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拦系统论文-邓文力,王悦民,耿海泉

阻拦系统论文-邓文力,王悦民,耿海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阻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阻拦索,漏磁检测,霍尔元件,电感元件

阻拦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邓文力,王悦民,耿海泉[1](2018)在《航母阻拦系统中钢索漏磁检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母阻拦系统中钢索健康状态对于航母舰载机的回收安全至关重要,为有效检测钢索损伤缺陷,保障阻拦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对钢索进行损伤检测试验。搭建钢索检测试验平台,基于漏磁检测技术,采用永磁磁化方式,将电感元件与霍尔元件相结合制作环装阵列传感器,并制作断丝缺陷与截面积损伤缺陷,进行检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搭建的检测试验平台条件下,使用所设置的传感器能够有效检测出所制作的钢索损伤缺陷,并具有较好的信噪比及可重复性,为航母阻拦系统中钢索的检测提供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8年02期)

廖敏辉[2](2014)在《柔性车辆阻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井下无轨防爆胶轮车辆从国外引进后,在我国迅速发展,如今它已成为我国矿井下主要辅助运输工具。井下无轨防爆胶轮车辆高频率使用,暴露出各种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例如:车辆的超速行驶、车辆失控等。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危险状况,设计一套有效、可靠的车辆阻拦系统是必要的。本文首先对车辆阻拦系统的出现、分类、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研究。针对车辆阻拦系统的工作要求和特点,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了矿井特殊场合车辆阻拦系统设计重点和难点,设计了柔性车辆阻拦系统,论文主要内容:一、对阻拦系统的性能要求、功能要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液压式柔性车辆阻拦系统总方案。将总体方案分成七个功能子系统,并设计出功能子系统中阻拦网子系统的结构。然后介绍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依据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建立车辆的受阻力学模型。二、对阻拦系统阻拦力变化规律利用多指标限定法、能量法进行分析,依据阻拦力基本变化规律预设出理想的阻拦力变化规律。叁、依据理想阻拦力变化规律及相关设计手册,对机械传动子系统基本结构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对液压吸能器子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及元件选型。四、对整个阻拦系统利用多学科领域复杂系统建模仿真平台AMEsim进行整体建模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电控节流方案和节流定差压方案是符合设计初衷和要求的,液压缸负载方案不符合设计初衷。本文中阻拦系统的整体方案基本结构、阻拦力变化规律的设计,系统参数计算和元件选型,系统的仿真模型建立,为柔性车辆阻拦系统设计与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可行研究方法及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4-06-30)

孙群才,李想,乔红新[3](2012)在《舰载机降落航母有多难》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提示   11月23日,我军飞行员驾驶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降落航空母舰“辽宁舰”,一举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受到世界空前关注。舰载战斗机在运动的航母上降落,风险之高,难度之大,一向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   这个“刀(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2-12-03)

王立辉,朱齐丹,李新飞[4](2012)在《液压式阻拦系统的数学建模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舰载机着舰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对美国航母上MARK7 Mod1型液压式舰载机阻拦系统开展研究,建立的阻拦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对所建立的阻拦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论述了着舰过程中阻拦系统和舰载机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液压装置和定长冲跑控制装置的在着舰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利用MARK7 Mod1型阻拦系统,航母上的舰载机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着舰降落,都能够在固定的甲板长度内平稳的拦停,实现舰载机的安全着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朱齐丹,闻子侠,张智[5](2012)在《阻拦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ark 7Mod 1型阻拦系统为基础,借助其中的油液流量系数的经验公式,将其扩展到Mark 7Mod 3型阻拦系统。首先,将K-5型凸轮曲线进行扩展,重新设计凸轮曲线,使主液压缸的行程增加到4.65m,进而增加了阻拦系统的容量,实现阻拦系统的优化。其次,考虑到主液压缸的质量不能被忽略,通过引入绳索的弹性形变,实现了阻拦过程主液压缸惯性、滑轮缓冲装置的惯性和飞机惯性的综合动力学仿真。再次,增加了滑轮缓冲系统,使阻拦系统的液压模型更为准确、完整。最后,在考虑了凸轮阀控制曲线以及锥形阀流量系数等各项参数变化的情况下,研究飞机各状态与阻拦系统中各参数的相互影响情况。(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喻敏敏[6](2010)在《舰载机阻拦系统分析及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陆基飞机着陆相比而言,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复杂性和危险性要大得多。为使高速飞行的舰载机能在跑道长度有限的舰船飞行甲板上顺利着舰,各国海军均采用了舰载机着舰阻拦装置。美国海军的MK7型阻拦系统已经有了很多年的使用经验,理论以及工程应用都很成熟,且能查阅到一些相关的资料。在国内,虽然在舰载机着舰、阻拦系统相关问题方面已有一些论文发表,但对舰载机着舰阻拦全过程进行总体数学建模及仿真的还不是很多。本文以美国MK7 Mod3型阻拦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系统原理图对阻拦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对阻拦系统的各主要组成结构(阻拦机系统、钢索系统、滑轮缓冲系统、钢索末端缓冲系统、定长冲跑控制系统、复位系统、油液冷却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列举出了阻拦系统主要的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并建立了阻拦系统各结构的数学模型以及系统的总模型,得出系统的状态方程,并根据状态方程对系统的特性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本文利用机械液压专业仿真软件AMESim对阻拦系统进行仿真,建立了阻拦系统总体仿真模型,得出系统的主要性能曲线,分析了阻拦过程中整套系统的工作状态。然后对影响系统的几个重要因素(飞机重量、飞机速度、重量选择器、滑轮缓冲)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了体现系统性能的主要曲线,并将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以此验证该因素对系统的影响。舰载机着舰阻拦过程或多或少存在偏心偏航的情况,这就要求阻拦系统要有纠偏能力,否则将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本文对偏心偏航状态下的舰载机以及阻拦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利用AMESim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技术对偏心偏航阻拦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曲线表明该阻拦系统具备一定的纠偏能力。MK7 Mod3型阻拦系统采用的是纯机械反馈结构来实现舰载机的定长冲跑要求,本文对此提出该进,采用电液比例阀作为控制元件,利用非线性系统的反馈线性化设计,实现系统的控制策略的改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0-10-01)

