溶剂产量最高分别为7.10 g/L和9.35 g/L;电子传递载体中性红、核黄素以及还原性物质Na_2S、FeSO_4对丙酮丁醇发酵的溶剂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电子载体和还原剂互作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红-Na_2S对溶剂产量的影响不显着;核黄素-FeSO_4对溶剂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其中核黄素和FeSO_4添加量分别为0.1 g/L和0.15 g/L时丁醇和总溶剂产量最高,分别为9.685 g/L和13.64 g/L,比单独添加碳酸钙分别提高了31.59%和45.88%;中性红-FeSO_4对溶剂产量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添加量均为0.1 g/L时丁醇和总溶剂产量最高,分别为11.5 g/L和14.72 g/L,比单独添加CaCO_3分别提高了56.25%和57.43%。对溶剂中各组分比例分析发现,添加电子载体也可以显着地提高溶剂中丁醇的比例,其中单独添加中性红和添加核黄素-FeSO_4组合的情况下丁醇的质量分数分别达79.34%和78.23%,比对照分别提高了9.9%和8.9%。(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孙明霞,王高升,韩笑宇[9](2017)在《玉米秸秆水解液的回用对其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农业秸秆的附加值,本文对玉米秸秆热水预处理水解液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水解液循环预处理的方式,探究了水解液p H、固含量、木素和糖类等的变化。水解液的回用可以提高水解液中固含量、木素和糖类物质的浓度,降低水解液的p H,回用次数对水解液中主要成分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造纸》期刊2017年03期)
冯广荣,鲁厚芳,梁斌,刘颖颖[10](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油菜秸秆水解液中的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水解液中组分的确定可为生物质水解历程分析、组分后续分离与应用提供依据。文章建立了生物质水解液中糖的降解产物糠醛(F)和5-羟甲基糠醛(5-HMF)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采用Alltima~(TM) C_(18)色谱柱,柱温为30℃;紫外检测器(UV),检测波长为285 nm;流动相为体积比为10∶90的乙腈和水(含0.1%的乙酸),流速为1.0 m L/min,等度洗脱。通过该分析方法,F和5-HMF能够得到很好地分离,其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8和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和100.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此液相分析方法精密度、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为生物质水解液中糖的降解产物F和5-HMF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准确、灵敏、快速的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7年07期)
棉秸秆水解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细胞油脂是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生物柴油的应用范围广阔,但其较高的发酵生产成本限制了其商业化生产。为了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实现廉价生物质材料的工业转换,基于生物质资源的经济型发酵工艺为研究目的,以生物柴油生产菌产油掷孢酵母,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了一系列的菌种诱变及廉价碳源为底物的发酵条件优化研究。基于微生物油脂发酵生物质资源开发,讨论了玉米秸秆水解液中抑制剂对于油脂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影响,旨在为单细胞油脂的选育和廉价碳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具体操作与结论如下:1.考察优化诱变方法,比较紫外诱变分别与NTG和DES复合诱变,再分别采用马来酰肼和浅蓝菌素进行初筛,最后摇瓶发酵进行复筛。结果表明:当紫外照射时间30 s,DES诱变时间100 min,浅蓝菌素浓度17.9μmol/L时,突变株生物量,含油率及油脂产量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42.2%,60.0%,127.8%,说明此种复合诱变及筛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菌体的产油性能,且诱变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二十碳脂肪酸的含量降低,说明油脂的低温流动性较原始菌株有所提高。2.考察混合碳源发酵对产油的影响。分别以木糖、葡萄糖和甘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产油,作为混糖对照结果,实验证明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发酵性能最优,生物量为30.7 g/L,含油率27.1%,油脂产量8.3 g/L。混碳发酵中,以葡萄糖和木糖为混合碳源,初糖浓度为3:1时,生物量27.3 g/L,含油率28.6%,油脂产量7.8 g/L;而以葡萄糖、甘油为混合碳源时,碳源比例对发酵结果影响不大,目标产物的收获量优于以甘油为唯一碳源时的产量;以木糖和甘油为混合碳源时,生物量急剧下降,最低为15.3 g/L,造成目的产物收获量不足,仅为2.9 g/L。3.考察玉米秸秆水解液中抑制剂对于菌株产油的影响。以糠醛为抑制剂时,在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较低浓度的糠醛对菌株抑制明显,0.5 g/L时,菌体干重较对照降低了27.5%,含油率降低了13.9%,油脂产量降低了37.7%;而在含葡萄糖培养基中,糠醛浓度达到1.0 g/L才出现明显抑制,证明在葡萄糖培养基中菌株对糠醛的耐受性相较木糖培养基强。考察苯酚对菌株的抑制情况时发现,高浓度苯酚对菌株抑制明显,木糖培养基中菌株对苯酚的耐受性高于葡萄糖培养基;而低浓度苯酚(0.2 g/L),对木糖培养基则产生正效应。以乙酸为抑制剂时,0.9 g/L乙酸对木糖培养基中的菌株产生显着抑制;当其为1.2 g/L时,葡萄糖培养基中的菌株活力较低,生物量、含油率、油脂产量分别降低了29.6%、39.6%、55.9%。4.考察不同处理程度的玉米秸秆水解液的发酵能力。在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液中菌体的生物量、含油率和油脂产量分别为23.2 g/L,18.9%和4.4 g/L;在完全水解液中,经考察,最佳发酵时间为144 h,此时生物量为24.4 g/L,含油率达22.3%,油脂产量至5.4 g/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棉秸秆水解液论文参考文献
[1].孙明霞,王高升,韩笑宇,张琛霞.水热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水解液特性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9
[2].朱健树.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制备生物柴油[D].长春工业大学.2019
[3].董春丽,商成祥,彭霞.玉米秸秆水解液不同干物浓度发酵效果探究[J].酿酒.2019
[4].侯莲霞.Ru/AC催化秸秆水解液氢解制备低碳二元醇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5].陈鹏程,任东雪,李佳涵,郑璞.玉米秸秆水解液综合利用生产γ-聚谷氨酸[J].中国油脂.2018
[6].谢莹,吴辰宇,刘爽,李路瀚,宋富雅.粘性丝孢酵母的诱变及以玉米秸秆水解液为原料产油条件优化[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7].杜健.利用水稻秸秆水解液培养微藻生长及油脂合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苏增平.Ca~(2+)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丙酮丁醇发酵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8
[9].孙明霞,王高升,韩笑宇.玉米秸秆水解液的回用对其成分的影响[J].天津造纸.2017
[10].冯广荣,鲁厚芳,梁斌,刘颖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油菜秸秆水解液中的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J].可再生能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