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铸镍论文-郑元伟,符容,张晓雨,朱增伟

电铸镍论文-郑元伟,符容,张晓雨,朱增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铸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铸镍,高速,电流密度

电铸镍论文文献综述

郑元伟,符容,张晓雨,朱增伟[1](2019)在《高速电铸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氨基磺酸盐型电铸液进行了高速电铸镍实验。研究了温度、搅拌速率及电流密度对铸镍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影响铸镍层的表面形貌,进而影响铸镍层的性能。在温度为40~50℃、搅拌速率为900 r/min、电流密度为10~12 A/dm~2的条件下,能够得到表面质量良好且显微硬度较高的铸镍层。(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2019年04期)

岳海金,邹鹤飞,陈雪莹,马铁铮,庞伟强[2](2019)在《电铸镍/不锈钢复杂热传导结构件的返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铸镍及不锈钢返修焊接技术的难点,开展TIG手工焊接返修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一次返修焊、两次返修焊后的电铸镍/不锈钢显微组织无明显差异。经力学性能测试发现经过返修焊后的试件抗拉强度与一次焊接的电铸镍母材强度相近,均断裂在电铸镍一侧,拉伸断口形貌显示接头均为韧性断裂,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焊接》期刊2019年06期)

淡婷,马芳,李晓光,宋全,张国庆[3](2018)在《火箭发动机液压身部电铸镍与锆铜基材连接异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型火箭发动机液压身部锆铜内壁与电铸镍外壁成型后,经激光全息检测发现凸耳与电铸镍焊接位置背面存在约φ20mm的连接异常。采用叁种状态试件对连接异常进行了验证分析,通过显微组织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分析了激光全息检测连接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凸耳与电铸镍的焊接热传导使镀铜层的显微组织由原来的柱状晶转变为粗大的等轴晶,并且镀铜层显微硬度随电铸镍焊缝熔深的增大而降低,从而使焊缝区附近的镀铜层与正常位置处产生微观变形差异,最终造成激光全息检测的连接异常。(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8年12期)

强军,蒋炳炎,董彦灼,翁灿[4](2018)在《钴含量对电铸镍钴合金模芯微纳结构复制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电铸液中钴含量对仿荷叶表面镍钴合金模芯微纳结构复制质量的影响,采用阴极竖直旋转的微电铸技术,制备不同钴含量的仿荷叶表面镍钴合金模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分析仿荷叶表面镍钴合金模芯表面的复制质量及成分。结果表明:由于铸层表面内应力的影响,在常规镍电铸中添加钴以后,仿荷叶镍钴合金模芯表面出现了波纹型的褶皱;观测模芯微观形貌发现其表面微米级的孔洞沿特定方向出现不同程度的拉伸,随着电铸液中钴含量(体积分数)的增加,拉伸程度先增加后降低(拉伸程度:钴含量0 g/L<钴含量40 g/L<钴含量10~30 g/L);铸层中添加元素钴有利于晶粒细化,随电铸液中钴含量的增加,模芯表面微纳结构越细小,复制质量越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刘涛,朱增伟,任建华,沈春健,唐小聪[5](2016)在《不溶性阳极电铸中镍离子浓度变化及其对电铸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溶性阳极电铸中镍离子浓度变化及其对电铸镍的影响。利用EDTA配位滴定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拉第定律和硬度计等手段,对溶液中镍离子的浓度及电铸镍层的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不溶性阳极电铸镍,在4A/dm2、8A/dm2、12A/dm2的电流密度下电铸12h后,镍离子的浓度分别降低了19.0%、33.6%、54.2%,电流效率分别降至59.7%、51.0%、35.9%;在8A/dm2和12A/dm2的电流密度下,电铸镍层的晶粒得到细化,硬度增大。(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2016年05期)