于雪林[7](2008)在《汽车阻拦系统吸能装置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709”项目对柔性汽车阻拦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要对汽车阻拦系统的吸能装置涡轮阻尼器的制动性能和整车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对阻尼器式汽车阻拦系统的吸能器进行了设计,确定了各项结构尺寸和性能参数。(2)在液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涡轮阻尼器制动力矩与动轮转速的计算关系式。对涡轮阻尼器循环圆内工作液流量进行分析,得到了流量与动轮转速的数学关系式,并分析了不同充液量对涡轮阻尼器制动性能的影响。(3)液力相似法和液力计算法是设计涡轮阻尼器的两种方法,本文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对每一种方法的使用条件进行了讨论。(4)在液力计算方法理论指导下,建立了涡轮阻尼器制动性能数学模型,通过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影响涡轮阻尼器制动性能的一些参数值。(5)对整车的动力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推导出了汽车被阻拦时的位移、速度、受到的网体的阻力等动力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20)

孙晓羽[8](2007)在《陆基阻拦系统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阻拦系统是机场重要保障发施,对正常降落或意外冲出跑道的飞机实施安全阻拦,以保障人机安全。阻拦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飞机过载、安全拦停距离、带拉力、刹车压力的变化,最终影响阻拦效果。因此在研制系统过程中,要对阻拦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最佳的结构参数和有效的控制方法。目前,国外阻拦设备发展很快,相应这方面的研究也较成熟,但可查寻的资料非常少。国内新型阻拦设备正在研制当中,这方面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首先对国内外飞机阻拦系统的应用、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提出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通过对计算机仿真的介绍,掌握了SIMULINK的基本功能。通过研究阻拦装置,了解了可回收的阻拦钩索系统及阻拦装置的布置,同时明确了主要在七个方面影响阻拦装置。其次对阻拦系统分析,在了解了系统工作原理后建立了阻拦器的综合数学模型。针对阻拦系统阻拦过程中飞机过载、带拉力、拦停距离等不超过指标限定的问题,论文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能量法,给出了各种撞网状况下阻拦力及带拉力的计算方法。并根据该确定方法,对在指标可实现的情况下,给出了与撞网状况相适应的阻拦力规律,并利用SIMULINK模块实现了该仿真模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7-12-01)

阻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井下无轨防爆胶轮车辆从国外引进后,在我国迅速发展,如今它已成为我国矿井下主要辅助运输工具。井下无轨防爆胶轮车辆高频率使用,暴露出各种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例如:车辆的超速行驶、车辆失控等。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危险状况,设计一套有效、可靠的车辆阻拦系统是必要的。本文首先对车辆阻拦系统的出现、分类、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研究。针对车辆阻拦系统的工作要求和特点,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了矿井特殊场合车辆阻拦系统设计重点和难点,设计了柔性车辆阻拦系统,论文主要内容:一、对阻拦系统的性能要求、功能要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液压式柔性车辆阻拦系统总方案。将总体方案分成七个功能子系统,并设计出功能子系统中阻拦网子系统的结构。然后介绍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依据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建立车辆的受阻力学模型。二、对阻拦系统阻拦力变化规律利用多指标限定法、能量法进行分析,依据阻拦力基本变化规律预设出理想的阻拦力变化规律。叁、依据理想阻拦力变化规律及相关设计手册,对机械传动子系统基本结构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对液压吸能器子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及元件选型。四、对整个阻拦系统利用多学科领域复杂系统建模仿真平台AMEsim进行整体建模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电控节流方案和节流定差压方案是符合设计初衷和要求的,液压缸负载方案不符合设计初衷。本文中阻拦系统的整体方案基本结构、阻拦力变化规律的设计,系统参数计算和元件选型,系统的仿真模型建立,为柔性车辆阻拦系统设计与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可行研究方法及技术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阻拦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邓文力,王悦民,耿海泉.航母阻拦系统中钢索漏磁检测试验研究[J].中国测试.2018

[2].廖敏辉.柔性车辆阻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

[3].孙群才,李想,乔红新.舰载机降落航母有多难[N].解放军报.2012

[4].王立辉,朱齐丹,李新飞.液压式阻拦系统的数学建模及仿真[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2

[5].朱齐丹,闻子侠,张智.阻拦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航空学报.2012

[6].喻敏敏.舰载机阻拦系统分析及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7].于雪林.汽车阻拦系统吸能装置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

[8].孙晓羽.陆基阻拦系统仿真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标签:;  ;  ;  ;  

阻拦系统论文-邓文力,王悦民,耿海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