宋秀秀[6](2015)在《电铸镍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铸是利用金属离子在阴极电沉积原理制造零部件的工艺,具有复制和重复精度高等优点,在精密、异型、复杂零件及微/纳米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电铸技术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使用电流密度低、制备周期长、内应力较大等问题,制约了电铸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硫酸盐电铸镍磷体系,研究了电解液的性质和不同工艺参数对电铸层表面形貌、硬度、耐蚀性及内应力的影响,并研究了热处理对电铸层影响及稀土元素的添加对电铸层表面形貌及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ANSYS研究了平板阳极与象形阳极之间的电场分布并对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对电解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均镀能力和分散能力,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镍和硫代硫酸钠滴定磷,确定电解液中镍和磷的补加量分别为镍为9g/3h,磷的补加量为3g/3h。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电铸镍磷电流密度、温度、pH值、亚磷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电化学测试实验结果可知,随温度的升高,电流密度的增加,pH值的增加电铸速率逐渐增加;随搅拌速率的增加电铸速率先增加后减小;随亚磷酸含量的增加,电铸层中磷含量逐渐增加;随电流密度和pH值的增加,电铸层中磷含量逐渐减小;随电流密度、pH值和温度的增加,电铸层的表面形貌由胞状逐渐转变为镜面状;电流密度和pH值的增加,硬度减小,温度和亚磷酸增加,硬度值先增加后减小;随电流密度、pH值和Cl-浓度的增加电铸层的内应力逐渐增加;随温度的升高,电铸层的内应力逐渐下降;随电流密度的增加,pH值的增加,电铸层的耐蚀性先增加后减小,在I=1.5A/dm~2和pH=2时电铸层的耐蚀性分别达到最好,与电化学阻抗谱拟合电路参数值及电化学孔隙率得到的结果一致。热处理后电铸层的硬度逐渐增加,耐蚀性逐渐下降。XRD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电铸层逐渐由微晶转变为晶体,最终转化为Ni相和Ni3P相。热处理后电铸镍磷的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增加即Ms逐渐增加,矫顽力Hc随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对添加稀土元素后的电解液和电铸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液中添加稀土元素(铈、镧、钇)后,阴极极化曲线逐渐负移,极化度增加。添加叁种稀土元素后,电解液的I-t曲线均呈现相同阶跃电位下达到峰电流Im逐渐增加,对应的tm呈现缩短趋势。对其采用SH成核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叁种稀土元素的添加并未改变电铸镍磷连续成核的成核机理。添加稀土元素后,电铸层的耐蚀性逐渐增加,硬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添加稀土元素后对电铸层的表面形貌有较大的影响,电铸层表面的胞状结构比未添加稀土元素的胞状减小。EDS结果表明,稀土铈和镧实现了共沉积,钇元素并未与镍磷实现共沉积。叁种不同稀土元素添加后均呈现随稀土含量的增加,电铸层的磁性能逐渐增加。对弧形基体进行电铸,采用ANSYS对电场进行仿真分析,采用象形阳极的电场分布均匀性要优于平板阳极的均匀性。采用平板阳极和象形阳极进行电铸镍磷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平板阳极电铸层的均匀性误差为26%,采用象形阳极进行电铸的均匀性误差为14%,明显高于采用平板阳极的均匀性。(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5-12-20)

陈田,杨建明,许政铎,庄卫红[7](2015)在《电铸镍-碳纤维粉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复合电铸工艺在硫酸镍溶液体系中制备了镍基碳纤维粉复合材料,研究了电铸液中碳纤维粉添加量对复合电铸层内碳纤维粉含量和电铸层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电铸层内碳纤维粉的含量随着电铸液内碳纤维粉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复合电铸层的硬度随着电铸液中碳纤维粉添加量的增加先迅速增大后缓慢降低,当电铸液中碳纤维粉添加量达到6 g/L时,复合电铸层硬度达到最大值422.3 HV,比纯镍电铸层提升了1.1倍;复合电铸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都是随着电铸液中碳纤维粉添加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当添加量为4 g/L时达到最低值。(本文来源于《第16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期刊2015-10-31)

陈田,杨建明,许政铎,张迪湦[8](2015)在《碳纤维粉对电铸镍–碳纤维粉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硫酸镍溶液体系中,采用复合电铸工艺在金属镍基体上制备了镍–碳纤维粉复合材料。通过红外碳硫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电铸液中碳纤维粉添加量对复合电铸层内碳纤维粉含量、表面微观形貌以及拉伸性能的影响。复合电铸层内的碳纤维粉含量、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随电铸液内碳纤维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并在电铸液中碳纤维粉为6 g/L时达到最大值,抗拉强度为636.6 MPa、屈服强度为500.1 MPa,而延伸率降至最小。复合电铸层内碳纤维粉的存在明显改变电铸层的表面微观形貌。随着复合电铸层内碳纤维粉含量的增大,复合电铸层致密性下降。(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5年15期)

钱建刚,李海婷,李彭瑞[9](2015)在《电铸镍工艺参数对铸镍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净化的氨基磺酸盐溶液体系,分别采用金相显微镜、阴极弯曲法和拉伸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溶液温度和p H值等工艺参数对电铸镍层的组织形貌、内应力和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延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铸镍的工艺参数影响铸镍层的组织结构,进而影响到铸镍层的性能;铸镍层的晶粒随阴极电流密度的降低和溶液温度的升高而细化,同时当溶液p H值为4.0时,也可以获得较细的晶粒;随着晶粒的细化,铸镍层的内应力降低,抗拉强度升高而延伸率降低;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获得了抗拉强度为673 MPa、延伸率为23.2%和内应力为48 MPa的综合性能优异的铸镍层。(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5年07期)

周织建,聂伟荣,席占稳,王晓锋[10](2015)在《多层UV-LIGA电铸镍材料的抗冲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采用UV-LIGA(Ultraviolet Lithography,Galvanoformung,Abformung)技术制作的多层电铸镍的机械可靠性,对其进行了抗冲击性能分析。利用冲击试验台及信号采集系统测试了UV-LIGA多层电铸镍的抗冲击性能。实验分析得到其累积失效概率-加速度峰值曲线近似拟合于韦布尔统计分布,韦布尔系数γ=7.6,参考加速度为21 300g。当加速度为12 000~18 000g时,可靠性相对较高;当加速度为12 000~18 000 g时,累计失效概率增加较快;当加速度大于24 000g时,可靠性下降迅速。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试样,得到其主要的失效形式有分层、断裂、塑性变形以及黏连等。初步分析了失效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法,为UV-LIGA多层结构的设计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电铸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电铸镍及不锈钢返修焊接技术的难点,开展TIG手工焊接返修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一次返修焊、两次返修焊后的电铸镍/不锈钢显微组织无明显差异。经力学性能测试发现经过返修焊后的试件抗拉强度与一次焊接的电铸镍母材强度相近,均断裂在电铸镍一侧,拉伸断口形貌显示接头均为韧性断裂,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铸镍论文参考文献

[1].郑元伟,符容,张晓雨,朱增伟.高速电铸镍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19

[2].岳海金,邹鹤飞,陈雪莹,马铁铮,庞伟强.电铸镍/不锈钢复杂热传导结构件的返修技术[J].焊接.2019

[3].淡婷,马芳,李晓光,宋全,张国庆.火箭发动机液压身部电铸镍与锆铜基材连接异常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8

[4].强军,蒋炳炎,董彦灼,翁灿.钴含量对电铸镍钴合金模芯微纳结构复制质量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2018

[5].刘涛,朱增伟,任建华,沈春健,唐小聪.不溶性阳极电铸中镍离子浓度变化及其对电铸镍的影响[J].电镀与环保.2016

[6].宋秀秀.电铸镍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

[7].陈田,杨建明,许政铎,庄卫红.电铸镍-碳纤维粉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C].第16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2015

[8].陈田,杨建明,许政铎,张迪湦.碳纤维粉对电铸镍–碳纤维粉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5

[9].钱建刚,李海婷,李彭瑞.电铸镍工艺参数对铸镍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

[10].周织建,聂伟荣,席占稳,王晓锋.多层UV-LIGA电铸镍材料的抗冲击性能[J].光学精密工程.2015

标签:;  ;  ;  

电铸镍论文-郑元伟,符容,张晓雨,朱增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